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第十一章 天津橋外的喊冤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玩唐 | 午后方晴   作者:午后方晴  書名:玩唐  更新時間:2024-06-06
 
第十一章天津橋外的喊冤

沐孜李說道:“奴婢有這個想法還是二郎引起的。”

我引起的,我什么時候教過你想讓我做皇帝的?你不是冤枉我么,幸好沒有旁人此,不然就憑這句話,我們馬上午門外全部立即得處死。

“二郎,現大洋洲是我們家的是不是?”

王畫是哭笑不得,現暫時自己開發了大洋洲,但不能說是我們家的,那么大地方,我有這么大一個家么?

“有了大洋洲,就可以安排多的窮人到哪里,這些人對朝廷都沒有好感。只要訓練好,他們受二郎的恩惠,都可以為二郎所用。而且現大洋洲不缺鐵,可以制造兵器。又不缺少土著人,可以用他們來實戰練兵。而且因為隔著萬里的大洋大海,朝廷不會發覺。第二條就是血字營將士兵的遭遇,現他們對朝廷也非常不滿。”

這兩條說得是有那么一點兒道理。特別是第二條,因為李顯忌憚,對血字營進行了某些打壓。現幾千血營士兵屯集鄯州一帶,沒有朝廷的旨意,都不讓他們擅自行動。與老武時,待遇已經是天壤之別了。如果不是王畫暗下里提供了大量資金補助,他們連普通的邊兵都不如。

原來被老武當作精銳打散到各地,試圖訓練各個精銳部隊的將領,也先后做了一個調動。有的暗升暗降,有的調離到無管痛癢的地方。就是文武雙全的蕭嵩也為自己拖累,現成了一個不明不白的長史。

因此只要自己策劃得當,還是有許多將領愿意跟自己反水的。

但沐孜李并沒有到此結束,她又說道:“重要的是二郎,如果上皇位,咱們不能反,上皇對你恩重如山。”

王畫翻了一下眼睛,心想你還知道哦。

“但當今陛下,如果拋去公主,對你是什么態度,你心中有數。這也次要。而且你還看出一點,現陛下性格軟弱,基本上是皇后當家做主。而清流大臣不樂意這樣的后果,所以無論如何,你或者五王他們都休想扳倒德靜王的。因為皇后需要他的支持。”

王畫聽到此處才停止笑容,他凝視著沐孜李,心里想到,這個小丫頭片子居然有如些細膩的心思,自己都低估了她。

“這都是次要的。關健是兩年后,那時候經過整頓,朝堂基本穩定下來。過了這么長時間,皇后將會掌握多大權。而我看她也不是一個生性善良的人,有了上皇的例子,她會怎么做?”

王畫悚然一驚。他看著沐孜李久久不能說話。

“二郎,如果到了那時候國家將會變得加混亂。對于二郎,未嘗不是一個機會。而且經過兩年發展,如果二郎有心,大洋洲將會訓練一支強大的軍隊。還有我們手中教派增漲的力量。再加上經濟與血營將士。二郎,江山何嘗未必不姓王?并且二郎你可曾想過一點。如果讓當今陛下執掌朝政,或者讓那個皇后執掌朝政,國家能治理好么?但二郎做了皇帝,不但對自己,對國家對百姓都是一件好事。到了那時候,二郎娶公主也好,娶郡主也罷,娶王家小娘子也行,那怕將她們全部娶回來,再娶崔家的,盧家的,鄭家的,李家的小娘子,都可以。”

敢情還來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不過如果王畫做了皇帝,這個名份的事,確實不存問題。

沐孜李說完了,用殷切的眼神盯著王畫。

王畫也不生氣,雖然這些話萬萬不能傳出去,可證明了沐孜李是為自己著想,居然想到了讓自己做皇帝的份上。他有些感動的摸著沐孜李的秀發,然后問:“現的男子可以一妻多妾,為什么沒有女子可以娶幾個丈夫?”

沐孜李差點哽住,她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二郎,怎么能說出這樣的話?”

“為什么不能?男人是人,女人是人。但為什么我一說出來,你都嚇得不敢說話。因為這幾千年留下的傳統。特別是一次次國家興亡,造成男丁缺少,只好用一夫多妻妾來解決社會男女失衡的矛盾。正因為形成了傳統,所以無論男人娶多少妻妾,只能讓大家認為他有本事,卻沒有想到背后那些女子的酸楚。也正因形成了傳統,所以我一說出來,你身為一個女子,都認為是大孽不道。”王畫下面一句話還沒有敢說,許多人怦擊武則天作風不正派,可她也只是暗中來往,并沒有將張易之他們定為妃嬪,相反還容許他們外面有自己的女人。武則天如此,況且其他女子?他又說:“但沐孜李,你可想過,李唐這幾年并沒有失去多大的德行,百姓與大臣之間也形成一個傳統。認為他們是正統,換句話說就是元氣未。現無論我怎么鬧,只要占著理兒,許多百姓與將領都會對我支持。一旦謀反,那么情況將會發生嚴重的逆轉。”

“但為什么上皇成功了?”

“上皇,你知道原因嗎?她是高宗一步步放權,認為她會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完成國家政權的交接。這才讓上皇抓住了機遇。而且上皇雄才大略,雖然是一個女人,權謀手段幾乎無人能敵。并且她還有一張重要的牌,那就是為高宗養下了兩個兒子,也讓所有心屬李唐宗室的大臣有了一個盼頭。就是這樣,還有徐敬業反唐之兵亂。再說一個人,隋文帝楊堅。有人因為煬帝的昏亂,造成隋朝的短命,也對文帝輕視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管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凡事必躬身親為,試圖以一人之力治天下,造成以后煬帝學習,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但他本人文武雙全,同時結束了華夏近三百年混亂分據的局面,開創了開皇盛世。再看他是怎么成功的,他父親楊忠跟隨周太祖起義關西,因功位至柱國、大司空、隨國公。他稟承父爵,又迎娶了八柱國家之一的獨孤信(李淵外祖父)女兒為妻。也因此周武帝宇邕對他十分忌憚。后來到了其子宇文貲手上,聘楊堅女兒為后妃,但宇文貲依然對他多次產生殺意。這時候楊堅依然不敢反。直到宇文貲死后,他的外孫六歲的孩子當政,這時候楊堅才漸漸將大權掌控手,后稱帝。但經過了這么多年的謀劃,以及天意的安排,還是有將領起兵反楊。請問我有什么?”

“那也未必,每一個朝代的替情況都有所不同的。不能用以前的歷史照搬現的局面,頂多借鑒。二郎,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如果皇后真象我所說的那樣有野心,她忌憚的就是相王了。如果她對陛下圖謀不詭,然后再去謀害相王。李氏宗室嫡系將會被她一撥干凈。那么百姓與大臣都會寒心。這個傳統將不復存。到時候二郎豈不是有了大義,有了機會?”

“想要謀害相王,以她,”王畫譏諷地笑道:“沒那個能耐!”

“但二郎有啊,只要我們暗中且她一臂之力,謀害了相王。接下來她就會對付陛下,那時候機會就來了。”沐孜李說到這里,她眼中閃著興奮的眼神。

“得,我怕了你了。第一明確告訴你,我對皇位不感興趣,不愿。第二就是感興趣,也未必會成功,不能冒這個危險,不當。第三一旦我圖謀造反,肯定會大動干戈,生靈涂炭,不忍。第四,就是我謀反成功,國家將會遭到嚴重破壞。想要恢復到現頂盛的時候,不知道需要多少年,不值。”

四個不字將沐孜李說傻了眼。

“但二郎,可眼下你怎么辦?”沐孜李問道。

如果不明確想法,馬上就會迎來危機。既然她都想到了韋氏將會禍亂朝廷,這點智謀還是有的。一旦王畫迎娶了李持盈,作為個人來說,她是愿意的。但失去了李裹兒李顯面前吹風,王畫將加艱難。而且王畫這么多的努力,就是為了達到迎娶李裹兒回來,一旦失去李裹兒,對王畫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正想,”王畫十分苦惱地說。

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李旦綁架李持盈的,居然出了這個難題給他。如果沒有綁架這回事,這幾個月下來,慢慢安排,亦能將危機化解。可突然出現,卻使他手足頓措了。

說完了,他望著窗外。窗外一輪明亮的彎彎明月。他的視線很好,都能看到伏瓦檐上護衛佩帶的橫刀露出來的刀光。忽然他靈機一動,將沐孜李拉了過來,與她說了一番話。

沐孜李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兒才抽泣地說道:“二郎,你這是何苦呢?”

“沒有辦法,想要得到必須得付出。”

第二天朝堂上又傳出一件震驚的大事,王畫昨天夜里送走了客人,然后與他那個俏婢女,波斯的流亡郡主一道拜見她的父親。

這很正常,王畫對下人十分好。比如他身邊兩個小妾,唐朝迎娶小妾不叫娶,而叫買,沒有娶妾的說法。當然王畫還可以將她們作為媵,但李紅與沐孜李都沒有同意。因為小妾只要王畫想,娶幾百個回來都沒有問題,但媵是有配額限制的。如果按照王畫的候爵,只能娶三媵。娶媵一般也沒有規矩,但王畫想要迎娶李裹兒也好,李持盈也好,這就會產生掣肘。況且她們有可能還帶過來兩個伺候的丫環,那才是正宗的媵。王畫還有其他的情債,比如李雪君,或者王家這個不知如何處理的小娘子。如果她倆人將騰名額占完了,王畫以后加掣肘。

這是貼心的做法,李裹兒后沒有生兩人的氣,這個低調也是一個原因。

但王畫偏偏象娶正妻那樣,舉地了一個儀式。可怎辦?他沒有大宴賓客,想彈劾都找不到理由。

可換一句話來說,王畫對他身邊幾個女子很好。不然這幾個女子都不會為王畫賣力了。因此王畫親自登門拜訪也情理之中。

雖然晚了,但拖到第二天情意也就沒有那么真了。

與李雪君的父親以及這個波斯人的幾個妻妾說了好一會兒話,王畫才離開他家,但考慮到了李雪君父女難得一見,王畫也讓李雪君留了下來。然后帶了四名護衛離開了。

王畫身手多好?況且京城,也帶了四名護衛。然而就回來的路上出事了。

十名刺客手持著軍用弓弩暴起發難。而且他們是有備而來,因為考慮到王畫的身手,他們第一撥箭全部射向王畫的大腿。然后第二撥箭還是射向王畫的身體下面。直到第三撥箭才射向王畫的身體上面。

這一次的暗殺,導致了王畫避讓不及,大腿上中了四支箭,連屁股也挨了兩箭。僥幸他身手確實很好,射到身體上面的箭全讓他躲過去,或者用手抓住了,只胳膊肘兒上中了一箭。但一雙手因為抓箭,被劃傷多處。兩名護衛同時也中箭受傷,但他們還留下來保護。另兩名護衛想去追拿,但因為人手少,加上王畫腿部嚴重受傷,血流不止,不能親自追趕,后讓刺客全部逃竄。

王畫讓李紅代寫了一篇奏折,將事情原委說了一遍,并且說道看來我不適合做這個官了。得,我現有愧陛下的垂愛,我將所有官職爵位一起辭了吧。

聽到這個消息,大臣們面面相覷,然后將視線一起集中武三思身上。

想要謀害王畫,現有很多人,比如那個什么大夏國,還有五王集團的許多人同樣對王畫恨之入骨,不過現五王希望王畫打擊武三思,因此暫時沒有這個企圖。后只剩下三方的人馬。相王李旦,都懷疑是李旦綁架了李持盈,演了苦肉計,歸根到底是不想將李持盈下嫁給王畫。而且他也有能力調動這么多刺客與軍用弓弩。

但現也聽到風聲,說李旦已經托小郡主親自到王家說同意這門親事。或者還是苦肉計,明是同意,暗是拖,只要將王畫刺傷或者刺死,這門親事拖下去或者作休。可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刺傷拖下去這門親事,也許符合李旦的想法。刺死李旦就未必會這樣想了。畢竟現與王畫主要矛盾的對象是武三思。留著一個活生生的王畫對付武三思,比拒絕這門親事,對李旦加有利。刀箭無眼,又深夜之時,視線不太清楚,人手又多,誰能保證這么多弓箭突然射出,只會射傷王畫而不會讓王畫致命。事實上王畫也多次用手抓住了射來的弓箭,如果有一只弓箭沒有抓住,又是什么樣的后果呢?

如果是旁人還會出昏招,但誰能相信李旦會出昏招?

李旦排除了。

然后是太平公主,也有能力調動這么多刺客與軍用弓弩,然而她與王畫還沒有發展到想要至王畫死地的地步。況且她現隱隱地與武三思同樣不合。

當然,還有人想是王畫自己導演的苦肉計,可一想這不是一個兩個人的刺殺,而是十個人的刺殺,如果萬一失了手怎么辦?王畫就是用苦肉計,也不會用這么危險的苦肉計。

那么只剩下武三思了,而且他昨天到了上陽宮,明顯是見武則天了,不用猜,是讓王畫迎娶李持盈。后讓李裹兒生氣,王畫失去這個靠山。就連李顯都猜出了武三思的用意,不過他對此事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

所以一分析,后一起將嫌疑定武三思身上。

武三思臉都漲紅了。

不要說昨天晚上,就是以前王畫幾次遇刺,也與他無半點關系。甚至他還想說,昨天晚上王畫與他都差點議和了。可說不出來,誰相信?前面自己剛給王畫下絆子,還親自到王家挑畔,邊上還有老魏同志作證。后面王畫與他議和?當然還有嚴挺之父子一邊,可就算他們講了“公道話”,王畫的話說得也很隱晦,可以這樣想,也可以那樣想,要命的是自己沒有答應。頂多說了一句我相信了,這算什么?

這個黑天冤枉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

滿殿大臣都這么安靜地站著。

雖然許多人對王畫不滿,然而王畫都拒絕了李顯的升遷,主動低調避嫌,不管他是真低調還是假低調,立了這么大的功勞,吃了這么多的辛苦,回到洛陽后依然做一個小小的學士。

“武三思做了這么一手”,未免有些心狠。

武三思看著大家的臉色,自然知道他們想什么,氣得差一點一口氣沒有噎過來。

但這件事并沒有到此結束。王畫辭官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怨氣,可他兩個心愛的小妾不樂意了。

李紅與沐孜李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一面大鼓與兩個大錘,天津橋北就是皇宮,天津橋上守衛森嚴,普通老百姓是跨不過去的。于是兩個少婦將大鼓往天津橋南邊一架,然后將大鼓敲響。同時還寫了一份大的狀紙,上面寫道王畫歷年的功績,從幽州殺到漠北,從漠北殺到西域,硬是打出一個太平大唐。前幾個月,米價漲到每斗米兩百多文,一百多萬百姓遭到洪水之災,國家到了危急關頭。王畫與皇太子危難之時出馬,幾個月下來,災民全部安然無恙地安頓下來,米價也跌到安全線。但王畫自己呢?沒有要官沒有要爵,依然是一個小學士。還有王家這幾年掙的幾十萬緡錢,為什么王畫只穿了普通的綢衫,這些錢到了什么地方去了?

一大排長長的賬薄貼河邊的石欄上,貼了很長的一段,賬薄上賬目清清楚楚,安頓貧困百姓,救濟災民,撫恤將士。

后問道,為什么再三的有刺客對王畫刺殺?又為什么每次沒有找出真兇幕后兇手?究竟是找不到,還是有誰默認兇手的行為,包庇兇手?

這一下子可熱鬧了,其實春天王畫起兵時,洛陽還有許多老百姓對王畫仇視,但老百姓終歸是老百姓,他們是健忘的。后來王畫將米價平定下來,受益的還是老百姓。因此現洛陽百姓對王畫的印象頗為改觀。

看著兩個漂亮的少婦聲淚雨下的哭泣,再看著那一行行賬冊,所有老百姓都抱著同情。

士兵一看這樣下去可不行,那是嚴重影響了大唐的“市容”。于是想過來勸說,其實也未必有惡意,畢竟士兵心目中,王畫是一個戰神,有很高地位的。

但老百姓發生誤解,認為這是士兵想抓李紅與沐孜李,于是不知是誰帶的頭,一哄而上,很快幾十個士兵淹沒人民的海洋里,等到他們跑出來的時候,頭盔也沒有了,兵器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盔甲都差點讓人解了下來。

一個個匆匆忙忙地跑到皇宮稟報。

大家一聽,知道這不是王畫的作風,他不會主動要官要爵的,如果這樣,不如昨天宮宴不拒絕李顯的圣旨,這是兩個小妾心痛的,心里面悲憤,才作出這件事的。

還真是李紅的靈感,她聽過王畫講的一個故事,有的故事中有告御狀的情節。怎么告御狀,她傻了眼,于是與沐孜李一商議,沐孜李想起來這個奇怪的告御狀方法。

李顯一聽傻眼了。

你能拿她們怎的?說的句句屬實,而且再三的遇刺,還不知道傷勢有多重,換作誰是王畫的親人,都會著急。

于是看著武三思,眼中都噴出火來,現如果不是朝堂之上,他都能跑下去,將武三思活活掐死。

但這事兒不能拖下去,他想了想,說:“眾位愛卿,跟朕一道來吧。”

走出皇宮,親自安慰這兩個潑辣的小妾,順便看望一下王畫,這還是他第一次主動看望王畫,其實他心中也有虧意。本來不知不覺的,現經李紅與沐孜李這一張揚,也象做夢一樣想起來了,王畫是為大唐立下不少功勞。自己待他有些欠虧。

天津橋南,還繼續圍得水泄不通。但看到皇帝來了,還是自動讓出一條道路。

可李顯看著百姓的眼神,總覺得有點兒不對勁,一種冷溲溲的味道。

這是他。

武三思也跟了過來,主要他想王畫為他說句好話,不然發生這件事,也不知道是那個缺德鬼做的,一起賴到自己頭上。剛剛李顯心目中恢復一點好映像,全部化為子虛烏有了。

但他還是低估了民憤。

現這么多人,黑壓壓的一團,有的人就產生一個想法,這么多人自己扔一兩塊石頭,沒有人注意吧。其實老百姓對武三思的仇恨,王畫遇刺只是一個引子,主要還是滑州決堤案。而且因為王畫臨時組成的那個劇團洛陽公演過許多回,洛陽老百姓因此對滑州遭遇都抱著同情心。

天災那是無奈,可滑州百姓那是純粹的。那么多無辜的百姓死了,但大的兇手安座朝堂,現居然又刺殺王畫。

因此不知是誰帶的頭,扔了一塊石頭,砸向武三思,于是許多人撿起地上的石頭瓦片兒,甚至爛泥巴,以及幾顆大白菜,砸向武三思。

其他大臣一看不好,趕忙離武三思有多遠就離開多遠。士兵也舉起盾牌,替武三思遮擋,可哪里擋得住。一會兒武三思哭爹叫媽,甚至有一個人用紙包著一團狗屎,也不知乍的那么準,正好扔到武三思的頭頂上。

武三思現跳黃河的心思沒有了,因為太遠,他只想跳下洛水。

更多精彩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