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正十六年,十月十日。
此時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這幾天又恰恰都是睛天,只見整片天空蔚藍一片,只有幾朵白云在浮動著,微微細風拂過,也帶著爽朗,讓人忍不住就會心生暢快之感。
襄陽城,天剛剛放亮,街道上閃亮一片,街旁的樹木枝葉上,灑落著昨夜的露水,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極為的晶瑩耀眼。
新宮的宮門這時已經大開了,整個王宮都被布置得煥然一新,身著著鮮明甲胄的宮廷護衛軍分立于宮門兩旁,手持著長矛,一個個身材挺拔、身高相似,極其的整齊!
這座王宮的規模,已非是之前節度使規格。
雖然實際上,還比不上成都的蜀王宮,蜀王宮是歷代蜀王經營,自然豪華宏偉,而這王宮,是以著舊日府邸擴建而成,顯得稍小一些,不過,山不在高,有仙者靈,水不在深,有龍者靈。
此時凝看上去,只見這內宮中,已經凝聚出洪流一樣的赤氣,在宮殿上運轉著。
蜀王宮專門用來進行朝會的大殿內,也是點起了熏香,里面有著陣陣人聲傳出來。
別的可以不修,登基稱王以及召開朝會的大殿,不能馬虎,單看這座大殿的大小,已經有了一絲皇宮朝殿的感覺。
整座大殿的規格尺寸,比照著真正的皇宮規格來,只不過在一些裝飾布置上稍微的有所避諱一些。
讓人不至于一眼看過去,就會覺得這里是皇宮,可即便如此,依舊能讓人一進來,就心生敬畏之感。
夾殿的地面閃亮,是因為大殿的地面俱是以著一種涂金之磚鋪地而成,九根幾人合抱著都會略顯困難的雕花石柱”分列于大殿的各個角落,這座大殿的最上面臺階上,一張巨大的座位,就顯眼的擺放在這里,座椅上包裹著紅色絲綢,與金色搭配起來,極為的肅穆威嚴!
這張王座所在的大殿最上位置,高度足足高出大殿十二階,兩旁擺放著的飾物瓶器,也都是精品,整個地方一看過去,就會讓人覺得璀璨,不敢去直視。
此刻,這王座上,空無一人”這大殿中,卻已經是聚集了不少人,少說也有著七八十人,他們都小聲的說著話。
襄陽城中,王弘毅帳下所有的文臣武將,在這一天”都聞風動起來”這也包括那些級別最低的刀筆小吏和低等將校。
因為這些時日”先是王位大典的籌備,后是內宮的即將到來,誰都不想在這時候,給上司不好的印象。
能來到這大殿之中”都是些品級不低的官員,看著他們穿著官服”分文武站立,儼然是一個小朝廷。
細樂聲起,六十四個樂師各按方位,以黃鐘大呂十二呂樂律為主,以蕭笙琴和聲,編鐘銅磐相伴,樂聲中,群臣按照禮儀,跪著高呼:“王上千歲,千歲,千千歲!”,喊著,一齊叩下頭去。
這就是登基的排練,已經練習了幾次了。
一切排列完畢,稍加休息。
站在文官行列最前面,是兩個看起來很是熟悉的人,兩人身上的氣質,說話言行,都給人一種默契。
一個一身六品官官服,實際上官品不高,不過卻排在最前,儒雅的臉上,卻透著一絲殺伐之氣,舉手投足間,也帶著凜冽感覺。
這正是張攸之!
站在張攸之前面的一人,也是六品官,長身玉立,氣質如玉,眼眸如星,帶著溫潤之感,臉上也總是帶著微笑,此人正是虞良博!
這兩人身后是許多熟悉的面孔,有一些甚至是從秘文閣出來的官員,對這兩人自是尊重。
武將班列中,最前方的是幾個老將,他們身后站著一人,與前面的幾位都有不同,就是從年齡上來看也是有些鶴立雞群的味道。
這是一個青年,身上穿著是正四品的武將服,幾乎是第一,使老將都不由神色復雜。
站在大殿中的官員,卻無一人對他站在這里表示出異議,他就是在這次水戰中,立了大功的新任水軍大都督呂肅海!
此刻王弘毅還沒有到來,整大殿中,自然是嘈雜聲有之。
一些文臣武將都聚在一起,小聲談論著。
“虞大人,聽聞你近日身體欠佳,可曾痊愈否?”,文臣班列中最前面的兩人,此刻站在一起,都是一臉淡然,只不過相比下,虞良博的臉色要略顯蒼白一些。
張攸之小聲向虞良博詢問著,兩人在共事最多,算的上是交情不錯了。
“已是差不多痊愈了,只是身體還略微有些虛弱……大概還需調養一段時日吧。”虞良博笑著回答:“張大人,你前些時日忙著戰事,這幾日剛剛歇息下來,怕是頭疼,不再犯了吧?”,“已是不再犯了,主公請來的醫官,著實的了得,只是幾味藥下尖就好了八成。說起此事,張攸之到現在還是有些唏噓。“這都要托主公的大福,才能有此效果,而且也不是大毛病,倒是虞大人,忙過這幾日,定要好好調養一番才是。”,“登基之事,的確是忙的人仰馬翻,今日后,怕是能平靜一段時日了。”虞良博笑著點頭應和。
王弘毅稱王后,政體會發生巨大改變。
首先就是六司提拔成六部,每部都變成了正三品,秘文閣晉升到正五品。
李剛擔任吏部尚書、王彥擔任戶部尚書,虞昭擔任禮部尚書,胡策擔任刑部尚書,李顯擔任工部尚書,丁虎臣擔任兵部尚書,都是正三品。
政制和兵制也有了余地,上升到正三品,甚至以后隨著時間發展,二品一品都可以授于了。
這無疑是喜事。
當然,這次六部隨著內宮一起到達襄陽,原本由秘文閣一手操之的局面會大幅度改變,各部正式履行自己責任,不過這也是正常。
這時,襄陽城外大道上,一隊幾千人的隊伍,正在行進中。
這支軍隊,有著旗車,這旗車的旗桿有碗粗,柱立在車上,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又有著八面旗在前,三百人按刀在前,后又跟著上百侍衛,緊緊簇擁著鳳車,后面是一連串小馬車,都是門口密封,紗窗垂帷。
隊伍行的速度不算快,當然在照顧著某些人,不敢急行軍。
再后面,又有著各馬車,這些馬車就開著,有時甚至看見官衣的官人,顯是隨行的一些官員。
這三千人軍隊的最前面,是一個四十左右親將,從他時不時的掃過左右,觀察著的目光里,可以看的出,此人很警惕小心。
“張將軍!”
“何事”,見有侍衛從后面上前,這個將軍略微放緩了馬速,低聲問著。
“將軍,是老夫人差人過來詢問,說是還有幾時才能抵達襄陽城?”侍衛同樣小聲的問著這個問題。
張將軍沉吟片刻,說:“請代具回稟老夫人,就說最多半個時辰,必會抵達。”
“是,將軍。”,侍衛隨后掉轉馬頭,向著后面行去。
“老夫人,已得到張將軍的回答,說是半個時辰之內,隊伍必會抵達襄陽城。”回話自是不可能由侍衛去做,侍衛將話轉達給了一個內侍,這個內侍親自騎馬來到一輛馬車旁,小心翼翼的說著。
“那就好……”,馬車里,一位老婦人的聲音,在輕嘆著。
坐在其中的正是王弘毅的母親王氏。
這只隊伍護送的,正是內宮的一眾人,話說,古代跋涉非常困難,一不小心就會使人生病,特別是對小孩子不利。
這次由成都到襄陽,就因此而進度緩慢,不過只要兩個世子沒有出問題就是大善。
有多久沒見過兒子了?
這一次,終是能見到了,這樣就好,搬到哪里都好。
在老夫人這輛馬車的后面,是一輛寬敝的馬車,里面坐著除了一個侍女,就是閉目養神,并且摟著愛子的宋心悠了。
小家伙鬧了一場,宋心悠此時又有些困倦,自是沒有去理會前面發生的事。
下一輛,是緊隨其后的趙婉,也摟著愛子,在馬車內同樣通過內侍,打聽到了隊伍的進程。
知道馬上就要見到夫君,這心中歡喜,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子不必跋涉,也松了一口氣了。
素兒所乘馬車,卻是一面寧靜。
這支隊伍浩浩蕩蕩的走著,因離襄陽城已極近了,早有人去稟報。
襄陽城王宮,大殿中。
“蜀國公到!”,一聲在大殿門口那里響起,大殿中的眾人,立刻停止了交頭接耳,連忙各自按位置站好。
身著冕服的王弘毅,在內侍的簇擁下,緩緩從殿外走了進來,一步步的上了臺階,在最上面的王座上,王弘毅坐了下去。
“參見國公……”,與此同時,下方文武大臣,幾乎同時匍匐在地,伏在地上,口中呼喊著。
“諸卿不必多禮了,請起吧!”,王弘毅抬起一只手,說著。
“謝國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