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二百一十四章 龐氏騙局就是榜樣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百度宅男當崇禎 | 云和山的此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書名:百度宅男當崇禎  更新時間:2024-06-08
 
楊改革又是跳,又是笑的,讓地上的幾位大臣很擔心。

“……年息就按百分之五算吧,兩年的,這個得加一點,年息起碼得百分之六,要是三年的那就得百分之七了,……要是存五年的,朕給他百分之十的年息……”楊改革聽說了古代錢莊的這種“陋習”,高興得直嚷嚷,立刻把利息調高到五以上,把五年的利息調高到百分之十以上,這就是要把那些官僚,地主階級家的錢全部都搬到自己的銀行里啊!這自己不就是有錢了嗎?憑著自己的無數金手指,借別人的錢賺錢,這基本上沒有一點難度。

地上的幾位大臣癡癡的看著皇帝,看著手舞足蹈的皇帝,都心想,皇帝大概是瘋了……“啟稟陛下,臣說句不該說的話……”徐光啟見皇帝這個瘋癲的樣子,覺得這樣下去他不是一個事啊!

“……哦!呵呵,徐師傅有什么話?”楊改革見徐光啟說話,立刻安靜下來。

地上的幾個人看到皇帝忽然有變正常了,知道皇帝沒瘋,但是,更加的對皇帝這種超高的利息擔憂了,這皇帝要是瘋了,還好一點,這高昂的利息,就當是皇帝瘋的時候胡言亂語,不算數;這沒瘋,才麻煩,這存一百兩銀子,存五年,每年就給一成的利息,這要是村十年,那豈不是說,一百兩變成二百兩了?這個……當真是比挖金子更容易些啊!

徐光啟的心噗通噗通的狂跳,這一算利息,不得了,皇帝大概是瘋了,這得阻止皇帝啊!

“啟稟陛下,這利息,是不是太高了點?這存五年的,每年給一成的年息,這如果存兩個五年,豈不是有兩個本錢了?這,……陛下啊!向來,都是存錢者向錢莊繳費,陛下能給這存錢者利息,已經是夠仁慈的了,還把利息定得這樣高?這……陛下,三思啊!完全沒有必要……年息百份之五,臣覺得,已經非常之高了……”徐光啟面對皇帝這種高額的利息,受不了,要這樣,皇帝也不怕被利息吃垮?要知道,這大明朝可是藏富于民啊!民間有錢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萬一都沖著皇帝的一成利息來,皇帝豈不是連褲子也要賠掉?

面對徐光啟焦慮的說教,楊改革笑瞇瞇的,這就是徐光啟不懂了,這個利息,楊改革是參考二十一世紀的利息定的,這年息百分之五,也許是比二十一世紀稍微高了點,但是誰都知道二十一世紀銀行的利息那是超低,所以,楊改革覺得,這在明朝,為了吸儲,這利息,他稍微高一點,是應該的,否則,誰愿意到自己這里存錢?

“呵呵……這個,孫師傅,這件事,朕心里自有主意,這件事,朕還是有把握的,徐師傅就不要擔心了。”楊改革笑瞇瞇的,這件事,楊改革可是有九成把握的,自己現在極度缺錢,不怕錢多,利息高一點,自己是不怕的,因為自己是穿越的,有無數的金手指,就等著銀子下鍋,開工呢,用別人的錢賺錢,沒有比自己這個穿越者更加合適的人了,這在古代搞銀行,注定是自己的一條財路啊!現在,誰也別想阻擋自己用銀行吸儲的錢去賺錢。

徐光啟很焦急,這件事,皇帝雖然說自己有主意了,但是,徐光啟卻擔心皇帝會亂搞,到時候把別人存到錢莊的錢都花光了,怕會鬧出不小的風波來啊!

“……啟稟陛下,不是臣多嘴,這件事,實在是……,陛下,這利息,實在是高了點!陛下,請聽臣一言,這利息,絕不可如此之高,要按照陛下這樣高的利息,天下的人,還都不把銀子存到陛下的錢莊里去?到時候,時間一到,陛下用什么給別人付本錢利息啊!……陛下,五年,眨眼可就過了啊!到時候,可是連本帶息要還一份半的啊!這……陛下……”徐光啟真的急了,這利息,一年一成,五年就有五成,十年就翻一翻,到時候拿什么給別人付本金利息?

“哈哈哈……”楊改革哈哈大笑,拿什么還利息?經歷過金融危機的人大概都知道什么叫做“龐氏騙局”,拿后來者的錢還以前的錢,這種勾當,一個叫做“麥道夫”的家伙,居然干了幾十年,詐騙金額,幾百億美元,家產,一千多億……,自己這個皇帝,有無數的金手指不說,如果僅僅用麥道夫這家伙的經營水平,也能支撐幾十年呢,幾十年之后,這大明朝還在不在,還另說呢……哈哈哈……,楊改革眼淚都笑出來了。

幾個人看著皇帝狂笑到哭,更是不知道皇帝發的那門子瘋,這事實在是嚴重之極,皇帝居到底是在笑還是在哭啊?

“哈哈哈……這件事,徐師傅,朕真的有辦法擺平,這件事,徐師傅不要擔心,朕確實是缺錢用,但是朕賺錢的功夫,幾位怕還不知道吧……唉……嘿嘿,這玻璃廠就是朕開的,以玻璃廠的賺錢速度,幾位難道還覺得,會還不起每年一成的利息?現在幾位不擔心了吧……”楊改革擦了擦眼淚,如此說到。想的就是如何盡快的借到無數的錢,好助自己度過難關,至于十年后是還五十還是一百,那是次要的,為了打消“自己人”的顧慮,不得不把一點點秘密透露出來。

下面幾位又是張大了嘴,驚駭的望著皇帝,這琉璃齋和皇帝的關系不一般,這京城的官場上,不少人都聞出味來了,不過,沒有人想到,這就是皇帝開的,都以為,這是皇帝利用權力在里面吃干股,當保護傘,那里知道,這居然是皇帝自己開的,這區別可就大了。

半響。

徐光啟才把張大的嘴合攏起來,遂變得眉開眼笑的道:“啟稟陛下,陛下既然有如此的生財之道,那臣就不擔心了,……不擔心了……,不過,臣還是提醒陛下,錢莊付利息,是前所未有之事,臣以為,先給百份之無的利息,看存錢的人多不多,如果不多,再加高利息不遲,陛下以為呢?”徐光啟聽皇帝這樣一說,就不怎么害怕了,從堅決反對皇帝給高利息,現在變成希望皇帝按照市場行情給利息。

呃……有道理,如果百分之五的利息就有足夠多的人來存錢,也即沒有必要給百分之十。這個,還真的看看情況再說啊!楊改革同意了徐光啟的看法,這利息的多少,還得看市場的反應!

“嗯!這個徐師傅說得在理,朕接受了,先把利息定低一點,看存錢的效果再說,對了,玻璃廠的事,幾位千萬要替朕保密啊!不要泄露了,呵呵……”楊改革依了徐光啟的意思,又叮囑不要泄露了秘密,其實,京城里的人大多知道這琉璃齋的玻璃和皇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京城,你干這樣大,這樣吸引人的生意,沒個后臺,怕是根本不可能的。

徐光啟見自己的提議被接受,也就不再在這件事上說什么了,這開錢莊就開錢莊吧,發票子就發票子吧,這大明朝現在要的就是錢,皇帝是個能撈錢的好手,這算是老天爺給大明朝送來了一位救星啊!至于其他的什么,就不管了。

孫承宗和畢自嚴對這琉璃齋的玻璃也是有所了解,對這玻璃的賺錢速度,那也是有所了解的,自己家里的娘們們都討論去買塊大鏡子,好用來穿衣了,否則,就是沒品,就在這京城里抬不起頭啊!聽她們一說這穿衣鏡的價格,那就兩個字“肉疼”!這既然是皇帝開的店子,那就好,那就好啊!趕明叫媳婦多買幾塊,也算是替皇帝分憂了……君臣幾個歡歡喜喜的,一掃剛才尷尬和郁悶的氣氛,一切能用眉飛色舞來形容了。

楊改革盤算今天自己的收獲,很大,這紙幣問題,基本上已經解決了,順帶解決了儲備金的問題,順帶,還解決了銀行的吸儲問題。這一連串下來,如果艸作得好,自己當真可以賺不少錢,這個,比開金手指賺錢,還要快,這就是當皇帝的好處,遠比從小人物從基層爬上來要容易弄錢得多,只要給出政策,隨便出個主意,就有數不盡的錢。

徐光啟今天為皇帝解決了不少的事,心中也是得意,見皇帝一副神游天外的樣子,估計皇帝是在想什么開心的事。也捋著自己的胡子,自從被皇帝詔還朝,第一天見皇帝就被皇帝尊稱為師傅以來,徐光啟一直就很糾結,皇帝叫自己的那聲師傅,叫得實在是讓人心中有愧疚,自己沒有給皇帝幫上什么忙,白得皇帝如此的信任,心中有愧,直到今天,為皇帝解決了這儲備金這個大問題,心中的那點愧疚,才一掃而空,皇帝的這聲師傅,現在也不算白叫了。

徐光啟捋著自己的胡須,也想著如何替皇帝斂財的問題,想著想著,就想到一件要緊的事了。

“啟稟陛下,臣有一件事,是和發行鈔票沾得上一點關系,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徐光啟猶豫再三,還是把這事說了出來,現在皇帝就是一門心思的搞錢,自己也應該一門心思的幫皇帝弄錢,至于其他,就暫時放一放吧。

正在神游天外的楊改革聽到徐光啟又有什么“高見”,立刻問道:“哦?呵呵,徐師傅,又有什么高見?只管說,沒有什么該不該的。”即將要發大財的楊改革此時,“愛”死這個老頭子了,這個老頭還是很有智慧的,能替自己解決問題。

“回稟陛下,臣見陛下要重印寶鈔,發行鈔票,臣忽然想起來,在海外,一些蠻夷也發行一種銀子做的貨幣,稱為銀幣,臣和西洋傳教士談起海外風情的時候,常聽傳教士談起他們那邊的銀幣,臣覺得,這里面,或許有些賺頭,不知道陛下……”徐光啟是個天主教的信徒,和老外的聯系非常的緊密,知道老外的事,也就很正常了。

“銀幣?”楊改革有點詫異了,老外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用銀幣了嗎?楊改革撓撓頭,銀幣?金幣?銅幣?這確定不是在玩wow?

“回稟陛下,確實,為銀幣,似乎是蠻夷們通用的貨幣,相當我們這邊的銀子一樣,……不過好像還有金幣,不過遠不如銀幣多……”徐光啟解釋道。

“等等,徐師傅,你是說,洋人們,在用銀幣了?這個沒搞錯?而且,這里面還有賺頭?”楊改革的腦子有點混亂,但是還是抓住了幾個關鍵,第一個就是老外用銀幣,第二個就是這里面有賺頭。

“回稟陛下,是的,是銀幣,臣家中還有一些蠻夷使用過的銀幣,確實是銀子做的,臣和西方傳教士談起這貨幣的時候,就談到這銀幣,臣還和他們換了一些留在家中研究……,臣研究了一下我朝的鑄幣情況,發現,這其中,似乎很有賺頭,或許……”徐光啟為了大明朝的中興,可是干了不少事,什么自己種番薯,玉米,自己曬鹽,自己拜西洋人為師,自己入洋教,自己翻譯西方科學書籍,自己制作科研用具,甚至練新軍,購買老外的先進大炮,自己仿制等等,可以說,是一位一心望著大明朝好的“好人”。

“……銀幣?”楊改革這回,真的有點意外了!這明朝就有銀幣了?這銀幣不是常常出現在清末的各種小說里嗎?怎么這明朝就有銀幣了?

楊改革一臉驚訝的看著徐光啟,這家伙不會是個穿越者吧,越看越像啊!

徐光啟一臉的茫然,這皇帝怎么聽到銀幣的反應這樣大?難道這里面有什么忌諱不成?

“……回稟陛下,確實,是銀幣……,蠻夷制作的銀幣,銀幣的樣式類似我朝的銅錢,不過中間不穿孔,比銅錢稍厚……”徐光啟覺得自己還是把這銀幣解釋一下,否則,自己犯了什么忌諱還不知道呢。

“呃……銀幣……這個,徐師傅,你確定?”楊改革弱弱的問了句,要是這個時代洋鬼子們就開始印制銀幣了,那自己可真的該追趕世界的先進水平了,要和世界接軌了。現在明朝還在使用元寶,大額的元寶是官府監制的,小額的散銀子還得用剪刀剪開,用稱稱,這個,落后得很,確實,這回,得跟上世界的形式,得造銀幣了。

“……回稟陛下,臣確實有,不過在家中,今曰尚未帶來……”徐光啟見皇帝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不知道皇帝在想些什么,又考慮今天說的這個銀幣的事,到底該不該說,也不知道犯了皇帝的那條忌諱,皇帝的臉色可不怎么好啊!

“家中就有?真的?好,立刻派人去取一些來,朕要立刻過目……”追趕世界的腳步,一刻也不能耽誤。說起銀幣,楊改革印象最深的就是“袁大頭”,這個中國歷史上銀幣的代表,可是不能忘記的啊!那里想到,遠在幾百年前的明朝,就已經有銀幣了,而且還流傳得頗廣。唉……落后了啊!落后啊!楊改革的心思,又飛到明國初年,“袁大頭”身上去了。

“……這……陛下,真的要……”徐光啟對于皇帝辦事的風格,有點不適應,立刻就要到自己家里去取,這得多急啊!

“呵呵,是的,立刻就要看到,大伴,立刻派人到徐師傅家里去取銀幣,……”楊改革這回,是替主人做主了。

徐光啟也沒說什么,這皇帝到自己家取東西……,難道自己能說個不字嗎?

“奴婢遵命,這就去……”王承恩應道,轉而又小聲的提醒道:“陛下,這時候不早了,陛下,還是用點午膳吧,再不吃,皇后娘娘又要罵奴婢了。”

說道吃,楊改革的肚子,立刻咕咕的叫起來,這一大早就上早朝,和大臣們斗智力,花了不少時間,和自己的幾位心腹討論問題,時間花得更久,一直就沒吃東西,如果不是王承恩提醒,怕這頓午飯,是要省下來了。

“哦……呵呵,差點忘記了,幾位還沒吃午飯吧,今天,就在朕這里吃了,等徐師傅家的鷹洋取來之后,再繼續研究,呵呵,吃飯要緊,吃飯要緊,大伴,立刻讓人傳膳,加幾雙碗筷,朕的兩位師傅和畢愛卿都一起吃。”楊改革立刻放下手中的公務,吃飯。自己不餓也不代表這幾位老人就不餓,何況,到徐光啟家里取鷹洋實物,還要一點時間。

“奴婢遵命。”見皇帝終于想起來吃飯了,王承恩也松了口氣,這皇帝他一忙起來,經常的顧不上吃飯,為這事,已經被皇后說過幾次了,不得不留個心。

……楊改革吸取了教訓,這皇帝吃飯,他得等別人試吃之后,才輪到自己吃,所以,楊改革盡量的要求把菜減少,這試吃的時間才變得短,自己才能吃到熱菜熱飯,不容易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