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皇帝  第三十七章 組建蹴鞠寺(上)

類別: 穿越歷史 | 回到唐朝當皇帝 | 七月初三   作者:七月初三  書名:回到唐朝當皇帝  更新時間:2011-06-10
 
球場有著落了,李恪又想到還要組建一個蹴鞠監管部門,這樣能規范蹴鞠比賽,才能更好的將蹴鞠正規化。當即,他根據后世的足聯,寫起了自己的蹴聯。但他不會按部就班前世的東西,他要組建一支適合唐朝的蹴鞠聯合會。

首先,他想到的就是這個部門要有官方色彩,不然根本就起不到規范比賽的目的。試想,一個民間組織,只要朝廷一聲令下,你敢不聽,如果不聽就給你來個結黨營私,秋后問斬,你能怎么樣。所以,只能打上官方的色彩。

然而,他知道李世民是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蹴鞠就在朝廷設立一個部門。所以,這就讓他有機可乘,如果爭取到自己的漢王府成立這個一個部門,既不會受到朝廷不必要的麻煩,又起到規范比賽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蹴鞠更容易推廣,是一個一舉三得的辦法。

其次,這個聯合會要有權威性。如果沒有什么權威性,比賽中出現一些違規問題,監管部門做出判決,到時候沒有人遵從也是不行的。雖然漢王府的威嚴不是隨便都能挑戰的,做出的判決其他人不會不遵從。

但是,這也是只相對于平民而已,像一些世家大族就未必會重視他的意見。因此,就要取得更大的權力。這需要李世民這張至高無上的王牌,他可以不在朝廷成立單獨的部門,但倘若他下發一個正式批文,賜予李恪的漢王府管理整個大唐蹴鞠比賽的權利,李恪設立的蹴聯就能夠名正言順的監管,到時候別人不從,李恪也有自己的辦法治他。

第三,就是絕對的公平。如果這個部門沒有了公平,那做出的判罰又有那個蹴鞠隊能夠信服呢?即使礙于權勢,接受了判罰,又怎能服眾呢?所以,他覺得在這里面要有一個兩個朝廷的監督人員加入,才能讓大家相信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想明白這三點事情,李恪開始著手蹴鞠監管機構的組建。名字他也沒有像后世足聯那樣稱呼,而是直接在紙上寫出了“蹴鞠寺”三個字。他知道這樣的部門只有朝廷才能設立,所以,取這個一個名字的初衷就是想把蹴鞠比賽歸入朝廷的監管之下。至于,李世民能不能在朝廷成立這樣一個部門,就看他是怎么想的了。但李恪至少能夠肯定,即使朝廷不設立,也會讓他漢王府管理。所以,到時候再修改也不遲。

在蹴鞠寺的人員配備上,李恪已經有了自己的設想。但具體該讓他們擔任何職,為幾品,這是他不敢定的。因為,這是朝廷制定,李世民審閱的,他一個親王恪不能違背制度而私自組建朝廷部門。

他的設想是蹴鞠寺分三個部門,分別為賽事署和事物署還有巡查署。賽事署主管對比賽規則及其修改條文的官方解釋;決定比賽規則的實施;推薦比賽合格的裁判名單;盡可能確立統一使用的裁判法和規則實施方法,統管國內所有大小比賽的設定和比賽。事務署冊管理大唐所有蹴鞠隊的人員審核,教育、培養裁判人員。對隊伍的級別判定等,通報比賽情況等。巡查署則全程監督比賽,督促比賽的公正和公平。

至于具體的細節,他倒是沒有想太多,他自己也不是很懂。“就讓馬周做吧。”李恪現在可是一想到事情,就想到馬周。

看著冊子上寫好的構想,李恪很滿意,如果這個構想得到李世民的同意,那么蹴鞠會在整個大唐有一個質的飛躍。這么一想,李恪似乎已經看到了不久的將來,大唐在疆域擴張到歐洲的時候,所有的國家都來大唐進行蹴鞠比賽的盛況。

第二天,李恪吩咐楊恩派遣下人將秦懷玉、程懷亮、柴哲威、李宗還有尉遲俊請到王府,對他們解說了蹴鞠寺和修建蹴鞠場的事情。柴哲威第一個響應道:“三哥這個主意很好,既能規束比賽,又能賺到錢財,我出五萬貫入股。”柴哲威一口氣說出五萬貫,很有一擲千金的魄力。

柴紹本就是世家子弟,當年李淵起兵,他就資助軍需糧草,可謂家底殷實。隨后,大唐立國,李淵念他為大唐做出的貢獻,對他極為恩寵,所賜甚多。再加上他東征西討立下戰功所獲的封賞,家財不可估量。而柴哲威是柴紹的唯一的一個兒子,李秀寧又死得早。柴紹對他疼愛有加,所以,他出五萬貫,眾人都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反倒覺得不算多。

柴哲威一帶頭,其他兄弟也不落后,紛紛表示出資入股。秦懷玉、程懷亮和尉遲俊三人沒有柴哲威那般富有,所以每人只能出五千貫。而李宗身為皇室宗親,家底不錯,出了一萬貫。如此算下了五人一共出了七萬五千貫。

李恪粗略一算,還差不少,他雖然本身沒錢,還要給剛組建的黑衣衛發錢響,但一想到以后的豐厚回報,心中一狠,也出了兩萬五千貫,正好湊齊十萬貫。按照大唐當時的消費水平和現在的消費水平想比較,一文錢相當于五塊,十萬貫就是五個億,修建四個蹴鞠場綽綽有余。

出錢數目定下之后,秦懷玉有點擔心的問李恪:“三弟,不知道這個蹴鞠寺是否要得到皇上的批準才行,我等貿然成立,是否有違朝廷制度?”秦懷玉如此一問,大家都看向李恪。

李恪知道他們會有疑問,就告訴他們道:“蹴鞠寺我原本是想讓朝廷成立,但是,我也明白父皇不會因為蹴鞠就擅自設立一個部門,這樣的話,最后很有可能會讓漢王府執行,所以,這個問題大家不用擔心,我一定先會稟明父皇,再做決定。”

李恪說完,大家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猜準李世民不會為此單獨設立一個部門,所以,才會如此費心的組建,只是為了讓自己來管理。由此大家對于出錢建蹴鞠場,從蹴鞠場中獲取利益做法在擔心會出什么問題了。

程懷亮又問道:“不知道三弟所說的蹴鞠場門票最終可獲利幾何?”

李恪也想過這個問題,以現在的蹴鞠規模來看,獲利甚微,畢竟大家沒有養成看蹴鞠比賽的習慣,更沒有自己喜歡的蹴鞠隊,很難長時間的觀看比賽,只能興致所至才會看一兩場。然而,時間一長,肯定獲利不小。李恪已算過這個帳,按照大唐的消費水平,門票可以定成50文,100文,200文,500文四種。每個蹴鞠場安排一萬個座位,其中一千個為500文,兩千為200文的,三千為100文,四千為50文。

一個蹴鞠場比賽一場就可以獲利1400貫,四個蹴鞠唱就是5600貫,一年至少能有四十場比賽,就是56000貫,再加上場地租用等的費用,兩年收回成本不在話下。但這是只限于大唐的比賽。如果到了最后,大唐軍隊打到西域諸國,到時來個國際比賽,估計能夠翻幾倍的利潤。李恪沒有隱瞞,把自己估算的結果說給五人聽,五人聽李恪所說,覺得可行。

最后,李恪對五人說道:“眾位兄弟,為了能夠把新蹴鞠推廣到長安的大街小巷,我決定在長安舉行幾次新蹴鞠預熱賽,隊伍就由我們六個人各自在府中組建,你們看怎么樣?”

六人本就喜歡新蹴鞠,已經在府中和衛士演練,李恪今日一說,他們倒是不加思索就答應了。李恪心中自是高興,又道:“其實,我還要在年底舉辦一次長安蹴鞠比賽,隊伍要求來自每個坊中最強的,你們現在組建蹴鞠隊,可是占了便宜。”

聽李恪如此一說,五人又是一驚,柴哲威問道:“不知三哥舉辦這個比賽,可有什么獎勵,不然除了我們幾人,很少能吸引大家參加。”

李恪笑道:“肯定有,只是暫時還沒有確定,不便明說,等制定好了你們就會知道的。”

李恪如此說,大家有心想知道,但也不好再問,看看時間不早,眾人都想著趕緊回府組建自己的蹴鞠隊,便跟李恪告辭。李恪低聲叫住柴哲威道:“哲威,我還有事和你商量。”柴哲威邁出大廳的腳又邁了回來,等其他人走后,柴哲威跟著李恪來到了書房。一進書房,李恪就問柴哲威:“哲威,我讓你辦的釀酒的事情怎么樣了?”

柴哲威道:“三哥放心,具體的酒坊都已經弄好,現在我已經準備按照酒方開始釀造,肯定會在年底釀出好酒。”

李恪擔心的問道:“不知你找的是哪家酒坊,利益可曾言明,分的清楚?”

柴哲威道:“三哥放心,我找的酒坊的府上管家的一個親戚在建康坊的酒坊,不會出什么大問題,至于利潤已經說好,酒坊四成,你五成,我一成。”

李恪覺得利益分的有點不均,所以,對柴哲威道:“不行哲威,你的分成太少了。”

柴哲威笑道:“三哥不必計較,你以后需要錢的地方還很多,五成還是你吃虧了呢,我的一成不要也罷,反正我不缺錢。”然后,又道:“三哥這次建蹴鞠場的錢我這個弟弟就幫你出了吧。”

李恪哪會答應讓他出,忙道:“哲威,這怎么行,此事萬萬不可。”

柴哲威跟李恪犟上了,他道:“三哥既然我們是兄弟,做弟弟的為你做這點是應該的,你何須推辭呢,至于,以后用到錢的時候,可以跟我直說。”

李恪聽柴哲威如此說,心里感動:“哲威,三哥先在這里謝謝你了。”

柴哲威哈哈一笑道:“看三哥說的這是什么話,兄弟之間可以同生共死,何況錢財這些身外之物呢。”

李恪見柴哲威如此說,便不再推辭。隨后,兩人又說了一會話,柴哲威才起身回府。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