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紂王之傲嘯封神  第四百零二章 人界之戰,但由人為

類別: 洪荒封神 | 我為紂王之傲嘯封神 | 點精靈   作者:點精靈  書名:我為紂王之傲嘯封神  更新時間:2024-06-05
 
第四百零二章人界之戰,但由人為

戰書是姬發親自所寫,正如張紫星意料中的那樣,戰術中以當年朝歌上下遭越王座下術士瘟毒之害的舊事為論據,又指出近日高友乾道術在西岐使用毒術禍害一城軍民之事,提出了“人界之戰,但由人為”的觀點,要求禁止道術或仙人參雜與戰爭之中,以禍害無辜百姓。

若是大商有膽量接受西周這一挑戰,不靠仙人,不靠旁門左道之術,堂堂正正地依靠人力作戰,西周當罄盡全力一戰。若是失敗,姬發本人愿自投于大商天牢認罪,而西周當向大商徹底俯首稱臣,永世不再作亂。

這道戰書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商容、比干、梅伯、姜文煥等人認為:以大商目前的國力與軍事力量,就算不靠仙人、道術這等玄之又玄的東西,也能戰勝西周。天子登基以來,所進行常規作戰中,對東齊、對犬戎、對西周的戰績就是最好的證明。西周聯合南北二地,與大商成對峙之局,一時難以取下,如此曠日持久,戰亂頻生,當使生靈涂炭。如今既然西周主動提出以常規作戰的辦法解決,正好可以趁勢結束這場戰亂,平定天下,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但反對一方的呼聲也不小,其代表人物聞仲還特地乘墨麒麟從汜水關趕了回來,力諫天子不可中計,而洪錦、魔家四將等人則態度堅決地站在了聞仲一方——奇能異士與道術是大商的巨大優勢,決不可忽略。許多大商的名將都是身懷道術異寶,戰斗力極強,這也是西周遠不如大商的一點。若是主動放棄這個優勢,等于用自己不是最強的一面去與敵人最強的一面作戰,自是勝算大減。

平日聞仲與比干、商容等人軍政相輔,十分相得,但如此遇到這關鍵問題時,俱是拉下臉來,爭執不下。雙方說得都有道理,因此,天子也無法決斷。

此時,多時不見音訊的國師逍遙子出現,力挺聞仲一方。逍遙子對于當前的形勢分析得十分透徹,三大仙人教派中,闡教與西方教支持西周;而截教則站在大商的一方。可以同意西周的要求,雙方請這些教派的仙人乃至圣人都不參與和干預戰爭,但兩軍原本就有的奇能異士卻不可放棄道術的優勢。若非如此,豈不是要讓大商那些身懷異術的將領們舍棄自己的長處,用短處去與敵人搏命?逍遙子似乎還向天子暗示了一點,若能讓西周同意這一條(雙方脫離仙人圣人),他有九成九的把握擊敗西周和天下諸侯。

若真是如此,就算孔宣或刑天任意一人出動,都能輕松解決戰斗了。

西周一方自是不會同意,那位送戰書來的使者風蠊明確表示,如果是不放棄道術,終是與西周不殃及無辜、公平對決初衷相悖,若是如此,西周將在仙人的幫助下率天下諸侯與大商抗爭到底,哪怕戰爭拖上幾十年,幾百年。

風蠊又公開宣稱,大商天子紂智勇雙全,立三書,造奇物,七日之祈解天下旱厄……四海皆服。如今武王為免天下萬民受累年戰禍之苦,愿堂堂正正一戰,負則甘心領罪,俯首稱臣,為何天子不敢應戰?莫非是忘了往年的為民之心?

這風蠊的言辭好生厲害,一語就切中了天子的要害,使得天子又開始猶豫起來。

就在天子猶豫之時,兩位皇子,子郊與子洪連夜入宮,長談了一夜,其中二皇子平西王子洪引經據典,旁引博證,說得頭頭是道,連天子都不由贊嘆不已。

這一宿長談,被認為是真正左右天子決定的關鍵所在。

第二天,天子在龍德殿單獨召見了西周使者風蠊,一番談論后,終于做出最后的決定,在隨后的朝議上,天子召集群臣,宣布了自己的決定,同意西周的要求,在今后雙方的戰斗中不使用一切道術,就以常規作戰一決高下。

太師聞仲與國師逍遙子連忙勸諫,但天子之意已決,兩人也只得悻悻作罷。商容、比干等人則連稱天子英明。風蠊大喜,稱贊天子為民為天下的厚德,再三拜謝。

逍遙子足智多謀,見天子決心已定,不容更改,當即提出:如今雖然人界雙方的意見已經統一,但作為凡人,卻無法左右那些仙人乃至是圣人的決定,故而雙方須得請求背后支持的各方仙人同意,確定下來以后,方才開戰。若是圣人不同意,則此約定不能算數。

風蠊也多有機變之能,答應了下來,但請天子在《大商季刊》中將今日的決議昭告天下,一旦各方圣人達成協定,則開始“堂堂正正”地對決。

天子答應了下來,對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使者風蠊的才干十分欣賞,有意挽留,并許以上大夫的實權高位及大量封賞。面對高官厚祿的誘惑,風蠊卻毫不動心,淡淡的一句“忠臣不事二主”,飄然而去,令諸臣暗贊。

風蠊回到西岐,受到了姬發的隆重迎接。姬發一直密切關注此次風蠊的朝歌之行,先前朝中雙方爭議、以及后來逍遙子險些說動天子之事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隨后風蠊臨危不亂,巧言相對,又緩解了危急的局面,乃至最終讓天子做出了對西周最有利的那個決定。

在最后的階段,風蠊依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對方背后支持者截教未同意的情況下,讓天子答應將此事昭告天下,乃至無法翻悔,實是本次計劃成功的最大功臣。而那面對天子親許的高位重賞毫不在意的節操,更是讓姬發感動,對這位甘愿為西岐一幕僚的風蠊更加信任。這種信任,已凌駕姜子牙甚至是楊任之上。

接下來,就是請姜子牙與乾達婆各回闡教與西方教,聽侯圣人的指示了。

闡教的元始天尊早就得知了西岐的計劃,還曾派出一早設好的暗棋子郊、子洪前往朝歌,促成此事,如今果然如他算計中的那般,大商終于答應了西周的條件,自是大為滿意。

西方教對于當前的情勢也很清楚,自知單靠一己之力,無法戰勝截教,而乾達婆目前與姬發目前的關系十分曖昧,還帶回了姬發某種令人心動的許諾,故而也沒有大的異議。只不過,逍遙子卻在近日請歡喜使者帶回書信一封,上呈接引、準提兩位圣人。

信上注明:逍遙子對準提門下三菩薩慈航、普賢、文殊三人有點化之德,又贈其三卷道術精義,弘揚大法,當日他曾說過“來日陣前,只求西方教一言”。

此言本是未雨綢繆,為今后脫厄之用,但如今西周向大商提出禁用道術的要求,所以也只能提前使用這個承諾了。殺劫乃天數,并非人界之戰所能完結,他逍遙子現在便求西方教一言——不可答應西周之請。

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看到此信,相顧一笑:這逍遙子果然多智,怪不得其見天子做出決定后,曾有“若是圣人不同意,則此約定不能算數”之說,原來竟是留了一手,居然想用這種方法才破壞這個約定。但逍遙子越是這樣作為,越代表他對大商形勢的擔心,以逍遙子這樣的智者都如此擔心的話,那么西周這次的把握必定是相當大的,對西方教無疑也更有利。

準提道人當即親手回書一封:人界之戰,但由人為,此乃人界自行決定,亦是天數所趨。道友所求之言,恕難從命,三菩薩之事,日后另有所報。道友若是有心入教,極樂世界的大門隨時為道友敞開。

殊不知,張紫星在接到回信時,也是會心一笑。若非條件不允許,他真想回四個字給準提:欲擒故縱。

在請求西方教“失敗”后,逍遙子“不甘心”地又來到了碧游宮,求見通天教主。

三霄也陪同前來參見師尊,通天教主見三女果然痊愈,力量還有精進,大是欣慰,隨即命三女暫退,將張紫星召入宮中,單獨密談。

張紫星與這位截教圣人是老熟人了,又算是碧游宮的女婿,所以見面也不拘束,在客套了幾句后,開始直入主題:“如今闡教與西方教皆已中計,想必不久便會聯合諸圣,請教主前往商議人界戰事。”

通天教主嘆道:“計謀之功,竟可至于斯!就算是混元圣人,也不免著道。此計環環相扣,引人不知不覺進入圈套,足抵百戰之功,著實讓貧道也開了回眼界。陛下深謀遠慮,處處料敵機先,可謂智略無雙。若陛下是圣人,我與二師兄也不必再爭了,甘拜下風即可。”

張紫星已不是第一次聽到通天教主這樣的感嘆了,忙道:“謀略詭計畢竟只是小道,最終還是要靠實力。將來的玄道之戰,就要多多倚仗教主了。”

通天教主微微一笑,卻不置可否,說道:“闡教與西方教如此支持西周,想必是得到了姬發的某種承諾,將來若為天子,當如何如何。而今陛下身為人界至尊,卻從未于我教有何許諾。若是陛下那最終計劃成功,不知于我教可有何承諾?”

張紫星暗嘆:雙方關系再如何密切,終是要面對利益的問題,就連這位圣人,也不能免俗。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問題遲早都需要解決。

“教主,不知你想要何承諾?”張紫星的語氣一轉,輕輕地將這個問題的重心轉移給了對方。此刻雖然語氣平淡,但宮中的氣氛卻不如先前那般輕松了

,再友好的談判,終究是談判。

“那么在陛下的大計中,我截教將會得到什么?”通天教主知道這位盟友最精于謀算,不好對付,打起精神,又將包袱推了回去。

張紫星笑道:“姬發既能讓闡教圣人與西方教二位圣人心動,定是有‘獨尊某教’之諾。但既是‘獨’尊,則西方教、闡教只能擇其一而事,兩教想必還有相互算計。教主,是否想寡人也給予如此承諾?”

通天教主也不表態,只是反問道:“陛下認為,我截教是否當得起如此承諾?”

張紫星繞開這個話題,問道:“敢問教主,貴教與闡教、西方教三方在殺劫之中,所求為何?”

通天教主微笑道:“陛下智略無雙,你我也無須再繞圈子,就請陛下直說,貧道洗耳恭聽。”

“圣人太客氣了,寡人如何敢當?”張紫星客套了一句,說道:“寡人斗膽一猜,各教在殺劫中所為的無非是兩者,一為門人,二為氣運。寡人當年曾在碧游宮對教主說過,原本天數之中,貴教受闡教、西方教聯手壓制,門人或上榜,或被度化西方。教主一人難敵四圣,精英盡失,身畔僅余一名弟子,闡教與西方教則大為得利。同樣,寡人也是一個亡國身死、上榜封神的結局。而今西方教與闡教破臉,兩教精英死傷、叛逃甚眾;而貴教坐山觀虎斗,核心實力卻未曾有動搖。而今此計若成,‘人和’之勢可定,并收聚‘天時’與‘地利’二勢,貴教亦可在隨后的殺劫之中去蕪存菁,將一大批根性極厚者保全下來,成為日后興盛的根本。萬物枯榮,氣運自有盛衰,無法恒定,但只要一眾精英皆在,何愁運勢不盛?至于那些根性不足、上榜應劫之人,也可封為正神。而闡教與西方教至今為止,精英已折泰半,西方教五大明王和八部眾僅存三人,闡教玄仙燃燈道人叛教而出,十二金仙五人身死,四人背叛,也僅剩三人,兩教結下不解仇怨。此番玄道之戰,必然還有折損。加之人界之戰,我大商當出奇制勝,滅去西周,一統天下,令那兩教的算計盡數落空。三教之中,最后的贏家是誰,自是不用寡人多說。”

通天教主聽他說得有理,尤其是那句“精英皆在,何愁運勢不盛”,聽得暗暗點頭。說起來,這天子運籌帷幄,引兩教互斗,又瞞天過海,暗定人界之勢,果然如同當年在碧游宮所說的那樣,漸漸將天時地利人和皆攬入手中,屆時精英不失的截教自可凌駕于已千瘡百孔的闡教與西方教之上。不過,贊許歸贊許,既然如今自己以截教之主的身份與這位天子談判,自是要盡可能爭取最大的利益。

“陛下,依貧道看來,這最后的贏家當是陛下。”通天教主搖頭道:“此番三教相爭,陛下計略之功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但陛下方才也說了,謀略詭計畢竟只是小道,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若真將人界與玄道之戰斗分割開來,縱使按照陛下所計,我教亦當折損不少門人。如今陛下娶我教四女,又與教中多人交好,也不算得外人。貧道只希望陛下一統天下后,能對我教另眼相看。”

張紫星明白這“另眼相看”的意思,沉吟片刻,說道:“既蒙教主不棄,不把寡人當作外人,寡人就說幾句肺腑之語。其實要寡人答應圣人,廢黜百家,獨尊截教,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但寡人認為,所謂的教義,可以看作是一種源自教主的‘思想修為’,可以說,這種等若是一種學術思想,其作用上至言傳身教的仙人,下至信仰的凡人。希望世間之人能肯定這種‘思想修為’,并以此作為自身的行為、道德準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從內心中接受并信奉這種思想,并將之發揚光大,此方為‘氣運’所在。而非是以此來左右君王,控制人界。寡人修為低微,見識淺薄,若有不當之處,尚請圣人指正。”

通天教主聽得張紫星關于教義與氣運的解釋,心中大贊:“陛下何必過謙?此解甚合我心,正是這般!”

張紫星起身施禮,揚聲道:“教主廣納門徒,有教無類更是讓寡人衷心欽佩。貴教正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故而實力為三教之冠。但寡人敢問教主一句,若是教主如闡教圣人元始天尊一般,只限收某一族為徒,余者皆全盤否定,不知貴教是否還有如今之勢?”

“自無如今之勢。”這也是通天教主最為自傲的一點,當下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但隨即又反應了過來,“陛下的意思是……”

“教主圣明,學術思想亦是如此。學術思想、觀點不同,通過爭論對比,可促使不斷改進發展,去蕪存菁,但若是利用君王行政之力強尊一家,廢黜余者,化繁為簡,實是利大于弊。月有盈虧,物有興衰,天道有余亦有不足,若無盈虧,僅是一潭死水不便,不僅有違天道,而且無法真正持久與壯大……”張紫星露出誠懇之色,娓娓道來,令通天教主露出深思之色,“……正如君王之權一般,天子一人專斷獨裁,集天下權勢于一身,多具獨斷或隨意之性,就算是明君,也有眾多缺失,若是昏君,天下百姓皆受其害也!故而此等‘制度’亦不能長久……”

通天教主聽得他否定君王的絕對權力,不由吃了一驚,若非張紫星本身是天子,而是換一個人說出如此大膽無稽之語,通天教主只當是瘋子。然而,隨著張紫星結合后世社會發展理論,一步步分析出各種社會制度的發展演變,證實那君主專制最終將被更民主的制度取代后,通天教主終于悚然動容,開始正視起張紫星所說的“瘋話”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