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劉基也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卻只被封誠意伯(伯爵),耐人尋味的是,他的俸祿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長是4000石,多出劉基十幾倍。
后人往往不解,劉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許多重要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什么只得到這樣的待遇?
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并不是那么難以解釋。朱元璋是一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李善長是他的老鄉,而且多年來只在幕后工作,從不搶風頭,埋頭干活,這樣的一個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對的,劉基是一個外鄉人,更重要的是,劉基對事情的判斷比他還要準確!
從龍灣之戰到救援安豐,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沒有想到的,他還是想到了。
換了你是皇帝,會容許這樣的一個人在身邊么?而且這些決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權謀之策,用來搞陰謀政變十分有用,外加劉基厚黑學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時不時就會想起他勸自己不要去救韓林兒這件事。誰知他將來會不會對自己也來這么一手。
不殺他已經不錯了,還想要封賞么
劉基一生聰明,但也疏忽了這一點。
這也就決定了他在這場斗爭中很難成為勝利者。
洪武元年,雙方第一次交鋒
當時的監察機構是仿照元朝機構建立的御史臺,劉基的官位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說,他是言官的首領,我們前面介紹過言官們的力量,此時的優勢在劉基一邊。
引發矛盾的導火線是一個叫李彬的人,這個人是李善長的親信,他由于犯法被劉基抓了起來,查清罪行后,劉基決定要殺掉他,此時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長連忙去找劉基說請,劉基卻軟硬不吃,不但不買他的帳,還將這件事向朱元璋報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處死李彬,不巧的是,這份回復恰巧落在了李善長手里,他雖不敢隱瞞,但也怒不可遏。他明白直接找劉基求情是不行了,為了救自己的親信一命,他想了一個借口,他相信只要講出這個借口,劉基是不會拒絕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劉基,對他說:“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時不應妄殺人吧”。李善長可謂老奸巨猾,他明知劉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為借口,如劉基堅持要殺李彬,大可將天不下雨的責任推倒劉基的身上,當時又沒有天氣預報,鬼知道什么時候下雨。
然而劉基的回答是:“殺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這樣被殺掉了
李善長被激怒了,他開始準備自己的第一次反擊。
劉基敢說這樣的話,應該說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確實懂得天文氣象,可問題在于即使是今天的天氣預報,也有不準的時候。
這一次劉基的運氣不好,過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來,李善長積聚已久的能量爆發了出來,他煽動很多人攻擊劉基。朱元璋是個明白人,并沒有難為劉基,但劉基自己知道,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當年八月,他請假回了老家。
臨走前,正值當時朱元璋頭腦發熱,想把首都建在鳳陽,同時還積極準備遠征北元。劉基給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議,首都建在鳳陽是絕對不行的,而北元還有很強的實力,輕易出兵是不妥當的。后來的事實證明,他又對了
應該說,當時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劉基的,他對劉基的兒子說過,現在滿朝文武都結黨,只有劉基不和他們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會虧待他的。
朱元璋這次可真是被劉基給蒙了,劉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臨走之前已經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楊憲
楊憲是劉基的死黨,他得到了劉基的指示,接任了御史中丞,準備對淮西集團的反攻。
這位楊憲也不簡單,他韜光養晦,扶植高見賢等人并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斷收集李善長的把柄,并在朱元璋面前打小報告,說李善長無才無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他知道楊憲說這些話的目的何在,開始并未為之所動,但時間長了,他也慢慢對李善長有了看法,對李善長多有指責,十一月,他召回了劉基,并委以重任。淮西集團全面被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