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馬車夫  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海上馬車夫 | 巡洋艦   作者:巡洋艦  書名:海上馬車夫  更新時間:2011-05-26
 
第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

原本對待法西戰爭,同盟國和泛地中海聯盟都保持克制,防止兩大軍事集團爆發全面戰爭。但是隨著法事入侵土耳其帝國北非領地阿爾及利亞,將土耳其帝國也卷入其中,令兩大軍事集團的矛盾頓時尖銳起來。

同時,中華帝國駐歐洲各國大使館人員積極配合李巖等人,在歐洲四處挑撥離間,挑撥歐洲各國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關系,并從中分離泛地中海聯盟成員國之間的聯盟關系。

泛地中海聯盟剛剛成立不久,是西班牙帝國和土耳其帝國,以及神圣羅馬帝國附屬公國一起組成的,這個聯盟嚴重威脅到了同盟國的核心利益,因此中華帝國的動作得到了每個同盟國的認可和支持,西班牙帝國和神圣羅馬帝國內部出現大量的社團組織,以各種方式反對同土耳其帝國的聯盟。

隨著中華帝國暗中動手腳令泛地中海聯盟內部出現嚴重危機,聯盟成員國都明白是有敵國勢力暗中搞鬼,因此一方面強力彈壓國內的反抗組織,一方面將矛盾推向同盟國。

這樣一來,同盟國和聯盟國之間火藥味十足,大有一觸即發的態勢。隨著中華帝國在北非暗中耍手腳,坑了土耳其帝國一把,令地中海局勢急轉直下,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全面戰爭一觸即發。

神武十四年二月八日,同盟國齊聚倫敦,商討歐洲局勢和非洲殖民地利益瓜分一事。

在歐洲大陸,最主要的事情莫過于同盟國集團同泛地中海聯盟之間的巨大矛盾。而細分到成員國,當前卻只有法國同西班牙兩國之間的戰爭矛盾。

在非洲大陸上,除了埃塞俄比亞地區尚有非洲王國存在之外,其他非洲殖民地基本上瓜分結束。法國和荷蘭入侵土耳其在北非的領地,成為兩大軍事集團在非洲最主要的矛盾爆發點。

倫敦會議期間,法國希望同盟國各個成員國支持法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但卻反對同盟國削弱西班牙帝國。英國對歐洲沒興趣,只希望同盟國對聯盟國在非洲的殖民地采取軍事行動。英國指的是屬于西班牙的但歸葡萄牙實際控制的剛果殖民地,那里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英國對其垂涎三尺。

中華帝國占領南非后,北上的障礙也是葡屬剛果王國,因此支持英國的想法,同盟國將重點放在非洲,落實到對剛果的武裝入侵上面。

但法國此時同西班牙在歐洲交戰,又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北非交戰,無力插手同盟國對剛果的軍事行動,隧反對這個提議。俄羅斯帝國更鞭長莫及了,連波羅的海都出不去,更談不上出兵非洲了。干瞅著中華帝國和英國去瓜分剛果這塊肥肉,自然不甘心,因此俄羅斯帝國出于自己利益的考量和嫉妒心理,支持法國,要求暫緩對剛果的軍事行動,強力要求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戰。

俄羅斯帝國想要全部占領烏克蘭地區,打通到黑海的出海口,只能通過對土耳其的戰爭勝利才行。二比二持平,情況有些僵持不下。中華帝國當前的戰略利益要求團結同盟國,分化瓦解泛地中海聯盟,以及分化整個歐洲各國,以完成中華帝國干涉歐洲事務的戰略目的。因此,中華帝國在權衡利弊之后,決定支持法國和俄羅斯的意見,全力對付土耳其帝國,促成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軍事格局。

中華帝國之所以這樣決定,主要是帝方高層聽取了非洲派遣軍司令部和埃及住屯軍司令部的意見,他們是中華帝國在歐洲附近的耳目,他們的觀點基本上可以左右帝方對歐洲局勢的判斷。

中華帝國需要占領埃及,確保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的安全,防止荷蘭人和法國人將來對蘇伊士運河打主意。而進占埃及,就不得不跟土耳其帝國全面開戰,因此四國當中,三國利益都跟土耳其帝國掛鉤,所以同盟國倫敦會議結束后,矛頭直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同盟國確定了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行動后,棘手的問題就是泛地中海聯盟恐怕會參戰。兩大軍事集團全面開戰,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除了中華帝國之外,其他三國都不希望爆發全面戰爭。

法國吃過虧,當年西班牙帝國和神圣羅馬帝國聯軍差點滅亡了法國,現在法國人心有余悸。而俄羅斯帝國兵力壓在烏克蘭,被土耳其軍隊牽制,如果神圣羅馬帝國和德意志地區的各個諸侯國一旦參戰,俄羅斯帝國也是兩面受敵,因此俄羅斯帝國也希望控制戰爭規模,僅僅針對土耳其帝國一國。

但想要讓泛地中海聯盟不插手同盟國對土耳其帝國的戰爭談何容易?除非尋找共同利益,安撫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才行。

這時,中華帝國埃及住屯軍司令部李巖的建議便得到了重視,那就是掀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這是唯一針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方法。

但神圣羅馬帝國的宗教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單靠宗教戰爭不行,同盟國需要許諾給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實際利益才可以。只有實際利益才可以令兩國政府得到安撫。

神武十四年三月九日,中華帝國、英國、法國、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羅馬教廷以及德意志各個諸侯國代表在羅馬召開閉門會議,會議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代表排除在外,為同盟國和除土耳其帝國之外的泛地中海聯盟成員國秘密會議。

會議上,各國政府紛紛開出自己的條件,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一直持續了一個禮拜。

一個禮拜后,各國提出的條件基本上被接受。中華帝國和英國放棄進攻葡萄牙屬剛果的計劃,贏得葡萄牙政府的點頭。法國吐出占領的西屬摩洛哥,并結束同西班牙的戰爭,同盟國放棄殖民最后一個非洲地區——埃塞俄比亞,交給西班牙帝國去征服它,隧令西班牙帝國默許。同盟國聯合向神圣羅馬帝國貸款三千萬銀元,許諾幫助紐倫堡、普魯士公國收復土耳其占領的奧地利、捷克和克羅地亞三個領地。

同盟國給出的條件豐厚,作為交換,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承認同盟國瓜分土耳其帝國的北非,以及西亞和北歐部分領土。不在彈壓國內的反伊斯蘭教組織運動,允許他們武裝參與對土耳其帝國的軍事行動。

羅馬會議結束后,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也是泛地中海聯盟瓦解的標志之一,從此泛地中海聯盟名存實亡,聯盟內部因為宗教信仰不同和領土糾紛之故,導致聯盟瓦解。

羅馬會議結束后,一場針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事行動展開,令土耳其政府感到了空前的壓力。

這次會議被稱歐洲國家稱為拯救圣地行動會議,在土耳其帝國方面稱暗黑勢力入侵會議,在東方的中華帝國則稱為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會議。

會議結束后的一個月內,俄羅斯帝國動員二十萬大軍,強化了基輔這個戰略據點,并準備一舉占領烏克蘭地區,打通前往黑海的出海口。同時,紐倫堡和普魯士公國,以及意大利薩丁王國等代表神圣羅馬帝國,出兵六萬,加上西班牙帝國四萬軍隊,組成十萬聯軍,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的奧地利東部、克羅地亞北部和捷克地區進軍。

法國繼續增兵北非,糾集英國、荷蘭組成十三萬聯軍,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二十萬大軍在阿爾及利亞省會君士坦丁進行大規模會戰。

中華帝國埃及住屯軍司令部派出五萬陸軍出伊斯梅里亞要塞,進兵開羅,以攻占埃及全境作為戰略目的。

海上,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連同法國海軍、西班牙海軍和荷蘭海軍一起,將土耳其海軍趕出地中海,并封鎖愛琴海,將土耳其海軍逼退回黑海。

英國陸軍兵力太弱,不適合參與大規模會戰,因此英國海軍紛紛攻占土耳其帝國在地中海上的一些島嶼。

五月三日,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出動一千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在塞浦路斯西部淺灘登陸,消滅了守衛塞浦路斯島的兩百土耳其守軍,于三天內占領了整個塞浦路斯島。

塞浦路斯島對于中華帝國在地中海的戰略部署十分重要,帝國政府早就對其關注了。這座島嶼是一座天然海陸軍用的軍事基地,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后的天然屏障,戰略位置及其重要。

中華帝國海軍控制了塞浦路斯之后,就等于在土耳其帝國眼皮子下面放了釘子,既可以確保蘇伊士運河北端口安全,又可以扼守愛琴海,對于土耳其帝國的海軍行動了如指掌。

由于同盟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事行動太快,加上泛地中海聯盟對土耳其帝國的出賣和背叛,導致土耳其帝國在戰爭一開始就十分的被動,領土接連淪喪,全國上下人心惶惶。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