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八百零八章 奪子

類別: 清史民國 | 歷史 | 曹顒 | 織造府 | 康熙朝 | 奪嫡 | 黨爭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  書名:重生于康熙末年  更新時間:2024-06-05
 
www.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李含玉、李誠姊弟,曹颙早年都見過。如今再見,只能感慨人生如水、歲月如梭。上次見他們兄妹,還是在康熙四十九年。當時,李誠不過是三齡童,李含玉也不過是個跟妞妞差不多大的小姑娘。

同李鼐的老實木訥不同,李誠年紀不大,但是看著靈氣逼人。說話之間,既是守禮,亦是不乏對長輩的親近,引得李氏憐愛不已,恨不得摟在懷里,心肝肉一般。

李家,永遠都是曹颙的一塊心病。

不過,見了眼前李氏這般歡喜,曹颙心中也不禁柔軟幾分。

按照歷史上留下的蛛絲馬跡看,李家最大的過錯就是站錯了隊伍吧?如今八阿哥已經身故,“八爺黨”煙消云散,是不是李家也能逃過一劫?

曹颙想到攪渾水的九阿哥,心中頗為沉重。

當晚,設宴為李家父子三人接風時,曹颙就旁敲側擊,問起李鼐來。不外乎去哪個府里請安,大舅舅有什么話交代,云云。

李鼐并不是有心機之人,沒.有隱瞞曹颙的意思,三言兩語就交代了奉父命上京的真正含義。除了送女待嫁之外,還想要謀個恩典出仕。

因李煦是出了名的好人緣,跟京.城各大皇子府中有往來的也多。除了九貝子府,還要往三阿哥府請安。

曹颙一聽,心中有數。這李煦還.是不死心,打的主意,是要騎墻而望。

誰不知道,如今的九阿哥就是十四阿哥的代言人;.而三阿哥占了個“長”,也算是儲位的人選之一。

曹颙心中嘆了口氣,倒是有些不知該說什么。

既然是奉命而來,也不是他一個外人三言兩語就.能使得李鼐改變主意的。

“大表哥既想出仕,是要謀外官,還是京官?”曹颙岔.開話,問道。

說起來,李鼐已.經年近不惑。別的官宦人家子弟,他這個年紀,不管是科舉晉身,還是捐官,早該出仕。

“父親的意思,是想讓我謀京官。”李鼐說道:“父親說了,李家不會總在織造任上,等到……以后,總有回京之日。不過實缺得等,先捐了頂戴再說。”

這也算是明白話,曹颙心中猶豫著,用不用勸這個表哥,在京城走禮的時候加上四阿哥府。不過,想著前幾日十三阿哥相邀過府,話里話外的意思,曹颙這話又止住。

言多必失,四阿哥又是極容易多心之人。

一頓飯,也算吃得賓主盡歡。

李鼐心中,待曹颙這個表弟本就很是親近,心里還感念他前幾年“仗義尋人”之舉。

飯后,夜色漸濃,李鼐父子告辭。

李氏曉得侄子既到京,少不得走親訪友這些,也不留他。只是侄孫女李含玉,則是說什么也不放人,要留在這府里親近幾日。

京城李府沒有女主人主持中饋,留著女兒在曹府學學規矩,李鼐也是滿心愿意。

就這樣,李含玉在曹府住了下來。

如此一來,就將曹家眾人往昌平莊子的出行的日子耽擱下來。

曹顏同曹頤都出嫁多年,身邊難得有個待嫁的女孩兒,又是骨肉至親,李氏少不得叫人給侄孫女裁新衣,置辦新首飾,為她添妝鹵,倒是忙得不亦樂乎。

曹颙與初瑜兩個本就怕她閑著感傷,見有事情轉移她的注意力,也是樂見其成。

李含玉同弟弟李誠的聰明外露截然不同的性子,像極了其父李鼐,憨厚老實。因這個緣故,連帶著初瑜都多愛她幾分。

李鼐進京求官,除了為李家鋪設回京之路,關鍵還在這個女兒的婚姻。

李家定親的人家,雖不是八旗顯貴,卻是名門中的名門,是滿清開國宰輔范文程的家族。

范家是漢軍鑲黃旗人,同李煦私交甚好這位是范文程的孫子,原任福建浙江、現任督察院左都御史的范時崇。

同李含玉有婚約的就是范時崇的次孫范永文,同李含玉同齡,是康熙五十六年的舉人,參加去年春的會試落榜。

程家幾代顯貴,同李家這樣的包衣世家不同。李煦能與他家結親,也算是“高門嫁女”了。

雖說范永文父親早逝,跟著祖父過日子,但是李家既然往范家嫁女,李鼐這個做父親的,也不好頂著監生的名號張羅送親。

就算沒有實缺,這官銜也要捐出來,才好張羅親事。

曹颙對范家早有耳聞,也曾聽父親念叨過幾個范家幾代人對朝廷的“忠義”。

當時,曹颙心中是不以為然的。畢竟,范文程是漢人。身為漢人,輔助皇太極打天下,最后奪了漢人的江山,這擱在幾百年后,就要被罵做“大漢奸”。

曹颙只是因李含玉待嫁,想到女兒天慧身上。

“高門嫁女”、“高門嫁女”,還不曉得女兒往后會落到誰家。想一想,都覺得受不了。

李氏張羅了半個月,這給侄孫女的新衣也裁完了,首飾也做好了,也到了三月初。

光明媚,天氣晴好,李氏想起早先兒子、媳婦提及的去昌平山莊小住之事,不禁有些動心。

這邊重新收拾,尚未成行,李鼐就再次到了曹家。

這次,并不是給李氏請安,而是專程尋曹颙而來。

不過半月功夫,李鼐憔悴了不少。曹颙見狀,有些不解,據他所知,捐官一事還算圓滿,如今李鼐已經是候補知府。

雖不是實缺,但是四品的頂戴是實打實的,嫁女進程家也算能過得去了。

“表弟……都說家丑不可外揚,但是眼下愚兄有一件事委實為難,還得請姑母同表弟幫忙周旋。”李鼐漲紅了臉,猶豫了一會兒,對曹颙說道。

曹颙見他如此,也不敢直接應承,道:“表哥且說說,還有什么得勞煩我們太太的?都不是外人,若是能幫忙的,自是無話。”

不能幫忙的,他覺不會斂那個瓷器活兒。

“哎!哎!”李鼐嘆息兩聲,搖了搖頭道:“真是不知當從何說起,說起來都是笑話一般。”

接下來,他就說了緣故。

曹颙聽得目瞪口呆,真覺得跟傳奇一般。

原來,李鼐進京次日,就帶著兒子去了他小舅子孫玨家。待到孫玨將幾個兒女喚出來給李鼐見禮時,李鼐就發現不對之處。

孫玨庶出的雙生兒子,容貌同李誠頗為相似。

李誠是孫玨的親外甥兒,表兄表弟之間容貌像些也是尋常。可是,李誠的模樣并不肖像其母孫氏,而是像極了親叔叔——已故的李鼎。

孫家這對雙生子,飛眉細眼,也是李家人的模樣。

孫玨許是日日相見,并不覺得兒子有什么不對。李鼐卻是想起一件舊事,當年李鼎剛失蹤時,他是到過京城的,隱隱地還記得聽管家提過弟弟贈婢女給孫玨之事。

納時,他心中還頗為不贊同。畢竟,從曹家那邊論起,曹李兩家比曹孫兩家親近得多。為了交好孫玨,使得曹氏心里不痛快,并不是什么上策。

他裝作不經意問了問這對雙生子的生辰,卻是同侄女香玉又差不多,怎地不使他暗暗心驚。

待離開孫家,回到李宅,問過了大管家,確認送給孫玨的兩婢確實是弟弟曾收用過的,李鼐已經差不多能認定那對雙生子就是弟弟的骨血。

他同李鼎兄弟情深,弟弟年輕暴斃,兇手至今無從查之,心中一直深以為憾。如今,既是曉得弟弟有血脈流落在外,如何能無動于衷?

他立時寫了家書,命心腹隨從快馬出京回蘇州。

在焦急不安中,等了半個月,終于收到父親的回信,只有數行,讓他請李氏同曹家做中人,滴血認親。

曹颙已經聽得皺眉不已,這真是了不得的大事兒。

真沒想到,孫家那對雙生子竟然不是孫玨的骨肉,而是李鼎的遺腹子。

曹颙的心中頗為古怪,畢竟李鼎是他叫人除去的。這些年過去的,又出現同李鼎相關的事兒,實是不知當說什么好。

只是,這“中人”二字,曹颙可沒興趣應承。

如此一來,將曹家同李家、孫家又拴在一起。而且,憑借這件事的晦暗面,就算曹家出面,也多是兩面不落好,說不定還要承擔兩家的埋怨。

李煦是個老狐貍,不愿同孫家撕破臉,才想著要拉曹家下水。曹颙也不是傻子,怎么會任由其擺布?

他沉吟了兩句,道:“大表哥,這樣怕是不妥當。二姐夫的性子,您也是曉得的,最是愛面子。這混淆子孫大事,本是不足為外人道。若是鬧出來,只怕二姐夫那邊,就要惱了。他畢竟是大表哥的親舅子,還不若大表哥悄悄地說了,兩家再商議怎么將這事兒了結了。畢竟這次表哥進京,主要是為送侄女出嫁,要是這會兒功夫,傳出什么難聽的,侄女出門后在婆家也艱難。”

對于父親的指示,李鼐心中本就不贊同。

畢竟,這是李孫兩家私事兒,就算最后瞞不過曹家,也不好眼下就大喇喇地對著親戚講。

聽了曹颙的話,李鼐直覺得忒和心意,跟著點了點頭,道:“表弟說的正是,愚兄也是這般顧忌。還是暫時不要驚動姑母,待我尋個機會同孫玨提提此事再看。”

雖沒有深交,但是這些年親戚坐下來,曹颙對孫玨多少也有些了解。

孫玨是地道的孔孟子弟,夠自大,夠虛偽,夠大男子主義。曹穎嫁給他十幾年,兒女都十來歲了,想要歸省一次,還要請示了再請示,將丈夫奉得跟天似的。

而越是人前,孫玨越是挨擺一家之長的譜。就算陪著妻兒回曹家一次,也容不得妻兒痛快了,對兒子人前必要呵斥一番才能說話。

要是曉得自己個兒給別人養了幾年兒子,孫玨不得氣瘋了。

瞧著李鼐的模樣,也不像是能巧言令色的。要是事情處理不好,最后說不得還得母親出來操心,這點曹颙不能容忍。

“大表哥,二姐夫這幾年做京官,開銷大,手頭有些緊。”曹颙想了想,還是決定幫李鼐一把,說道。

“怨不得,客廳里的擺件有幾個贗品……”李鼐開始還沒明白過意思,跟著說著。說到一半,他才明白過味兒來,感激地看了曹颙一眼,道:“謝謝表弟,我曉得了!”

打發了李鼐,曹颙終于能成行,次日就帶著一家上下往昌平去了。

雖然才守孝半年,但是所謂朝廷大事,好像都離曹颙想去甚遠。

十四阿哥的風光,曹颙無心關注,那只是同當年的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一般,不過是個悲劇罷了。

這個悲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就是康熙。

康熙推波助瀾,將兒子們的野心放大,給予他們奪儲的希望,再親自將這希望打破。

這樣的游戲,他沒有玩膩,曹颙已經看膩了。

人生如朝露,自己過去太勞心了,誰能擔保自己就能活到七、八十歲?

曹颙決定為自己活,多陪陪母親,親自過問兒女的教育,陪著妻子看看桃花李樹,這也是春的愜意。

如同這滿山光似的,康熙五十八年的春天分外祥和。

雖說正月初一那日傳說有日食,但是因那日陰天下雪,所以京城并不得見,倒是沒有引起什么恐慌。

后宮的幾位嬪妃在去年年底,經由禮部正式冊封。至此,十六阿哥同十七阿哥也算放下心事。

銀行開業數月,原本成效并不顯著,但是到了臘月,卻是生意大好。京城居不易,這人情開銷是大頭,到年底手頭挪不開,去銀行借貸之人數以百計。

到了二月,八旗放餉銀的日子,這銀行借貸出去的銀錢補上不少,十六阿哥終于是心里有底氣不少。

山居生活,曹颙心里也舒坦許多,除了早晚陪著母親四處遛彎,其他的時間,他就開始喜歡上侍弄菜園。

說起來,昌平莊子這邊比海淀園子好,地方寬敞,山水天然趣味。

曹颙使人在莊子里墾出一塊菜地,帶著幾個小的,享受農耕之樂,倒是同這大好春日正好呼應得上。

輕松自在的日子才過了沒幾日,這日山莊里卻迎來一位貴客。

是十六阿哥帶著旨意而來,原來圣駕在萬壽節后,幸湯泉行宮。不知怎么聽說曹颙在山莊這頭,康熙就打發十六阿哥過來。

除了曹颙,李氏也需前往給王嬪請安。

說起來,曹颙最后一次見康熙,是在年前圣駕剛回京時,曾奉旨見駕一次……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