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喜歡背黑鍋,蕭凡當然也不喜歡。
但這世上有些黑鍋不得不背,有些事情不能不認,而且目前這個情形,就算蕭凡否認,黃觀也不可能相信。
看著黃觀那張憤怒的臉,蕭凡有點頭疼......
這人物關系似乎有些亂了,朱允炆喜歡黃觀的妹妹,黃觀的妹妹不喜歡朱允炆,反而對他有點意思,而他卻與黃觀是水火不容的政敵,朱允炆卻一直贊同他的變法改革,他和黃觀掐架,身為裁判的朱允炆暗里不停的吹黑哨幫他......
老實說,蕭凡比作者還糾結,這得需要多么天才的腦袋才能把人物關系搞得這么混亂啊......
"蕭凡!你......欺人太甚,公器私用,指使錦衣衛侮辱朝廷大臣,朗朗乾坤,豈容你這奸賊橫行霸道,你以為你是王法嗎?肆無忌憚若斯,朝堂烏煙瘴氣,妖孽橫行,此皆因你這奸賊而致......"黃觀氣得渾身顫抖,指著蕭凡鼻子的手直哆嗦。
蕭凡無奈道:"黃大人,別偏題行嗎?咱們現在說的是亂扔東西的事兒,你怎么扯到朝堂上去了?扔幾朵花跟朝堂烏煙瘴氣有什么關系?"
"怎么就跟朝堂沒關系?若非你這奸賊指使,誰敢把本官家門口搞得一片狼藉?你這分明是打擊,是侮辱......"黃觀說著說著忽然神情一凝,盯著地上的菊花楞楞發呆許久。
蕭凡對他的反應很奇怪,破口大罵之時忽然跟按了暫停鍵似的不言不動,這讓蕭凡感到很不習慣。
"黃大人,你怎么了?這是菊花呀,你沒見過?"蕭凡好奇道,見黃觀仍舊不言不動,盯著地上的菊花出神,蕭凡于是得意洋洋的開始在孔夫子面前賣文章,關老爺面前耍大刀了。
"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品種多達數百種,幾百年后甚至又新興了一種菊花,名曰‘爆菊’,晉陶淵明詩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說的就是這么個意思......"
黃觀沒理會蕭凡滔滔不絕的賣弄,沉默了一陣,忽然一拍大腿,咬牙切齒道:"我明白了!"
蕭凡愕然:"你明白什么了?"
黃觀神情愈發憤怒:"菊花是黃色的!"
蕭凡低頭往地上看了一眼,然后點頭贊同:"不錯,它是黃色的,黃大人好犀利的眼神......"
"明黃色乃天家專用,你把黃色的東西堆在我家門口,是不是想誣陷我逾制犯上?然后你便趁機叫錦衣衛拿人,藉此陷害朝廷大臣,朝堂之上排除異己,以達到你獨霸朝堂,為非作歹的目的?蕭凡,你好狠毒的心吶!"黃觀眼珠子都瞪成了血紅色,那模樣恨不得把蕭凡一口生吞活剝了。
蕭凡錯愕的盯著他:"黃大人的想象力......"
黃觀粗暴的打斷他,惡聲道:"我告訴你,蕭凡,你休想陷害本官!本官的清白死也不能讓你玷污......"
"黃大人,請你相信我,我絕對沒興趣玷污你的清白,我不好那一口兒......"蕭凡萬分誠懇道。
"蕭凡,你狡辯也沒用,本官不會讓你得逞的!"黃觀整個面孔都扭曲了。
蕭凡仰天長嘆,這年頭如果有心理醫生該多好,明朝第一位連中三元的大才子居然有嚴重的被害妄想癥,這年代的讀書人沒幾個正常的。
"不管你怎么誣陷我,本官威武不能屈,蕭凡,我明白你的企圖,只要我黃觀一天沒死,你的所謂改革軍制便休想實現!我寧愿一頭撞死在金殿之上,也不會容忍你禍亂朝綱,你死了這條心吧!"
黃觀開始發揮他的想象力,把這個簡單的事情無限引申復雜化了。
蕭凡苦口婆心解釋道:"黃大人,這事兒真沒你想的那么復雜......"
玩個浪漫而已,怎么會鬧成這樣?蕭凡欲哭無淚......
"廢話少說!蕭凡,你指使錦衣衛侮辱構陷大臣,本官明日一定要在金殿上狠狠參你!一定要在天子面前討個公道!"
蕭凡大大松了一口氣,聞言樂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線:"在天子面前參我?那沒問題,盡管參吧......"
這事兒本就是朱允炆干的,真的很期待黃觀參自己的時候,朱允炆是個什么表情......
黃觀死死瞪著蕭凡,沉默半晌,接著暴跳如雷:"蕭凡你這奸賊,居然如此有恃無恐,猖獗至此!本官這就跟你拼了,為我大明朝廷清理門戶!"
"黃大人,你冷靜一下,我剛才那叫淡定,不是猖獗啊......"
天子勾女以失敗告終,蕭凡還不得不幫他收拾爛攤子。
朝中仍舊暗潮涌動,朱允炆下了旨,三日后開大朝會,商議改革軍制一事,朝中大臣不論是清流還是奸黨,紛紛各自在家中做著功課,史書典籍翻爛了,試圖在先古之成法和事例中舉出幾樣來反駁或贊成,這些科班出身的朝臣們拿出了當年考科舉的勁頭,絞盡腦汁的琢磨著如何與政敵辯論,引用圣人的哪一句典故能將政敵逼得啞口無言,——論起這些人的本事,除了耍嘴皮子,實在殊乏優點了。
就在大伙兒卯足了勁兒準備三日后的大辯論時,京師卻流傳著一條流言。
流言其實很簡單,大致的內容是新晉誠毅侯爺,錦衣衛指揮使蕭凡讒言惑上,借改革軍制之事,妄圖排除朝堂異己,肅清政敵,此舉后果嚴重,若然行之,必使朝堂風氣漸漸變成重武輕文,十年寒窗苦讀,最后卻連一個賣力氣的粗鄙武夫都不如,若天下官紳百姓子弟紛紛起而效之,棄文從武,那時大明境內尚武之風大行于世,誰人再讀孔孟,誰人再修禮德?窮兵黷武到最后,大明王朝的未來何去何從?
這些大道理在百姓中流傳倒是沒什么,這個年代能懂這些道理的平民百姓太少,他們根本不明白朝廷重文或重武對他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日子該怎么過就怎么過,自己的營生才是百姓最關心的,不論文人還是武夫,他們都要穿衣吃飯,朝廷看重誰有那么重要嗎?
令人糾結的是,這條流言傳到了讀書人的耳朵里,反應便大不一樣了。
文人從來便瞧不起武人,自古以來文人的骨子里都充滿著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便很準確的概括出讀書人的清高心理,在他們眼中,靠讀書考取功名才是人生中最正確最風光的途徑。
現在蕭凡提出的改革軍制,無疑使得他們選擇的那條路看起來變得非常黯淡,武夫的地位若被蕭凡提升起來,那他們十年的寒窗苦讀何苦來哉?
這條流言在京師瘋狂蔓延,像瘟疫一般很快傳到了京師周邊府縣。各地官學的學子們義憤填膺,人人皆云朝堂出了奸佞,痛罵蕭凡是誤國誤君的奸賊。
第二日,京師周邊府縣的學子紛紛進京,聚集國子監,在國子監的貢生們一番激昂又極富煽動性的演講下,學子們沸騰了,千余名學子在貢生的帶領下,一齊走到禮部衙門,要求聯名上書,參劾錦衣衛指揮使禍國亂政,動搖國本,請求天子將其撤職問罪,以清君側。
京師動蕩不安,百官聞訊震驚嘩然,應天府尹慌忙派出了衙役捕快,然而這千余學子中有不少身負功名的秀才,衙役捕快們打又不敢打,抓也不敢抓,拿著鐵尺枷鎖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學子們聚集在禮部衙門前振臂高呼嚴懲國賊之類的口號。
事情很快傳到皇宮,朱允炆也慌了,登基不到一年便出了這么大的事,素無應變經驗的他頓時嚇得六神無主,急召蕭凡入宮,并命蕭凡處理此事,朱允炆唯一的要求,便是不準殺害學子,否則會把天家和朝廷推到天下讀書人的對立面,這絕對是朱允炆不想看到的。
蕭凡神情凝重的領命出宮。
出了承天門,蕭凡的臉色一片鐵青。
改革軍制必然會觸碰文人的利益,這一點他早已想到,但他沒想到黃觀這些人如此無恥,竟然暗里煽動那些不明真相的學子鬧事,在這個時代,鬧事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黃觀等人絲毫不顧忌那么多學子的性命,拿他們當槍使。所謂清流,無非是一群頂著圣潔光環的偽君子,他們的內心比狼還陰冷,比蛇還狠毒。
回到鎮撫司衙門,一眾僉事,同知和千戶等人皆聚集在衙門前堂,靜靜盯著從大門走進來的蕭凡,學子鬧事他們早已知道,出了這種事,錦衣衛是肯定要出面的,現在眾人都在等著蕭凡下令。
蕭凡陰沉著臉走進前堂,回頭環視眾人,許久,他忽然一拍桌子,斬釘截鐵道:"變法改革,是強國之道,我必為之!任誰也不能改變我的決定!"
眾人一齊抱拳躬身道:"請大人下令!"
思索良久,蕭凡沉吟道:"學子不明真相,乃是受人蠱惑,對他們,不可施以殺戮,本官決定先禮后兵,先讓衙門內的文吏寫一份安撫告示,貼到禮部衙門的門口,言明改革軍制并非重武輕文,朝廷以文治國的國策不會改變,眾學子未明原由,不得妄議國事,請他們各自散去......"
曹毅急道:"大人,一份安撫告示恐怕起不了作用吧?若是那些書呆子不聽勸阻呢?"
蕭凡冷冷笑道:"先禮后兵,既然他們不聽勸阻,錦衣衛也不是吃干飯的!傳令下去,告示貼出來兩個時辰后,若學子們仍在尋釁鬧事,著京師錦衣衛校尉會同應天府衙役捕快將那些學子驅趕出城,然后再貼出一份告示,若誰再敢鬧事,本官向天子請旨,革了他的功名,永遠不許其參加科舉,仍舊執迷不悟者,將其緝拿下獄,會審之后,貶為庶民,流放千里!"
眾人神情一凝,抱拳齊聲道:"得令!"
不出所料,安撫告示貼出來兩個時辰后,學子們視若無睹,仍舊聚集禮部衙門前高呼嚴懲國賊的口號,不少沖動的學子甚至砸爛了衙門前的榜文牌匾。
事態愈演愈烈,眼看不可控制,蕭凡當機立斷,急調京師錦衣衛二千余校尉,迅速包圍了學子,禮部衙門內的官吏和衙役們見錦衣衛出場,情知不妙,嚇得趕緊關上了衙門的大門。
校尉們事先得了囑咐,沒有用繡春刀,而是手執鐵尺和水火棍,為首的百戶千戶們一聲令下,對學子們進行了驅趕,鐵尺木棍落下,禮部衙門前一片哭爹喊娘,體質孱弱的書呆子們哪里是如狼似虎的錦衣衛校尉的對手?半柱香時辰后,學子們已被打散,一個個捂著腦袋抱頭鼠竄,訓練有素的錦衣校尉以百戶為單位,分別圈住逃竄四處的學子,并將他們扭送出城,學子們剛被推搡到城門外,一份措辭嚴厲的告示便貼了出來,言及若再有學子尋釁鬧事,錦衣衛必將嚴懲不殆,革其功名,永不許參加科考,情節嚴重者必緝拿下獄,貶為庶民,流放千里。
這份告示終于嚇住了學子們,他們沖動的情緒很快冷靜了。
鬧事為了什么?無非是自己的前途而已,現在錦衣衛指揮使蕭凡擺出一副絕不妥協的姿態,由此看來,鬧事非但得不到任何結果,相反,繼續鬧下去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前程毀于一旦,如此得不償失的事誰還愿意繼續干下去?
想明白了其中利害,學子們二話不說,帶著滿身傷痕飛快的離開了。
學子們消停了,錦衣衛卻不肯善罷甘休,總要有人為此事付出代價。
在學子們散去之后,錦衣衛編織兩年多的情報偵緝網迅速啟動,無數探子在蕭凡的命令下,悄然深入民間集市,開始徹查此事的根源禍首。
錦衣衛的偵緝能力不是普通的強悍,學子們散去兩個時辰之后,散布流言并暗里煽動學子鬧事的罪魁禍首便被查了出來,原來是京師內兩名屢考不中的落第秀才拿了別人銀子,受人指使才鬧出了這場風波,兩名落第秀才當即被錦衣衛緝拿。
當曹毅請示要不要從這兩名秀才身上打開缺口,一路查下去他們到底受何人指使時,蕭凡思索良久,終于搖頭,囑咐曹毅此事查到這里為止。
何人指使已不重要,身處朝堂,大家心知肚明,驅趕學子還好說,畢竟沒有鬧出人命,可此事若牽涉到朝中官員,必然又是一場驚濤駭浪,這幾日正是推行改革軍制的敏感時期,從大局著眼,此時委實不必節外生枝,再添風波。
雖然不查了,但必要的震懾手段還是必須要做的。
蕭凡當即命錦衣校尉敲鑼打鼓將兩名秀才押赴菜市,當著全京師官員百姓的面,大聲宣讀了兩名秀才聚眾鬧事,其心不軌等等數款大罪,隨即校尉們手起刀落,兩顆人頭落地,圍觀的官員和百姓紛紛驚悚萬分,聚集數千人的菜市刑場鴉雀無聲,許久之后,人群在可怕的沉默中悄然散去。
溫文爾雅的錦衣衛指揮使蕭凡亮出了獠牙,給朝堂清流們來了一記狠狠的敲山震虎,那些清流大臣終于意識到,他們的對手是怎樣一個人,這個人手握大權,掌握著令人談虎色變的錦衣衛,平日里的客氣忍讓不過是表現他的素質涵養,然而一旦真正觸碰到他容忍的極限,他會揭去外表的斯文和善,露出猙獰的面目,毫不猶豫的把對手撕成碎片。
誰若還不信邪,京師北城門的城墻上高高懸掛的兩顆血淋淋的人頭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樣一種沉默得可怕的氣氛下,三日后的大朝會終于到了。
這一天,是決定大明王朝百年興衰的大日子,朱明江山的歷史走到了岔路口,今日天子和滿朝文武將一齊決定它的方向。
今天也是朝堂奸黨和清流們的一次大戰,這一戰決定著此后朝堂的局勢。
此后是清流獨霸朝堂,還是奸黨橫行于世,一切即將揭曉,這一天將被永載史冊,千古......
"千古扯淡!"蕭凡向曹毅翻著白眼:"不過是幾個迂腐清流給我添堵,擺平他們不就完了,搞得這么煽情干嘛?還永載史冊呢,我這輩子永載史冊的事兒干得太多了......"
曹毅干笑:"我這不是給你增添一點悲壯的氣氛嘛,蕭老弟,想好今日如何應對那些清流了嗎?"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燕王起事在即,必須盡快把朝廷內部的憂患解決,否則將來必敗于燕王之手。我今日非得把黃觀那群人治服不可!"
"怎么解決他們?那群迂腐的大臣都是些軟硬不吃的貨,你欲改革軍制,恐怕今日朝堂之上少不了一番苦戰......"
蕭凡嘆氣道:"是啊,這倒真是件麻煩事兒......這幫酸儒油鹽不進,氣量狹窄,一點都不像我這么寬容博大......"
曹毅面色古怪道:"你......寬容博大?"
"難道不是嗎?"
"清流們如果害你,你會原諒他們嗎?"
蕭凡一本正經道:"他們不是尊崇孔子嗎?原諒他們是孔子他老人家的事兒......"
"那你呢?"
蕭凡沉默許久,悠悠道:"......我負責送他們去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