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一四一章 驅逐荷蘭(四)

類別: 歷史穿越 | 明末 | 科技 | 大航海時代 | 商毅 | 復興 | 龍嘯大明 | 木林森444   作者:木林森444  書名:龍嘯大明  更新時間:2012-09-17
 
第三卷離亂篇第一四一章驅逐荷蘭(四)

盡管這個時候歐州在槍炮技術上超過了中國,但在火器的多元化方面,比中國還要差一些,而在火藥的多元應用上,更是不如商毅這個穿越者,在歐州的戰爭中,還很少使用這種集中大量火藥的爆破戰術,當然這也和歐州缺少大規模的城防建筑有關。1——e看

因此在中華軍連續進攻了兩次爆破,將熱蘭遮城的城墻炸開了一個大缺口之后,不少荷蘭士兵也都驚得呆住了,都沒有想到,被自己寄于了厚望,并賴以為保障的城墻居然就這樣讓中華軍給攻破了。

但中華軍現在己經非常熟悉這一套戰術,有了足夠的經驗,因此在第二次爆破進行的時候,突擊隊就己經做好了充份的準備,在爆炸完成之后,一個連組成的突擊隊己經向爆破發生的地方發動了沖擊,在濃煙尚未散盡的時候,突擊隊就己經沖到了城墻邊,踏著爆破后留下了瓦礫碎石,沖過了豁口,殺入熱蘭遮城里。而這時大多數的荷蘭士兵都還沒有反擊過來。

不過中華軍可不管你反不反應得過來,首先就是一陣手榴彈的攻擊,結果又將荷蘭士兵炸了個落花流水,隨后才沖上去與荷蘭士兵展開白刃作戰。荷蘭士兵這時本來就已心生懼意,根本就無心戀戰,也被中華軍殺得節節后退,而這時隨后的跟進部隊也從豁口殺入熱蘭遮城里,中華軍一面向城內推進擴展,一面也趁勢攻占了城門,開關落鎖,將城門大開,中華軍的士兵們紛紛殺入熱蘭遮城里,荷蘭士兵和土著士兵抵擋不住,四散敗逃。

但熱蘭遮城充其量也就相當于是一個小型的體育場,還不如一個小縣城,又能有多大的地方,又能逃到那里去。這時也有士兵向城外逃跑,但這時熱蘭遮城的四門早已被臺灣的中華軍和民兵封鎖,逃出城也沒有辦法。因此走投無路的荷蘭士兵只能放下兵器,向中華軍投降。

而這時在城,中華軍己經包圍了臺灣大員總瞀府,兩位大員長官費爾勃格、歐沃德還帶著一百多名荷蘭士兵在總督府里負隅頑抗,中華軍將隨軍攜帶的小炮排開,對著總督府里一陣猛轟,只打得房倒屋塌,梁拆瓦碎。等這一輪炮轟停止之后,只聽總督府里有人用漢語大叫“投降、投降”,緊接著就打出了一面白旗。

中華軍這才等下了進攻,過了一會兒,出來了幾個荷蘭士兵,拿武器,高舉著雙手,嘴里嘰里咕嚕的說著什么,看樣孑是出來投降的。而在他們的身后,跟著的正是昨天那個傳教士,這時也是一臉土灰,頭上、臉上也擦破了幾道血印子,一邊走著還一邊用漢語道:“我們投降,我們投降。”

見有人會說漢語,那就好辦了,中華軍立刻讓傳教士進去傳說,想要投降,就放下武器,老老實實的走出來。那傳教士進去之后,過了不一會兒,就領著四五十號荷蘭軍官士兵從總督府里出來,果然都有攜帶武器,而且一個個都灰頭土臉,有的還被煙薰得滿面漆黑,淚流不止。從服裝上看,有好幾個是軍官的樣子。

到下午四時左右,戰斗基本結束,中華軍完全控制了熱蘭遮城,一共打死了荷蘭士兵四百二十七人,土著二百零四人,俘虜了荷蘭士兵二百八十九人,其中包括兩名大員長官費爾勃格、歐沃德,還有五名軍官,土著一百五十三人,另有荷蘭士兵的家屬仆從八百七十三人;士著家屬七百三十三人。而中華軍陣亡士兵一百七十七人,傷一百三十六人。

這時離第七軍登上臺灣島參戰,只有三天的時間,同時也宣告荷蘭在臺灣的勢力徹底結束,中華軍全面控制了整個臺灣島。

而經也了詳細的搜察之后,中華軍在赤嵌城和熱蘭遮城中又搜找出了大量物資、白銀有五十余了兩,黃金也有三萬多兩,另外在這次戰斗中,還繳獲了荷蘭的步槍五百一十八支、火炮二十七、火藥一千二百多斤,戰船兩艘、商船五艘等等,收獲也算不小。

清點完了俘虜和繳獲的戰利品之后,張立東也下令將繳獲的物資登記注冊,然后分類封存,而俘虜也都分為官員士兵、奴仆、fù女幼兒幾類監押,當然也并有為難他們。男人一天兩餐飯,還能夠保證不挨餓,由其是fù女幼兒,還可以得到一定的肉食和蔬茶。不過中華軍對大員長官和其他軍官這些身份都不感興趣,統統都關在一起。然后又寫信回南京報捷。

在十二月二十九日這一天,臺灣收到了南京的回復,統戰部都對張立東、沈壽崇、沈壽、沈壽岳等人在這一次戰斗中的表現進行了贊揚,同時命令第七軍和第四分艦駐扎澎湖列島,隨時準備聽候命令,對福建、廣東發動攻擊。臺灣旅和第三分艦仍然駐守臺灣。

抓獲的荷蘭俘虜一率在臺灣監押,暫時充當工役,等南京政fǔ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交涉有結果之后,再作處理。繳獲的物資在臺灣封存,作為臺灣的厙存物資,金銀隨以后的稅賦一起解往南京入府,槍支火炮火藥勻拔給臺灣的駐軍使用。

同時閣也下令到臺灣,正式宣布臺灣為省級行政區,仍然由沈壽崇出任省長,設臺北、臺中、彰化、臺南、琉球五府,基隆、高雄、澎湖為州治,并以赤嵌城為基礎,修建臺南城,改熱蘭遮城為安平鎮。并沈壽崇在組織臺灣省的各級行政機構,并在臺灣當地的漢族中推薦各級官員的人選,將名單和履歷上交南京審核,同時還有清仗土地,整理歲賦,統計人口,安撫當地土蕃等等事務。

沈壽崇當然也十分高興,因為現在南京政fǔ加上剛占領的河南省,一共也才八個省,臺灣雖然地方不大,但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之后,就是第九個省,而自己這個省長的官職,換到明朝,就等于是臺灣巡撫了,也算是高級的地方大員,這是許多官員夢寐以求的事情。

按照朝的慣列,封為地方大員,都要到京城去領取官印,并當面謝恩,這一點南京政fǔ也繼存下來,因為在這個時代交通不便,一省之長職責重大,也需耍進行當面交待一些重要的事務。因此沈壽祟也打算在新年之后,啟程去南京面見商毅。

————————分割線—————————分割線————————

其實在臺灣正式建省,在南京政fǔ中也引起了一場不小的爭議。因為臺灣的地方并不大,而且在此以前,臺灣雖然也稱為省,但卻是浙江省代管。在明朝的時侯,臺灣是由福建省管理,因此在不少官員看來,一個小島丸彈之地,也獨建一省,實在是有些多此一舉,反正現在南京要對南方用兵,等打下了福建之后,把臺灣移交給福建管理,也就可以了,何必要單建一省呢?

其實臺灣在中國古代,歷來都不受重視,在清兩代,都屬于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可有可無的地方,這是因為中國一直都是大陸性國家,近代以前,幾乎沒有受到過來自海上的危脅,因此海防意識不強,沒有認識到臺灣在中國東南海防中的重要作用。這也導致臺灣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是在1885年,在此之前,明清兩代,臺灣一直都由福建代管。

一直到了鴉片戰爭,歐州列強從海上打開中國國門,中國才開始有了海防意識,而這時臺灣的重要作用也形顯了出來,但一直到1874年,發生了曰本入侵臺灣的嶠事件之后,晚清政fǔ雖然也認識到臺灣的重要性,有識之士如沈保楨、丁日昌等人都建議臺灣單獨建省,但因為清廷整體循序舊守,還是沒有在臺灣建省,而是采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由福建巡撫直接管理臺灣,半年駐福、半年駐臺。

在1884的中法戰爭中,法國艦隊封鎖臺灣海峽,導致臺灣與地長達數月不通音信,失些失守,因此在中法戰爭結束之后,清廷才正式在臺灣建省。而這時離甲午戰爭只有十年的時間了。

做為一個穿越者,商毅對臺灣的重要當然十分清楚,從地緣戰略上說,臺灣東臨太平洋,南控呂宋、南沙,西接浙江、福建、廣東,北連琉球,遙望朝鮮、日本,是中國的東南屏障,出海要路,在另一時空里,中國人對臺灣最熟悉的一句評語一座永不沉的航空母艦。

因此商毅也明白,如果中國要走向海洋,全面參與世界的大航海競爭,就必須大力發展臺灣,使臺灣成為中國跨入海洋的橋頭堡。只不過在現在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商毅為什么會這么執著于臺灣這個小島。

當然商毅也沒辦法解釋的清,畢竟這是一個觀念性的問題,有海洋觀的人,是無法解這一點的,因此商毅也采用了最單簡的辦法,強令通過了臺灣建省的決議。

本月來書小說推薦榜

小說分類排行榜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