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皇帝第五百三十六章朔方之行
第二天,李恪便匆匆踏上了出巡的道路。////()
出巡的路程,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第一站是朔方,主要是去看看自己的姑父柴紹和李泰舉薦的心腹將領龐孝泰。對于大唐跟吐谷渾的戰役,李恪一點都不擔心,在歷史就記載,大唐打吐谷渾比較輕松,根本不像打突厥那么費勁。所以,李恪覺得以李績的才能絕對勝任,雖然李恪和鄙視李績,但他對李績的軍事才能和統兵能力也很肯定的。而他去看看龐孝泰,主要是看看這員將領,是否能夠擔當起這次先鋒大將的重任,看看是否需要自己給他點提醒,免得他資質平庸而損兵折將。其次,他便會由朔方北上,穿過陰山草原同州大都督府去看看突厥,作為突利的女婿,他還是第一次去突利的治所,他覺得現在遇上了吐谷渾跟大唐的備戰時期,也是他最佳出訪時間,要是平常他這個藩王出使同州,會遭人詬逅的。第三站自然的營州,他想去看看劉仁軌的營州水師,還想去看看營州船廠。李恪對劉仁軌的信任絕對不比蘇定方差,不然他也不會將水師完全交給他,就連造船廠也讓他兼管。但他這次去視察,主要是想去看看水師的戰斗力如何,是否能夠進行遠航,是否能夠達到自己的標準。至于第四站,自然便是幽州,目的是看看幽州重騎兵,看看他們的情況,再跟蘇定方敘敘舊。
而李恪這次出巡的規模也很大,這不但在兵力人數上,還在隨行的人員上。他這次出巡,身邊有一千鷹衛相隨,身邊的隨侍人員是南王李治和自己的兩個兒子李仁和李毅,還有就是武瞾。而他出巡的地方都是邊關重鎮,都是靠近吐谷渾和西突厥、高麗等國,而身邊又有三個皇族成員。所以,身邊有一千鐵衛護衛,別人也不會說什么。而他這樣做的目的也有震懾和威懾作用。
這樣,在艷陽高照的當空,李恪的車隊出了太原城,開始向西而行,在朔方的第一站便是華州。...其實,李恪去華州看看柴紹,沒有大家想想的那么簡單,柴紹現在是書房行軍道大總管,但他的身體不是很好,可能這一兩年就會回長安養病,而柴紹離開之后的這段時間,正是李恪勢力滲入朔方的大好機會。所以,李恪才會去朔方,就是想跟柴紹商量這個問題的。李恪很清楚朔方的重要性,這是扼住通過西域的門戶,李恪想要向西域發展,想要向西域擴大,就不能不控制朔方,控制這個通過西域的主要門戶和后方基地。所以,是否控制朔方,對李恪的意義很重大,李恪這次出巡去看望柴紹,目的就在這里。
因為,有了武瞾和李仁、李毅以及李治的出行,李恪一行隊伍還是需要四輛大車,這樣一來行走的速度就慢了很多。李恪讓李仁和李毅各自乘車,他這樣做的就是鍛煉自己兩個兒子的能力,不想讓兩個兒子因為自己的威名而今后成為宗室衙內。
所以,從太原城出發,行走了大概四天的時間,李恪一行人才來了華州。華州刺史因為身體不適,沒有出來迎接,他派出了刺史府將軍迎接李恪。刺史府將軍姓華,名字叫華沖,是柴紹的心腹將領。他告訴李恪,說柴紹在府中商議軍人,不能前來迎接他,李恪微微一笑,表示理解,他便將李恪帶到了華州的驛館,便告辭離開。李恪則是吩咐眾人在驛館休息,自己親自去看望姑父柴紹。
柴紹的身體一直不怎么好,本該回京養傷,但因為吐谷渾犯邊,他的病情就這樣被耽誤了,李恪來到刺史府時,柴紹正在跟諸將商議軍情。聽到衛士稟報說北王殿下求見,柴紹便讓衛士將李恪請到大廳。
李恪跟隨衛士來到大廳的時候,看見柴紹正在跟一幫將領商談軍情,主要是針對吐谷渾侵犯邊塞時的對策,還有就是大軍糧草和輜重的運輸。在岑文本的主持下,大唐已經開始向朔方運送糧草了,而這次會議,主要也是討論這個問題,就是糧草的囤積地點。
見到李恪,諸將自然行禮,李恪則是微微一笑,坦然的接受了大家的大禮。在崇尚武力的軍中,實力才能證明你的地位和受人尊重的程度,李恪戰績彪炳,大家對他自然敬重,而這個時候他要再表現的謙虛,那就顯得虛偽了!柴紹將李恪讓道諸將的位置,但李恪堅決不許,朔方軍務名義上是歸北府管轄,但因為臨近邊關,又自稱一系。所以,李恪索性也就不參與眾人的討論,只是坐在一旁靜觀其變。這其中,有一名將的談吐和舉止讓他頗為欣賞,而柴紹的一句話讓他終于清楚了這名將領是誰,他就是李泰舉薦給自己,充當西北道兵馬先鋒大將的龐孝泰。李恪本想在探望柴紹之后去查看看這個龐孝泰,順便參觀和考察一下他的領軍能力,沒想到會在這里就遇到了他,而他剛才聽龐孝泰的言談軍務的時候,談吐得體,深的兵家要領,表知道龐孝泰在軍事上也有不錯的能力。
看到這方面的判斷,李恪也放心了不少,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去試探龐孝泰,他既然是柴紹是部下,問問柴紹便知道他的情況,這樣不會給龐孝泰增加壓力,同時避免了跟李泰之間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自古以來,名將因為跟君王的誤會而悲憤而死的不少,遠的說有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愛過將領岳飛等。所以,李恪也不想因為自己的關系斷送了龐孝泰的前程,畢竟李恪的用人都是自己培養,而李泰更需要龐孝泰這樣的將領,只要跟定了李泰,龐孝泰有能力的話,絕對前途無量。
其實,李恪不清楚的是,龐孝泰在歷史上雖不比蘇定方和劉仁軌、薛仁貴和王方翼等聲名鵲起,但他也的一方名將。龐孝泰,是廣西博白縣人,生于隋末唐初。他從小就喜歡讀兵書,練武功,練就了一身好功夫。隋末天下大亂,盜賊蜂起,群雄競爭。從小就有大丈夫志氣的龐孝泰毅然投入軍旅,在唐軍平定嶺南的戰斗中,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屢立戰功,被授為衛將軍。而他則是以鞏固邊疆,平定邊亂而被白州人譽為民族英雄。曾參加多次著名的邊境戰爭,其有13個兒子也繼續在不同的戰場上為國捐軀。
所以,李泰舉薦龐孝泰確實是看重了他的能力,還有就是龐孝泰的真誠度。只是李恪不清楚龐孝泰的往事,沒有去用心注意罷了!
半個時辰,柴紹的回憶結束,諸將離開,他這才將李恪請到自己的書房。
“殿下,你來華州,肯定有目的吧!”柴紹淡淡的笑道,他很清楚李恪的能力,不然自己的兒子也不會跟李恪死心塌地。再者,他也從柴哲威所從事的商業計劃中嗅到了李恪的超遠布局和謀劃。所以,他對李恪很是看重,不像一般的軍方將領只是因為軍功而敬重他。
“姑父一猜就猜出了恪的心思!”李恪淡淡一笑說道,“恪來華州,自然是向你請教的!”
李恪的話說的很委婉,柴紹聽在耳中也很舒服。
兩人開始步入正題,詳談了將近一個時辰方才結束。而柴紹身體不佳,剛才召集將領商議軍情,又跟李恪在書房了談論了這么久,他的臉色也顯得很疲憊,李恪便趁機告辭,沒有再打擾他。柴紹也沒有強求留下李恪,只是告訴李恪,第二天他在府中設宴,要款待他和李治等人,為他們接風洗塵,李恪爽朗的答應了柴紹的好意。
回到驛館,李恪心情很愉悅。李治和李仁、李毅見狀,都為李恪高興。因為,李恪心情好的時候,對他們的處罰就少,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加大他們的學習量,讓他們苦不堪言。只有武瞾乖巧的給李恪更衣,奉上茶水,很安靜的坐在一旁,注視著李恪,看他有什么需要,這讓李恪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