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定罪

類別: 清史民國 | 歷史 | 曹顒 | 織造府 | 康熙朝 | 奪嫡 | 黨爭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  書名:重生于康熙末年  更新時間:2024-06-05
 
www.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進入四月下旬,天氣一下子熱起來。

往年這個時候。圣駕都要離京去熱河,京城權貴不是隨扈出京,就是要到城外莊子避暑熱,今年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有心思活絡的,猜測著是不是太后病著,皇上侍疾,抽身不開的緣故。只有耳目靈通的,才知道太后與皇帝母子之間還僵持著,沒有和解的意思。

雖說皇上給太后上了“仁壽”尊號,現下皇家起居錄以及相關旨意,也都書“仁壽皇太后”,可實際上太后屢辭不肯應,也不肯受冊寶典禮。

從景陵回來后,皇上從每日一請安,變成五日一請安,仍是寅初永和宮院子中行禮,母子壓根就沒見著。

大臣們還好,不管心中如何嘀咕,只有恭待皇命的份兒。

王公大臣,享受慣了,都在熱河有避暑莊子。這圣駕卻還是沒有避暑的意思,大家就有些坐不住。

按照《大清律》,宗室王公,無旨出京百里者,死罪。大家都圈在京城,能放風的日子,也就避暑那幾個月。

十六阿哥就成了各大王公府邸爭相截堵的對象,人人都想知道,皇帝到底何時能出京,到底還出不出京。

要是不出京,大家就要想法子去郊區避暑。

雍正沒有旨意下來,十六阿哥也不好就說皇帝是去還是不去,只能說“不知”。

明明是實話,可誰信呢?

他一個漢妃所出無爵皇子,一下子承了鐵帽子王,大家只是將他當成皇帝的心腹。

只將十六阿哥煩得不行,只能逮住曹颙,抱怨一通:“皇上也是,不去就不去,下個旨意讓大家安心就是,就這么生拖著。”

曹颙心中,也覺得奇怪,問道:“十六爺,皇上才登基不久,不是正當去熱河受蒙古王公的朝拜么,怎么不去了?”

十六阿哥聞言一笑,低聲道:“我尋思著。皇上是舍不得這銀子。”

這個答案,太令人意外了。

曹颙有些不解,道:“內庫不是……豐盈了么”

登基半年,除了接手莊親王府兩代親王積攢下的百萬金銀,雍正還抄了不少官員的家,家產無一不是罰沒入官。

雍正最近屢屢賞賜臣子,看著挺大方的。前兩天剛賜給禮部侍郎張廷玉房一所,銀一千兩。

天子賜宅,沒有小于三進的,又位于皇城根腳下,寸土寸金的地方。這份賞賜,不可謂不豐厚。

十六阿哥搖搖頭,道:“這邊再慷慨,不過萬把兩銀子的事兒。去趟熱河,蒙古王公要賞,隨扈的王公大臣要賞,行圍的滿洲與蒙古兵丁要賞,少說也要幾百萬兩銀子。內蒙古與外蒙古又不一樣,來朝多年,建城而居,早已不復早年悍勇。皇上要加恩。直接召見出過花的蒙古王公進京朝覲就是,就算到時要賞些銀子,也比北巡要節省的多。皇上近日頻頻召見工部兩位尚書,看著那意思,是要行什么關系民生的大工事。國庫還不富裕,皇上想要動用內庫的銀兩也不稀奇。”

曹颙聽了,不覺有些動容。

同康熙的重虛名比起來,雍正這位名聲有爭議的皇帝能以民生百姓為先,倒是令人敬佩。

十六阿哥自己說完這些,想是也想到此處,也再沒有早先的抱怨,對曹颙道:“皇上是勤政之君,每日里寅前就起,子時方歇。古往今來的賢君,也就如此了。”

曹颙聽了,心中無奈,這不是活該累死。

事必躬親,只有干著急的。

若說用人,雍正還真不如康熙。

就算他現在重要幾個心腹,卻是不肯放權,事事要自己拿主意。

若是掌一部事,如此還好,可以杜絕弊端,了然政務。身為一國之君,如此熬神的話,真不是長壽之道。

后世傳言,雍正是吃了太多丹藥,汞中毒而死。

這宮廷里的彈藥,不是用于床笫之歡的。就是用于提神的。從雍正的后妃數量看,他并不是貪色之君。

處理政務,經營這個國家,對他來說,當比在床笫之間征服女人要重要的多。

見曹颙沉吟不語,十六阿哥道:“想什么呢?這是?”

曹颙道:“十六爺,今年內務府的洋貨,沒有沒新咖啡豆?若是方便,幫我弄些?”

十六阿哥好奇地看著他道:“你不是嫌那東西又烤又磨又煮的麻煩么?怎么又想起這個?”

現下雖說有商人將咖啡販賣到中國,但是并不多見。魏信還在廣州時,曹颙曾讓他留意過這個,淘換到一袋咖啡豆。

只是曹颙又不是專業人士,雖使人將咖啡豆按照焙烤、磨碎、水煮、過慮的程序加工過兩次,但是總覺得味道不對,便也撂下不喝,剩下的咖啡豆也早就不知丟到哪里去。

“眼見天長了,白日里在衙門犯困。這咖啡豆喝著雖苦,用來提神卻是最好不過。”曹颙道。

十六阿哥聽了,卻是皺眉道:“若真有此功效,會不會上癮?”

他是被鴉片弄的怕了,對于這些外來的東西就帶了戒備。

曹颙道:“這個同茶葉似的,上癮也不過是一日多喝幾杯,倒是沒什么壞處。”

十六阿哥這才放心。笑著說道:“孚若,既然是好東西,是不是當多淘換些,讓大家也都跟著嘗嘗鮮?”

曹颙見他眼睛發亮,便笑著他又惦記著生財之道。

曹颙卻是沒有十六阿哥那么樂觀,物依稀為貴,咖啡現下不知在西方如何,在中國卻是花金子也買不到東西。

這口感又不如茶葉那般醇香溫和,有幾個能跟著改口味的。

他將這個對十六阿哥說了,十六阿哥的興奮勁頭就弱了幾分,不過仍是答應給曹颙弄些……

四月二十三。李煦案從刑部轉交內務府慎刑司,欽命內務府總管大臣議罪。李煦父子也從刑部大牢轉到內務府慎刑司拘押。

任是誰都瞧出,皇上的口風變了,從怒斥李煦辜負先皇恩典當“嚴加治罪”,到現在的“惟伊為皇父有稍盡力之處,且已年邁,將此交內務府總管大臣議罪可也”。

現下掛名內務府總管的,有十六阿哥、領侍衛內大臣馬武、噶達渾、董殿邦四人。其中,以十六阿哥為主。

內務府總管,本就是侍奉天子的近臣。連皇帝都要抬手放過李家,誰還會不識趣的為難李煦,自是以十六阿哥為馬首,不肯多言語。

在經過半日的堂議后,李煦的罪名就定下,替惡棍具奏采人參之事,是“疾病纏身、老弱糊涂、妄聽人言”才犯下“逾越”之罪。

織造衙門虧空錢糧,多是近年來其子、家人趁李煦老邁,插手公務,謊支所致,李煦“失職”、“失察”。

鹽政衙門虧空,李煦任內,自康熙四十五年所得各種商賈余銀,因俱以急用預支,故以七十兩為百兩,或以八十、九十兩為百兩不等彈兌。李煦替商人賠墊,皆用足銀,如數彈兌。此項裝秤少秤共少給銀三十七萬八千八百兩,商人理應補償,還清國帑。

涉案四人,李煦,當革織造職解任,卸戶部侍郎銜兒,削世職,發遣西寧軍前,房屋、鋪子、土地、家人俱都列冊充公,填補以上所欠錢糧;李煦長子,候補知府李鼐。插手織造府公事,杖一百,革去功名,徒三年;李家家人錢仲璇、相公沈毅士,杖一百,流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

李煦的罪,議得不算輕。

發遣軍前,這是重刑罰,僅次于死刑。

幾位總管,都有些吃驚,卻也沒有多言,就在十六阿哥的折子上聯名。

十六阿哥將折子遞到御前時,雍正正看蘇州過來的另一個折子。

折子是蘇州織造胡鳳翚所奏,提及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一筆兩千兩銀子的買米錢,已經報銷訖,所買米石并無存貯在倉。

雍正既已決定放李煦一馬,再看這折子,就只覺得好笑。三十年前的賬本,都能查得出來,這胡鳳翚不可謂不用心。

雖說是奉旨勘察,但是做到這個地步,有咄咄逼人之態,雍正并不覺欣喜。

他想起年羹堯的性格,也是如此,不給人留轉圜余地。這胡鳳翚如此賣力地查李家的罪證,到底是忠君,還是因年羹堯與曹颙的私怨,要替年羹堯出氣?

年羹堯執掌西北,是雍正的用意。雍正愿意為他撐臉面,讓他在西北樹威,卻不愿他插手到其他事務上來。

想到這些,雍正心中有些煩躁。

看完蘇州的折子,再看十六阿哥的折子,他就覺得心中舒坦多了。

他將此事轉交內務府,除了給李氏與曹颙母子留臉面外,還想看看十六阿哥會如此處置。

畢竟論起來,十六阿哥才是李家的血親。

這個折子,卻是不顯私心,很是合雍正的心意。

“李煦七十了,發遣軍前也不堪驅使,流盛京吧。”雍正拿起朱筆,在折子上加注幾字,而后批了個“準”。

十六阿哥聽了,心中松了口氣。

雖說旗人有規矩,“五刑不加身”,輕的改鞭、改枷,重則直接處死。但是也沒什么人獲罪,若是皇上親自過問的案子,即便是旗人身份,該杖也要杖,該流也要流。

盛京又沒有寧古塔的苦寒,沒有新疆的遙遠,流放盛京,算是千里之流,算是輕的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