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到了宋朝后又發展了一步,但自宋到元到明,這幾百年發展趨于緩慢,真正鼎盛時是清朝。因為還沒有寫到相關的工藝,過段時間上傳明清相關玉器。這件作品◆年代:宋
◆名稱:玉松陰聽泉圖山子
◆簡介:長10.5cm,高9cm,厚4.5cm。
◆現狀:清宮舊藏。
玉質青白色,含有較重的赭、褐色斑。隨玉料外形雕山林景色,正面山林中,松樹下,一老人坐于石上,衣帶似解,左手扶膝,右側置一葫蘆,一侍童立于身旁,雙手捧杯。一小溪順勢而下,上游一鹿俯首而立。山子背面雕大葉柞樹。作品中山石用孔洞透空之法雕出,小溪則以集束折線表示,人物衣紋簡單,為宋、元時期玉器風格。觀松下之人,非農非儒,閑散灑脫,作品表現的是一種富裕的山林生活。
下面是宋朝玉器一些特征介紹。
宋代玉器上的許多裝飾紋樣,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其中有一些紋飾特征還影響到元、明以至清代,因此了解這些紋飾及其使用,對研究、識別宋代玉器是非常必要的。
(1)云紋
宋代玉器、銅器上的云紋很多,三禮圖中也有圖示,大致有以下幾種:三峽云。分為云頭,云尾兩部分,云頭部分有三朵小卷云,兩朵在下卷向兩側,另一朵在兩朵的交連處,云尾如飄拂狀,端部極尖,尾的中部有一道縱向中線,單歧云,分為云頭,云尾兩部分,云頭近似梅瓣形,向右側卷,云尾短而尖,如飄拂狀。雙歧云。云頭部分分叉,卷向兩側,短尖尾,飄拂狀。靈芝云,這種云紋近似于宋元時期靈芝的雕法,近似長祀形,兩端內卷,中部四下。
(2)魚紋:魚紋的特征在“魚式佩”中已大致寫出,主要表現在身形、嘴、眼、鱗、鰭、尾等方面。
身形一般較古樸,有鮮魚略顯僵硬,無鱗魚則長身,后半身回彎,體形很活,嘴部用粗陰線球出,毗魚類玉佩魚嘴與頭之間有一道深槽隔開。魚腮部有一道較長的陰刻弧線,自眼或略高于眼部連下。魚眼小圓坑,明線雙環,陰線的環,圓環眼內加一道弧線等多種。魚鱗一般為細陰線網格,也有以短弧線琢出的半月形鱗,背鰭多呈鋸齒狀,每一告上都有短小的雙陰線,膀鰭上有陰刻直線典型的魚尾為扇狀或兩峻形,扇狀魚尾微有扭折表現得較靈活,尾上有細長而均勻的陰線直線,邊緣呈鋸齒狀,兩吸式魚尾形如“人”字分向兩側其上有細長的陰線。
(3)鳥紋:主要表現在形狀、種類以及具體的嘴、眼、羽毛、尾的表現,一般來看,來代玉鳥頭部較簡單大頭細頸,尤以鴛鴦最為突出,有些鳥頭上有一根翎毛嘴呈三角形端部尖后部黨。眼部表現有如下幾種;細長的丹鳳限,小圓坑眼,陰刻三角形眼。羽毛多為陰刻細長線,翅上有一或二道陰刻橫線,較精的作品羽部呈凸起的核狀。琢刻細致的羽毛,羽部呈鱗狀排列,鱗瓣上陰刻“小”“絆“Ⅰ”等紋樣鳥的尾有卷草式(分叉卷向兩側,如蔓草)連珠式孔雀尾(每一珠內有弧形凹下)。細密的陰刻線尾,三帶式鋸齒狀尾。
(4)卷草紋;分叉,卷向兩側,中心或有一小凸樣。
(5)獸面紋:宋代玉器上較多地出現了背面紋,還出現了獸面玉佩,因此了解來代背面紋的結構對識別宋代玉器是米分必要的,下面例舉的是幾種不同類型的宋代獸面:四川廣元來墓出土獸面五片,獸面由陰刻線勾出國眼,橫眉,眉內端上卷,勾云形鼻,勾云兩端下卷。安徽肥西宋墓出土玉匝柄上端所飾獸面,直鼻,鼻與眉相接,眉紋如繩紋,眉外端上折而內彎,具翼如勾云上卷。眼近似于祀形,其上有一陰刻小圇。四川廣漢文化館收藏來代背面玉片,二片,其一為如意鼻,圓凸眼,眼上一有陰刻小環,張嘴,嘴中有僚牙,背面周邊有密集的陰刻短線。其二,如意界水滴形眼,眼上有陰刻小圈小耳耳中部凹下如折合,背面額頂及面頰飾密集的短陰刻小線。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玉璧上的獸面:短臉,一云影界兩端向下內勾水滴形眼,眼上有陰刻小圓圈,繩紋眉額頂有密集的陰刻短線。
(6)龍紋;宋代龍紋極有特色,種類也較多,一般來看嘴角大而靠后,上唇薄而長,唇上上桃成前卷,長發、飄拂狀龍須與肩處似有一道陰刻粗線相隔,腿部上端似有火焰紋,龍身網格鮮或無磷,鉈尾三趾足。
(7)螭紋:頭型窄長或橫寬,五官集中于頭前部,結構簡單耳于額頂內卷;長發后飄狀,人字形肩,腿彎處有陰刻卷勾
這件作品也是一件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