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對三毛微笑
朱碧:
三毛似是一個老話題了。偏偏前不久專揭三毛真相的馬中欣接受報紙訪問時說:“喜歡三毛的人水平都很低。”有人反擊:“馬中欣,你以為你是誰?”我看了頗不解氣,恨不能一把奪過筆,像史湘云罵賈寶玉似地對他說:你不中用,我來!
既然是打筆仗,免不了發脾氣、口不擇言——也罷,我也口不擇言一回罷:在批評三毛的人當中,名氣最大、影響最廣、觀點最“特別”、也是馬中欣當作理論根據引用的,是李敖的一篇話——那李敖是個什么?就因為他認為胡茵夢“對不起他”,他就抓住一切機會在對方沒有發言權、不能辯解的情況下瘋狂痛罵(這個詞并不過分)。我看他的精神狀況比三毛的可疑得多。他自己也寫了那么多自己的故事,尤其是關于他與許多女人的故事,難道就一定是真的?或者,他覺得是真的,別人是否也同意呢?別人不同意,那他就是撒謊嘍?因為人和人的感受可以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人把另一個騙去賣了,心里正盤算著這個傻瓜可以讓我嫌多少錢,而那一個可能在想:可是遇到好心人了!
文壇中可疑的才子為數不少,誰去追究他們?反而都趕著撲粉呢。偏偏一個三毛他們死活看不過眼(我突然想三毛的書要不是賣得那么好也不會有此遭遇)。她的主要“罪過”不過是“說謊”和“矯情”——我并不認為“三毛說謊”是絕無可能,但是,打個可能不太切實的比方:如果有一個小孩,他說他生活幸福,父母慈愛,家中充滿音樂與花香,而你去看了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會有何感覺?你是心痛、緊緊把這個小孩抱在懷里,輕輕撫摸他,對他說雖然現實并不美好,你仍有夢想的權力;還是把他的“錯誤”公之于世,并且大開批判會,顯示你和社會是多么誠實光明?——哪一種做法更符合人性,符合人道精神?
至于“矯情”,我前面說了,人和人的感受可以是完全不一樣的。一些男人愿意容忍傻女人,卻不容忍靈性高、感情豐富的女人(如果這個女人把這些表達出來更不行),這種心態并不出奇。三毛更多是屬于女性的,不只是所謂的小女人,有的是大女子。比如前不久我和一位搞國情研究的女學者說起三毛,她也有關愛之意。我自己,也許算不上三毛迷,如果三毛在世,路上遇到,我不會追去讓她簽名,但若我們的目光能夠對視,我會對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