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傳  第二部 經略 第十五卷 余波未平 第六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高太尉新傳 | 府天   作者:府天  書名:高太尉新傳  更新時間:2024-06-05
 
隨機推薦:

大相國寺被偷的消息很快傳揚了出去,然而,與此同時在民間流傳的還有另一個更富震撼力的小道消息——大相國寺有一部傳了多年的佛學寶典被偷,相傳,里面有一張藏寶圖。

誰若是能夠拿著藏寶圖按圖索驥,很有可能找到價值連城的寶藏。盡管小民百姓中傳得沸沸揚揚,但是,大相國寺卻由主持智光站出來辟謠,言說不過丟了些尋常財物及幾部經書,所謂藏寶圖不過是子虛烏有。

然而,智者固然是信了這個,普通老百姓可不管這些,茶館酒樓中照樣是議論得起勁,一幅煞有介事的樣子。

而皇宮大內也不能幸免,由于常常有內侍出外辦差,因此外頭剛剛,傳起的時候,宮里的趙佶也得到了這個消息。

看過開封府和皇城司的呈報,他便對旁邊的蔡京高俅道:“看看,開封府剛剛報上來,消息就已經傳開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話真是一點不假!”蔡京卻有些顧慮,此時連忙說道:“市井小民原本就是逐利之人,一旦知道關系到寶藏,自然會想方設法地抓出身邊每一個可疑的人。臣擔心的反而是適得其反,倘若百姓一旦動搖起來,反而倒是會使人有機可趁。開封府和皇城司不是說已經有所得了么?索性把人一網打盡,也好安定人心。”高俅昨晚便聽說了有人給智光出的餿主意,此時聽蔡京這么說,他不得不插一句:“京城要地,混入這些盜匪之流原本就是奇怪的事,臣倒以為,趁這個時機清理一下不是什么壞事。等閑百姓只求溫飽,這些類似傳奇的故事,往往是聽了博取一樂罷了。臣以為不妨選一些能說會道的編一些,到外頭茶館酒肆中說一說。百姓興許也就一樂罷了。”宋朝的說書藝人雖然比比皆是,但在眼下的東京城,百戲以及相撲蹴鞠等游戲卻更加流行,茶館酒肆中那些說書人一天到晚都是老花樣,不是三俠五義便是包公斷案,聽得人都有些厭了。

之所以靈機一動想出這個主意,也是高俅一直以來的一個打算。這無疑可以當成一個半官方的渠道,但凡可以讓百姓知道地。

都可以通過說書人的嘴往外傳,憑借這些人的三寸不爛之舌,只怕是死的也能讓他們說活。

對于這種不上大雅之堂的做法,蔡京并沒有什么異議,但仍免不了看了高俅一眼。

他心中著實納悶,自己好歹比高俅多活了這么多年,怎么就沒有這種層出不窮的主意?

西北打了勝仗,河北還沒打起來,眼下的趙佶自然是心中輕松,對于這種主意更不會出言反對。

稍稍問了幾句細節之后。這位天子官家當即便點頭認可。很快便召了郝隨過來,將事情吩咐了下去。

而郝隨如今已經不似當年那么得寵,聽了之后既覺得此事好玩。又覺得是邀寵的好主意,便一口答應立刻去做。

雜事說完,君臣又商量了一會政務,然后蔡京和高俅便雙雙辭了出來。

才出福寧殿,蔡京便問道:“伯章,上次開封府衙那場鬧劇,聽說你是陪著圣上去看過地,究竟是怎么回事?至今以來,少有百姓敢沖擊官府的,那些人如此胡鬧。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聽蔡京一語中的,高俅只得攤手苦笑一聲,一五一十地把當日情形娓娓道來,末了他才搖了搖頭:“此事是圣上親自讓皇城司去辦的,我雖然和曲風交情不錯,可也問不出什么名堂來。皇城司雖說擔負著偵緝百官的職責,只不過還得聽圣上的旨意,如今即使差不多變成了半個開封府,別人也無話可說。對了。元長可是聽到了什么不利的傳言?”

“這倒沒有。”身為宰相,蔡京本能地對皇城司有所顧忌,但是,這些年皇城司的動作都比較輕,更不曾聽說有人仗著天子寵幸胡作非為捏造罪名,因此,這個暗處衙門的重新復起讓不少官員提心吊膽的同時,也讓一群重臣松了一口氣。

身為篤信儒道地士大夫,對于這些活躍在暗處地人懷有鄙視,是理所當然的事,即使是通權達變的蔡京也不例外。

想歸想,他卻再也沒有發問,和高俅分別之后,他便徑直轉去了都堂。

誰知還未進門,他便聽到幾個書吏在那里煞有介事地說著什么寶藏地傳聞,登時心中惱火,忍不住在門口重重咳嗽了一聲。

“蔡相公!”幾個書吏聞聲轉頭,見是蔡京,當時便呆若木雞。一個聰明伶俐的慌忙上前行禮,一邊為蔡京安頓座位,一面忙不迭地請罪道:“小人等只是閑來無事說些題外話,并非有意怠慢差事。阮相公和何相公剛剛出去,說是要會會那高麗使節……”聽他這么絮絮叨叨地一說,蔡京心中的不滿也就漸漸淡了,隨即把心思放在了政務上。

聽得阮大猷和何執中去見高麗使節,他又追問了幾句,最后才滿意地止住了話頭,但仍不免告誡道:“都堂重地,今后若是再讓我聽到這些閑話,定不輕饒!”阮大猷和何執中聯袂見過高麗使節王繼之后,高俅便正式以大宋宰相的身份高調接見了他。

這一次卻并非是官樣文章,而是一系列實質性內容,而王繼身為高麗重臣,當然知道國中情況并不妙,言談中不免賠盡了小心。

倒不是說高麗國中有人反叛或是其他亂事,而是面對正不斷發展起來的金國,高麗君臣上下不免有一種迫在眉睫的壓力。

由于受到中原漢學的影響,高麗也同樣存在重文輕武的現象,對于軍人始終嚴密提防。

但是,在這種非常時刻,如果靠文官指揮軍事,一旦敗北,動輒便有亡國之禍,這也是他們不得不在外尋求援助的一大原因。

“高相公,我國向來仰慕中原正統,之前雖然臣服于遼,不過是迫于無奈罷了。如今女真蠻子崛起于遼東,只知道用殺伐之道攻略八方,實在是……”王繼搖頭晃腦地說著,突然不知道該用什么話來形容,最后干脆用了

“化外蠻夷”四個字。而高俅在旁聽著,臉色不動毫分。高麗就是如此,樣樣都是學中原禮儀制度,時常痛斥別人是蠻夷,豈知在中原人眼中,孤懸海外的那個半島,還不是同樣地蠻夷?

中原泱泱大國,自負一下同樣可能帶來不測之禍,這高麗不過彈丸小國,居然有資格嘲笑別人是蠻夷?

當著王繼的面,他當然把這些心思都收在了心里,靜靜聽完之后便笑道:“女真如今建國大金,就連遼國也在它的鋒芒下敗退下來,貴國局勢確實可慮。不過,貴國不是遼國臣屬么,倘若與遼國聯合兩面出擊,怕是女真人會吃一個大虧才是。”聽到這個建議,王繼的臉色卻有些尷尬,支支吾吾了好一陣子才嘆道:“相公此議確實是好辦法,只可惜我國朝中意見不一,所以這出兵一事……只怕難以如愿。”高俅心底冷笑一聲,哪里不明白高麗的如意算盤。

雖然臣服于強遼的鐵蹄之下,但是,高麗國中一向對這種現狀非常不滿。

如今遼國兵敗,他們那些士大夫拍手稱快還來不及,哪里會想到和遼國聯合,先把女真打敗?

這些人十有是和大宋打的同樣主意,坐看鷸蚌相爭,到時候準備作那個最終得利的漁翁呢!

可惜的是,這世界上有一個打這種如意算盤地人就已經夠了,不需要第二個!

心里這么想著,高俅臉上的笑容卻愈發溫和,對答之間似乎對大宋和高麗的關系有著深深的自信。

幾個回合下來,王繼對達成此行的目標不由愈發自信,言語中不免就流露出了一些其他意思。

“說來也是天降洪福,大宋在西北連戰連捷,而敝國王后也在不久之前生下了王子,吾王已經有意將其立為太子。只是,我國大王聽說貴國天子剛剛喪后,所以……只是沒想到大遼搶在了前頭,居然將大長公主嫁給了陛下,實在是有些遺憾……”聽王繼在那里自說自話,高俅很有一股大笑的沖動。

說起來,趙佶實在是搶手貨,遼國剛剛嫁過來一位公主也就罷了,這高麗居然也有這種意思!

只是,遼國畢竟還是大國,高麗區區一島國,也想用聯姻這種辦法抓牢大宋,未免想當然了一點。

據說如今的高麗王王俁比趙佶還要大三歲,這若是真的擇一位公主嫁過來,只怕還是一位長公主。

居然一連兩次都是自己碰到這種事!高俅隨口敷衍了王繼兩句,待到離開會館之后卻長長噓了一口氣。

遼國是先提出提議然后造勢,而高麗卻先造勢再提出提議,不免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想到后宮那些嬪妃對此的反應,他更是微笑了起來。幸好,這種左擁右抱的美事,還不用他來為難。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