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的自信來自他的報,在目前的況下,要想全殲朱元璋的艦隊已經不可能了,只能采用最后的方法,殺掉朱元璋!
他已經通過報得知,朱元璋的旗艦被刷成了白色,只要集中所有的兵力攻打白色戰艦,殺了朱元璋,就能獲勝!
但當他一到達戰場,頓時目瞪口呆,一夜之間,朱元璋軍隊的很多戰艦都被刷成了白色,再也認不出哪個是旗艦
還沒等他楞完神,朱元璋已經命令軍隊發動了總攻,在前兩天戰果的鼓勵下,朱元璋軍異常勇猛,大量使用分船戰術,利用陳友諒巨艦運動不靈活的特點,連續擊沉陳友諒軍多艘戰艦。此戰從清晨打倒晚上,陳友諒的軍隊終于不支,全面退卻。
鄱陽湖大戰到此結束了第一階段,陳友諒慘敗,被迫退守鄱陽湖西岸的渚溪。
陳友諒的失敗
陳友諒陷入了絕望,不但是軍事上的絕望,也是人生的絕望,一直以來的行為模式告訴他,只要心黑手狠就能獲得一切,但事實就擺在眼前,看上去不堪一擊的洪都守了三個月,看上去柔弱不堪的張子明居然不怕死。
難道我錯了?
不,不可能,這只是意外,我不會錯的
但是之后的事,卻讓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他手下的左右金吾將軍帶領自己的軍隊投降了朱元璋
陳友諒聽到這個消息后,憤怒掩蓋了他所有的理智,他下令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將領,就地處決!
而朱元璋得知此命令后,卻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陳友諒軍的俘虜,一律好好對待,然后放走。
這兩道命令的發布徹底斷送了陳友諒的軍心。士兵們對陳友諒極其不滿,紛紛逃亡
陳友諒在西岸等待了很久,與朱元璋大戰三十余天,也沒有等到任何機會,相反,他的士兵卻是不斷的減少,將領們也不再為他效忠。
八月二十六日,他終于做出了決定:逃跑!
他最后看了一眼這片寬闊的湖面,一統天下的夢想和雄心壯志就這樣破滅,來時的龐大艦隊和六十萬軍隊,如今只剩下敗卒殘兵,這對于梟雄陳友諒而言,其實并不算什么。兵沒有可以再招,艦船可以再造,讓他不理解的是,自己為什么會失敗?
我不缺乏駕馭手下的謀略,沒有婦人之仁,我敢于殺掉所有阻擋我前進的人,而不畏懼人言,這是常人無法做到的,我比所有的人都心黑手狠,為什么會失敗?我已經擁有了最強的軍隊和戰爭機器,我的部下為什么會背叛我?
陳友諒是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因為答案就在他的行為模式中,從他殺害自己的兄弟和首領的那一刻開始,他的將領們已經充分理解了他的準則,那就是誰有力量,誰更狠毒,誰就能控制一切!仁義、道德、誠信都是不存在的。當這些行為被他的將領們當成人生的信條后,他的軍隊就成為了千萬個狠毒的陳友諒的集合體。這樣的集合體就類似金庸小說里的星宿派,一旦陳友諒倒霉,每個人都不會繼續效忠于他,而是上去狠狠地踩上一腳,落井下石
當然,失敗后的陳友諒對他們而言也不是毫無價值,至少他的腦袋還是很值錢的
陳友諒險毒辣,他的將領們比他還要險毒辣。陳友諒迷信暴力統治一切,他的將領們比他更迷信暴力。
當他的生存基礎——暴力,被人掀翻后,他也就沒有任何底牌了,等待他的只有滅亡
飽經風霜的張學良曾經用他一生的經歷對日本的年輕人說:不要相信暴力,歷史已經證明,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我相信,這就是陳友諒失敗的根本原因。
陳友諒率領軍隊希望能夠撤退,他選擇的突破口是湖口,但此時的陳友諒不是原來的陳友諒了,他拚死作戰,損失慘重,才勉強打開湖口通道。
此時他才松了一口氣,但朱元璋不會放過他
朱元璋被陳友諒敲打多年,對他早已深惡痛絕,必置之于死地,率領十余萬大軍追來,
陳友諒聞訊,親自出來站在船頭指揮作戰,也就在此時,一支冷箭來,穿透了他的頭顱。
一切就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