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二十章 北方大變(上)

類別: 歷史穿越 | 明末 | 科技 | 大航海時代 | 商毅 | 復興 | 龍嘯大明 | 木林森444   作者:木林森444  書名:龍嘯大明  更新時間:2012-07-18
 
第三卷離亂篇第二十章北方大變(上)

而從整個的南北局勢來看,這一次進攻山東的失利,對大局幾乎沒有什么影響。,/,。請收藏《》.

因為山東軍區雖然失利,但并未潰敗,兵力損失并不算大,而且由于是主動進攻一方,自已的領土也并沒被清軍占領,相反還有所擴大。而且清軍在山東的兵力也被進一步削弱,因此在中華軍撤退之后,也無力發動反擊,可以說山東的局勢和戰前相比,并沒有發生什么改變,甚致中華軍還要略好一點,只要是總結好這一戰的的經驗教訓,還可以再向山東發動進攻。

另外就在山東戰役發生的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北方的局勢,也發生了有利于南京政府的極大變化。

原來在北方各地的農民起義,原明官員反正爆發的十分頻繁。

首光是在山東地區,繼謝遷起義之后,在山東西南部與河北大名府嬌界一帶的曹州、濮州、范縣等地區也爆發了以任七、張七為首的農民起義,同時清廷的曹州守將,也是原明總兵劉澤清的舊部,李化鯨、鄭隆芳、姚文昌等人也響影起義軍,以曹州為駐點,起兵反正,舉起了反清的大旗。

而在陜西神木縣,也發生了高友才為首的農民起義,起義軍聲勢大振,在很短的時間里,就連續攻取了陜北地區的十九個州縣,并委任了巡撫以下的各級文武官員。同時原明將領,出任清廷的延安營參將王永強,也借著帶兵赴神木、府谷等處平亂之機,起兵反正響應,占領了陜北的重鎮榆林,殺死了清廷的延綏巡撫王正志、延綏總兵沈文華、靖遠道夏時芳等官員,并自稱招撫大將軍.隨后王永強又引兵南下,會同留守延安的原明將王永鎮,占領了延安,殺死清廷的延安知府宋從心,以廷安、榆林兩地為基礎,與高友才的義軍互相呼應。

與此同時,甘肅回族將領米喇印、丁國棟、黑承印等人也在甘肅地區發動了反清起義,連克甘州、涼州、肅州等地,清廷的甘肅巡撫張文衡、甘肅總兵劉良臣、肅州副總兵潘云騰、涼州副總兵毛鑌、甘涼道林維造、西寧道張鵬翼等地方官員都被擒殺。,。接著米喇印、丁國棟等人引兵東進,攻破蘭州,殺同知趙沖學、知縣趙翀;連克臨洮、河州、洮州、岷州等地。這一次起義,參與的不僅有漢族百姓,也有大量的回族百姓,也反映了甘肅等地區的回民對清廷的暴虐統治嚴重不滿。

不過在北方各地的反正起義中,反清聲勢最為浩大,范圍最廣,同時也是對時局影響最大,還數在山西發生的原明將領,清廷的大同總兵姜瓖起兵反清。

姜瓖是陜西延川縣人,原來是明朝掛鎮朔將軍印大同總兵。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大順軍攻克太原后,姜瓖投降了大順軍,李自成仍然讓他鎮守大同。同年五月,大順軍在山海關戰敗之后、姜瓖又發動叛亂,殺害大順軍守將張天琳,歸附了清朝。姜瓖降清之后,仍然還是繼續充當大同總兵,并且曾隨英親王阿濟格西征,在鎮壓陜北大順軍高一功等部時,表現頗為賣力。

不過在姜瓖降清之前,因為并不了解清廷有入主中原的意圖,因此在大同擁立了一個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為王,以號招人心,而這一事件也使清廷對姜瓖始終難以放心,對他多方質疑,并且還命姜瓖將長子送到北京入朝侍衛,實際就是充當人質。

姜瓖自以為不費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區拱手獻給了清廷,接著又在陜西榆林擊敗大順軍,不僅功高無賞,反而備受猜疑,因此也憋了一肚子怨氣。

在北京暴亂發生之后,清廷雖然最終決定對百姓以安撫為主,但對手握軍權的漢族將領猜忌益深,而大同地區的清朝官員又奉命征集糧草,急如星火,使百姓怨聲載道,對姜瓖也多有指質其征催錢糧不力,懷有異心等等。

而就在這時,中華軍的水軍襲擊大沽口,山東地區又發動對清的進攻,姜瓖本來就對清廷十分不滿,這時也覺得機會來了,于是乘宣大總督耿焞等人出城驗草的機會,突然關閉城門,下令易冠服,并自稱大將軍,公開揭起了反清的旗幟。

姜瓖在大同舉義反正之后,山西各地的漢族官紳紛紛響應,原明大學士山西曲沃人李建泰,原明寧夏巡撫李虞夔等人也都在家鄉積極策動鄉紳共襄義舉反正。

另外還有原明將領劉遷、萬練等人也起兵響應,速度占領了寧武、岢嵐、保德州、代州、繁峙、五臺等州縣之地。在山西東南,有胡國鼎、陳杜、張斗光等人起響應,攻克澤州、平順等地。而在山西西南,蒲州到陜西韓城一帶,也有虞、韓昭宣、李企晟等聞風響應,克陷蒲州及蒲屬臨晉等縣。

結果在在很短的時間里,山西全省除了省首府太原和少數城池外,差不多都被反正的義軍占領,同時姜瓖還派人潛入南方,和商毅聯絡,希望能夠得到商毅的影響和支持。

在這一糸列的起義反正中,最大的特點是,并不是像一般的農民起義一樣,只有農民參與,或是以農民為主體。而且在農民起義爆發之后,很快就有大量的原明官員和將領廣泛的參與其中,由于他們都居有相當的軍政經驗和能力,因此在短時間內,也將起義反正的聲勢造得非常大。

另外這一糸列的起義反正表面上看來,還是北京爆亂的余波,但從根本上來說,是北方的漢族人對清廷統制不滿的一次集體大爆發。

本來在明朝滅亡之后,由于大順政權的施政不當,對占領地區的官紳地主實行的追贓助餉政策,黃河流域一帶的漢族官紳一度受到大順政權的沉重打擊。因此在清廷入關,擊敗了大順軍之后,也公開表示,維護當地官紳的既得利益,北方的許多地區的官紳地主,也把清廷看成維護自身利益的新靠山。同時清廷打出的“代明剿賊”,“吊民伐罪”等旗號,也起到了一些收壟人心的效果。

因此在清廷剛建立時,在北方反抗清廷的基本是以農民起義為主,而漢族官紳基本都選擇投靠清廷,并且積極幫助清廷攻擊大順軍,以及鎮壓反抗清廷統治的農民起義。在這樣的情況下,清廷才能夠迅速的平定北方,連續擊敗大順軍,并鄙迫大順軍南下。

如果清廷在這個時候能夠抓住這一時機,穩定人心,完全可以使自己在北方的統治穩定下來,就算南征失利,也可以立足北方,形成南北對持的局面,但可惜隨著清廷在北方統治穩定之后,錯誤的推行了一糸列的錯誤政策,如剃發令,圈地令,逃人法,投充法等,而在政治上又推行民族歧視政策,重滿輕漢,而在漢人之中,又重遼人而輕新附漢人。使北方官紳地主的尊嚴和利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他們在政治態度上隨之發生分化。

盡管還是一部分官紳忍氣吞聲的乞憐于清廷;但有相當一部分官紳在由依附清廷轉變為公開、秘密反清活動,或者是反清的想法,包括有許多一開始公開投降清廷的原明官員。而在這時,南京政權也隨之成立,也成為不少北方的漢族官紳的希望。

北京爆亂的發生只是第一根導火索,使許多在清廷并不得意的原明官員、武將,也都認為清廷實力有限,自己大可一試身手。也不少人由此而開始有了起事反正想法;而中華軍攻破大沽口是第二根導火索,讓人們見識到中華軍完全有能力向清廷發動進攻;而中華軍在山東發動對清廷的進攻以后,也讓北方的漢人明白,中華軍準備大舉北伐了,因此反正舉事起義的爆發也成為推倒的多米若骨牌,一爆而不可收拾。

當然從地理位置來看,山西緊靠京師,因此姜瓖在大同舉義反正,對清廷的威脅極大。毅雖然知道,姜瓖本身不過是一個反復無常之輩,這次舉兵反正,也并不是出于什么民族大義,純粹是出于對清廷的崇滿歧漢政策不滿,自己在清廷不受重用,再加上現在南北局勢己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清廷的統治并不那么穩定,因此才起兵反正,在這亂世中再投機一把。

但無論姜瓖舉義反正的動機會如何,在客觀上是有利用中華軍對清廷的進攻,因此商毅和南京政府內閣、統戰部經過商議之后也決定,向清廷發動全面進攻,于是統戰部也正式下令,湖廣軍區的司令部,立刻出兵進取南陽,進而收取洛陽;淮南軍區也馬上出兵,向宿州、毫州一線平推,然后進取徐州;而南京軍區做為預備兵力。

而山東軍區,仍然繼續岀兵,進取兗州、濟南,配合另外兩路的進攻。同時商毅又下令,讓駐守海州的鄭成功部,率軍進入山東,增加山東戰區的兵力,協助山東軍區作戰。

請分享

龍嘯大明

龍嘯大明第二十章北方大變(上)_龍嘯大明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