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傳  第二部 經略 第十卷 慧出西方 第十六章 蘇元老愿附驥尾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高太尉新傳 | 府天   作者:府天  書名:高太尉新傳  更新時間:2024-07-06
 
隨機推薦:

就在朝中風云變幻之際一個消息驟然傳入了所有人耳中蔡王趙似薨

那些對朝政不熟悉的年輕官員當然不知道這個消息代表著什么但是曾經從紹圣元符年間走過來的老臣心中都清楚隨著蔡王趙似的薨逝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集團再也不復崛起之機。

當高俅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卻是聯想到章惇的死訊。去年十一月舒州團練副使湖州安置章惇卒。章惇有四個兒子全都是進士及第但卻沒有一個官居顯要。而他身死之日一群姬妾卻為了爭金帛而鬧得不可開交乃至于章惇死后在床上停尸數日竟被老鼠吃了一個手指頭。曾經貴極一時的宰相卻落得這樣一個死法如何能不教人感同身受

當初力挺趙似的梁從政已經死了藍從熙也干脆借了守陵的機會不再回來章惇死了蔡王趙似死了那一段驚心動魄的奪位往事就這樣湮沒在了歷史之中恐怕知情者都會諱莫如深三緘其口。只是他日趙佶要立儲的時候不知道還會不會來這么一遭

他正在書桌前想得出神卻突然聽見一陣敲門聲緊接著只聽門外有人低聲稟報道:相爺蘇公子來見

讓他進來吧

自從前幾日禮部奏名的進士名單公布之后高俅便知道蘇元老一定會登門拜訪。大宋學子千千萬萬能夠過五關斬六將成為進士的卻名額有限。雖說比唐朝每科幾十人已經大有增加但是。數千人云集京城待考考中的數百人無疑仍舊是幸運兒。否則像蘇過這樣繼承了蘇軾衣缽地人又怎么會沒考中進士

拜見相公蘇元老一進門便彎腰行禮。盡管一向沉靜淡薄但是。一朝得中進士他的臉上還是多了幾分喜色。我聽說相公不日便要下江南他日臨行之際我不便相送所以此次特來拜會。也想聽聽相公的教誨。

宋制相次相副相樞相乃至使相俱可當相公之稱因此蔡京高俅盡管不在中樞旁人卻依舊恭敬有加。此時他連忙起身扶起了蘇元老欣慰地點了點頭道:子廷此番高中進士正可告慰老師在天之靈就是子由大人知道了也必定會為之欣喜。

蘇元老謙遜了幾句。然后便順口問起了另一件事。照例地瓊林賜宴之后他便聽到有官員提起此番要重新挑選官員前去江南任職還聽說是高俅的建議。因此他疑惑之下便想前來問個究竟。按照慣例進士出身地官員往往都是先授虛職待到吏部考核之后方才選派到各官任上此次江南一下子便要幾十個進士。這無疑是大大破例他這個一向不喜歡走門路的人也不免為之愕然所以想要前來問一個究竟。

原來子廷是為了這件事而來。高俅聞言莞爾他和蘇元老雖然沒有深談過幾次但亦覺得此子的政見和蘇氏兄弟很有共通之處所以當然知道對方擔心的是什么。你可是認為倘若以一批不懂民政的官員前去江南上任恐怕會壞了膏腴之地

不錯。蘇元老毫不避諱略略欠身道江南乃是稅賦重地民風卻較河北京東京畿更為柔婉一些若不能在其他地方加以磨練我恐怕新進士上任不僅于民無利反而有害。舊制進士登科最多只授縣尉職此番我聽說居然要越職授縣令恐怕

這話子廷你是聽誰說地高俅臉色倏然一正人也嚴肅了下來。須知事情的始末除了趙佶知道之外他就只和蔡京趙挺之通了氣。

根據趙挺之當日回京面圣時的做法不見得會對京黨趕盡殺絕也正是因為朝局還能夠保持穩定他才會親自領銜準備再改稅法誰知道短短時間竟會傳出這樣的流言。一朝算錯滿盤皆輸難道他還是漏了某個重要人物么

這是新科進士中間正在傳的。蘇元老見高俅臉色不對頓時醒悟到事情恐怕還別有內情連忙解釋道大家都在說相公怕是別有深意所以有不少人都愿意跟著相公去江南只不過中間有多少是秉承報國之志而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高俅聞言稍稍放心了一些但仍是追問道:此話只在新科進士中間流傳么

我是聽別的進士說的因為還未正式授官所以大家還有些懵懂。不過聽說已經有不少進士被達官顯貴或是殷實人家挑中了人多嘴雜下很多消息便是這么流傳出來的。

若是換作平常興許高俅還會取笑一番這種搶女婿的行為但現如今他卻不敢小覷其中關鍵。事情展到如今地地步明眼人都能夠看出趙佶根本就不是心甘情愿地罷斥他和蔡京而這個時候若是還興風作浪無疑是在和天子官家過不去。而倘若真的是自己那個條陳走漏了風聲那么事情就很可慮了。畢竟那個條陳雖然寫得還比較粗陋但是在厘定田畝改革稅法之外還涉及到了好幾條與之相關的政策。

子廷我不妨實話對你說此次我雖然有意調新科進士下江南卻不是為了讓他們直接做官地。高俅終于定下了心見蘇元老面色一愕他便反問道圣上推崇王荊公以子廷看來王荊公當日的變法究竟是利民還是利國

蘇元老頓時愣了但只怔了一會兒他便坦然答道:相公恕我直言王荊公當日推行免役青苗市易諸法小民不見其利反見其害而朝廷卻從中取利巨大所以說當初韓相公等人才會一力反對。

你說的是當初神宗皇帝之所以會竭力支持王荊公變法只不過是為了國庫已經空了。而自熙豐之后國庫確實較以往充盈不少但百姓卻為之怨聲載道原因在何不過是因為朝廷從百姓的口袋中掏出錢放到了自己地國庫中高俅越說越覺得心情激蕩忍不住站了起來遙想太祖開國之初每年歲收數百萬貫還能有所盈余如今卻歲收五六千萬貫仍不能填補虧空這其中一是冗官所致其二則是因為冗兵所致

蘇元老此時方才如夢初醒他咬了咬牙突然站起身問道:那么相公可是希望借此裁撤冗官

說是裁撤卻也未必我只是不希望朝廷有那么多寄祿的閑官其實高俅心中還有一個隱衷沒有說出來。大亂之后必有大治這是中原數千年來的至理名言。如今因為他的來到不再有花石綱不再有蔡京專權不再有閹宦橫行女真的起事也提早了數年所以說大亂的隱患已經消除了大半。但是這也同樣帶來了問題官僚地主看不到盛世之下的其他隱患這幾年里沒有內亂誰能擔保今后幾十年乃至百年間仍然能夠太太平平而那些拿著俸祿不干事的官員未必就不想干事只要給他們機會也許就能夠打開一條路子。

相公倘若可以請在此次下江南的名單里算我一個蘇元老掂量許久終于下了決心我愿意附驥于相公麾下為民做些實事還請相公體諒我一片誠心

哈哈哈哈你就算不愿我也要算你一個高俅伸手拍了拍蘇元老的肩膀突然涌起了一個古怪的念頭我倒有一件事忘記問了你說有達官貴人在新科進士中間挑女婿怎么沒有人選中你以子廷的品貌才學理當是第一流的人選才對

蘇元老頓時來了個大紅臉他怎么都沒想到剛剛還在說正事的高俅竟會突然問這么一個促狹的問題。大宋進士的晚婚大概也是歷朝歷代之最一旦登科之后的諸多好處往往勝于那個進士虛名。在沒有高門大閥存在的情況下進士就成了權貴和殷實人家擇婿的最好選擇。所以有時甚至有四十多歲的新科進士娶一個年方二八美嬌娘老夫少妻其樂融融。

尷尬了好一陣他才囁嚅道:曾經有幾家找上門來投帖甚至還有上門說媒的我都讓蘇橋拒絕了。

這下換成高俅真正奇怪了:咦人說成家立業你如今既然已經立業為何仍不思成家

見高俅一再追問蘇元老只得一五一十地道:先父在世的時候曾經給我定下過親事只是我后來父母雙亡家境孤貧所以對方也就再未提起過。如今我既然中了進士便應該履行舊約娶親怎敢輕易毀棄當年之約。

這年輕人還真是守約的典范高俅心中暗自嗟嘆對于蘇門的家風又有了更深的見識。不以貧賤時受到的屈辱為恥反而仍然愿意履行舊約這樣的人到哪里找去可惜自己家的侄女女兒都未曾到年紀否則若是招了這么一個女婿也就不用操心再有什么變故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