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五百零五章 該輪到晉商案了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百度宅男當崇禎 | 云和山的此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書名:百度宅男當崇禎  更新時間:2024-06-08
 
第五百零五章該輪到晉商案了

看著震驚不已的史可法,徐光啟很滿意,這種啟發式的開導方式,效果相當好,遠比說教和灌輸要強得多,看著一副不敢相信的史可法,徐光啟知道自己很成功的開導了這位“選定者”。

“往大琉球移民的優勢,憲斗應該清楚吧……”徐光啟看著還在震驚,沒有恢復的史可法,繼續開導著。

“回閣老,學生知道。”大琉球作為移民的目的地,史可法自然清楚,為什么往哪里移民,更是清楚,哪里一年三熟,只要維持三四個月,移民就可以收獲,遠不是如今維持一年移民所需可比的。更強的優勢在于,一年之后,哪里甚至還有余糧往大陸輸送,對于平抑如今的高糧價有相當大的用處,這都是以前在議論大琉球優勢的時候早已討論過的。所以,如果上海是移民的中心的話,用不了兩年,也必定是糧食的集散中心。

“如果再算上如今一部分漕運走海上,也需從上海過路,上海也可以算是半個漕運中心,憲斗現在又如何看上海?”徐光啟笑問史可法。徐光啟自己其實也覺得蠻好笑,半個時辰之前,他自己也不清不白呢,可半個時辰之后,他就在這里開導兼教育史可法了,這事情可當真是奇妙,不好笑都不行。

“……回閣老,上海當乃重中之重,乃是諸多事物交結的中心,他日必定是繁華之所……”史可法經徐光啟開導,已經明白了一些為什么徐閣老問他上海的事了,呼吸加重,不敢相信的回答著,局面經人一開解,就豁然開朗,到此時,史可法才明白,原來上海真的這般重要,如果算上鹽業中心,此地日后必將是另外一個揚州。不,應該說遠超今日的揚州。

“如果再算上海貿中西呢?那又會是如何?”徐光啟接著啟發道。

“海貿中心……”史可法已經麻木了。

“如果還有諸多大工場也會搬到上海來……”

“這,這,這樣多的中心聚集在一處?”史可法不敢相信的問道,這樣多的中心聚集在一起的后果是什么?實在是不敢想象。

“憲斗說得不錯,陛下有意將上海打造成一個集諸多中心為一體的新城,咱們司農司的移民中心,也要移往上海,上海日后就是咱們的新家了,……上海,必將成為我大明的一顆海上明珠,每年稅入,當占我大明的九成以上……”徐光啟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力量的說道。

“……上海,……新城……明珠……九成稅入?……”史可法望著笑意盎然,煥發著無限生機的徐光啟,不敢相信的念叨著,大明九成稅入,這……如果由一個縣繳納,這……那這個縣得什么規模?這得是個什么樣的縣?史可法實在是不敢想象……史可法發現,此時的徐閣老,只能仰視,史可法發現,站在徐閣老面前,自己是那么的微小,徐閣老就如山一般高大。這個海上明珠的出世,已經指日可待,想日后這顆海上明珠以絕世的姿態出現世人眼前的時候,必將是璀璨奪目的。

“憲斗可想過去建設這個海上明珠?”徐光啟問道。

“……”史可法癡呆的望著徐光啟,整個人說不出話,今晚太多的驚奇和意外,已經讓史可法反應不過來了。

“陛下吩咐,讓司農司移駐上海,有意讓上海成為移民中心,然后以方便移民為由,讓憲斗出任上海縣令,著手建設這顆海上明珠,憲斗可有勇氣和擔待?”徐光啟笑著問道。

“啊!……”史可法目瞪口呆,所有的話語都堵在了喉嚨里,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整個人只能癡癡的望著高山一般的徐光啟。

徐光啟看著已經被眾多消息震的說不出話的史可法,笑了笑,這些消息確實是讓人太震驚,現在史可法這個模樣還是好的,他自己先前還放聲大哭呢,知道要給史可法一個適應的過程,說完了,就笑看著史可法。

過了半響。

“學生何能何德,怎敢出任此重任,閣老,此實在是太重了,學生怕擔待不起。”史可法平復了好久,才好一些,組織了一些話語,連忙說到,這些消息是在是太突然,實在是太震驚了。

“憲斗不可妄自菲薄,不僅是老夫看重你,更是陛下看重你,你此去上海出任縣令,是以六品官做七品事,本身就有超然之姿,又怕什么?此事雖重,卻有陛下為你指引方向,在背后為你撐腰,你又怕什么?日后上海集諸多中心為一體,翻天覆地,必定之日可待,陛下能指派你去,就是對你的肯定,對你放心,你豈能辜負了陛下對你的期望?此地乃是我大明重生的希望,乃是我大明復興的希望所在,其重要性,無法說,你豈能推脫?齊家治國平天下,憲斗不是一直以這個為理念么?怎么到了這關鍵時刻,就不敢面對呢?”徐光啟立刻一通說教。

“學生受教了!謹尊陛下吩咐,謹尊閣老教導。”史可法經過一番開導,也不再拒絕,這確實是個挑戰,更是個機遇。今日經徐光啟這一開導,他已經明白了上海的重要性,已經明白了上海翻天覆地,指日可待,如此的機遇,怎么能錯過?更何況還有皇帝在背后撐腰。

“好!憲斗能答應下來,總算是沒辜負陛下的期望,陛下還吩咐,憲斗去上海任職,司農司的差事依舊保留著,以方便移民,也方便以移民為由,建設這個從未有過的新上海,……此去上海,需大刀闊斧,不需拘泥什么陳規,一切當以建設新上海為重;一切以建設這顆海上明珠為重;陛下對新上海很是看重,一切更是要以陛下的指引和吩咐為重……”徐光啟淳淳教導著。

“學生明白,必定不會辜負陛下和閣老的期望的。”史可法立刻嚴肅答應道。此時,史可法已經平復了許多,將事情的前前后后思索一番,已經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今日徐閣老為何會哭泣,必定是徐閣老接到了皇帝陛下的信,看了信之后,徐閣老有所感觸,這才有哭泣那回事,至于徐閣老為什么會哭泣,大概也和今日這個建設新上海有關,這新上海,當真是吸引人,其設想當真是宏大,即便他現在只是想想,依舊覺得全身的熱血都在沸騰。

紫禁城。

平臺。

楊改革召集了一批人,到平臺議事。

一番見禮之后,楊改革就直接開場說今天的事了。

“今日召諸位卿家來,是有件事,要和諸位卿家商量。”楊改革說道。

群臣都默不作聲,等待這皇帝發話,看今日卻是在平臺議事,都知道,怕這事和戰事有關,要是平常的政事,都該在文華殿里辦。

“山西晉商通虜案,如今,也有些進展了……”楊改革說到這里,停了一下,環顧了一下四周的人。

大臣們聽聞了晉商通虜案,個個連忙把腦袋底下去,就是這個晉商通虜案,皇帝就是借了他的勢,然后把鹽商牽扯了進去,從而把鹽商連根拔起,這晉商案,可謂是個引子,鹽商案如今已經風平浪靜了,卻不知道又提這晉商案干嘛。

“……從這晉商案里審出來的結果,可謂是觸目驚心,商人通虜,這個就不說了,就連邊將居然也有通虜,為東虜傳遞情報,走私物資提供方便,朕想起來就覺得可惡……”楊改革說到這里,又看了看眾臣,見一干眾臣都是低著腦袋,才滿意。

“……我大明關外諸多戰敗,和晉商通虜不無關系,晉商著實是該死,不過,今日,朕召諸位來,不光光是要說晉商通虜案,更是要說一說,日后如何防范類似的事發生,古人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今日,就是要來補這個窟窿。”楊改革簡短的將今天平臺召見的目的說了說。

眾臣一聽,松了口氣,如今面對這位威嚴與日俱增的皇帝,日子可真的不好過,想唬弄也要找個好唬弄的借口,那可都是要費腦子的。

“啟稟陛下,臣以為,確實該彌補這個漏洞,想如果不是晉商通虜,我朝何以在關外有如此的慘敗?”首輔施鳳來立刻站出來,為皇帝站臺子了,這個工作,可是他的強項,他很專業。

“不錯,那諸位都說說,這邊關的貿易,到底該怎么辦吧。邊市開或是不開,又都有什么利弊,又該如何彌補漏洞?看看有什么好的方略。”楊改革說道。

眾臣到現在才知道,今日皇帝把大家召來,是要干什么,那就是商議邊市的問題,其實,這更是晉商案的后續,眾臣現在才想起來,原來,晉商案還沒結呢,大家的注意力,一直都被鹽商案給吸引過去了,緊接著就是皇帝斗鹽商,出臺新鹽法這個千古難得一見的大事,至于這個晉商通虜案,因為牽涉面“不大”,牽涉的銀錢也“不多”,大家都給忘記得差不多了,現在聽皇帝提起,大伙才想起來,這個鹽商案的引子,確實還沒結,而引發鹽商案的關鍵,通虜這個事,更是沒有結。

皇帝讓大家議論,大家倒是沒什么顧忌的就議論起來,對于這一點,現在的大臣們倒是很適應,也很喜歡。交換意見和看法,甚至是打聽秘密消息,這可是很重要的,可是關系到關鍵時刻戰隊問題的大事,故此,對于這個自由議論,是相當的歡迎和喜歡。

見議論得差不多了,楊改革壓壓手,眾臣立刻停下討論,等皇帝發話。

“諸位卿家也都討論得差不多了,那就說說,邊市該開還是不開吧。”楊改革說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商賈借著和關外異族貿易,為利益所趨,難免會和異族勾結,比如傳遞消息什么的,如今我朝和東虜正在關外大戰,為嚴防走漏消息,為避免這些年大敗之事再次發生,臣以為,該封閉邊市。”一個大臣立刻站出來,根據如今大明朝的情形,建議關閉邊市。

“啟稟陛下,臣贊成,這些年,我朝因為商賈通虜,走漏消息,關外不知道損失了多少官軍,遭了多少失敗,令我朝顏面喪盡,當禁絕邊市,嚴禁任何商賈有任何通虜的可能,關外戰事必將有大起色,滅絕東虜,也之日可待。”另外一個大臣也是慷慨激昂的說道。

“啟稟陛下,臣也贊成禁絕邊市……”更多的大臣紛紛站出來,贊成禁絕邊市。

先前那個大臣的話,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如今朝廷上下統一的觀點就是,此前大明在關外諸多的戰敗,統統都是因為晉商通虜,故此,那么多的戰敗,其實,都該怪晉商,都要怪他們通虜,走漏消息,即便是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他們腦袋上,起碼也能推一半,故此,先前那么多戰敗,也不全是朝廷無能,也不全是當事人無能……,朝廷也是被人坑了啊!故此,這個遮羞的東西,倒是很快就被朝廷上下統一了。

楊改革又壓壓手,慷慨激昂,群情激憤的大臣們又停了下來,看看皇帝要說什么。

“朕聽了諸位卿家的話,也覺得有道理,不過,先賢有言‘兼聽則明’,那位卿家可有不同的意見?”楊改革問道。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準備看下誰反對。

過了一會,兵部尚書劉延元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臣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楊改革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禁絕邊市,這固然很重要,可如今關外也還有我朝諸多的皇協軍,他們既為我朝打仗,但又自成部落,如果一味的禁絕了邊市,那這些皇協軍怎么辦?”兵部尚書劉延元道。

“嗯,有道理,皇協軍乃是我朝的籬笆,卻也不可不考慮,一味的禁絕了邊市,這些皇協軍的生活又要出問題了。”楊改革又道。

一些大臣開始看出名堂了,開始鄙視起來,這算嘛事?不過,既然皇帝把大家召到了平臺議事,就還說明皇帝尊重大家,不是專橫獨斷的主……

“啟稟陛下,既然皇協軍需要兼顧,那自然是對皇協軍網開一面,開邊市帶來的后果及其嚴重,應該只限制對皇協軍開放邊市,其他人等,不需他們貿易。”一個大臣說道。

“對,陛下,咱們大明就應該和忠于我們大明的皇協軍開邊市,除此之外的草原部落,我大明管他干什么?該一概禁止商賈和他們貿易。”有鐵血激憤的大臣也立刻跟進道。

“有道理,確實該這樣,邊市不可禁絕,但也應當限制在和皇協軍貿易,以此來約束皇協軍,孫師傅,你如何看?”楊改革問道。

一直站在那里默不作聲的孫承宗這才站出來答道:“回稟陛下,臣以為,此策可行,先前參謀部也有這方面的推演,只是因為晉商通虜案,此事后來又不了了之了,陛下今日問起此事,臣以為,此策確實可行,應該以貿易權來控制和約束皇協軍,既讓皇協軍為我朝作戰,又可讓極好約束皇協軍。”孫承宗說道。

此話一出,大家就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先前關于皇協軍的事,也有過這方面的謠言,不過后來確實不了了之,現在看來,皇帝老早就想對邊市動手了,還真的可能是因為這事,皇帝才發覺了晉商通虜,故此,才會有晉商通虜案爆發,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這樣沒錯了。

“對,對,對,這倒是,朕倒是忘記了,皇協軍該扶植,更該控制。當以貿易權的配給來約束和限制皇協軍……”楊改革假裝一副我忘記了的模樣。

朝堂上的不少大臣都是暗地里誹謗著:這也太假了吧,忘記?要是陛下您真的忘記了,那晉商可就死的冤,那鹽商,更是倒了血霉的冤大頭,這明顯的就是君臣一唱一和嘛……

“那參謀部就看看,此事重新運作起來,該如何辦,最好能擬一個條呈出來,如今關外大戰,應該盡可能的防止消息滲漏,也要盡快的給皇協軍一個說法,這開年了,皇協軍就要出動掃蕩蒙古草原了,正是為我大明所用之時,不可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楊改革順口就接了下來。

“臣領旨!”孫承宗接過話頭說道。

話剛落音,一個大臣連忙喊到:“啟稟陛下,臣有話說。”

“唔,何事?”楊改革問道,這走過場一般的議事,雖然乏味,卻也有必要,收拾人心,樹立牌子在很多時候都可以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啟稟陛下,土默特諸部落原先和我朝關系極好,更有順義王的‘忠順夫人’這樣的奇女子為我朝守邊幾十年,如今她的子孫后代我朝當照顧,陛下,如今皇協軍,據臣所知,多半在東邊,不過龍門所,那中西邊蒙古諸部落,陛下又打算如何?這邊可沒有皇協軍啊!”一個大臣立刻問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