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兵爭霸在明清  第三百五十七章開封

類別: 穿越歷史 | 特種兵爭霸在明清 | 阿君   作者:阿君  書名:特種兵爭霸在明清  更新時間:2012-02-03
 
第二季征伐中原第三百五十七章開封

第二季征伐中原第三百五十七章開封

第三百五十七章

見此情景,李自成就建議應當是直接先去攻打開封。曹文詔卻深知,開封府可并不是那么好打下來的?便將那兩份唐楓所寫的書信交到他和羅汝才的手中,并對其明言,東北軍是絕不會參入到攻打開封的行動當中去。畢竟,東北軍頭一個要打的就是朱仙鎮,想先打掉援軍之后,再回頭收拾開封城。

而羅汝才也同意唐楓的計劃,使得李自成竟成獨木難支之勢,最后不得不同意曹文詔的提議。義軍分為三面在開封府城門跟前設擺下密密麻麻的聯營,并且又增加了不少的灶坑。每一到開飯的時候,由城上下望去,聯營之中到處都是炊煙裊裊,似乎吃飯的軍校十分的多。

不僅如此,曹文詔還在營中遍插旌旗,以此來遮掩著義軍大營,使得城頭上明軍窺探不透義軍的虛實,也自不敢輕易開城門出來與義軍交戰。更讓城頭上的明軍大為緊張的,就是這些義軍每日必在營中操演一回。可當操演結束,必是揮軍出營,到城門跟前討戰。

讓開封的守軍更是為此而擔驚受嚇,明軍干脆就是死活的不出城。開封的巡撫高開衡則是一邊一道接一道地寫折子,然后派八百里加急往京里投送,一邊是重金募勇士出城襲擊與周圍的義軍。尤其是當巡撫高開衡自從聽說朱仙鎮居然被義軍攻破,致使朱仙鎮里的援軍紛紛敗退而走,越發感覺到如今的開封城已是一座孤城。不得不咬著牙命手下軍校嚴防城外的義軍,可心中卻盼著京里能夠火速將援軍再次派來。

最讓唐楓感到特別高興地,就是義軍這一次居然獲降卒數萬,馬騾7000余匹,軍械火器更是不計其數。對于降卒,李自成和羅汝才這一回卻是改變了主意。一人將降卒分去一半,戰馬和騾子也是三家均分。只有在這軍械之上,三家起了分歧。羅汝才是想將那些冷兵器給打個包圓,李自成卻是想將大炮和冷兵器分與自己所部。

只是對于這火器,二人卻都不想要。因對于明軍的火器,這二位義軍頭領都認為其不過是形同雞肋,屬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畢竟這操控火器之法,須有一個熟練的人帶著苦訓多時方可掌握。并不像這些冷兵刃,只要你有力氣,敢殺人即可,即可操著刀劍上陣與人廝殺。

可卻不增想到,這位東北軍的大頭領卻對這些火器十分的看重。對于大炮,東北軍只討要了三門,火器卻是都被納入了東北軍大營。至于那些匹騾馬,東北軍只要了兩千匹戰馬,余者任由李自成和羅汝才二人對分。而在對待明軍的俘虜上,唐楓卻是不遑多讓。只于二人說,在這些明朝的降兵之中,當先由著自己從中挑選一批會使用火器的軍校,好以此來教授自己手下的義軍如何使用這些火器?若是二人不肯依從的話,那便將那些冷兵器與三個人平分。

李自成和羅汝才畢竟舍不得那些兵刃,最后也只得應允了唐楓的要求。讓他們東北軍先在這些明朝的降卒當中可以先挑選善用火器之人,一旦挑完之后,便不許在生出悔意。對此較為苛刻的條件,唐楓卻是滿口答應。隨著令手下的曹文詔和胡騰榮開始從那些投降得明軍當中,開始挑選出來那些會使用火器,以及手頭相當精準的軍校,讓其加入到東北軍中來。而胡騰榮和曹文詔可不僅僅挑的那些會使用火器的人,又在其中挑了一批騎兵,這才回來與這位大頭領復命。

六月末尾的開封城外,正值城外的那些大部分的莊稼地眼看就要進入豐收的季節。大概因為此時是仲夏的緣故,有一部分的莊稼提前成熟起來。開封雖然富庶,但畢竟是一座消費型的城池,糧食全部都靠城外補給,一旦供給被掐斷后果不堪設想。這也使得城內巡撫高開衡為此是愁眉不展,只一門心思苦盼城外的援軍能夠早一日到達,可也別再讓那些泥腿子給打了伏擊,從而讓開封城徹底失去了希望。

而闖王李自成和羅汝才還有東北軍,將這座開封城是團團的困在當中。這一次,李自成居然一反常態,親自組織將士以犁鋤斧環城挖洞,又令人不斷向城內發炮,殺傷官軍甚眾。可羅汝才和東北軍的聯營里,一連的幾日卻是鴉雀無聲。若不是成日的望見營中尚有炊煙升起,到真使得人懷疑其已退兵而去?

連著過了足有一個多月,開封城內的高巡撫終于盼到了京城里所投送回的批文。上面卻是讓其先想方設法保住開封府,并且又對其講,因朱仙鎮的一戰過后,朝里可調動的兵馬實在是不多矣。雖然在山海關前還有幾支邊軍鎮守在那里,可這些人卻根本就是不能調動的,畢竟在山海關外可還有一只惡狼在對其虎視眈眈著。

若是一旦將這些兵馬都給調走了的話,那后果可想而知。那些建州的八旗兵必得長驅直入,直取北京城之后,最終在平定大明的天下。那個時候大明也就不用再擔心著會有人造反了?

只是到了這批文的最后,崇禎卻還是硬抽調出一支人馬前來馳援于開封城。這彪人馬乃是從襄陽王朱詡銘手下抽調而來,領兵的主將倒也頗有名氣。要是論起來,還與這位開封巡撫高開衡是本家。兩個人都姓高,那位來自襄陽的主將名叫高謙。自奉了皇上的圣旨之后,便連夜率部疾馳開封。想要奔到開封之后,在與開封城內的總兵陳永福合兵一處,二將一起背城與那些流民軍苦戰一番,大不了,便是一個馬革裹尸罷了。

而就在城內城外雙方都忙活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唐楓卻是將眾將都召集到一處。下令與各路的將軍和大小頭領,以待明朝的援兵到了便開始添灶減兵,令二來和曹文詔與曹變蛟先自保著家眷取路直奔滎陽。穿過滎陽之后再繞過陽城,直取汾州,在汾州再往前行便是李自成的老家米脂。

而過了米脂之后,也就到了寧夏。可唐楓的最終地卻不是僅僅要讓眾人抵達寧夏即可,相反的還是要繼續往前走,一直走進韃靼的領地,便也就是那些原先大元朝的遺民蒙古人的地盤。之所以要選擇走韃靼這條路徑,則是因義軍乃是與大明做戰的,照這般說來,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想來韃靼人也不會太過于為難于自己的。

而從韃靼再繞過京師和居庸關關隘口,直取蒙古人的插汗部落。最后繞走遼河和渾河,也就到了太子河邊,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到了老家。而吩咐二來跟著眾人,是因為他熟知冰雪城的確切位置。也免得到時候這些人若是自己去尋路,在本溪的大山之中在由此走失了?

同時,唐楓又令郝兵派出一支一百多人的小隊,前去太原府附近去于東方升接上頭。讓他也趕著馬群想辦法與東北軍在陜西米脂碰頭,而后在一起設法出關奔赴寧夏。胡騰榮和李巖紅娘子的三彪人馬,他卻沒有對之提出任何的分派?胡騰榮對此倒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反倒是紅娘子,對他這般地對待與自己和李巖心內是深深的不滿。只是李巖都不增對此說出什么來?她作為其妻室也就更沒有理由反對。

過了五六日之后,高謙帶著人馬在披星戴月一路緊行之后,終于抵達開封府附近。此時,離著義軍的大營尚有六七里地之遠,高謙便吩咐人馬就地扎營立寨。想讓人馬先在此地休息一夜,天明在向開封城前靠攏。而這也是為了,先派出探馬好好地打探一下,看看在這義軍的聯營四周,哪里有防范不嚴密的地方?到時就由此處進入開封城。

只是當高謙剛剛扎下大營,李自成和羅汝才的聯軍也就到了。雖然不增將整個明軍的大營一鼓作氣給掀掉了,可也照實令高謙吃驚不小。眼見著這些流民軍竟然是人多勢眾,看起來,可不是自己的這一小哨人馬能夠應付得了的?而對于明軍在朱仙鎮吃了一次大虧的事,高謙多少也有所了解,在臨出來之際,自家的王爺也就告訴給他。如要是實不可解之時,便令其與義軍當中的一人設法取得聯系,依靠著她的幫助再返回襄陽城。

所以,高謙才仗著膽子領兵出來,他也是將王爺嘴里所說的那個人當成自己的救命稻草了。可當與李自成還有羅汝才短兵相接之后,他越發的懷疑自己,可還是有必要繼續往開封城前去送死么?即使是有了內線,可那也不可能使得自己大獲全勝?等義軍偷襲過一次之后,便回撤而去,明軍開始收拾著營里那些義軍所留下的爛攤子。

而高謙是悶坐大帳之中苦思對策?只是想來想去,就覺得自己所想的每一個主意都不太可能會實現。而唐楓卻是趁著闖營和羅汝才的部下出去劫營之時,開始發動全軍去搶收開封城外的麥子。

等李自成和羅汝才得到了這個信兒之后,東北軍已經搶收了一大半之多。東北軍所搶回的糧食,連大營都沒有進,就被東北軍給直接運往他處?

為了方便下次訪問,請牢記,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

(:Enter)

(:→)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后閱讀更新連載

網友推薦閱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