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  第一百七十七章 貿易

類別: 都市 | 鄉土 | 重生1978 | 可大可小   作者:可大可小  書名:重生1978  更新時間:2010-08-31
 
第一卷春風吹第一百七十七章貿易

七月的C市驕陽似火。在正午的時候是沒有人愿意在大街上行走的。除了哪棵樹上有只蟬在“知了”“知了”的叫著之外。沒有人愿意發出一絲聲音。大家都怕驚動這酷熱無比的老天。而只有到了傍晚時分。街上的行人才會多起來。而到了晚上。則到處通明。好像現在才是這個城市剛剛蘇醒時的樣子。

但是在北湖市場王求的辦公室里。王小明卻沒有覺得一絲熱浪。因為這里裝了空調。如果不是沙發上有個靠墊可以用來墊在肚子上。他甚至還會覺得冷得有點受不了。

對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人來說。有信息、有眼光的人很容易就能賺到大錢。在很多國有企業還在每個月拿著幾十、一百多元的工資時。他們每個月賺幾萬甚至幾十萬輕而易舉。

而這段時間由于國家實行價格雙軌道。這讓有關系、有膽量的人也大發其財。一張鋼材或是化肥的批條。不需要任何資金。只要一轉手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純利潤。

王小明現在沒有什么關系。就算有。他也不屑去賺這種錢。他掌握的信息非常多。而且眼光又準。再加上他現在手里的資金充足。想賺錢。門路有的是。比如像國庫券。他就利益于以前在網上看到過上海的楊百萬早期的發跡事件。他現在正處在這個年代。當然也得順手撈一筆。這樣的錢不去賺。那實在有點對不起自己。

早在前年的時候。王小明就指示王求。去各地收購國庫券。他地資金多。一出手就幾十萬上百萬。雖然只有百分之一、二十的利潤。但是基數大。而且時間也短。一年時間下來賺的錢不比薯片廠少。

要知道。最早的國庫券都是攤派的。老百姓拿在手里急于兌現。打八折80多元拋售給銀行。而且越是窮地地方。老百姓賣的越多。價格也越便宜。而當時銀行缺乏資金。見到H省的人用車子裝著鈔票來買國庫券。銀行還巴不得呢。通常9元就賣了。

當時一些人都是自己背著一個大包。里面裝著整扎整扎的人民幣。而王小明卻不同。他不是小打小鬧。所以專門訂制了兩臺貨式廂車。在車廂內焊上一個大型地保險柜。所有的現金跟國庫券全部裝在里面。再放上幾個人。比個人背個包到處跑要安全得多。

而當時國務院有文件。國庫券不得低于面值買賣。像一些小地方是不太執行這樣的文件的。只有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執行政策最好。從沒有低于面值收進。

這樣就提供了一個合法地賺錢途徑。從外地的銀行以低于面值收購國庫券。運到上海之后再轉賣給銀行。保險又安全。絕對不會出現拖欠。比什么生意都強。

據王小明地記憶。山東萊陽一個機械廠的供銷科長正是利用長期在外出差的機會。得到了這個信息。他用一萬元做本錢。一年時間就賺了二十多萬。二年時間就賺到了一百四十萬。而王小明一開始是用一百萬做本錢。到現在也快有二年時間了。他賺了多少錢呢?今天王小明就是來問清楚這件事。

“小明。我們這筆錢現在已經到了兩千萬!”王求興奮的道。

“二千萬?”王小明念道。他在想。自己投資一百萬。回報只有二十倍。但是別人投資一萬。二年卻回報了一百多倍啊。

“沒錯。就是二千萬。”王求說道。他沒有看到王小明其實有些不滿。要是他知道王小明現在的想法肯定會急的跳起來。人啊。不能太貪心。否則遭雷霹。

其實王小明不知道。小本經營有小本經營的優勢。你一百萬做本。半年時間就能到一千萬。可是你總不能再把這一千萬都全來買國庫券吧?否則銀行馬上就能發現苗頭不對。也許這條跟撿錢一樣地賺錢這路就此會關閉。

“二千萬就二千萬吧。這筆錢要動用了。我準備用來做貿易。”王小明說道。去年自己的錢全部用在了水泥廠。而且加上給蔬菜廠又添了二十臺大型貨車。他的資金已經捉襟見肘。也許從今年開始。王小明手里的財富將急劇增加。

“做貿易?全部嗎?”王求問道。現在每個月倒賣國庫券至少可以帶來上百萬的利潤。可是小明一句要做貿易就要停了這個?

“我們在各地的銀行之間收購和賣出國庫券。這樣的事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被發現。那是因為銀行之間沒有一個信息中心。可是這樣的事總有一天會被他們知道的。到時國庫券就會變得沒有利潤。而我找的這事。利潤比國庫券要高得多。國庫券只有一分利。可是貿易卻有十倍利啊。”王小明說道。事實上用不了多久。銀行之間通過電話互通信息之后。倒賣國庫券這樣地事就只能停止了。

“十倍之利?”王求不敢置信地問道。一分利兩年時間就滾雪球般滾到了二十倍之多。十倍之利。兩年時間會賺多少?他不敢再去想這個數字。

“當然。但是周期比這個要長得多。而且為了快速周轉。也許不能完全做到十倍之利。但是至少也有好幾倍的利潤。”王小明說道。他所說地當然是當倒爺。到蘇聯到當倒爺。今年的十二月份。蘇聯這個超級大國馬上就要輪為第三世界。到時全蘇聯都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正是生意人賺大錢的時機。

蘇聯解體。國營資產按人頭分。分給每人一份公司股權認購證。可有權勢的政府官員變戲法似地控制了俄國的經濟命脈。使老百姓手中的認購證淪為一張廢紙。隨之而來的經濟大危機使金融信用破產。存進的美元根本取不出來。若取也是按貶值前的盧布折算成的匯率付給盧布。傾刻間。許多人一生的積蓄化為烏有。

至今。人們仍不相信盧布。不相信銀行。據說。俄羅斯人都想方設法地把盧布換成美元藏在家里。在50年代1個舊盧布等于2美元。而今是30新盧布換美元。而新盧布相當于1000舊盧布。十幾年前。10000盧布可買兩輛“拉達”汽車。而今天。1斤西紅柿是30幾盧布。一個花籃要300盧布。可俄國人月收入才一到兩千盧布。

生活在這種狀況下的俄國人。失去了安全感。每天的任務似乎就是搶購各種物資。使得一時間衣食住行的商品價格連續翻番。

在前世的時候王小明就聽過太多的國際倒爺的事跡。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由于得意忘形而導致身敗名裂。但是大多數默默無聞之人都是悶聲發了大財。而王小明既然重生到了這個年代。他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但是當倒爺也不是隨便誰都可以當的。否則的話也不會使得有些人在俄羅斯虧得血本無歸。早在幾年前。蘇聯人民最喜歡中國的兔毛大衣跟羽絨服。可是這些衣服在國內也是屬于緊俏商品。但是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果然不是蓋的。沒有真的就做的嘛。羽絨服里不是羽絨而是稻草跟雞毛。而且有的雞毛甚至都不消毒。也許是趕時間。也許是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設備。人家俄羅斯的人買了之后。幾個月就會發現臭哄哄的。這就更得后來的人再去賣這樣的商品時會遭冷遇。有的人拿著幾百件羽絨服想去賺一筆大錢。最后虧本處理都不一定有人要。

“你說怎么干吧?我聽你的。”王求說道。這幾年小明的決策從來就沒有出過錯。只要自己能好好的執行。一切就都能實現。

“首先我們要在莫斯科設立一個辦事處。跟北京一樣。除了必要的幾個我們的人之外。其他人全部請當時人擔任。”王小明說道。

“你要做中蘇貿易?”王求說道。現在電視上也經常報道這些倒爺。聽說那邊的生意確實好做。不管做什么都能賺錢。十倍之利如果做好了也確實能做到。

“要想做的時間長就必須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否則我們也只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倒爺罷了。這次我們的品牌還是大可。辦事處建好之后先在蘇聯全國的電視臺和報紙上做廣告。大可產品。物美價廉。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請他們的一些名人名星做廣告。”王小明說道。這就是他與其他倒爺最大的不同。一般的人從國內進一批貨之后都是自己親手賣給那邊的終端客戶。這樣有利也有弊。好處在于所有的利潤全部抓在自己手里。利潤最大化。而弊端就是一旦出現意外。所有的損失也將自己一個人承擔。

“這倒是。像我們做收錄機。現在很多人就只認燕舞牌的。其他牌子的收錄機就算進入了我們H省的市場。銷售量也不大。”王求對此非常同意。如果自己銷售的產品沒有品牌效應。那就只能做一錘子買賣。下次你再去的時候。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銷售渠道可能又將重頭再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