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大明  第210章 吳三桂借清兵

類別: 兩宋元明 | 鐵血大明 | 寂寞劍客   作者:寂寞劍客  書名:鐵血大明  更新時間:2010-01-01
 
兩派意見相持不下,兵部尚書史可法的意見就成了決定性的要素,可這位殘明第一重臣的表現卻非常令人不解,在這個風尖浪口,正是他發揮作用、一錘定音的時候,可他居然顧左右而言他,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這件事一拖就是十幾天,直到鳳陽總督馬士英帶兵趕到南京。

鳳陽雖然只是南直隸的一個府,可這個府的地位非同小可,因為鳳陽是大明的中都,更是朱明的祖墳所在,所以在品級上,鳳陽總督馬士英并不比浙直總督孫傳庭低,兩人同是大明朝的封疆大吏。

而且,馬士英和孫傳庭一樣手握重兵,孫傳庭手下有王樸這員悍將,馬士英手下也有高杰、劉良佐兩員悍將,這兩員悍將原本是流賊,因不容于闖賊才投了官軍,先在楊嗣昌麾下效力,楊嗣昌畏罪自殺后就成了馬士英的部下。

而且,馬士英已經暗中與山東總兵劉澤清達成了協定,組成了專門針對孫孫庭、王樸軍事集團的江北軍事集團!

在馬士英帶兵進京之前,劉澤清已經揮師南下占據了淮安府,劉澤清這畜生其實是害怕流賊的兵鋒,所以主動放棄了山東全省,揮師南下的時候還縱兵在山東境內大肆搶劫、殺戮,簡直禽獸不如。

此外,馬士英還令劉良佐留守鳳陽,讓高杰點據了揚州,與江南的孫、王集團形成了隔江對峙的軍事態勢。

在國泰民安的時候,大明朝的武將就是朝廷蓄養的一條條狼狗,就算是一個七品知縣見了各鎮總兵也可以肆意辱罵,可這會國難當頭、兵荒馬亂的,武將的地位立刻就竄到了云顛之上,變成文官要仰他們鼻息了。

馬士英一到南京,史可法立刻暗中約見了他。

史可法其實是贊成立即擁立新君地。但他拖到今天還不表態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手握重兵的浙直總督孫傳庭支持戶部尚書高弘圖,堅決主張迎接太子來南京繼位,史可法擔心要是他表明了態度,會引發高弘圖、孫傳庭一派的兵諫!

現在馬士英到了南京,史可法急于探清他的口風,假如馬士英支持擁立新君,那史可法就表態支持呂大器,假如馬士英的立場和孫傳庭一樣,那史可法為了維護南京的穩定。就只好支持高弘圖了。

高弘圖和呂大器之爭,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冠冕堂皇,只是政見不同,其實骨子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這是明末黨爭的延續,高弘圖是齊黨人,而呂大器則是東林黨人,史可法雖然不是東林黨人。可他是傾向于東林黨的。

齊黨和東林黨的恩怨要追溯于萬歷年間。

萬歷四十一年,浙黨領袖方從哲入閣拜相,齊黨領袖亓詩教是方從哲地門生,師生倆從此成為朝野炙手可熱的人物,一直到萬歷四十八年,齊黨、浙黨始終把持著朝政。

萬歷帝死后發生了明宮三大案,被齊黨、浙黨打壓多年的東林黨趁機反擊,終于扳倒對手成為權傾朝野的“執政黨”。

不過東林黨的好日子并不長,借助天啟帝的支持,權閹魏忠賢很快崛起。

天啟四年。魏忠賢把方從哲的老鄉馮推上了相位,天啟五年,馮把亓詩教召回朝中,出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借助閹黨的支持,齊黨復辟成功,而東林黨人則遭到了閹黨地慘烈,高攀龍、左光斗、楊漣等一大批東林黨人先后遭受不幸。

客觀的說,當時的東林黨人是有風骨的,他們和齊黨相爭。和閹黨相爭雖然抱有政治目的,可他們敢舍命相爭,為了和閹黨抗爭,高攀龍等人不惜賠上自己的生命,很有些“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這一點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不過可惜的是,此后的東林黨人卻是一撥不如一撥。

崇禎帝即位,閹黨覆滅,齊黨淪為閹黨余孽慘遭打壓,東林黨人再次咸魚翻身,重新成了執政黨,此后崇禎帝表現出了對黨爭地痛恨。不再偏聽偏信任何黨派。齊、楚、浙、東林各黨輪流執政,朝中的明爭暗斗始終沒有停過。

朝中的黨爭最終給大明朝帶來了滅頂之災。

特別要提一下的是。明軍之所以會在薩爾滸戰敗,完全是黨爭造成的,因為當時的內閣首輔是浙黨領袖方從哲,出于維護浙黨利益的考慮,方從哲任用了浙黨將領楊鎬!而楊鎬早就在此前的朝鮮戰場上證明自己是個“逃跑將軍“,結果就是薩爾滸敗了,建奴成氣候了。

假如當初不是方從哲執政,能換熊廷弼或者孫承宗等人統兵,歷史很可能會重寫。

所以說,高弘圖和呂大器的政爭并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

而且,隨著浙直總督孫傳庭、鳳陽總督馬士英的卷入,這場政爭將變得更加地錯綜復雜,因以和以前的黨爭相比,這次黨爭隨時都有可能導致江南、江北兩大軍事集團的大規模火并,這對原本就已經實力大損的殘明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更要命的是,都到了這節骨眼上,還沒有王樸地消息!

太子和兩位王子也是生死未卜,孫傳庭急得頭發都快掉光了!

要是王樸能在這個時候護送太子前來南京,一切就會變得順理成章,可假如王樸不能及時護送太子前來南京,一旦新皇上位,以后的事情就難說了,政治斗爭歷來骯臟,誰知道到時候會發生什么事情?

南京官場暗潮洶涌、逆流激蕩,北京局勢也同樣錯綜復雜,樸朔迷離。

因為轟轟烈烈的“追臟助餉”運動,此時的北京城內已經是人人自危,流賊設在城里城外的大營已經人滿為患,幾乎所有的勛戚貴胄和六品以上官員,全部被投進了大牢,京營提督吳襄也沒能幸免。

這一來事情就復雜了。因為吳襄的兒子就是寧遠總兵吳三桂。

早在流賊進京之前,崇禎帝就曾下詔,晉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同時嚴令吳三桂放棄寧遠,率領關寧鐵騎進京勤王,吳三桂接到圣旨之后,就開始組織關外地遼西軍民往關內撤退,可吳三桂才剛剛走到山海關,北京陷落、崇禎帝上吊身亡地消息就傳過來了。

又有探馬傳回消息,闖賊李自成已經派譴大將李過、李巖統兵三萬往山海關進發。

緊接著闖賊地招降使者也趕到了。還帶來了四萬兩白銀和吳三桂父親吳襄地一封親筆信,吳三桂仔細甄別了那封信,可以肯定就是吳襄的手筆,此時的吳三桂正面臨著有生以來最堅難的一次抉擇,因為建奴奴酋多爾袞也派人來到了山海關!

擺在吳三桂面前的路有三條。

第一條路是率領大軍繼續西進,把流賊趕出北京,然后從亂軍中找到太子并把太子扶上帝位,這樣一來。吳三桂就會成為大明朝的中興之臣,就會名垂青史,這條路是吳三桂最希望走的,但同時也是最不可能的。

因為當前的情勢很清楚,以山海關一隅之地是不可能持久地,以區區五萬關寧軍也是沒辦法和近百萬的流賊大軍相抗衡的。

第二條路是和建奴合作,引領建奴的八旗大軍進關,憑借建奴的軍隊擊敗流賊,把流賊趕出北京,這條路是吳三桂最不愿意走的。盡管他的胞兄吳三鳳,舅舅祖大壽,恩師洪承疇都已經投降了建奴,可吳三桂卻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步他們的后塵。

而且吳三桂還有另外一層顧慮,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引建奴大軍進關容易,可到時候再要想把他們請出關外就沒那么容易了,假如建奴進關之后就賴在北京不走了,吳三桂就會落下千年罵名,成為遺臭萬年地大漢奸!

第三條就是投降流賊。繼續當大順朝的山海關總兵,早在流賊進京之前,姜鑲和唐通就已經投降了流賊,姜鑲搖身一變從大明朝的大同總兵成了大順朝的大同總兵,唐通也從大明的密云總兵成了大順的密云總兵。

所以。吳三桂對于投降流賊并沒有多少顧慮,而且京師的絕大多數文官武將也已經投降了大順,大明為大順所替似乎是板上釘釘了,吳三桂如果為了故明戰死固然可以落個忠臣的美名,可就算投降了大順,也不會落下漢奸的罵名。

權衡再三,吳三桂最終決定投降大順。

五天之后。李過、李巖率領三萬大軍趕到山海關。吳三桂把山海關的防備交接給了李過和李巖,然后率領五萬關寧大軍向北京進發。

然而。大軍才剛到榆關,一位不速之客就來到了吳三桂軍中,歷史由此逆轉!

這位不速之客不是別人,就是吳襄府上地老家丁,這位老家丁給吳三桂帶來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他的老父親吳襄已經被流賊抓起來了,而且京師的所有勛戚貴胄以及六品以上的官員全都被流賊抓了起來,各人按品級高低不等,只有繳納足額的黃金白銀之后才能重獲自由,還美其名曰追臟助餉。

更讓吳三桂心驚膽顫的是,內閣首輔周延儒,內閣次輔陳演、魏照乘,成國公朱純臣、國丈周奎等人已經全部被流賊致死,頭一個獻門投降的朱純臣更是被流賊的夾棍夾裂了腦袋,腦漿流了一地,死得非常之慘。

吳襄也已經被流賊折磨得奄奄一息,還讓家丁親口傳話給吳三桂,讓吳三桂為他報仇!

吳三桂是個城府很深的人,他可以置胞兄、舅舅、恩師地勸降于不顧,當然也不會為了老父親的一句話就熱血上腦、興兵報仇,他連夜召來了把兄弟王廷臣和馬科商議對策,三個人商量來商量去,都覺得去北京必死無疑。

闖賊既然已經收拾了吳襄,就不可能再留下吳三桂!

這就把吳三桂逼上了絕路,他除了和建奴合作已經別無選擇了,不過此時的吳三桂并沒有想過要當建奴的走狗,他只是想借建奴的兵來趕走流賊。恢復大明江山而已,只是吳三桂沒有想到,建奴一旦進了關,將來地事情就不是他說了算了。

吳三桂連夜殺了個回馬槍,立足未穩的李過、李巖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大敗而逃。

奪回山海關之后,吳三桂立即派人前往錦州與祖大壽聯絡,祖大壽接到吳三桂書信之后,不敢怠慢,連夜派人把吳三桂的書信轉送到了盛京。

第二天早晨。吳三桂的書信就呈送到了建奴攝政王多爾袞地案前。

此時的多爾袞不僅扳倒了濟爾哈朗,還貶黜了岳托,已經成了大權獨攬的叔父攝政王。

多爾袞當機立斷,緊急召集了盛京地全部八旗軍隊,連同漢軍八旗、朝鮮八旗和蒙古八旗晝夜急進,向山海關進發,多爾袞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現在機會從天而降。他豈有輕易放過之理?北京,武英殿。

李自成正召集牛金星、李雙喜、田見秀、劉宗敏等文武大臣議事,這十幾天來,劉宗敏負責地“追臟助餉”運動成果顯著,已經從北京城內的勛戚貴胄和六品以上官員身上敲出了近千萬兩紋銀!

嘗到甜頭地劉宗敏私自擴大了“追臟助餉”的規模,把北京城內的商人和富戶都納入到“追臟助餉”運動的對象里來,按照劉宗敏地保守估計,從北京城的這些商人、富戶身上至少還能再敲出千萬兩以上的紋銀。

流賊始終是流賊,永遠也成不了官軍。

對勛戚貴胄和京中官員敲骨吸髓也就罷了,又把矛頭對準普通百姓就很不應該了。這么一來,流賊是把所有人都給得罪了,不但勛戚貴胄和京中官員恨流賊入骨,連北京城內的老百姓也對流賊恨得咬牙切齒。

流賊的倒行逆施終于釀成了惡果!

一名流賊頭目跌跌撞撞地奔進了武英殿,喘息道:“大……大王,不……不好了。”

“怎么了?”李自成皺眉道,“出什么事了?”

流賊頭目道:“剛剛李過將軍派快馬送來急報,吳三桂降了又反了,李過、李巖兩位將軍猝不及防被殺得大敗,三萬大軍折損過半。已經退守昌平!李巖將軍說,吳三桂很可能會投降建奴,請大王速發大軍征討!”

“什么!?”李自成聞言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吳三桂這個反復小人又反了?真是豈有此理。來人!”

早有親信上前應道:“在。”

李自成暴怒道:“馬上把吳襄那老匹夫從大牢里提出來,押赴大營祭旗!”

“是!”

兩名親信領命而去。

李自成又道:“喜子、田見秀!”

李雙喜,田見秀踏前一步,抱拳應道:“在。”

李自成喝道:“馬上點齊十萬大軍,隨老子去攻打山海關!”

“是。”

李雙喜、田見秀轟然應諾。

此時李自成麾下的總兵力已經按近百萬,不過這其中有將近一半是剛剛投降不久的大明官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像姜鑲地大同軍。唐通的密云兵都被李自成留在了原地,攻下北京之后。李自成又分兵攻打保定各府,又派了一支偏師去攻打山東,這時候留在北京的軍隊已經只剩二十萬人。

不過這二十萬人中有十萬是李自成的嫡系,是流賊中的精銳。

朝陽門關廂,流賊大營。

這十幾天來,王樸他們就一直被關在一間大牢房里,雖然流賊的看管不是很嚴,可要想逃脫卻也不是那么容易,不過流賊卻好像是把他們給忘了一樣,十幾天來居然連問都沒有再問過一聲。

事實上,這十多天來流賊正忙于拷問北京城內的那些勛戚官員,哪里顧得上王樸他們這群看起來就沒有多少油水的“小門小戶”?

這天早上,王樸正躺在草堆上打盹呢,眼角余光忽然瞥見了一道熟悉的身影正從牢房外緩步走過,王樸急扭頭一看,乖乖,竟然是黃得功!

迎上王樸驚訝的眼神,黃得功擠了擠眼睛,借著經過王樸跟前地機會手一張就把一個小紙團彈到了王樸面前,王樸看看左右的弟兄們都還在睡覺,牢房外也沒有別的流賊,就趕緊把那小紙團撿了起來。

黃得功、施瑯他們自從混入流賊之后,每天就是抓人、審人,卻始終沒機會見到王樸,今天也是巧了,因為吳三桂降了又反了,李自成大怒之下點起十萬流賊嫡系攻打山海關去了,這一來,剛剛投降不久的十萬官軍就派上了用場。

黃得功、施瑯他們混跡的降軍正好負責接收朝陽門關廂大營,在苦等了十幾天后,黃得功終于在大牢里見到了王樸。

王樸轉了個身面對著墻臂,借著身軀的掩護悄悄展開手心的那團小紙,紙上面只寫了廖廖數語,意思是說黃得功他們已經混進了流賊中間,正想辦法救王樸他們出去,讓王樸安心等待、不要著急。

不過,沒等黃得功他們動手,又出現了一場小小的意外。

當天下午,有一批六品以下的京官被轉到了朝陽門大營,關進了王樸他們的牢房,這批京官大概有二十多人,不是都察院地御史言官就是翰林院的編修檢討,都察院和翰林院都是清水衙門,從他們身上也實在擠不出多少油水,所以被打發到朝陽門關廂來了。

其中有個翰林院的檢討眼尖,一進牢房就從人堆里認出了太子朱慈,本能地就要叩頭見禮,但剛剛跪下一半突然間又想到了什么,趕緊又直起身來,警覺地看了看牢房外的流賊,然后若無其事地坐到了草堆上。

王樸暗暗心驚,心想要是這家伙是個軟骨頭,把太子關在牢里的消息泄露給流賊那麻煩就大了,當下把張和尚叫到眼前輕輕耳語了幾句,張和尚會意,當下就擺出兇神惡煞般地嘴臉,大步走到了那群御史言官和翰林面前。

“你們幾個都給老子聽好了。”張和尚伸手一劃牢房中間,大聲道,“這里為界,誰也不許過界,要不然,老子就擰斷你們的脖子!”

那二十幾個小京官看了看張和尚小山般魁梧的身體,再看看他兇神惡煞般的神情,一個個頓時噤若寒蟬,要換了平時,他們豈會把張和尚這樣一個莽漢放在眼里?可這會他們成了流賊的階下囚,俗話說褪毛的鳳凰不如雞,他們也就只好忍氣吞聲了。

只有剛才那翰林院的檢討不屑地瞪了張和尚一眼,從鼻孔里悶哼了一聲。

張和尚眸子里有莫名地殺機一掠而逝,故意找碴道:“你,給老子站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