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當然并不知道臣下的這些義舉,他燒毀了自己的宮殿,然后不知所終,于是歷史上最大的疑團之一誕生了。但其實這個疑團并不是由朱允炆的失蹤開始的,早在朱棣攻入京城時,北軍就接到了一個奇怪的命令,即不入皇城,而是退守龍江驛。很明顯,朱棣并不想背上殺掉自己侄子的罪名,他圍困皇城,給朱允炆自絕或是讓位的時間。
但朱允炆的選擇卻出乎他的意料,燒毀宮殿說明朱允炆并不想讓位,但這位有幾分骨氣的侄子卻也沒有自殺,因為在入宮后,朱棣并沒有找到朱允炆的尸體。既不退位,也不自殺,那就只剩下逃跑了。
朱允炆的下落從此成了千古之謎,此事后來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連鎖效應,而朱允炆的逃走本身就如同一部偵探小說,我們將在后面對此進行詳細地分析,這里暫不詳述。
暴行
朱棣終于坐上了他的寶座,他認為這是自己當之無愧的,因為他為之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少次命懸一線,多少次功敗垂成,才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和成功。
而在短時間的興奮后,朱棣立刻意識到,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清除那些反對他坐上皇帝寶座的人。于是歷史上一幕罕見的暴行開演了。
朱棣首先找到的是方孝孺,他知道方孝孺名滿天下,而且道衍早在他攻下京城之前就對他說過:"殿下攻下京城后,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但你一定不能殺他!如果殺了他,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會絕了!"
有這位軍師的警告,朱棣自然不敢怠慢,他預料到方孝孺一定不會輕易投降,但他也不會想到事居然會演變成一次破歷史紀錄的慘劇。
朱棣在大殿接見了方孝孺,他希望方孝孺能夠為他起草詔書,其實所謂起草詔書找其他人也可以,但如果是方孝孺親自寫的,能夠起到安撫天下人心等更好的作用。所以這份詔書非要方孝孺寫不可。
但朱棣絕不會想到,方孝孺應召而來,并不是給他寫詔書的,而是拿出了言官的本領,要和朱棣來一場繼位權的法律辯論。
方孝孺哭著進了大殿,不理朱棣,也不行禮,朱棣十分尷尬,勸說道:"先生不要這樣了,我不過是仿照周公輔政而已啊。""
這句話激起了方孝孺的憤怒,他應聲問道:"成王在哪里?!"
"自焚死了"
"成王的兒子呢?!"
"國家要年長的君主"
"那成王的弟弟呢?!"
"這是我的家事"
社會青年朱棣終于領教了最佳辯論手兼繼承法專家方孝孺的厲害,他沒有那么多的耐心,讓人拿出了紙和筆給方孝孺,他寫。
方孝孺不寫
繼續強
方孝孺寫下"燕賊篡位"四字
朱棣已經憤怒得喪失了理智
"你不寫,不怕我滅你九族嗎?!"
"誅我十族又如何!"
實事求是地看,方孝孺說這句話并不一定真想讓朱棣去誅滅自己的九族,然而他卻不了解朱棣,朱棣不是那種口口聲聲威脅說不讓你看到明天的太陽之類的話的人,但他卻可以保證明年的太陽一定會照在你的墳頭。
而且他十分精通暴力法則,并且會在適當的時候使用他,至少他的使用技巧已經超過了當年的陳友諒,因為他懂得一條重要準則:
暴力不能解決一切,卻可以解決你
他讓人把方孝孺拉了出去。
方孝孺的最終結局是:凌遲,滅十族
歷史上從來只有九族,但人類又一次展現了他驚人的的創造力。那多出來的一族要感謝朱棣的發明創造,他為了湊數,在屠殺的目錄中加入了方孝孺的朋友和學生。
方孝孺是一個敢于反抗**的人,他雖然死得很慘,卻很有價值,他的行為應該成為讀書人的楷模,為我們所懷念。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255]
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殺人犯在殘殺第一個人時是最困難的,但只要開了先例,殺下去是很容易的。
于是,朱棣開始了他的屠殺
由于下面的內容過于血腥殘暴,我將盡量用簡短文言表達,心理承受能力差者可以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