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百四十章 調兵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百度宅男當崇禎 | 云和山的此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書名:百度宅男當崇禎  更新時間:2024-06-08
 
楊改革很爽快的順手把這廢除閹割、禁宮刑的功勞,送給了二喜子,小順子二人。

二喜子,小順子聽了皇帝的話,感動得一塌糊涂,這樣一個天大的功德,功勞,就這樣降臨到自己頭上了?這可是要載入史冊的啊!嗚咽著謝恩道:“奴婢謝陛下的恩賜,奴婢能得皇上如此看重,死了也心甘了。”

楊改革微笑著,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這拉攏人,不出點手段,怎么行?這兩個小太監,可是自己的招牌啊!招牌千萬要做好,千萬不能砸了。把太監這個行業在自己這里埋葬,曰后少不得在歷史上要提上一筆,那為什么會停止用太監?停宮刑呢?原因就是某一天,皇帝召見兩個小太監,這兩個小太監因為辦事得力,得到皇帝的獎勵,皇帝問他們的年紀,答曰十八歲,于是,皇帝表示很憂愁,很傷感,有所感悟,就下了這廢除宮刑的圣旨,這算起來,這功勞,確實可以算在他們兩個小太監頭上,曰后這史書上,必定會有他們的一筆,這個可比什么獎勵點銀子,升點官強多了。歷史上崇禎確實在這一年,禁過宮刑,但是還是禁不住太監隊伍的龐大,相對于越來越多的破產者,饑餓者,這宮刑,還能忍受。這宮刑,到底是救人的良方?還是摧殘人的毒藥?

兩個小太監一半是淚水,一半是歡笑的給皇帝磕頭,真的是被皇帝感動了,自己能夠成為廢除天下宮刑的起因,入了皇帝的起居注,在這歷史上記上一筆,這個是多么大的榮譽,多么高的榮耀,這要讓別人知道了,別人還不羨慕死?青史留名啊!當下,就用腦袋撞地,不停的磕頭,嗚咽。

“呵呵,好了,不用再撞地了,再撞,朕這乾清宮都要塌了。”

兩個小太監高興的流著眼淚,這才停止了磕頭。

“你們兩個,只要認真辦差,朕是不會虧待你們的,朕見你們年紀還小,這樣吧,等你們魏案辦完了之后,先到張得安的內書堂去學習一段時間,將朕安排的那些課程都學一下,朕要的是有文化的人才,不是光拍馬屁就能上來的人,至于曰后給你們安排什么事,就看你們精通什么了,目前,就給你們在這內廷里掛一個閑職吧,也不委屈了你們……大伴,宮里現在還有那些衙門缺副手的?”楊改革給兩個小太監安排了下來,準備把這兩個太監做成自己的一面旗幟,一面跟著皇帝走有前途的旗幟,只要這面旗子不倒,天下就會源源不絕的有人來投靠皇帝。

這進太監培訓班的目的很簡單,曰后,所有太監要升官,都要在內書堂里重新走一遭,不經過內書堂的培訓,回爐,誰也別想升官,要形成這個規矩,想必,這內書堂里太監們的學習氛圍會非常的濃厚,說不準,這曰后就有科學家從這個地方成長。至于副手,那就是給個等級和待遇,不用上班管事,先去脫產學習,等曰后學業有成,再安排事。

“回陛下,陛下可是問這少監?”王承恩問道。

“嗯,朕問的是副手,給他們安排一個副手的位子,不用當值,專心的學習,主要還是給個待遇,嗯,就是掛職進修。”楊改革不太懂這內廷里的太監是怎么分級的,只說是副手。這掛職進修,從這兩個人這里開始,就要形成機制。

王承恩思索了片刻,才道:“回陛下,這司鑰監,銀作局因掌印太監都去了職,都是由副手接任的,所以,倒是可以安排少監。”

“嗯,很好,就給這兩位安排一個副手的位子吧,然后去掛職進修,到張得安的內書堂里好好去學習,等從內書堂里畢業了,朕根據你們的成績,給你們分派差事。”楊改革很快就安排好了這兩個人的去路,“奴婢謝陛下天恩。”兩個小太監相當的高興,進內書堂里學習,這不是說,自己的將來,可能進司禮監?想到這里,兩個小太監的心,就砰砰砰的跳起來。不過,這沒有執事的少監位子,多少有點遺憾,這不是實職,僅僅是個虛職。

“大伴,從此以后,凡是內官升職,調遷的,皆需要到內書堂進修一段時間,能從內書堂里畢業的,可以升職,不能畢業的,更換他人,形成定例,明白嗎?”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應了下來。

楊改革把這個升遷之前的進修,培訓弄成定例了,這個,對于培養太監們對皇帝的忠誠很有好處,某些在外的鎮守太監,常年在外,對皇帝的忠誠度,逐年的下降,過幾年把他們扔到內書堂里回爐一下,也好,讓他們知道競爭有壓力,貪污需謹慎,辦事需得力。對于培養太監們的能力,也有好處,可以不斷的給他們充電。這個方案一旦實施,那么,這太監就會形成學習的風潮,想向上爬,光靠怕馬屁也是不成的,內書堂不畢業,你還想升遷?門都沒有。

……楊改革又問了一陣魏案銀子的事,兩個小太監連忙一五一十的回答,一切順利,最終,兩個小太監喜氣洋洋的出去了。

晚上,則夢回百度,準備招天下精銳入京。得百度看看明末有哪些牛人。

第二天一大早,楊改革就爬起來,坐在桌子前面發呆,時不時的還寫寫畫畫。上面記錄了很多人的名字。

秦良玉。

洪承疇。

盧向升。

孫傳庭。

楊嗣昌。

祖大壽。

祖大弼。

趙率教。

賀人龍。

……一長溜的名字,密密麻麻的擺滿了整個桌子。這些,都是楊改革百度一夜辛苦勞動得來的成果。

這都是自己不知道,或者不太熟悉,或者,還沒接觸到的,明末自己這個時期比較厲害的軍事人物。

頭一個就是秦良玉,楊改革回去搜索了秦良玉的資料,發覺,這個人,應該是這個女人,牛的一塌糊涂,指揮打仗四十多年,在整個封建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正兒八經的帶兵打仗啊!而且戰績比同時期的男同胞們厲害得多,而且對明朝崇禎皇帝極為忠心,還勤過王。這個,就是屬于頭號需要招撫的對象啊!

楊改革對著秦良玉的名字,整整發呆了大半個鐘頭。這位女將軍,現在因該有五十多歲了吧。楊改革通過計算,很快就得出了這個年紀。今年五十四歲……貌似,年紀很大了啊!這個,怎么自己看重的人,都一大把年紀了呢?

再看什么洪承疇,盧升向這些,戰績則顯得不太給力了,輸給了一個女人。

這洪承疇還投降過。這個,更加不給力啊!

而自己比較熟悉的則不在此列,比如孫承宗,現在在給自己訓練新軍,比如吳三桂,這家伙還在自己新軍當中服役呢,還有滿桂,也是牛人一個,歷史上和袁崇煥之死有莫大關系的,怎么可能忘記?

寫寫畫畫,大半個上午。楊改革才決定招那些人進京。想了想,覺得還是該聽從孫承宗的建議,這個事,不在朝堂上議論一下,也要在參謀部議論一下,和朝臣們通下氣。不然,大臣們又該鬧騰了。反正,自己招這些人入京,已經是定局。

“大伴,立刻通知參謀部的人到文華殿議事。”想到了就去做,吩咐王承恩通知大臣們開會。

“遵命,陛下!”王承恩出去了。

楊改革一個人收拾桌子,這桌子上的東西,連王承恩也沒看到,王承恩就只看到皇帝一大早起來,就在桌子上寫寫畫畫,卻不知道皇帝干什么。

文華殿里。

三三兩兩的大臣,終于到齊了。很多大臣因為趕時間,走得氣喘吁吁的。見皇帝還沒到,才安心下來。

楊改革在暖閣里,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這老板肯定是要最后一個出場的。無端的浪費了很多時間。楊改革只恨這明朝沒有電話,否則,一個電話,這些人來的速度可以加快一倍不止。

“吾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參謀部的人一起磕頭。

“起來吧。”崇禎楊改革很平靜的說著。徑直來到大沙盤前面來。

“前段曰子,推測出來的,東虜后金繞道入京一事,想必大家也知道了,根據孫師傅推測的,最遲明年秋冬,東虜后金就會入關,到時候,京師防御是個大問題,朕已經想好了,準備事先調集一批精銳入京,拱衛京師,諸位卿家有意見嗎?”楊改革也不廢話,直接就來到了問題的核心,調兵入京。

一位大臣出來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此時就調,為時尚早啊!如今才四月,到明年十月,起碼還有一年半的時間,如此早的調集天下精銳入京,一來,豈不是告訴東虜后金,我大明朝有了準備,東虜敢不敢入關還兩說呢,再者,這開拔,人吃馬嚼的,所費不菲啊!望陛下三思。”

如果純粹是對付野豬皮,現在這個時候調集兵馬,確實是早了點,其實,到明年再調都不遲,這確實省了一大批的糧餉,開拔費什么的。不過,楊改革可不光是為了對付野豬皮,這明顯的,陜西的起義,今年估計就要開始了,現在不做準備,什么時候準備啊?還有,自己準備調集天下精兵,拱衛京師,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去砍鹽商,到時候,天下精兵都在自己手里,誰敢不聽自己的?楊改革也怕把那些官僚階級逼急了,狗急跳墻啊!所以,天下精兵都在自己手上,才夠安全。

“哼,東虜不入關更好,朕巴不得能嚇唬住他們,這位卿家可想過,我大明江山萬里,從南走到北,需要多長時間?如果是調兵,從南方到京師,得多久?沒有半年,怕是走不過來吧。這傳圣旨過去,又是一兩個月,這開拔還得準備,所耗時間,更是久遠,如何不提前?再者,那推測的是明年秋冬季節,萬一東虜后金提前了呢?該咋辦?援兵未到,是要朕親征還是要朕看著東虜屠殺朕的子民?”

要是野豬皮不進關,楊改革巴不得呢,不過那是不可能的,野豬皮不進關,他們自己就要餓死,自己就要散架,不用明朝去打。所以,肯定會進關的,不管多困難,都會進關。

楊改革劈哩嘩啦的一陣亂侃加教訓,把這位大臣弄羞愧難當,暈了。

這大明朝實在太大了點,從最南邊走到最北邊,萬里之遙就算沒有,七八千里的路還是有的,每天走五六十里路已經是古代精銳部隊的表現了,也要走一百多天,四個月,怕是到不了。

“陛下所言甚是,陛下所言甚是。”剛剛出言的這位大臣立刻汗顏,沒想到皇帝如此的明白,不是個傻瓜,自己還準備忽悠他的,沒忽悠成。

另外一個大臣出來,奏到:“啟稟陛下,臣敢問陛下,陛下打算從最南邊調兵?莫非是誥命夫人,都督簽事,總兵官秦良玉,秦老夫人?”秦良玉老公姓馬,應該叫馬老夫人,不過為了叫得親切,直觀,還是叫秦老夫人。

“正是,朕打算調秦老夫人入京,拱衛京師。”楊改革很爽快的答道,沒想到,這秦良玉在這明朝廷里,也是大名鼎鼎啊!自己不過是提一下從南邊調兵,就有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她,看來,這威名遠播,就是形容這種人的。

“陛下圣明,秦老夫人乃我朝有名的戰將,巾幗不讓須眉,精通戰陣,久經沙場,戰績出眾,乃不可多得的巾幗英雄啊!”這個人,看樣子,對秦良玉很推崇啊!看來,這秦良玉能打仗的形象,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明朝朝廷上下的心理,絲毫沒有因為秦良玉是個女人就偏見她。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就要和東虜后金開片了,根據以往的戰績,自然需要能打仗的戰將出場,否則,碰上御駕親征,外加那種一觸即潰的場面,那可就是悲劇,另一個土木堡之變啊!大明朝,還丟不起那個人,自然是要推崇一下這能打仗的人。

“嗯,那既然諸位卿家都無異議,那就召秦老夫人帶兵,即刻入京,拱衛京師,數目,朕以為,就以六千為數吧。”楊改革見朝廷里,對秦良玉能打仗的印象非常深,居然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也就將就著,通過了召秦良玉進京的決議。

其實,這個決議,根本不需要通過,楊改革是不通過也要召,通過更要召的,這和野豬皮對砍,鎮壓農民起義,可全靠他們了,楊改革可不想自己曰后走上絕路,更不想自己砍殺自己的妻兒,吊死在煤山上。

一個大臣出來奏到:“啟稟陛下,這帶六千,是否太多了點?這秦老夫人遠在四川,要入京,路途太過于遙遠,這兵費,恐怕所費……”

這個人是戶部的,楊改革憑感覺就能猜出,一議事,說道銀子的肯定是戶部的。楊改革其實對這個數字也是很糾結的,人越多,這糧餉明顯的就要耗費得大,但是少了,鎮壓又不給力。這個大臣,算是把話說到楊改革心里去了。

孫承宗出來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六千之數,不多,想當年,在遼東戰場,秦總官兵的‘白桿兵’,血戰東虜,逐次加兵,累至八千以上,才能和東虜相持,如今,陛下要防備東虜入關,切不可如前次,逐次加兵,成了添油之勢,所以,臣以為,六千之數,適宜。”

孫承宗不愧是老將,這搬出這先前的戰例,就把楊改革說服了,也把其他大臣說服了。

“那就六千吧,至于這所需費用……,朕知道戶部無銀,就從朕的內帑里出吧。”楊改革咬咬牙,決定還是六千,既然孫承宗說了戰例,又說六千可以,那就六千,說到費用的時候,見戶部那官又準備出來“有話要說”,只得先出來堵住他的嘴,免得他廢話。

那戶部的官見皇帝攬下出兵的費用,才松一口氣,又見皇帝對自己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嚇了一跳,忽然覺得自己這戶部尚書當的可真是差勁,每到做事,皇帝就要從自己的內帑里掏錢,這恐怕,很不受皇帝待見啊!嚇出一身冷汗,連忙用袖子抹抹額頭上的汗。

“費用是多少?”楊改革又問了一句。這古代出兵的費用,楊改革是當真沒一點這方面的知識。不過想想,就知道自己問錯了人,又見有人噘嘴,準備說話,才想起來,這明末的“漂沒”特色,自己怎么這樣快就忘記了?又連忙又說道:“那就先給十萬兩吧,讓秦老夫人把將士們喂得飽飽的,朕直接派人把銀錢送到秦老夫人手上,讓秦老夫人盡快開拔。”楊改革匆匆就吐出了十萬兩這個數字,平均每個人十六兩,大概需要四五個月走到京城,每個月每個人消耗銀子四兩,算不得多。畢竟這是精兵,還是長途跋涉,消耗多些。

兵部尚書見皇帝問要多少出兵費用,噘噘嘴,心中高興,這個問題正該自己回答,如果皇帝給錢,這出兵費用自己雁過拔毛,弄個“三成漂沒”沒問題,準備報個一二十萬兩銀子,正要開口說話,又見皇帝說了十萬兩,又要自己直接送錢到秦良玉手上,心中懊惱,覺得這皇帝實在太精乖了。又一想,也不怪皇帝,這還有人在朝堂上對皇帝說“漂沒”一般是“三成”呢。怪不得皇帝不信任咱。懊惱得很,不過已經走了出來,又不好退回去,只好隨便的說一些:“啟稟陛下,臣以為,十萬兩多了,秦老夫人的‘白桿兵’,可以在州縣地方就食,可以靠沿途的州縣供給,要不了十萬兩之多。”兵部尚書心里暗道:得,自己一分不得,也不能讓別人得了。

靠沿途的州縣供給,這個楊改革多少知道一些,不過,楊改革以為,手中有錢,心中不慌,老是靠地方州縣供給,萬一這供給不利,那當兵的豈不是沒飯吃,要散伙了?這貌似在后來歷史當中,多次出現類似的情形啊!特別是召天下兵馬勤王的時候更是一團糟,這個苗頭,自己得注意,不能太相信地方上的能力了。

當下就說道:“嗯,沿途就食地方,地方州縣供給,這十萬兩,就是開拔費吧,讓秦老夫人給眾將士置身合體的衣裳,買雙合腳的鞋吧,這天下的精銳,也該穿得體面一點啊!”

兵部尚書一翻白眼,得,這十萬兩還是歸了別人,自己連個腥味也沒聞著。當下又退了下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