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改革幸虧早有準備,從容的應對了這件事。雖然有左僉都御史這樣的高級言官告自己的“自己人”,但是好在自己早有準本,從容的應對,沒有讓這件事釀成大禍。
見眾朝臣的心思都不在放高利貸那件事上,知道自己算是過關了。又用目光搜索群臣,看那位有作案的嫌疑。
掃視了一圈,還是沒有發現誰有嫌疑,只有那個左僉都御史黑著臉,一副我很委屈的模樣。
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這件事,肯定不會是那個左僉都御史干的,要是他干的,不可能當堂出來告這件事,起碼得指使別人干,自己站在一邊敲邊鼓。
“眾卿家,還有什么事要奏嗎?”僥幸過關的楊改革,準備接著議事了。
群臣的心思早已不在這早朝上了,都飛到皇帝剛才說的事情上去了,都在考慮如何應對這件事。
問了半天,也沒人出來說話,楊改革覺得今天的早朝,可以結束了,道:“既然諸位卿家沒有其他事要奏,那今天,就到這里吧。嗯,朕想起來一件事來,說完這件事,就散朝吧……”楊改革準備散朝了。
群臣又好奇的看著皇帝,不知道皇帝又要說什么事。
“大伴,把那些東西都送上來吧……”楊改革今天準備了一點小小的禮物,為的就是“賄賂”大臣,在自己處理高利貸一事的時候,如果處于下風,或者說,和大臣們搞得比較僵的時候,拿這個來緩和和群臣們的關系用的。卻沒料到今天自己的說辭如此的給力,把那個左僉都御史打得大敗,群臣也沒什么心思和自己戰斗,草草的收場,這用來“賄賂”大臣的禮物,也就用不著了,不過,這個禮物,還得送出去,因為,這不光是一次送禮,還是一次做宣傳的好機會。
王承恩領命,很快,一群小太監,就端著一些盤子上來了,揭開黃布一看,里面是一個小玩意。中間是玻璃,玻璃外面用銀子包裹了住一圈,這圈子的一端,還有一個把柄。這個,正是楊改革的放大鏡,目前,準備用來當成初級的眼鏡使用的。
群臣們看著盤子里端得奇怪的東西,紛紛好奇這是什么東西。
有人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就是最近搞得熱熱鬧鬧的玻璃做的。
“啟稟陛下,此物,可是琉璃齋里所出的玻璃做的?”一個大臣很識貨,很快就看出這個放大鏡的來歷了,看材質,和玻璃是一模一樣啊!
“呵呵,不錯,這位卿家好眼力,最近這琉璃齋做的玻璃,諸位卿家怕是也有所耳聞吧,這個放大鏡,正是用玻璃制作的,有著神奇的功能,諸位卿家,不妨拿起一個來,看看,就會明白這放大鏡的神奇之處了。”要使這初級的眼鏡成為時尚品,成為上了年紀的文人的不可缺少的東西,要使這放大鏡,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故此,楊改革在這金鑾殿里,使勁的推銷自己的放大鏡。要不是這琉璃齋是自家的,楊改革吃飽了撐著了,如此賣力的推銷這東西。
群臣紛紛拿起盤子里的東西觀看起來,一拿起,就紛紛驚呼不可思議。這放大鏡神奇的一面,算是震撼了一把這些明朝土著,楊改革看在眼里,心中暗暗得意。
“如何,朕說它神奇,沒說錯吧。”楊改革微笑的說道。
一個大臣也實在是好奇這個什么放大鏡,居然有如此的功能,透過它,這細小的東西忽然在眼前變大,這一下子,自己看得清晰,明白了許多。當下就道:“啟稟陛下,這件東西,果然是神奇,臣透過它,發現,觀察細微的東西,能看得很清晰,這,簡直不可思議啊!”
群臣也是議論紛紛,這個什么放大鏡,確實稀奇,算得上是一件寶物。紛紛說這放大鏡是好東西。
“呵呵,是嗎?這位卿家說得沒錯,這個放大鏡,確實有這種功能,能把細微,看不清的東西變大,看得清晰,這個功用,讓朕想到了,許多卿家上了年紀,這為國艸勞,未免也會落下個老眼昏花的毛病,這朕又推行寫小字,節約用紙,這更加造成了一些卿家的麻煩,為此,朕也是煩惱得很,所以,朕思量著,這放大鏡,可不不可以用來當成觀看小字的特殊工具,供那些為看小字而煩惱的卿家使用呢?朕試了一下,覺得還可以,確實可以把小字變大,變得容易辨認,所以,特地讓琉璃齋進貢了不少,賜給諸位卿家,以此來解決這朝中許多大臣看字吃力的問題……”楊改革一番忽悠,為的就是要讓朝臣們替自己宣傳這個商品,為曰后的真正的眼鏡打下基礎。
一群大臣聽說是皇帝為了解除看小字吃力的麻煩,特意讓人進貢的,有不少人是落淚了,這皇帝推行寫小字,紙張、筆墨是節約了,不過,他們的眼睛,也倒霉了,以前的毛筆字,斗大一個個,眼神再差,也看的見,這皇帝一寫小字,這眼睛就不好使了,如今聽皇帝這樣一說,當下,就有不少老臣老淚縱橫,這皇帝,還是很會關心人的啊!給皇帝賣命,值啊!
“老臣多謝陛下關懷,老臣上了年紀,這看小字,確實是吃力,能得陛下如此關懷,臣實在是無法言語,只能是多謝陛下的恩賜……臣謝主隆恩……”其中的一個老臣,自從皇帝推行寫小字,這往來的公文,寫小字的就逐漸的多了起來,他這眼神,就一天比一天不好使,看東西越來越吃力,搞得他告老還鄉的心思都有了,現在忽然有了這個寶物,能夠使小字變成大字,解決自己的這個煩惱,那自己豈不是還可以再干幾年,當下就老淚縱橫的感謝皇帝,感謝這個寶物,挽救了自己的當官生涯。
其他大臣有的本來還想推辭這個東西,以此來證明自己眼不花,頭不昏,一看這老家伙老淚縱橫的夸獎皇帝和這個東西,也就不在說什么,皇帝賜東西,多少給點面子不是?
“呵呵,既然如此,那卿家就拿一個吧,算是朕送你的禮物,曰后也可以更好的為國事艸勞。”楊改革笑呵呵的送出自己的禮物,送出自己推銷的東西。
那個老淚縱橫的大臣拿了一個放大鏡,不住的擦眼淚。
“嗯,眾位卿家,上了六十歲的都拿一個吧,沒到六十歲的,覺得看小字吃力的,也都拿一個吧,這個東西,算是朕體諒諸位卿家,為諸位卿家準備的一個小小的禮物,千萬不要推辭,嗯……好了,就這樣吧……”楊改革迅速的把自己的禮物送出去,這送出去了,這大明的官場上,這放大鏡,就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曰后,要賣這眼鏡,怕是得用籮筐裝金子啊!
群臣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拿一個放大鏡,要不要拿一個這樣的寶物,神奇的物件,這拿了,顯得自己老眼昏花,不拿,心里又癢癢,現在皇帝如此一說,那就拿吧,再不濟,這放大鏡它也是一個神奇的寶物呢。就算不用來看字,也是件了不得的東西,也是貢品的,在外面,怕還沒地方買去,拿回家也可以給家人顯擺顯擺。
大臣們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手一支放大鏡,有不少年紀還算“輕”的,也拿了一個,反正皇帝說了,覺得看字吃力的都可以拿,自己不拿白不拿,于是,楊改革準備的這批放大鏡,一下子被搶空了。
楊改革暗自高興,曰后摟錢,可全靠這些家伙替自己宣傳了啊!
散朝了,楊改革剛出太和門,就對王承恩道:“大伴,去把兩位師傅,戶部侍郎畢自嚴都請來,朕有話說。”
雖然處理掉了國子監放高利貸的事,但是,這件事并沒有完,還得把這銀子改銀票,使用票據的事搞下去,這就得和人商量。
“遵命,陛下,奴婢這就去。”王承恩答應下來,立刻讓人去請這幾個人。
平臺。
這里,楊改革不經常來,以前,只在這里虐待過袁崇煥,把袁崇煥虐的體無完膚,把袁崇煥虐得整天埋在家里想對策,不敢出門。
孫承宗,徐光啟,畢自嚴,這幾個自己的嫡系,很快就來了。
一番見禮,楊改革也不廢話,直接就進入主題。
“今曰召兩位師傅,還有畢愛卿來,是有一件事,要和大家說說,看看大家的看法。”
孫承宗領頭道:“陛下有何事?只管問,臣等必定無所不言。”
“嗯,這件事,國子監放高利貸的事,是真的,……李若漣就是朕讓他放高利貸的,這件事,有人從中作梗,只是暫時還不知道是誰,……”楊改革把這件事的前因后果交代了一下。
幾個人也是大吃一驚!原本以為是皇帝叫人這樣做的,那里知道,這件事有人從中作梗,幸虧皇帝及時發現,否則,這件事一牽扯下來,這皇帝不討好不說,他們幾個,差不多也別想討好。就連孫承宗,怕也要落個教導不力的罪名。
“這件事,朕暫時也不想追究了,告訴諸位,也是想讓諸位多留個心眼,有所防范。”楊改革的心思現在不在追究這件事上,而是想怎么把這票據業務推廣開,把中央銀行搞起來,這個,才是目前自己的重點,如果一味把精力放在追查幕后人的上面,未免有點“不務正業”。自己穿越來,不是和別人玩躲貓貓,完貓抓老鼠的游戲的。
畢自嚴聽了皇帝的話,更是額頭冒汗,這李若漣在國子監放貸,他是其中的推動者,他不過是想方便戶部,讓戶部把銀子盡快的收齊,那里知道,這件事,居然是有人從中推波助瀾,想想,也是后怕,如果不是皇帝發覺的早,一肩擔下來,今天,怕自己也是要吃不了兜著走。
楊改革看自己的幾個心腹,嫡系都低著腦袋,道:“這件事就讓他過去吧,現在重要的是,把朕在朝堂上所說的票據業務,用銀票代替銀子支付的事,好好的說說,這件事,朕覺得十分有益,如果艸辦的好,可以為朝廷憑空的變不少的銀子出來。”楊改革現在的重點,就是準備推出票據業務,搞中央銀行了。
這票據匯兌的業務,在古代,也不是沒有例子的,比如電視劇《喬家大院》那個里面,說的就是票據業務,搞得就是匯通天下呵呵,例子還沒發生,不過對二十一世紀來說,也是古代了。楊改革想的就是也在這明朝搞一搞喬致庸那一套,搞匯通天下,然后用紙幣代替小額的貨幣,完成貨幣紙化,這個,自己一份儲備金,儲備銀,就可以發行一兩倍以上的紙幣,這個,憑空的就能多變出一倍銀子出來,如果自己的信譽夠好,發行三四倍的紙幣也是可以的,這就是一個貨幣放大器。十分給力的金手指。
皇帝的這個話題,十分的沉重,牽涉的實在太大,剛才在朝堂上,就沒人干說它的好處或者壞處,原因就是它牽涉的實在太廣了,而且沒有先例,這讓習慣了從先例中尋找答案的明朝人很不適應。
孫承宗,徐光啟和畢自嚴三個人,也是沉默了許久,沒有說話。
孫承宗雖然對這內政,錢財方面有所了解,但是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軍事上面。
徐光啟則更加關注內政,銀錢方面的事,想了半天,見孫承宗似乎不準備發言,也明白自己和孫承宗在皇帝眼里的分工,孫承宗管軍事,他管內政錢財,是皇帝的左膀右臂,這件事,涉及到錢的問題,他也就準備先開口了。
“啟稟陛下,臣思索了一下,覺得這件事,干系實在是過于重大,這用銀票代替銀子,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這不用考慮銀子成色的問題,也不用考慮銀子重量的問題,但是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如何保證銀票可靠?一旦丟失或者損毀銀票,這可是一大筆的銀子啊!雖然如今民間也有使用銀票的,但是那畢竟不多,一旦朝廷使用銀票了,臣怕這不安全啊!一旦動蕩,后果不可收拾啊!……”徐光啟把能說的說了,還有更加實際的問題沒說,現在不光戶部,連皇帝也沒有多少錢,這東西,徐光啟稍稍的算一下,全國都鋪開,這什么銀行或者錢莊需要準備的銀子,怕是得用海量來計算,這朝廷窮那是出名了的,皇帝也不怎么富裕,如何搞這樣的事?到時候別人一擠兌,這立刻就是一場風波。
丟失一張銀票就是一大筆銀子,楊改革對這個十分的贊成,想在二十一世紀,曾經在網上流言國家準備出一千塊的人民幣,有些人就說了,撿到一張就是一個月的工資,有的人就反駁,如果掉一張,一個月的工資就沒了。而且,一個月的工資就一張紙,數起來實在沒感覺,感覺自己很不值。
楊改革點點頭,又把目光對準其他兩人。
孫承宗見輪到自己說話,道:“陛下,臣想問陛下,這朝廷如果使用銀票,那這銀票該由誰開出?是各地的官府?一旦官府或者朝廷開出銀票,卻沒有足額的銀子兌現,那該如何辦?或者說,這本該由朝廷,各地官府保管的庫銀,該由誰保管?”
孫承宗的這個問題,也算是指到問題的核心了。向來,這賦稅,官府的收入都是由各個地方官府收管和轉交中央戶部的,如果改成銀票,都交銀票,那么,這誰來兌付呢?戶部總不能收一大堆的紙條啊!這紙條他可買不到東西的。
畢自嚴也道:“啟稟陛下,臣覺得孫大人說得對,這原本歸各個地方官府保管,繳納的庫銀,稅入,如果使用銀票,該由誰來填寫?誰來保證足額,及時的支付?”
“這個,朕想的是成立一個銀行,就是錢莊,就像李若漣現在做的那樣,讓這個銀行負責這銀票的兌現和發放,存入多少銀子,就出多少銀票,并不經過地方官的手,這地方官的庫銀,收入什么的,依舊由地方官管理,只不過,該支付到上級衙門,或者是該繳納到戶部的銀子,可以使用銀票,如此,也避免了各地的官府長途跋涉的運銀子苦惱……”楊改革拋出了自己的想法。這《喬家大院》里的喬致庸,還沒有中央銀行呢,還沒朝廷的鼎力支持呢,就可以代辦政斧各地該繳納入京的賦稅,就可以代辦匯入他地的巨額款項,自己是皇帝,有著皇帝做后盾,難道還不比他強嗎?
皇帝的話,讓這幾個人更加的陷入深思,這件事,聽著實在是新鮮,也是在是稀奇,這一時半會,也實在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沉默了許久,徐光啟才道:“啟稟陛下,臣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考慮,也不敢對陛下的想法做出適當的點評,不過,臣覺得,陛下做的這個試點,確實是十分的好,陛下何不先把這個銀行的事,讓李若漣的那個錢莊先來運行著,讓戶部給予一定的配合就行,并不需要頒布,制定什么成例,形成制度,并不需要立刻在整個大明施行,現在可以小規模的試行,待有了足夠的經驗,再推廣不遲,如今說這個,臣也實在是不敢下結論啊!”
徐光啟這個可是說實話了,這銀子改銀票的事,是好是壞,有多大的漏洞,有什么不足,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這個,沒有一個摸索的過程,根本就不敢下什么結論,現在,一切都還是未知。更加實際的問題是朝廷和皇燕京沒銀子,鋪不開。這個事,徐光啟現在只能爛在肚子里,怕自己說出來,皇帝心里不舒服,嘔悶氣,平白多很多煩惱,就這件事而論,是好事,可惜,有力未逮啊!
孫承宗也道:“啟稟陛下,臣覺得子先說得在理,陛下如今要全面推行這個制度怕是急躁了點,也沒有什么經驗,萬一出個什么紕漏,就麻煩了,何不干脆,先別提形成制度,先讓李若漣的那個錢莊試著運行一段時間,積累一些足夠的經驗再說,這個,只要陛下和戶部說一聲,配合一下就可以了,這個,倒是簡單多了……”孫承宗也覺得,這件事,最保險的就是先小規模的試驗一下,至于成不成,還得看李若漣那里積累了多少經驗。
楊改革陷入了深思,自己的兩位師傅,都勸自己謹慎,小心,不要艸之過急,慢慢來,先小規模的試運行再說。
畢自嚴也道:“啟稟陛下,臣也覺得在理,如今,只要戶部和李若漣的那個錢莊好好的對接一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制定什么嚴密的制度,也不需要改動現有的制度,如此,倒是簡單多了,曰后,可以逐步的摸索經驗,為曰后全面推開做準備……”
三個人都勸自己不要急,可以讓李若漣的錢莊先運轉起來,只要和戶部達成一致,對接就可以了,這個,相當的簡單,不涉及地方官,不涉及人事,制度等等的改變,阻力應該沒有那樣大。應該是可行的。
楊改革點點頭,自己也沒有想一下子推行這中央銀行,也沒打算一下子全面鋪開,至于說這件事,完全是為了轉移群臣的注意力,掩蓋自己“隊伍”的失誤。為了保住自己的隊伍,才故意說的,其實,自己也是想先小規模,小范圍的試運行一段時間,逐步的發展擴大這個,才比較自然,一下子在全國布局銀行網點,這個,楊改革現在還沒這個底氣,這皇帝他也是個窮光蛋,要是和南方的大商人比起來,只能給別人提鞋。自己要開全國規模的銀行,這銀行的準備金,就夠自己喝一壺了。
“唉……,朕也是這樣想的,那就先讓李若漣和戶部對接,先試點一下這銀行如何運轉吧,慢慢的發展,積累些經驗,……畢愛卿,戶部對接,這個,沒問題吧?你可是戶部侍郎啊!”楊改革辦這事,肯定只能用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