本來,這種事情,也實在是沒有什么好說的。(每天24小時不睡覺更新!)畢竟這種事情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會遇到。有的如同張四維一般,對于那些懷有特殊目的的人可謂是油鹽不進。這么一來的確是會惹上很多的麻煩,就算是當真會有什么人想要用如今的這種方式來報復張四維的話,也不是不可能的。畢竟,這件事情說起其性質,雖然是造反,對于那些大臣來說,那絕對是死罪的。但是對于那些皇親國戚來說,有的時候是死罪,有的時候卻又不能輕易斷決了。
而有的人,坐在張四維的位子上或許會做一些與他背道而馳的事情。兩邊逢迎,兩邊都不得罪。但是這么一來,恐怕死的更快。畢竟,這世上可沒有不漏風的墻,事情一旦被捅了出去的話……在有些人眼中,這叫游刃有余,兩邊都不得罪。而在某些人看起來,這可就是吃里爬外,不忠于人的表現了。而顯然的,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面對著兩方人馬,要么是皇宮里的皇族,而要么就是皇宮外的皇親國戚。而這兩方人是不會覺得你會做人還是會做官的,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吃里爬外。而對于這種吃里爬外的人,這些人才不會有所顧忌呢,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人,而不是有什么能力的。
不過說起來,這些問題跟張四維本身的關系都不大。而如今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子,也只是因為李太后需要借著這件事情而辦成了另外一件她想要辦去,卻是一直都沒有理由的事情罷了。畢竟,這么一個絕佳的機會擺在她的眼前,她不可能無動于衷的。
而至于說這件事情原本真正的幕后真兇,并不是李太后不想查,而是這里面相比起來有個孰輕孰重的問題,要選擇當前最為重要的事情來做。而且,且不說雖然還沒有查明,但是李太后心中早就已經知道這件事情背后就是馮寶在搗鬼了。就算是李太后不知道的話,她如今也會這么選擇。
她會這么選擇并不是因為她只是專心權術而不顧大明王朝的安穩。實在是她心中明白,這件事情說到底,如今誰都看得出來了,不論是什么人,都不是真心想要造反,而是為了要坑害張四維罷了。而對于這種有私怨的人來說,一次這么大的動作都做出來了,不論他成功與否,以后都很難會再做出這種舉動了。也就是說,除非換了另外一個人想要用同樣的辦法來對付敵人,要不然這種事情也不會發生了。(每天24小時不睡覺更新!)
既然沒有了這方面的考慮,那么李太后也就明白,就算這件事情放著不問,也不會出什么問題。那么何不用它來完成自己的一個心愿呢?更何況那個心愿對于李太后來說,還不僅僅只是她個人的愿望而已,更重要的是,她這么做,對于鞏固大明江山也是有所幫助的。雖然她的出發點,說到底也只不過是為了她的兒子能夠坐穩江山罷了,但是殊途同歸,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張凡明白了這一點之后,才會非常極力地去配合李太后,而不是拆臺。不要小看了張凡了,雖然說如今當朝的掌權者要你配合,你若是不答應自然會不好。但是剛才,李太后的那個眼神,如果說張凡想要裝成視而不見,不能理解的話,李太后也拿張凡沒有辦法。
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馮寶明白了這件事情之后,根本就懶得理會。他雖然也煩那些人,但是也明白想要對付那些人的話,必然是麻煩無數的。最好這件事情是不要牽扯到他的身上才好。不過這恐怕只是馮寶的奢望了,畢竟剛才李太后已經說了,事情的調查需要張凡和馮寶共同去做。但是馮寶甚至連說說話都不想攪合進去。
而其他的葛守禮三人,在想明白了這件事情之后,也并沒有阻止的打算。而且他們也明白,李太后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那些皇族宗室未必會做出這種事情。不過他們雖然覺得李太后這么做也有些問題,但是相比起來,他們更加明白,若是任由那幾個人胡作妄為的話,到以后絕對不會是什么好場面。所以他們也就悶聲不說話了。
當然,至于李太后到底打算怎么對付那些人,此刻這些人的心中都沒有什么想法。但是有一點是明白的,那就是他們雖然會倒霉,但是絕對不會倒大霉的。就算是這件事情,最終被以造反的罪名按在他們的頭上,李太后卻也絕對不會要了他們的性命的。
畢竟,這些人是皇族宗室,而皇族宗室之間,或有相互親近的,或有互相仇視的,但是這聯系總歸是要有的。你若是指定了一家去做這殺雞儆猴的刀下冤魂,雖然說這罪名是可以強行按在他們頭上,但是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其他人就未必會不知道。到時候,殺了人的話,恐怕引起來的麻煩,比現在還要混亂。
而如果是要警示一番,找這么個倒霉蛋,減減封地,少給些錢財,或者多敲打敲打,卻是會讓其他的人都看明白。讓他們知道,如果說宮中正統想要整治他們是輕而易舉的。這么一來,這些人才會老實下來,麻煩也自然就會變少了。
而葛守禮等人也就是想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才不會過問李太后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在這一點上,沒有人敢小瞧李太后的手腕。這件事情雖然是需要張凡和馮寶去操持,但是到最后,下決定的一定是李太后本人。那么一來,她絕對能把事情很完美地解決了的,并且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而且,李太后想要對付這些人的理由,實際上也是非常充分的。這些人在朱翊鈞還是太子之時,只不過是想要接近他罷了。而那個時候看起來,這些人只不過是想要像還沒有成為皇帝的太子示好,一邊在他將來當上皇帝之后,能夠給他們這些叔伯或者同輩一些更加優惠的對待而已。
可是,事情并沒有這么輕易就能結束。這些人之所以會在現在就去巴結朱翊鈞并不僅僅是因為朱翊鈞當時的年紀幼小,容易說服。更重要的一點,前面也提過,那就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明白,那個時候的隆慶,即將要不久于人世了。既然皇帝快掛了,那就自然是要跟下面那個已經確定了的繼承者大好招呼才對。
所以,那個時候,雖然隆慶是不同意他們去見朱翊鈞,而張四維也是擺出了非常強硬的手段去阻止這些人。但是這些人并沒有當成一回事,在他們看來,時間還非常地充裕,他們有的是時間去接近朱翊鈞。
可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隆慶居然死的這么快、這么早。事實上,隆慶駕崩的消息,雖然是舉國震動,但是最為震動的還要數這些人首當其沖了。
于是,一時之間沒有了主意的這些人,眼看著新皇登基,而自己這些做叔叔長輩的,卻是連一句話都沒有跟他說過。而且之后是李太后掌權,李太后的為人處世比之隆慶來說是更為嚴厲,想要見他一面也是更加困難了。
所以,那段時間,這些人就猶如瘋狗一般地瘋狂行動起來了。雖然不管怎么說,這些人都是大明皇族宗室,用瘋狗一詞來形容他們的確是有些不太合適。可是瘋狗這兩個字已經是可以形容這些人的最低限度的詞語了,想要換的話,只有比這更加惡劣的詞匯了。
可是這些人卻并不自覺,一直再找各種辦法。張四維那邊是他們最后的希望,但是實際上,去找張四維,比去找李太后本人還更加沒有可能。而偏偏的,他們又只能這么做。
但是漸漸的,這種沒有可能的方式,對于這些人來說,也是已經漸漸失去了耐心了。而失去了耐心至于,也就無法再冷靜地思考了。而無法冷靜思考的情況下,就會開始胡思亂想。而這么一胡思亂想,就會想出一些本來根本就沒有的事情。而且,還越想越是這么回事,越想就越覺得是真的。
這些人就是這樣。
他們就開始懷疑,為什么都這么多年了,不論是以前的隆慶還是現在的李太后,都不愿意讓他們見朱翊鈞一面呢?會不會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呢?
想著想著,這些人就覺得,這里面當真是有什么問題了。或許……或許李太后覺得他們這些皇親國戚實在是個危險。而他們越往這上面想,心里就越覺得是這么回事。
于是,對于老朱家的人來說,坐以待斃絕對不是他們的性格。而是應該率先出手,首先將能夠威脅到自己的人打倒,只有這樣才能夠保得自身安全。
這雖然聽起來很神奇,但是實際上,事實就是如此。如今,這些人正在蠢蠢欲動著。
而李太后一直苦于明明知道這個狀況,卻是什么都做不了。而現在,終于讓她抓住了一個機會,她有怎么會放過呢!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