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七百五十三章 高飛

類別: 清史民國 | 歷史 | 曹顒 | 織造府 | 康熙朝 | 奪嫡 | 黨爭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  書名:重生于康熙末年  更新時間:2024-06-05
 
第七百五十三章高飛

心靜自然涼,心不靜,就會越發浮躁。

聽著院子里的蟬鳴,王鶯站在窗前,神色有些凄迷。常姑姑進來,見她如此失神,拿了件披風在手上,給她披在肩上,道:“雖已入夏,早晚還涼,姑娘還當小心些。”

王鶯摸了摸身上的青緞披肩,喃喃道:“姑姑。”

“姑娘有心事么?要不然同姑姑說說,省得悶在心里,自己個兒難受。”常姑姑帶著幾分憐惜,說道。

王鶯看著常姑姑,低聲道:“姑姑真好,若是我娘在世,也會像姑姑這般疼我么?”

因李氏婆媳帶著孩子們去了園子那邊,這邊內宅就一下子肅靜起來。原本初瑜也是想要帶王鶯過去的,被王鶯婉言謝絕。

七娘怕她悶,要留下陪她,被王鶯用想要“靜心祈福”的理由婉拒。

父兄都已身亡,已知的大仇人圖壽在二月初染了風寒“病故”。王鶯只覺得心里輕飄飄的,好像活著沒有什么奔頭。

她越來越不愛說話,越來越像是閨閣里的姑娘。

常姑姑只當她是感嘆身世,心里也是感慨不已。

世事艱難,女子尤為不易。王鶯還算運氣好,有曹家肯收留,要不然這花朵一樣的姑娘,流落到外頭去,不是造孽么?

“聽說七娘她爹回京了,大爺今兒專程回府。少不得七姑娘得了消息,也要從城外回來。”常姑姑開口安慰道。

王鶯聞言,只覺得心里“撲通”亂跳。這些日子,她一直在猶豫掙扎,想要離開曹府。但是曉得曹颙受方種公所托,不會任由她離去,才拖延至今,

就算是錦衣玉食,呼奴使婢,也不能抹殺她累及父兄性命的事實。難道自己就這樣受曹家庇護,渾渾噩噩地過完下半輩子么?

她的神情越發堅定,看著常姑姑,倒是生出幾分不舍。

“姑姑這小半年的照看,鶯兒都記在心里。怕是今生沒有機會償還姑姑恩德,只望姑姑往后能長命百歲,健康長壽。”王鶯緩緩地說道。

常姑姑聽她露出決絕之態,唬了一跳,拉了她的胳膊道:“姑娘這是說得什么話?就算是想起父母難過,也不該如此。這天下間的父母,誰不盼著兒女平安,只有你好了,你父母在地下才能真正心安。”

常姑姑只曉得王鶯是投奔來的孤女,并不曉得她父兄是朝廷案犯,自然也想不到其他上面去。

王鶯曉得她誤會了,卻是辯無可辯,只低下頭,道:“姑姑教訓的是,我記下了。”

“整日貓在這院子里,姑娘實是太悶了,才會胡思亂想,等七姑娘回來就好了。多少有個伴,七姑娘又是愛說笑的。”常姑姑摩挲著王鶯的手,說道。

真是說曹操,曹操便到。

常姑姑話音未落,就聽到院子里“蹬蹬”腳步聲響,七娘已經從門外探出小腦袋,笑嘻嘻地剛要說話,見常姑姑也在,規規矩矩地喚了一聲,隨后才對王鶯道:“鶯姐姐,七娘回來了。”

許是跑得急,她額上亮晶晶的,閃著汗。

王鶯見了,掏出帕子給她,問道:“瞧見伯伯了?”

“嗯!”七娘接過帕子,擦了汗,點了點頭,道:“見了,方才阿爹還問起姐姐來著。現下阿爹同曹爺說話,我就過來瞧鶯姐姐。”

“我想去給伯伯請安,七娘瞧著什么時候方便?”王鶯問道。

“阿爹說也想看看姐姐呢,等會兒咱們過去瞧瞧,等阿爹同曹爺說完就好了。”七娘歡快地應著。

前院,客廳。

聽了方種公一席話,曹颙只能跟著唏噓。

王五上半輩子做得是無本生意,家資富足,在老家河南府置辦了宅田,算是鄉間大財主。王五在妻子病故后,雖沒續娶,但是宅里也買來幾個婢妾做內寵。

王五慷慨,親戚多來依附。

去年王五父子被抓,罪名還沒下來,有差役到他原籍去查案,消息傳揚開來。王五的宗親們,不待官府抄家,就合伙將王五的家財給私分了。王家的下人,也都讓他們一家扯了兩個,給占了。

方種公這次回去,也算是受王五臨終所托。王五當時已經曉得自己與兒子不能幸免,就提到家中有兩個婢妾,有見喜的癥狀,希望方種公多照拂。還將自己一處藏寶的密址,告訴給方種公。

當時方種公也只以為這是最壞打算,誰會想到王五的兩個都未能幸免。

待方種公到了河南府,一打聽才曉得王五的兩個婢妾,一個在曉得王家父子問刑后就上吊了,一個被王五的叔公占了,懷孕五個月的時候流產,聽說是個成形的男嬰。那婢妾過后就瘋了,整日里往外頭跑,后來就不見了。

方種公將王五的叔公給閹了,將當初帶頭瓜分王五家產的王五堂兄廢了兩條腿,才算出了口惡氣。

除了這些王姓宗親,方種公還看去看了兩人,是與王家訂了婚姻的大郎、二郎的未來岳父。

與大郎說親的人家姓周,家主叫周原,是王五父親早年帶著的大徒弟,也是吃盜墓這口飯的。王五金盆洗手后,這周原也想開了,就帶著妻女投奔到這邊,置辦產業住下。

兩家還說了親,想著兩姓百年好合。

與二郎說親的人家姓萬,家主萬禮,是鄉下秀才,科舉多年不成,日子過得窮困潦倒。后來在王五家做了西席,才勉強糊口。

王五出事后,周家小姐立時絞了頭發,立志守節,周原怕兩家的關系牽出舊事,就攜家帶口搬離了河南府;萬禮則是趁機貪了些王家浮財,買了處大宅,收了幾個學生,將日子過起來,女兒也許給一個舉人家的公子為妻。

王五沒有去見他,質問他為何這般快就背信棄義,不等女婿過世百日就將女兒另許他性,而是放了一把火,將萬禮新換的宅子燒了個干凈。

做了這些,方種公才離開河南府,郁郁地回到京城。

曹颙心里,只覺得慶幸,幸好不在豐潤本家,要不然上面壓著大族長,加上十幾房族親,豈不是叫人頭疼。

曹颙也將圖壽“病故”之事,告之方種公。

方種公聽了,恨恨道:“王五兄弟死了三個,讓他一個償命,也算便宜了他。”

曹颙怕他有心結,再生事端,道:“圖壽有三子,老大、老二是他發妻所出。早年他妻族獲罪,妻子病故。他娶了后期,兩個成年的嫡子就不受待見。前兩年更是尋了不是,差點安了‘忤逆’的罪名,到底是有所顧忌,給攆到熱河去了,年前我才托了人,將他們兄弟兩個使來京城。老三是填房所出,才牙牙學語。罪不及妻兒,還是就這樣算了。”

方種公不過是牽怒,他雖說是庶民,但是也識字知禮,曉得律法,知道“忤逆”是大罪。但凡罪實,就是個死。

“虎毒不食子,這圖壽真不是東西,投胎做他的兒子,也是倒了血霉。”方種公嘆了口氣,算是將這件事揭夠。

曹颙心中也是松了口氣,對于元威、元智兩兄弟,他還真動不了殺心。這兄弟兩個少年時是紈绔不假,不過也沒有什么太顯著的惡行,不過是兩只紙老虎。

這次圖壽病故,元威、元智兄弟兩個是靠平郡王訥爾蘇出面,才順利繼承了國公府的家產與爵位。這背后說情的,就有曹颙一個。

不是曹颙愛管閑事,而是認識見過他們兄弟兩個共患難的情景,心有戚戚然。

長生雖小,曹頌卻是曹颙當親兄弟待的。看到他們兄弟兩個相互扶持,就讓曹颙想起當年剛進京的情景。

加上元威、元智是靜惠的外甥,如今他們兄弟兩個對曹家感恩戴德,多了這門親戚往來,對曹頌來說也是好事。

曹颙想起這些日子,母親隱隱約約地提過幾次初瑜的身子,對方種公,道:“方老,內子生小女時難產,留了病根,經太醫調理數年,也不見大好。每次走經都體寒腹痛,吃了不少暖宮的藥,也不過是略有舒緩。”

方種公聞言,有些為難道:“曹爺,不是小老兒推脫,小老兒雖各科醫術都略有涉獵,但是擅長的是正骨與外傷,對于耳目疾病也還湊合,對于帶下涉足甚少。”

“帶下醫”是古時對婦科大夫的稱呼。

方種公是男人,還是鰥夫,自不便為女病人問診。

其實曹颙也曉得希望渺茫,不過是見妻子這些年遭罪,有一絲希望也不愿放棄。根據陳太醫所說,七娘學的醫術,所是野路子,但是卻另有一番境地,不容小覷。聽說七娘是家傳,陳太醫還詫異許久,盼著有機會同方種公見一面,探討杏林之術。

天慧的眼疾是初瑜的心病,曹颙想到此處,看著方種公就添了幾分迫切,道:“是我疏忽了,只想著方老身手不凡,是個武林高手,忘了方老還是個名醫。小女患了眼疾,也請方老瞧瞧才好。”

“貴千金的眼疾,七娘那丫頭同小老兒說過。若是胎里帶的,怕是不容易好,小老兒心里也沒底。”方種公道。

太醫院幾個擅長耳目疾病的太醫,曹家都請了個遍;民間有名的大夫,也尋過十幾位,都是束手無策。

曹颙自是不想奢望方種公真的有回天之能,能藥到病除。只是同妻子一樣,見女兒如此,很是不甘心罷了。

“若是方老不嫌麻煩,還是請勉力之試。兒女債,最難償。”曹颙嘆道。

方種公點了點頭,說道:“只要曹爺不嫌小老兒醫術粗鄙,小老兒自當效命。”

曹颙見他面帶乏色,方才七娘過來又沒想上幾句話,就沒有再留他,親自送他出來,喚人送他回客房,想著讓他們父女好生團聚團聚。

才到廊下,就見七娘牽了王鶯的手過來。

“阿爹,小鶯姐姐要來看阿爹。”七娘脆聲地說道。

“小女見過曹爺,方伯伯。”王鶯見到曹颙與方種公,俯身道。

“侄女快請起。”方種公見曹颙沒有言語,伸手虛扶道。

見她神容憔悴,方種公不禁有些擔心。想著要不要尋個機會,給她好好把把脈,開幾劑清心去火的藥。

王鶯沒有立時起身,抬頭道:“曹爺,方伯伯,小女有些話壓在心里,不吐不快。可否叨擾二位些功夫,小女有話告稟。”

方種公見她神色果決,不知她這話何意,遲疑地看了曹颙一眼。

曹颙也是摸不著頭腦,點點頭道:“既是王姑娘有話,那就廳上喝茶吧。”

七娘見王鶯一本正經的,也收斂了臉上的笑,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同她一道進了客廳。

“方伯伯這次回河南府,可聽到什么消息?可聽人提起周家與萬家我那兩位苦命地嫂嫂?”待眾人坐下,王鶯開口問道。

王五婢妾有身子之事,王鶯不知,方種公原想著有了結果再告訴她。事到如今,再提無益,就瞞著未提,只將周家與萬家的情形說了。

王鶯倒是不意外,點點頭道:“瑞娘姐姐最是剛烈,與大哥又是青梅竹馬,原是訂了去年臘月迎娶。萬家的秀才,我早就跟爹爹說過,不是個好的,爹爹總是不信。”

說話之間,她已經是脫去稚氣,成熟穩重許多。

方種公見她如此,真是羞愧難當。若不是他持恩相求,王家父子在河南府鄉下,還過著悠哉自在的生活。

就見王鶯站起身來,正色道:“曹爺,這些日子的容留之恩,還有為父仇大恩,小女無以為報,請曹爺受小女一拜。”說話間,已經盈盈拜了下去。

曹颙站起身來,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道:“王姑娘無須如此,曹某不過是勉盡心力,不敢當謝。”

王鶯站起身來,從懷里討了給荷包出來,上前兩步,擱在曹颙座位邊的茶幾上,道:“這里有些金銀珠寶,是我早先的體己。這幾個月來,常姑姑待小女甚好,教導小女許多事。小女沒有機會回報與她,這點金子請曹爺在小女走后轉交于她,算是小女的一點孝敬。小女不是心狠之人,在她面前說不出一個‘走’字。”

曹颙見狀,已經是皺眉,道:“走?王姑娘想去哪里?”

“小女聽父親提過,周叔叔老家是河間,小女要去找瑞娘嫂嫂。曹爺這邊雖好,終不是小女的家,小女想要同親人一起過日子。”王鶯低下頭說道:“請曹爺成全,請方伯伯成全。”

這幾句話,聽得曹颙啞口無言,聽得方種公紅了眼圈。

“好。大侄女,伯伯答應你,伯伯送你去河間府尋親。”方種公站起身來,對曹颙抱拳道:“曹爺,若是方便,尊夫人與令嬡那邊,可否讓小老兒現下就看看?”

看著王鶯這番果決,曹颙也不好留她。那位沒有見面的周家小姐,曹颙倒是很佩服她的貞烈。

“內子攜小女在城外園子那邊住,今日是來不及了。要是王姑娘不著急趕路,就請方老再留兩日。”曹颙稍加思量,說道。

他的心里,不贊成方種公去河間。方種公雖然看著健碩,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這半年又一直在外頭奔波,看著老態橫生,使人見之不忍。

他想著,等到私下里勸勸王鶯再想想。茫茫人海,尋一戶人家也不容易。周家又是舉家避居,未必會回河間。還不若打發來兩個人去河間探聽,有些音訊后,再過去尋找。

方種公聽了曹颙的話,望向王鶯。王鶯搖搖頭,道:“也不差這一日兩日,等方伯伯歇息幾日再動身也不遲。”

七娘聽說王鶯要走,已經是撅了小嘴,紅了眼圈道:“小鶯姐姐忒無情,怎么說走就走?沒過門的嫂子是親人,我們就不是么?你雖沒去園子,奶奶也是記掛著你,得了什么好吃的,都想著打發人送回來給你一份。妞妞也念叨你,說等過些日子回來,跟你學棒法。你說走就走了,可對得起大家伙?”

一喜歡,說得王鶯也淚珠閃現,只聽她哽咽著說道:“各處恩德,我都記得,我也想就這樣過下去,可是我到底不是這宅門里的小姐,我不想就這樣生活一輩子。我雖不是男兒,也有高遠志向。”

七娘想起她過去所說,心中一動,道:“我曉得了,姐姐還不死心,還記得那處藏寶。”

曹颙與方種公聞言,都望向王鶯。

王鶯神色不變,坦然地點點頭,道:“七娘說得不錯,我卻是對那處藏寶不死心。只是我不是傻子,盜陵案才過半年,我父兄尸骨未寒,我不會動那處寶藏,引火焚身。”

“藏寶,什么藏寶?”方種公并不知情,有些怔住。

七娘說完,才想起這個是機密之事,忙低下頭,咬住嘴唇不再開口。

曹颙望向王鶯,道:“有什么不死心?那本就不是王姑娘的家財,為了身外物,王姑娘忘了曹某的告誡,想要以身犯險么?”

“曹爺,我無父無母,也沒了手足兄弟,貪財再多,能有何用?我只是想要將它,用到當用的地方去,若是能造福一方百姓,為父母祈福也是好的。”王鶯說道。

“想法是好,可是如今天下貪官污吏橫行。你一個女子,若是露出財來,就要引得四方宵小窺視,成了惹禍的根本。”曹颙說道。

王鶯見他規勸,倔強地并不言語。

方種公看著她一身素服,憐她命運多殲,對曹颙道:“曹爺,既是她的心愿,小老兒就成全她便是。雖不知王家侄女說的寶藏在何處,可是他父親之前在河間府用化名置辦了一處產業,還有些藏銀。這次從河南府回來,小老兒繞路去探看,并未被官服察覺收沒。

曹颙聽了,這還有王五的遺產需要處理,也不好再相攔。

是夜,方種公輾轉反側,難以安眠。

在王鶯走后,曹颙已經將皇陵寶藏之事說了,勸他無論如何要勸王鶯熄了那個心思。要不然等到寶藏問世,引起四方驚動,王鶯想要全身而退,談何容易。

迷迷糊糊間,就聽到屋頂聲音。

方種公是江湖人,自是警覺,已經從床上起身,抓住枕頭底下的匕首。

外頭那人落地的聲音極輕,但是方種公仍聽得仔細,立時閃身到門口。

因是月中,天上一輪滿月,隨著門被輕輕推開,散了一地銀光。

“是誰?”那人剛閃進,方種公的匕首已經送上前去。沒想到,卻是撲了個空,讓那人閃過。

轉眼之間,兩人就交手數招,方種公絲毫占不到便宜。

借著月光,方種公也瞧出這黑衣蒙面人身影輪廓,訝然道:“侄女?”

那人聞言,立時住手,將面上的黑巾拉下,道:“伯伯,侄女方才無禮,伯伯莫怪。”

方種公摸到桌子前,用火折子點了燈,打量了王鶯兩眼,見她背了包裹,道:“侄女這是做什么?難道要不告而別。”

王鶯并不回答,反問道:“伯伯瞧侄女身手如何?”

“是伯伯小瞧了你,侄女拳腳上已經夠了,就是不知兵器上如何?”方種公實話實說道。

王鶯從懷里掏出把匕首來,道:“伯伯,侄女并不是弱小女流,這把匕首上殞命的人,沒有十來個,也有三五人。”

方種公聞言,不由皺眉。醫者父母心,他雖是江湖人士,但是輕易不會取人性命。所以,回河南府為王五料理身后事時,也是自斂,沒有因一時激憤而要人性命。

王鶯不過十五、六,就這般毒辣,卻是方種公所沒有想到的。

他剛要開口相勸,就聽王鶯道:“伯伯,侄女說這些,并不是想聽伯伯相勸。這半年來,侄女想了好多,是不是就這樣享受榮華富貴活著,還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已是深思熟慮,不是臨時起意。才周家叔叔除了盜墓,早年還曾落草為寇,這次想必不會回河間,而是回到山里了。侄女知道他們的落腳之處,要是尋他們。”

“大侄女,你想想你的父母,可愿看到你這般模樣?”方種公說道。

“方伯伯放心,侄女還有良心,絕不喪了良知,使得父母親蒙羞。”王鶯堅定地說道。

“真的不要伯伯送你么?”方種公見她拿定了主意,不由有些頹然。

王鶯搖了搖頭,道:“方才與伯伯動手,就是要伯伯曉得,侄女有自保之力。”說到這里,她看了看門外,道:“也請伯伯轉告曹爺,請他放心,那筆金銀,我不會據為己有,定會說到做到。”

得了消息,趕過來的曹颙站在門外,聽了這句話,嘆了口氣到一邊。

就這樣,王鶯在天亮之前,離開了曹府。

梧桐苑中,曹颙背著手,站在樹下,對于離開的王鶯,生出幾分欽佩之心。自從曹甲告訴他,王鶯的身手不凡,比七娘還強出幾分,曹颙就曉得,這個小姑娘說不定會離開。

若是有自強之心,有自保之力,誰愿意在宅門里日復一日過著無聊日子。

這數月容留,曹颙不過是出于本心,卻為他積了善緣。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對于王鶯之走,方種公雖然感傷,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是她自己的選擇。

曹颙原想要請方種公去園子那邊為初瑜與天慧診治,但是李氏見他最近差事多,老留在城里,府里又沒有妥當人侍候,就打發初瑜帶著天慧先回府。

七娘在醫術上有些造詣,初瑜是曉得的。連陳太醫都夸了七娘,說她雖然才十三,但是醫術已經不俗,只是還缺乏些經驗罷了。

為了這一句話,七娘就當起了曹府的大夫。聽說哪個病了,不待人尋,她就自己個兒送上門去,請脈針灸,忙得不亦樂乎。

因她小有名氣,又不收診金,大家伙也樂意讓她看。

曹颙怕期望太大,引得妻子失望,沒有特別夸方種公的醫術,只是說因他到了,請他順便看看。

饒是如此,初瑜也生出幾分期待。

天慧周歲后,曹颙似乎對女兒眼疾醫治無望,很少主動請大夫看女兒的病。能主動請方種公給天慧看,肯定也曉得其在耳目疾上有建樹。

對于自己之疾,初瑜反而沒敢存什么指望。太醫院中,最不缺的就是帶下科大夫。京里的名醫都請盡了,偏方也用了無數個,都是收效甚微。

方種公給初瑜把脈外,出來也是對曹颙搖頭。產后身子損傷過大,過后又滋補太勝,陰陽失調,傷了元氣。只能開些驅寒暖宮的方子,只能使得經水順些,想要醫好身子,還是要靠日常調理。想要再次懷孕生子,機會甚是渺茫。

曹颙只是想讓妻子少遭些罪,并沒有指望初瑜再生。夫妻兩個血緣這么近,萬一在生個不健康的孩子,那不是作孽么?

初瑜沒有親耳聽到這些話,但是見方子同過去的差不多。因沒存什么指望,所以也稱不上什么失望。

到了天慧時,方種公從診脈,到翻開天慧的眼皮仔細看,用了許久。

天慧因聽了母親吩咐,乖乖地配合著。

方種公的則是凝神苦思,想了許久,才對曹颙道:“曹爺,令嬡的眼疾雖然是胎里帶的,卻是同我早年在泉州時看過的病患病情差不多。只是細微之處,還有差別……”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