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二二七章 蒙古出援

類別: 歷史穿越 | 明末 | 科技 | 大航海時代 | 商毅 | 復興 | 龍嘯大明 | 木林森444   作者:木林森444  書名:龍嘯大明  更新時間:2019-01-25
 
強烈推薦:

承親王碩塞是在新年之后就出使蒙古,試探這時蒙古對清廷的態度。()

雖然在碩塞離開北京的時候,中華軍尚未跨過鴨綠江,進攻遼東,但碩塞也知道,朝鮮一失,遼東肯定是保不住了,現在只有蒙古是清廷的最后退路。如果能夠說動蒙古,讓清廷在蒙古立足,不僅可以延續愛新覺羅氏的宗室,而目經過幾十年休養生息之后,再得到蒙古各盟旗的支持,也未必不能東山再起,雖然說奪取中原的可能性不大,但收復遼東、建州等滿族的發祥之地,還是完全可以做到了。

因此碩塞也深知自己這一次出使蒙古的責任重大,因此到了蒙古之后,他第一站就是到與清廷關系最為近密低哲里木盟。

清廷雖然設置了蒙古八旗,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一樣,實際是甴歸復了清廷的蒙古族人組成的一種軍事組織,其基本職能還是滿清的親軍,由清廷最高統治者統帥。但并不是清廷統治蒙古的機構,因此在清廷入關之后,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做為滿八旗的協助補充兵力,在中國大地上征戰,并不是在蒙古駐守。在另一時空里,到了清中后期,蒙古八旗實際己經完全滿化,大部份人都歸化成滿族人。

而清廷又在蒙古地區按八旗模式,設立了一種盟旗制度,這才是清廷對蒙古的羈絆、統治機構。因此蒙古盟旗制度與蒙古八旗制度看起來相似,實際完全不同,其主要職能是管理本旗的民事與行政,相當于地方的自治機構。

因為蒙古的傳統,一般都是以部落為基本組成單位,但清廷征服蒙古之后,將蒙古各部進行編旗,小部落編為一旗,大部落分為數旗,各旗互不相干,毎旗設札薩克即旗長一人,主管全旗事務,也成為蒙古的基本行政構成,然后由若干個旗組成一個盟,業清廷指定的會盟處,設盟長、副盟長一人,從各旗札薩克中產生,付責主管全盟事務,不能干預各旗事務,也無權發布政令,同時還要對朝廷付責,這一套蒙古地區的行政制度,在另一時空里一直沿用到三百多年以后,包括天朝成立之后,仍在使用。

同時清廷對蒙古的統治,其實也是有一個過程,在入關前后,大體完成了內蒙古地區的編旗,將內蒙古二十四部,分編為四十九旗,并設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六個盟。另外還有察哈爾、歸化城土默特這兩個地區由清廷直接管轄。而設盟之后,各盟的蒙古族人只能在本盟以內的地域放牧,不得越界。

而直到乾隆時期,才完成了外蒙各部的歸化和編旗,共編了八十九旗、設土謝圖汗部盟、車臣汗部盟、扎薩克圖汗盟、賽因諾顏部盟。

蒙古的盟旗制度建立之后,使蒙古各部勢力逐漸分化,并對象古社會固定化,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并且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蒙古的統率力,使蒙古部落佑自治權逐步減少,而國家主權的影響逐步增強。同時清廷又將這一經驗擴展到青海、新疆等地,也是中國朝代首次真正對這些地區形成了有效的統治。因此才說清廷對中國歷史最大的供獻就是大體確實了中囯的版圖。

哲里木盟一共有四部十旗,其中科爾泌部就占了六個旗,其中莊太后的家族就占了兩個旗,一個是莊太后的大哥烏克善為科爾沁右翼后旗旗主,并受封卓哩克圖親王,另一個是老四滿珠習禮是科爾沁左翼中旗旗主,受封扎薩克達爾罕親王。而另外兩個:察罕、索納穆也都被封為貝勒。而科爾泌部的另外四個旗,也和莊太后的家族多少都有一些親戚關系。

因此碩塞到了蒙古,首先找到科爾沁右翼后旗,去見烏克善,因為他不僅是福臨的舅舅,同時也是福臨的岳父。還是現任的哲里木盟的盟主。

果然是親戚確實就好說話一些,碩塞對烏克善也沒有隱瞞,直接將現在清廷的局勢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訴給了烏克善。

由于這個時代的消息傳遞困難,再加上蒙古和中原畢竟還是有一些隔離,因此雖然說哲里木盟多多少少也聽到一些清廷不利的消息,但卻沒有想到,清廷競然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烏克善也不由得大為震驚,趕忙招集三個弟弟來聚議。

畢竟烏克善兄弟四人和清廷的關糸實在太過近密了,皇太后哲是他們的親姑姑,莊太后是親姐妹,皇后是烏克善的女兒,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有別的選擇。

于是烏克善立刻下令哲里木盟的各旗,招開盟會,在會上又向其他各旗通報了現在清廷的處境,其實整個科爾沁部和清廷的關系都十分近密,結成的政治婚姻就不下十余樁,再加上各旗旗主對中原的局勢并不了解,雖然有些不明白,怎樣清廷一夜之間又回到解放前了,盡管碩塞也說少中華軍的火器是多么厲害,但各旗主沒有親眼見到,也都并不認為中華軍有多么可怕,因此當然都決定幫忙。有了科爾沁六旗的支持,其他三部四旗當然也不會反對,于是整個哲里木盟很快就達成了一致,迎接清廷的皇室到蒙古來避難,并且組織兵力,幫助清廷復國。

得到了哲里木盟的支持以后,碩塞也不由精神大振,因為哲里木盟不僅是蒙古六盟中實力最強的一盟,同時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因為哲里木盟在整個蒙古的最東端,緊靠著遼東地區。幾乎和整個東北地區全面接壤。

但哲里木盟和京師地區并不接壤,因此僅有哲里木盟的支持還不行,必須還要拉隴昭烏達盟和卓索圖盟,這兩個盟都位于哲里木盟的南端,要從北京到哲里木盟,就必須經過這兩個盟的地方,由其是昭烏達盟。

不過得到了哲里木盟的支持,對昭烏達盟和卓索圖盟的說服工作也進行得還算順利,當然碩塞的外交能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來碩塞到是頗有幾分縱橫捭闔之材,一方面他極力渲染中華帝國繼存了明朝的傳統,對北方民族特別是蒙古族一向心存敵視,欲滅族而后快,因此只各盟聯合起來,對付中華軍,才能夠保存全族。

這一點碩塞抓得很緊,因為明朝是在推翻蒙元統治的基礎上建立的王朝,對蒙古一直都心存界慮,而蒙古也同樣對明朝有滅國之恨,因此雙方的積怨都很深,很難互相信任。終明一朝,明蒙的關系都十分緊張,戰爭不斷,而且在明中期還發生了土木堡之變。碩塞拿這一點說事,確實是找對了路子。

另一方面碩塞又大允其諾,宣稱擊敗了中華軍之后,可將長城以內的土地劃歸為各盟,作為獎勵,而且表現得越好,立功越多,所得的土地就越多,同時對各盟各旗的旗主也都封王封貝勒。

反正碩塞也明白,現在長城以內的土地大部都是中華帝國的了,剩下的也快了,慷他人之慨,也不用費自己一分一毫,相反如果能夠利用土地,誘使蒙古各盟與新帝國為敵,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致于封王封貝勒,更是張一張嘴的事情,連餉都不用開,又有什么關系呢,在這方面清廷確實要比南眀大方得多了。

因此在碩塞的威逼利誘,以為晢里木盟的大力支持下,昭烏達盟和卓索圖盟也都同意接納清廷,與新帝國為敵。當然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蒙古各盟對中華軍的實力并不了解。如果他們知道中華軍是怎么一回事,估計就要再合計合計,就是哲里木盟,也未必敢答應得那么痛快。

見成功的拉隴了三個盟,碩塞也覺得差不多了,因為現在京師、遼東的戰報也傳到了他手里,雖然晚了一點,但局勢對清廷越來越不利,是十分明顯的。因此其他的三個盟先不忙著說服,還是趕緊把清廷從北京接來為好。

現在蒙古依然還是游牧生活,戰則全民皆兵,散則各自歸民,當然各旗主手下也都有一定的常規兵力,但并不多,一旗最多也不過三五百常規兵力。因此碩塞也要求各盟馬上招集人馬,準備迎戰中華軍。

昭烏達盟有八部十一旗,卓索圖盟有二部五旗,加上哲里木盟,共計有二十五旗,合計常規兵力約有一萬左右,碩塞也先湊齊了三千人馬,準備接應清廷入蒙。并且寫信回清廷,通報自己在蒙古的工作,并詢問清廷打算什么時候入蒙,又從那里入蒙,自己好領軍接應。

得知了蒙古那邊愿意接納自已之后,大殿上的眾官員們也都長長出了一口氣,這可真是雪送碳啊,來得可太極時了。有不少官員甚致都喜極而泣起來。

這時福臨也在太醫的救治下,蘇醒了過來,濟爾哈朗也趕忙將碩塞的信呈交給福臨觀看,也好讓他安心。

其實福臨還是著急上火,加上以前的病體也未全愈,才會又吐血昏倒,見了碩塞的信之后,福臨也大為安心,總算是又有一條退路了,因此也不覺精神好多了。看完了之后,福臨立刻對濟爾哈朗道:“鄭親王,即然己經是這欄了,那就事不遲凝,馬上準備鑾架車仗,咱們馬上離開北京。”

濟爾哈朗道:“徵臣這就去安排,三天之內,就會動身,也請皇上早做準備。”

大臣鄂棟道:“三天就動身?皇上的身體能行嗎?”

福臨擺了擺手,道:“朕并無大礙,就這么定了,鄭親王,你立刻照辦!”166網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