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八十九章 騎軍交戰(下)

類別: 歷史穿越 | 明末 | 科技 | 大航海時代 | 商毅 | 復興 | 龍嘯大明 | 木林森444   作者:木林森444  書名:龍嘯大明  更新時間:2012-08-21
 
第八十九章騎軍交戰(下)

戰馬哀鳴,人聲慘叫,肉體跌落倒地的聲音連續傳出。在第一輪進攻之后,雙方都有數十人騎被擊中,有的騎士從馬背上摔落下來,迅速被后面蜂擁而上的馬蹄洪流給吞沒;有的戰馬中槍中箭,頹然倒地,并且又絆倒后面的同伴,總體來看,雙方的損失也大體相當。

在射出箭矢之后,清軍的騎士迅速在馬背上伏身,一方面收好弓箭,準備近身格斗,一方面也是為自已身后的同伴讓出射箭的空檔來。

而中華軍的騎士也同樣在馬背上伏身,但卻都紛紛拔出掛在馬鞍前的短火槍,以伏身的姿式,繼續向清軍開火射擊。因此這一次中華軍的火力顯比清軍要大得多,結果在清軍陣中,有更多的人馬被擊中倒地。當然從總體上看,雙方傷亡都還遠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呈度。

經過了兩輪遠程攻擊之后,兩個箭頭的最尖端部份終于相撞到一起,雙方的騎兵也都在馬背上坐好了身體,揮舞著馬刀,準備在錯身而過的時候,向敵人發動致命的一擊。至少清軍的騎兵都是這么想的。

但中華軍的騎兵不同,因為中華軍的騎兵己經進入了火器時代。每一名中華軍的騎兵,配備的火槍是一支長管后填彈式火槍,和一到二支短管前填彈式火槍,有少數中下級軍官,甚致會裝配三到四支。火槍和弓箭相比,另一個優勢就是火槍可以單手發射,由其是騎兵使用的短槍,而弓箭必須用雙手。因此在近身作戰時,中華軍的騎兵都是一手執短槍,一手執馬刀。在雙方相要相遇時,首先用火槍射擊,然后再用馬刀砍。

由于這時雙方的距離極近,中華軍的騎兵射擊幾乎是百發百中,而在這個距離內,馬刀卻偏偏還差了一點。還有不少騎兵是對準清兵的戰馬開槍,當然效果是一樣的,就是騎士摔下,戰馬倒地。

結果在雙方的騎兵交錯而過的時候,從馬背上落下來的,大部份都是清兵。這和雙方的騎術、戰術、戰斗能力無關,完全就是技術上的優勢。

在射光了所有的火槍之后,中華軍的騎士就只能依靠自已艱苦訓練的騎戰技術與清軍作戰了,在這方面,中華軍的騎兵和清軍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當然有的中華軍騎兵拿著射擊完了的完槍嚇唬清兵,畢竟大多的清兵見槍口指向自己,都會本能的縮身閃躲,而這一下往往也就會露出致命空隙來,等清兵明白過來以后,也已經晚了,雪白的馬刀已砍到了眼前,也有中華軍的騎兵則是依靠自已坐下的戰馬高大,沖擊力強,居高臨下的優勢,硬吃敵人。由其是兩個重甲騎兵連,則完全是蠻不講理,和清軍硬撞,但中華軍的一名重甲騎兵連人帶馬加鐵甲,總重可以達到六百多公斤,而清軍的騎兵最多只有四百多公斤,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對手,相撞的結果也可想而知了。

不過大多數的中華軍騎兵還是老老實實和清軍揮刀對砍作戰,因此到了沖鋒的后期,中華軍的騎兵傷亡也不小。

等雙方互相穿透了對方的陣式之后,距離拉開,在交戰過的地面上,留下了超過千俱的人馬尸體,有不少尚未斷氣的戰馬發出一聲一聲的悲鳴,受傷的士兵也扎爭著離開戰場,還有數十匹失去騎士的戰馬,在戰場上四散逃開。

而分開之后的騎兵在跑出一段距離之前,立刻都停住了戰馬,轉過頭來,重新列陣。而中華軍的士兵則趁著這個空隙,迅速的給火槍重新填彈,準備下一輪的沖鋒。

這時清軍的兩名主將都有些馬喇希、哈寧阿鎮驚,想不到中華軍的騎兵真的能夠在馬背上這么自如的使用火槍,雖然現在沒有時間統計傷亡,但兩人都感覺得出來,在剛才那一輪的較量中,清軍的損失,要比中華軍大一些。同時兩人的信心也開始動搖了起來。但這個時候是不能后退的,唯有死拼到底,于是兩人也立刻重新組織好隊伍。

趕快雙方的騎兵又互相展開了攻擊。

經過了上一輪的戰斗之后,中華軍的騎兵明顯加強了自信,握槍的手也更加穩定,射擊也更堅決、果斷,更準了。既使是在與清兵揮刀對砍的時候,也同樣毫不手軟。而相對的,清軍的士氣明顯下降了不少,雖然他們都是騎兵,與中華軍交手的機會并不多,但平日耳濡目染,也都知道中華軍使用火槍是多么厲害,原來以為在騎戰中,火槍并不能發揮多少作用,誰知中華軍的騎兵偏偏就能玩出新花樣來,騎兵開槍比清軍騎馬射箭玩得還漂亮,因此心里也自然產生了懷疑,這一戰還能贏嗎?

結果在此消頗漲之下,雙方的第二輪交戰完全呈一邊倒的局面,誰都能夠感覺得出來,清軍的傷亡要遠遠大于中華軍。不過這時馬喇希到是看出了一點門道,果斷的改變了戰術,不再和中華軍進行一輪一輪的對沖,這樣只會給中華軍留出足夠的空余時間來填彈,索性就和中華軍打混戰,這樣一來,中華軍也就沒有時間再重新填彈了,等彈藥射擊完之后,就輪到清軍發威了。因為經過兩輪的對沖之后,馬喇希也基本可以得出結論,論真正的騎戰能力,清軍確實要比中華軍強一些。

但等中華軍全都射擊完火槍之后,清軍還能夠剩下多少人,還能不能擊敗中華軍,馬喇希心里也有底,但也只能賭一賭了,否則就這么一輪一輪的對沖,清軍肯定是必敗無疑的。

果然就在雙方第三輪對沖的時候,清軍并有選擇穿透中華軍的陣式,而且死死纏住中華軍,進行混戰。不過每一名中華軍的騎兵致少都有二到三支火槍,一但進行混戰之后,到也不會輕易開槍射擊,全都力求穩準,每一槍盡可能都要擊中目標,無論是人是馬都行。同時也會在戰斗中互相掩護填彈。而清兵則是盡力的纏住中華軍的士兵近身作戰,不讓他們有取槍射擊的機會,由其是一但發現射擊之后的中華軍士兵,則毫不客氣的沖上來交戰。

結果兩支騎兵部隊就像步兵一樣糾纏在一起,混戰起來。

不過這場混戰并沒有進行太長的時間,因為這時雙方的步兵也都趕到了戰場來。騎兵和騎兵進行混戰到還什么,但如果是騎兵和步兵進行混戰,那可就是棄長用短了,因此雙方的騎兵紛紛退出了戰團,在一邊列陣觀戰,把戰場讓給了步兵。

結果雙方統計損失,清軍騎兵戰死二千二百八十一人,傷四百五十七人,戰馬傷亡一千六百七十三匹。而中華軍的騎兵戰死一千七百二十七人,傷五百六十九人,戰馬傷亡八百五十五匹。雖然戰場上并未分出戰負來,但從戰果上來說,中華軍明顯占了上風,而且清軍的實際兵力,還要比中華軍略多一點。

在騎軍退出戰場之后,雙方的步兵立刻混戰在一起。和騎軍不同,中華軍的步兵從來都不害怕和清軍進行野戰、混戰。在這方面,中華軍的步兵有足夠的作戰經驗和戰術。他們在戰場上速度分散成以連為單位的戰斗小團體,一般是由兩個排付責在前面與清軍進行白刃作戰;一個排付責在后面輪流開槍射擊;還有一個排側專門付責扔手榴彈,各就其位,各施其責,絲毫也不亂。

盡管清軍也有八千火銃兵,但在混戰中,火銃兵其實和長槍有什么區別,都是端著上好了刺刀的火槍,尋找中華軍的士乒,進行白刃作戰,雖然也有一些清軍的火銃兵在混戰中找空隙填彈開槍,但都并有形成系統的小組配合作戰。其實訓練新軍時,教官們也教過清兵,進行小組配合,團隊作戰的訓練,但一來是這種團隊作戰的訓練最花時間,清兵大多都沒有練熟,而且又是初學乍到,缺乏實戰經驗;二來清軍使用的武器也達不到要求,沒有拉弦式手榴彈,就使這種團隊作戰的威力下降了近一半,而且清軍中還有一大半都是用的火繩槍。

因此雖然在一開始,清軍也擺出了一個小團隊作戰的架式,但在戰斗進行之后,團隊很快就瓦解,清兵紛紛陷入了各自為戰的情況中。結果在步兵交戰中,清軍十分明顯的不是中華軍的對手。而這時雙方的騎軍又互相牽制住,不能助戰,清軍被打得不斷的后退。很快就退到先前的陣地前。

好在是這時清軍又渡過來一支人馬,于是立刻趕上來支援,而中華軍的目地也不是要將清軍趕過淮河去,而是堵住清軍在淮河南岸的擴展路線,現在打到了清軍的陣地前,目地也已經達到了,見清軍有援軍,也就有繼續追擊,而是停了下來,就地組建陣地。而清軍趁著這個空檔,也全部都退回到陣地里面防守。

請分享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