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  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

類別: 穿越歷史 | 龍爭大唐 | 鳳鳴岐山   作者:鳳鳴岐山  書名:龍爭大唐  更新時間:2010-11-02
 
第四部暮鼓晨鐘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

亥時正牌,天色已經不早了,長安城中絕大多數的百姓此時都已進入了夢鄉,然則一代大帝李世民卻尚未歇息,兀自在甘露殿的書房里,與今夜當值的宰相長孫無忌商議著事情——后日一早便是大朝之時了,可對于該不該準了兵部侍郎張亮的折子卻始終不曾定下來,盡管就著此事李世民已經跟四大宰相溝通過了多次,可卻始終不能達成一致的意見,至于李世民本人也尚在猶豫之中。

沒錯,李貞是立下了不少的奇功,其本人之心也算是忠正,然則自古以來天無二日,人無二主,兩強不可并存,此為天理,身為帝王又豈能容得有人在旁鼾聲如雷?當然了,李世民并不打算廢除李貞這么個合格的太子,可卻也絕不情愿看到李貞的勢力太過龐大,尤其是最犯忌的軍權更是重中之重,于公于私來說,李世民都要采取行動來削弱李貞對西域唐軍的控制能力,然則,該不該在此時動手,如何動手卻是李世民難以決斷的關鍵之所在。

張亮其人的政治立場李世民自是心中有數的,又哪會不清楚張亮整出這么份折子來,其居心只怕不正的成分居多,不過么,假若真按這份折子去辦理的話,確實能斬掉李貞一臂,問題是面對此局,就李貞那個性究竟會如何反應李世民卻是不敢保證了——太子乃是國本,自貞觀以來都已經換了兩個太子了,前兩個是不屑的貨色,難得有李貞這么個軍政皆能的接班人冒將出來,李世民實不愿再有換太子的事情發生,正是因著這等矛盾的心理在,才令李世民始終無法下定最后的決心。今夜之所以找長孫無忌前來私議,本就是為了能下個決斷,卻沒想到往日里在私下場合中無話不可說的長孫無忌竟只是一味地唯唯諾諾,或是顧左右而言其他,壓根兒就不肯就事論事,這令李世民分外的惱火,卻又無可奈何,剛想著揮退長孫無忌之時,卻見內侍監柳東河急匆匆地走了進來,李世民的臉登時便拉了下來,雖沒開口發問,可一股子肅殺之氣卻由此陡然而起。

內侍監柳東河乃是靈醒之輩,自是看出了李世民此際正自心情不佳,哪敢怠慢,緊走了數步,搶上前去,恭敬地稟報道:“啟奏陛下,諸侍中在宮門處遞牌子請見,說是有關張亮謀逆一事要面圣,請陛下明示。”

“什么?”一聽柳東河的話,李世民心里頭登時便“咯噔”了一下,豁然而起,眼中精光閃爍不已,目光炯然地看著柳東河。

“陛下,此乃諸侍中所言,奴婢并不清楚詳情。”柳東河身為內侍監,消息自是靈通得很,雖不清楚張亮謀逆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隱約猜到只怕與張亮所上的那份表功奏本脫不開關系,不過么,茲體事大,柳東河哪敢胡言,只得將事情推脫到了前來求見的諸遂良頭上。

“快宣!”李世民愣了一下,這才回過了神來,煩躁地揮了下手,不耐地吩咐了一句。

“是,奴婢遵旨。”柳東河緊趕著應了諾,急匆匆地便退出了書房,一路小跑地向著承天門趕了去。

“微臣參見陛下。”諸遂良來得很快,一見到高坐在上首的李世民,便忙不迭地搶上前去,恭敬地給李世民請安見禮。

“免了。”李世民此時正心情煩躁得緊,哪耐煩那些個虛禮,不待諸遂良禮畢,便即揮了下手,語氣略帶急促地問道:“究竟出了何事,說!”

這是場大渾水,若是可能的話,諸遂良壓根兒就不想趟將進來,可惜一時不甚,就因著吃了程咬金一場酒,可憐的老諸同志就成了圈中之人,畢竟這是太子殿下給的差使,不來又不行,這會兒盡管心里頭歪膩的夠嗆,可老爺子既然發了問,諸遂良也只好應著頭皮回道:“啟奏陛下,事情是這樣的,今日程知節、程大將軍宴請眾官,微臣也在被請之列,于酒半之際……”諸遂良絮絮叨叨地將自個兒所見所聞詳詳細細地述說了一番,基本屬實,然則言語間卻隱瞞了自己在其中裝糊涂的戲碼,只推說事情一發,太子殿下便讓他來進宮稟報詳情了。

“混帳行子!”李世民一生都在傾軋與陰謀中度過,一聽諸遂良說了個開頭,便已知后頭所發生之事,自是清楚這場大戲的背后一準有著李貞的身影在,心頭登時怒極,不由地猛拍了下桌子,破口便咒罵了一句。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諸遂良壓根兒就沒聽出李世民這一罵究竟是在罵誰,可眼瞅著龍顏大怒,登時便有些個吃不住勁了,慌忙出言勸解一番。

“哼!”李世民重重地哼了一聲,冷眼掃了下惶恐不安的諸遂良,咬著牙喝問道:“張亮如今何在?”

“微臣走時太子殿下剛下令平叛,實是不知戰況究竟如何,臣惶恐。”面對著李世民的怒火,諸遂良心里頭直發苦,可又不敢不答,只好自承并不清楚實情,一邊說著,一邊不斷地給低眉順目地站在一旁的長孫無忌使眼神,哀求長孫無忌能出面轉圜一把。

“下令平叛,哼,好個下令平叛!來人!”李世民氣怒攻心之下,猛地一拍桌子便吼了起來。

“奴婢在。”侍立在書房一角的柳東河一聽老爺子發了話,忙不迭地竄了出來,小心翼翼地應答道。

“去,宣太子即刻覲見,還不快去!”李世民咬著牙吼了一句,嚇得柳東河連滾帶爬地便要跑將出去。

“陛下且慢。”始終不發一言的長孫無忌眼瞅著事情即將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顧不得再保持沉默了,忙不迭地閃身而出,高聲喊了一嗓子。

“嗯?”李世民見長孫無忌站了出來,臉色稍緩了些,輕哼了一聲,目光便凝聚在了長孫無忌身上。

“陛下息怒,臣以為太子殿下定會主動前來解釋一切,似不必再派人去宣了的。”長孫無忌并未因李世民的臉色不好看而有所動容,只是一臉平靜地說了一聲。

長孫無忌這話粗聽起來似乎無甚出奇之處,實則是在提醒李世民此時不是公開與太子鬧矛盾的時機,真要是派了人去宣,那就等于是在當眾打李貞的臉,父子間的沖突勢必將愈演愈烈,若是諸皇子再暗中推動一把,這朝庭只怕就要分崩離析了。

李世民愣了愣,這才反應過來長孫無忌所言的潛臺詞,心頭的怒火雖依舊旺盛,可人卻清醒了不少,一股子無力感頓時涌上了心頭,長出了口氣,無言地坐了下來,板著臉不再開口了,已走到門邊的柳東河見狀,立馬靈醒地退出了書房,但卻并未真兒個地去執行李世民先前的旨意,君臣數人就這么默默地呆在了一起,詭異的氣氛在沉默中悄然地彌漫了開去……

亥時四刻,夜色已是深沉,然則皇宮門口卻是燈火通明,一大群高管顯貴們全都聚集在皇宮門口等候著圣上的召見,李貞剛走下馬車,大老遠地便瞅見內侍監柳東河領著幾名手持碩大燈籠的小宦官早已在宮門處等候著,借著火把的亮光可以清晰地瞧見柳東河臉色雖平靜,可眼神里卻閃爍著躁動不安的光芒,李貞心中不由地打了個突,可也沒停下前行的腳步,就這么穩步前行,徑直走到了柳東河的面前。

“參見太子殿下。”一見到李貞已經到來,柳東河臉上飛快地掠過一絲如獲重釋的神色,緊趕著搶上前去給李貞請安見禮不迭。

“柳公公辛苦了。”李貞謙和地虛抬了下手,示意柳東河免禮,而后一副輕松之態地問了一句道:“,父皇他老人家可歇息了么?”

“圣上尚在書房。”柳東河躬著身子應答了一聲。

“父皇他老人家如此勤政,實是千古之明君也,孤等萬不及其一。”李貞半真半假地感慨了一句,而后從衣袖中取出一面玉制面牌,遞給了柳東河,溫聲道:“孤等此來,實非敢打攪父皇歇息,只因兵部侍郎張亮謀逆事大,不得不爾,還請柳公公辛苦一趟,代為通稟一聲,就說孤等欲見駕分說其事之原委。”

“是,奴婢遵命,請太子殿下在此稍候,奴婢這就去辦。”柳東河躬著身子雙手接過了李貞遞過來的玉牌,略一停頓,突地加了一句道:“先前陛下也曾有旨,請殿下覲見,可可里殿下就到了。”話音一落,也不再多說些什么,一轉身,領著一眾小宦官匆匆向甘露殿趕了去。

好險!柳東河臨去前留下的那句話登時便令李貞心頭一凜,暗呼僥幸不已——真要是老爺子派了人來干涉緝拿張亮的行動,那就意味著父子間的矛盾表面化了,彼此間就再難有轉圜的余地,此時既然沒派人傳喚,那就意味著一切都尚有可能,盡管一切尚在未定之天,可總好過父子倆兵戎相見,以致天下大亂之結局。

甘露殿的書房中,令人窒息的沉默依舊持續著,李世民黑著臉一動不動地坐在書桌后,宛若是樽雕像一般,可爆發出來的氣勢卻令人不寒而栗,陪站在兩旁的長孫無忌與諸遂良這兩大宰相都有些個吃不消了,可又走不得也說不得,只能是強撐著站在那兒,各自的臉色都有些子煞白了起來,好在此際柳東河總算是出現了,這才給了兩大宰相一個喘息的機會。

“啟奏陛下,太子殿下、諸王及眾大臣皆已在宮門外候見。”柳東河剛走進書房中,便被房中那壓抑的氣氛震得渾身一個哆嗦,可又不敢多加耽擱,忙不迭地便搶上前去,恭敬地稟報道。

李世民面無表情地掃了柳東河一眼,那冰冷至極的眼神登時嚇得柳東河慌亂地縮了下脖子,腿腳直打顫,忙不迭地低下了頭去,不敢再有甚旁的言語。

“都說說看罷,朕想聽聽爾等的意見。”李世民沒有理會柳東河的窘態,也沒有立馬下令宣召眾臣,而是沉著臉吭了一聲。

這個意見可是不好說,其中的風險著實不小,一個不小心之下,不是失了圣眷便是得罪了太子,長孫無忌與諸遂良都是人精,哪會不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自是都三緘其口,誰也不肯在圣意未明的情況下多嘴多舌的,于是乎,書房里立馬又靜了下來。

“哼,怎么?都啞巴了么,嗯?”李世民等了好一陣子,見兩大宰相都不開口,登時便拉下了臉,直接點名道:“諸愛卿,爾是當事人,就爾先說罷。”

一聽李世民如此說法,諸遂良知曉自己怕是脫不了身了,心里頭著實郁悶壞了——明明是諸皇子之間的暗戰,關他諸遂良何事,怎地鬧到了最后,他諸遂良竟然成了當事人了,這簡直無從說起,問題是老爺子已定了性,又豈能容得諸遂良在此事上出言辯解的,無奈之下,只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長孫無忌,卻不料長孫無忌還真就跟泥菩薩一般地站在那兒,別說啥暗示性的小動作了,便是連眼珠子都沒轉動一下,這令諸遂良生生有種吐血的沖動,沒奈何,只好硬著頭皮站出來道:“啟奏陛下,微臣以為張府如今由東宮及紀王府軍兵看守著,似與體制不符,微臣懇請陛下調羽林軍前往接手,以便調查出了真相,也好還天下一個清明。”

“哼。”李世民顯然對諸遂良這番避重就輕的說叨不滿得緊,暗罵諸遂良滑頭,冷哼了一聲之后,倒也沒有就此發作諸遂良,而是有些個不耐地揮了下手道:“傳朕旨意,著李賀宗派兩千兵馬前去駐防,未得朕旨意,任何人不得私見張亮。”

“奴婢遵旨。”渾身不自在地站在一旁的柳東河一聽老爺子開了金口,忙不迭地便應答了一聲,逃也似地退出了書房,自行趕往玄武門北衙傳旨不提。

“輔機,爾怎么看?”李世民見諸遂良滑頭不肯說,也懶得再去問他,側頭看向了長孫無忌,沉吟地問了一聲。

早先李世民著急著要徹底削掉李貞兵權之際,長孫無忌便不怎么同屋書龍敵無意,倒不是因長孫無忌心向著李貞之故,而是長孫無忌早已預計到以李貞那等剛強的個性斷不會束手就擒的,與其動作過猛從而引發李貞的激烈反抗,倒不如徐徐圖之來得穩當,為此,長孫無忌可是曾隱晦地勸說過李世民幾回了的,只可惜李世民不肯納諫,固執地認定只要給了李貞治權,軍權理所當然地就該立刻收回,步子邁得一快,哪能不引起李貞的反彈,再加上諸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這么一鬧騰起來,事情不鬧大了才是怪事了,現如今的局面果然印證了長孫無忌先前的猜測,事已至此,長孫無忌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在長孫無忌看來,此時李世民的處境與當年高祖李淵頗有些相似,甚至更糟上一些——如今的李貞已是太子,就地位來說,比起當年李世民只是秦王高出了不少,再加上李貞手下文武兼備,內有強援,外有雄兵,手中還掌握著強大的暗底勢力以及那些個神秘莫測的秘密武器,若是李貞真的起了異心,“玄武門之變”再次上演也絕非說笑,故此,長孫無忌去歲雖給李世民獻上了以治權換軍權的策略,卻始終主張緩進,堅持徐徐圖之的策略,可惜李世民只采納了一半,動手過急,給了諸皇子借力打力的機會,這才造成了眼下的危局,至于該如何應對,長孫無忌也有些個拿不定主意,可有一條他是清楚的,那就是此事的解決絕對不能用強,否則一切都將無可挽回。

“啟奏陛下,今日天色已晚,不宜大會群臣,老臣以為還是明日再議的好。”長孫無忌話說到這兒,沉吟了一下,又接著道:“此事既然是太子殿下出面主持,陛下何不請太子殿下前來稟明,至于其余,還是等早朝時分再議也不遲。”

長孫無忌的話雖說得含糊,可李世民卻是聽懂了——長孫無忌的意思是此事不妨就事論事一回,大事化小,引而不發,待早朝時看群臣們的意見再行定奪,如此一來,事情的主動權將牢牢地把控在李世民的手中,至于張亮的死活么,看著辦也就是了。

李世民并沒有馬上回答長孫無忌的提議,而是勾著頭想屋書龍敵無了好一陣子,這才一揚眉,提高了下聲調道:“來人,傳朕旨意:宣太子殿下即刻覲見,余下諸臣工各自歸府,就張府一事準備本章,后日早朝專議此事。”

承天門前,李貞及一眾大臣都已站了多時了,卻始終沒等到圣旨,眾人各懷心思,卻也無人敢在這等場合出聲,黑鴉鴉的人群就這么寂靜地站著不動,壓抑的氣氛在宮前的廣場上四下漫延,直到幾名打著燈籠的小宦官從宮門內急奔而出之際,人群這才騷動了起來,細細密密的私議聲嗡嗡地響成了一片。

嗯?怎地不見柳東河?李貞眼神好得很,雖在黑夜里,可大老遠就發現來的這幾名宦官雖都是李世民跟前聽用之人,卻獨獨不見內侍監柳東河的身影,內心里登時便滾過一陣的不安,可這當口也不好多說些什么,只能是默默地站著不動,各種念頭卻在心里頭急劇地翻滾了起來……

如果您是某作品的版權所有者但不愿意我們轉載您的作品,請通知我們解決。任何非本站因素導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負任何責任。

Copyright20062009d9wwAllrightsreserved.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