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為何會對突襲艦隊的突然出現產生這么大的反應?正如他心中所想的那樣,如果中國突襲艦隊是早早的就埋伏在這里,那就明中國方面早早的就識破了他們的戰略意圖.這意味著什么?這等于是不管李梅怎么做,他們的一切行動都在中國方面的預料之中。而李梅之所以要繞道關島,為的正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備。而一旦中國方面有了防備,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美太平洋艦隊還有機會嗎?
從李梅這段時間的表現來看,毫無疑問,他不僅是一個合格的軍人和將領,有著極高的指揮才能和專業修養,而且,他冷靜睿智,意志力足夠堅定,各個方面都很符合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從發現中國金雕集群到普林斯頓號遭遇連番重創,乃至于出現傾覆開始下沉,美太平洋艦隊的處境雖然變得越來越糟糕,但是李梅卻絲毫沒有動搖過。所以,即使意識到了讓飛行員們注射興奮劑是個錯誤的決定,他依舊敢錯就錯著,繼續沉著的指揮。而他堅毅挺拔的身影,正是其麾下官兵能夠堅持抵抗的信心來源。只是現在,在中國突襲艦隊突然殺出來之后,如果有細心的美國士兵認真的觀察李梅,他當會發現,李梅本來堅毅挺拔的身影正在微微顫動著,而他的眼神,也早不復之前的堅忍果決。
“畢竟,李梅將軍是人而不是神,所以,在以為中國方面早早的就洞悉了其戰略意圖后,他錯誤的以為關島海戰是中國人早早就布置下的陷阱,于是,在關島海戰開打將近半個時后,他做出個一個錯誤的決定!不,單純從軍人的角度,他這個決定其實并沒有問題。只是對于美利堅特別是當時的美利堅而言,因為他這個決定直接導致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二次的全軍覆滅,所以從國家層面,他是美利堅的罪人似乎也不為過!”
還是來自史泰明相關書籍的文字。
那么,李梅究竟做出了什么錯誤的決定呢?
畫面切回到戰場李梅在經過一陣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調整心態,以平靜的語氣對身邊的參謀:“讓各艘艦艇做好接收準備,我要對所有人講話!”
幾分鐘之后,李梅拿起話麥大聲吼道:“士兵們,我是李梅,你們的司令官!抱歉,我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將你們帶到了一個錯誤的地點!”頓了頓,他深吸一口氣吐出,再吼:“先生們!你們想念你們在美利堅的家人嗎?我告訴你們,我很想念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想!可是,越是如此!我越是要告訴自己,也許,這就是我最后的想念了!但是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我不后悔!一點都不后悔!因為我們今在這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美利堅!先生們!毫無疑問,我們遇到了有生以來最大的難題!我們也遇到了我們從軍以來最強大的敵人!可是,我要的是,那又如何?難道我們就注定失敗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戰勝他們嗎?不!戰斗才剛剛開始!中國人想要擊敗我們?!我只想對他們三個字‘goinfate(去他娘的)’!戰斗!為了美利堅!戰斗!為了我們的家人!戰斗!為了活命!戰斗吧!先生們!”
李梅不會想到,他這篇臨時起意的激勵部隊士氣的演,若干年后會被命名為《戰斗吧》,而且被絕大多數軍史學家認為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激動人心的戰場演詞。
他同樣不會想到,讓他做出破釜沉舟想法、欲與中隊一決生死決定的中國突襲艦隊,總共才十一艘魚雷快艇。
在李梅做出這個決定之前,美太平洋艦隊雖然被中國戰機集群咬住,但是卻依舊保持向南航行的姿態,而在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后,美太平洋艦隊的所有艦艇集體調頭,轉從防守姿態變為進攻姿態,正對中國戰機集群還有突襲艦隊就沖了上去。
“噠噠噠……空空空……”所有美軍戰艦集體開火所造成的視覺效果還是十分可觀的。而因為沒能搞懂美國人為什么突然來這一手,張曉林還有黃勛當時都嚇了老大一跳。
“美國人想干什么?”張曉林。
“不會吧?美國人這是要大炮打蚊子?”黃勛:“難道是因為我們的仇恨度太高了?!”
美軍集體調頭,中方唯一的海上目標突襲艦隊自然成為其重點關照對象。所以,從剛開始只有美艦隊西北方向的航母艦隊向突襲艦隊發起進攻到所有的美艦艇幾乎都將艦艏對準突襲艦隊,黃勛反復看看四周,只看到其它十一艘顯得勢單力薄的魚雷快艇,自然難免產生以上想法。
即使在突襲艦隊全部現出身形后,李梅猶沒察覺到自己犯下了怎樣的錯誤。想當然的,他以為在中國突襲艦隊后面一定還隱藏著中國艦隊的主力。所以豁出去的他給山口聞多去電,詰問對方是不是沒有全力突圍,不然的話為什么中國太平洋艦隊還有余力追擊他們。
山口聞多此時的日子并不好過,如李梅所愿,日聯合艦隊的死命掙扎果然將中國太平洋艦隊的所有航母悉數引了過來(當然,真正原因是中國最高統帥部給太平洋艦隊下達了務必全殲日聯合艦隊的命令)。而因為發現已經有中國航母從東南方向包抄住了已方的退路,山口聞多意識到當下他們只有拼命攻打大島才有一線生機,心情自然惡劣到了極點。
這個時候,李梅再發來這樣的詰問電報,山口自然沒有好臉色回敬給他。
“混蛋!支那人會變航母嗎?九艘航母都在我們這里,你們那里哪來的航母?真有航母出現在你們那里,那也只可能是大西洋過來的!混蛋,你應該質問尼米茲……”
山口回敬給李梅的這封電報李梅并沒能第一時間看到,因為這個時候,張曉林的指揮機上的電子干擾系統開始發威了。
而等李梅看到這封電報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