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一連串的咒罵,正在王韶的肚子中醞釀。
在京城中,除了趙官家和寥寥幾個宰執以外,其他人無法也無權干涉河湟之事。而且只要有了天子和王安石全力支持,樞密使文彥博也拿他沒有辦法。但王韶怎么也沒想到,他這么快就被人拆了臺,而且還是天子親手拆的。
自入京后,覲見天子的程序按部就班的完成。從王韶開始,一直到隨行的蕃人,一個不少的都到了賞賜。也不知俞龍珂和瞎藥兩人從哪里聽來的故事,當天子說要賜姓時,他們便一起說平生多聞包拯包中丞是朝廷忠臣,乞求官家賜姓包氏。現在俞龍珂改名包順,瞎藥改名包約,至于張香兒,他本就是漢名,也不用改了。
以青唐部族長為首的三人肯到京城表示順服,代表著王韶平戎策第一步的完美實現。天子頒制書,署詔令,并盛贊王韶‘不煩大舉之兵,靡事稱餉之役,以戎拓地,震懾遐荒,開信示恩,輯綏懷附。’恩榮無比。
一時之間,王韶便成了在京城中風頭最勁的人物,邀請、示好絡繹不絕,如同行星圍繞太陽旋轉,讓王韶差點昏了頭去。幸好他自出關西之后,吃了虧多了,更清楚這些奉承今天能來,明天就能去,完全做不得數。
可幾年來,王韶還是第一次從京城中聽到人們的歡呼聲。由于地理位置上的關系,秦州一向不被京城的官員們重視,聽說過河湟二字的寥寥無幾。但眼下一切漸漸都在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聽說了王韶努力的結果,隨著拜訪他的高官顯貴越多,贊美聲便顯得更加響亮。
志得意滿四個字充斥在心間,只是王韶的好心情只持續到今天,片刻之前:
“調韓岡去鄜延?!”
王韶陡然提高的聲調仿佛在質問天子,在寂靜的崇政殿中顯得格外刺耳。他頓時驚覺自己已經可以算是君前失儀,陪伴在側的樞密副使吳充也投來不快的目光。雖然聲音又勉強回復正常的水平,但王韶的反對聲卻堅定異常,“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為何不可?”王韶的反對也是在情理之中,趙頊不以為意,但他的反應還是要比天子預計中的激烈不少,“延州半年之內便要見功。而河湟明年開春前不會有大的動作。把韓岡調去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用兵橫山,等到韓絳并吞千里橫山之地,再將其調回秦州也不遲。”
“而且關西的錢糧也不足,現今都給了鄜延,秦鳳沒有多少余量,只夠補上渭源之役的虧空。”吳充補充著趙頊沒有說出來的關鍵。
今夏陜西大旱,不過秦州夏收之后才旱情爆發,對于冬小麥的收獲,并未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秦州河流眾多,加之處于源頭,小麥以外的其他作物雖然都是秋收,但用水可以用河水彌補。而秦鳳以東諸州,卻是旱了整個夏天,連渭河水面都降了三尺,一點都排不上用場了。
不需要吳充強調旱情的影響,王韶從秦州往京城來的一路上,聽說的、看到的,就已經讓他憂心不已。低低的嘆了口氣,王韶收拾起心情,卻還是想保住自己的墻角不被人撬走,屈己利人是美德,但在官場上,卻是笑話:“因療養院之事,韓岡在河湟之地聲名遠播,武勝軍中亦有多家蕃部因其之名,意欲來投。如今此事剛剛有了眉目,貿然將其調離,恐怕會功敗垂成。”
趙頊未曾想過王韶對這個調令反應如此激烈,好像真是離了韓岡古渭那邊就要出大問題了一般。雖然事實情況正是如此,不過趙頊并不想改變自己的做法。橫山、河湟兩地的重要性孰高孰低,他看得很清楚。主持進筑橫山戰略的是宰相,而主持河湟拓邊的王韶,離宰相之位還有千萬里之遙。
只是如王韶這等屢立功勛的臣子,趙頊一般來說都是寵禮有加。尤其是他還盼著王韶接下來能繼續高歌猛進,把木征和董氈一起提來,讓他能像對包順、包約兩兄弟那樣,給董氈叔侄賜姓賜名。這樣的想法,讓趙頊不便用著強硬的態度對待王韶:
“朕還記得王卿早前曾多次上書欲升古渭為軍,此事朕亦早有考量。但前時古渭諸蕃并未順服,就算強行升格,也不可能讓此地頓時變成人煙輻輳的軍州,最多也就跟那些個羈縻州相仿佛,不如不設。不過眼下包、張兩家都已降伏,古渭已定,再提此事便是順理成章。”
當年真宗皇帝偽造天書,鬧得國中烏煙瘴氣,王旦一代賢相,一貫的賢明正直,卻跟著胡鬧。何故?還不是因為真宗賜了他一酒壺的珍珠。對一國宰相來說,一酒壺的珍珠算不得什么,但這可是天子送的賄賂!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天子給臉,做臣子若不老老實實收下來,等日后可就沒臉了。
現在趙頊擺明要用古渭升軍一事來向王韶交換韓岡。古渭升軍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用韓岡來交換,其實還是虧本——有藥王弟子坐鎮后方,前面的士兵膽氣便能裝上三分——可王韶有拒絕的權力嗎?何況韓岡又不是他的兒子,能任他擺布
就是王韶猶豫的短短片刻,吳充粗短的雙眉已經擰起來。他脖子上長了顆比李子略大、比毛桃略小的肉瘤子,如果離了近了,還能聞到一股子異味。若在唐時,入官四審——‘身言書判’中的第一項,吳充就通過不了,痤病之身,豈能侍奉君上?而且論長相,別說與另一位樞密副使,以英俊倜儻著稱于朝的馮京相比,就是跟他的親家王安石比起來,吳充都差得太多。
不過在注重才學的大宋,吳充身體形骸上的缺點,便顯得無關緊要。從考上進士開始,他便一路晉升,其進速不在親家王安石之下,已經坐在了宰執之位上。
既然已是樞密副使,理所當然便要維護樞密院的權威。他倒是沒去介意王韶對皇帝的口氣,朝臣不給天子臺階下的情況常見得很。但對于王韶的不干不脆,天子還沒有發火,吳充就已經聽得很不舒服了——什么時候官員調動要征求官員上司的意見了?!
就算韓琦、富弼這樣的前任宰相,在遇到得力部下被一封詔令調走后,也只能私下里抱怨幾句。只有見到看好的下屬被左遷,才能為其上書說幾句好話,就這樣,他們也不敢說把那人再調回來——否則,一個結黨的帽子就要扣到他們頭上去。
“韓岡被天子親擢于布衣之中,”吳充說道,“天子有命,他當不至有推脫搪塞。”一句話堵上了王韶的嘴。
趙頊也跟著道:“韓岡自入朝后屢立功勛,療養院,沙盤,軍棋,無不是別出機杼,發前人所未發。而在軍中,亦是戰績彪炳。朕一直都想見見他,就是隔了兩千里,古渭局勢又一直吃緊,所以才拖到今日……今次韓岡調職延州,依例也須入京一趟,正好可以招韓岡入覲。”
趙頊早就想見韓岡一次,只是不得其便,如今正好是趁勢而為。今年年初時,韓岡的名字僅僅是在他耳邊一帶而過,眼下才不過過去一年的時間,就已經成了秦州舉足輕重的一名官員。
能舉薦韓岡,王韶當然是功臣,但若是王韶回去后,攛掇一下韓岡,說不定就會讓韓岡拒絕這項調令。如果此事發生了,趙頊都不知該怎么發落王韶,不論是治罪,還是放過,都讓人心中難以決斷。
在這種情況下,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不要給人犯錯的機會——趁王韶還沒回去,先把韓岡叫來京城再說。
王韶無可奈何,韓岡雖然是他最得力的手下,又是自己親筆所薦,但給韓絳挖了墻角,他也只能干瞪眼。天子支持韓絳的冒險,而且就在昨天,韓絳還跟王安石一起宣麻拜相。加上韓絳兼領的是昭文館大學士,而王安石只是號為史館相的監修國史,從名義上說,韓絳才是首相,王安石卻是次相。
天子、宰相的組合,王韶根本斗不過,換作是哪一家來也都只能俯首聽命。如今,關西錢糧盡入韓絳之手,兵將皆領延州之命,陜西多年來的積累都給壓到了羅兀城上。如果勝利倒也罷了,但一旦失敗,恐怕就是讓陜西、河東兩路數年內都無法重新振作的慘重損失——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這完全是孤注一擲!’
澶淵之盟后,王欽若曾說寇準勸真宗皇帝親征是賭場上的孤注一擲,把天子當作籌碼丟了出去。本是救國于危亡的名相,便因此惡了天子,被貶斥出京。從后人的角度看,王欽若擺明了是讒言,當時的情況已是逼不得已。
而如今,韓絳在橫山的冒險,并非因為危亡在即,僅僅是天子貪心、臣子貪功的緣故。這就是眼光和膽略的差別。盡管如今的君臣,依然保持著對外戰略的掌控力,但跟寇準比起來,他們還差得太遠。
‘看你怎么收場!’
這不是心懷怨毒的女人所施用的詛咒,而是看透了本質,看透了迫在眉睫的戰局的變化,才得出來的結論。唏噓的口音,有著難以言喻的魔力。呢喃的話語透了凜凜聲威:
“看你怎么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