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胄  第一百二十九章 平安縣

類別: 架空歷史 | 帝胄 | 知白   作者:知白  書名:帝胄  更新時間:2012-02-05
 
周延公雖然身為欽差大臣,但是因為行程匆忙根本就沒有準備什么儀仗。一百名氣勢非凡的親兵騎著高頭大馬簇擁在周延公前后,倒也顯得威風凜凜。一百人,尤其還是一百騎兵,其實看上去已經如同一股洪流了。

馬蹄踩翻起來的泥土在半空中短暫的停留,完成了或許注定了只有這么一次的飛行。隆冬的下午雖然陽光充足但是擋不住冷冽的北風,尤其是在騎著馬飛奔更覺得風吹在臉上好像刀子刮一樣生疼。

一路上的景色除了蕭條還是蕭條,大路上的積雪開始融化,道路泥濘難行,馬蹄激蕩起來的泥土飛起來老高。在山坡的陰面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連融化不了的積雪都呈現出一種無精打采的淺黃色。

路邊偶爾有一棵早就落光了樹葉的老樹,奇形怪狀的樣子更像是張牙舞爪的妖魔鬼怪。一路從北往南趕了六十幾里路,半路上居然一個人都沒有遇到。周延公可以想象出現在那些成群結隊的叫花子指不定躲在什么避風的地方依偎在一起取暖,其中有老人,有婦女,還有蹣跚學步的孩子。

北漢這些年連年大旱,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孝帝登基之前老皇帝劉業曾經想過給百姓免一年的賦稅,可是大遼那邊逼的緊,這個善舉也只不過在老皇帝的腦子里轉了一圈隨即流產。

飯都沒得吃,哪里來的錢糧交稅?按理說朝廷制定的稅款并不是特別的高,要是平常的年景除去賦稅之外一般農戶人家還會略有盈余。可是這只不過是理想化的事,朝廷定的稅額到了地方上最少翻了兩倍,就算是豐收年老百姓都不一定天天都有飽飯吃,更何況現在這樣的災年。

荒蕪的土地上銀裝素裹看上去頗為壯麗,這要是盛唐時期指不定有多少個文人墨客又開始文如泉涌了。周延公也是個滿腹經綸的人,只是此時他心里只有悲涼蒼茫,哪里提得起一點吟詩作賦的興趣。

他甚至可以想象到白雪覆蓋下那一層已經枯黃了的秧苗,還有土地上一道一道龜裂般的深深的溝壑。幸好,老天爺總算沒有瞎了眼,這一場大雪溶化后最起碼能緩解一下災情,不過那也是明年開春之后的事了,現在老百姓缺衣少食,指不定連凍再餓要死多少人。

一想到成千上萬的災民貓在破破爛爛的房子里仰望著蒼穹發呆,為了節省體力一個個好像冬眠的蛇一樣互相依偎著蜷縮在一起,周延公的心就火燒火燎的急,他恨不得一天就能跑完所有的縣城開倉派糧。

哪怕一天兩頓熱乎的稀粥,對于那些已經提不起力氣討飯的災民來說也是一種天大的幸福。更何況這樣的災年,北漢就那么大,全國都在鬧災,討飯還能討到什么地方去?往北走,往西走,只能淪為契丹人或者黨項人的奴仆,死的更快更窩囊罷了。往南走去大周?除非過得去六萬撫遠軍把守的邊關要塞。

再說了,大周那邊的官員是不會允許北漢的災民入境的。數以萬計的災民涌入大周的話,對于他們那里的本地人將會造成致命的沖擊。別說兩國現在交惡,就算是盟國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數萬災民沖擊本國的百姓。

這樣的大災年已經不是靠一兩個清官就能解救萬民于水火的,若是朝廷不開倉派糧的話只怕再過不了一個月,整個北漢南方上百萬人口連三分之一都剩不下。沒有了人民,國也就算不上國了。

在鳳寧縣的時候縣令沈伏威已經扛著被砍頭的罪行私自打開了糧倉,縣里糧庫中為了籌備大遼歲貢和軍隊補給而存下來的上萬石糧食被拉了出來,在縣城的四個城門都設置了粥棚每日施粥給本地和過往的災民。周延公和裴浩在鳳寧縣相聚的時候,縣令沈伏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摘了頂戴,脫了官袍,讓手下衙役將自己綁了送到兩位京城大員的面前。

只是讓沈伏威大感意外的是來自京城的兩個大員非但沒有責罰他,更是親手替他松了綁還好言寬慰了幾句。尤其是那個周姓的官員,居然還當場提拔了他,將他的品級升了兩級為從六品。沈伏威不過是個小縣的縣令,是從七品下的官職。

北漢的官爵雖然混亂,但是大致上還是延續自唐朝而來。縣令這個官職基本上分為三個等級,京縣令是正五品,畿縣令是正六品。地方上縣,也就是規模比較大的縣,縣令是從六品。中縣,縣令是正七品。而像沈伏威掌管的鳳寧縣不過是方圓不到四十里的小縣,縣令是從七品。

從七品到從六品,要是按照唐代官位等級來細算的話,那就不是兩級了。按照唐代的縣域等級劃分,沈伏威這樣的縣令不過是個從七品下的小官。到從六品上中間還隔著六個等級。不過唐朝滅亡之后,中原分裂成了十幾個小國。各國的領土都不大,沒有必要將官位等級如此的細化。

如同北漢這樣的彈丸小國,全國上下不過才六十幾個縣,沒有必要還將官位等級分的那么森嚴。再說了,北漢正一品的大將軍都不止一個,這在其他國家不過是個笑話罷了。要知道自隋唐以來除了太宗李世民自己做過正一品的天策大將軍,再無一人到過這個高位。

正二品的驃騎大將軍,已經是武職的巔峰。

沈伏威私自開了官倉,不但沒有被處置還升了官,這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當周延公當著他的面宣讀了圣旨之后他才恍然大悟,感動之余沈伏威對著太原府的方向莊重的行了三百九叩的大禮,一臉的肅穆。

告別了沈伏威之后,周延公先行南下,受了點小驚嚇的裴浩卻在鳳寧縣等了兩天,直到京畿大營的統領陳遠山派來的士兵到了之后才繼續啟程。周延公自鳳寧縣一路往東南,相隔七十幾里就是一個規模比鳳寧縣略大的縣,叫做平安縣。

具沈伏威介紹,平安縣的縣令叫做蘇暉,是太原大家族蘇家的人。雖然沈伏威話里話外對蘇暉并沒有表示出什么不敬的地方,但是從他的表情和語氣里周延公已經隱約猜到這個蘇暉不是什么好東西。

他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孝帝不讓自己回太原府復命,而是給了一個六州巡撫使的名號賑濟災民。但是既然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重用,他就有責任把這份差事辦好。裴浩還給他帶來了忠王劉凌的一封親筆信,信里也沒有提到為什么孝帝會安排這樣一個職務給他,只是告訴周延公放手去做,有皇帝和忠王給他撐腰,只要辦的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就什么都不用顧忌。

有了孝帝和劉凌站在身后,周延公實在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理由推諉。更何況他的志向就是做一個為國家做大事,為百姓謀福利的清官,有了這樣一個機會他就能實現自己的愿望了。

從鳳寧縣一路狂奔了七十多里,即便是京畿大營的那些騎兵都頗為疲勞,更何況周延公一介文人,只是他硬撐著沒有言語而已。

眼看著平安縣城已經遙遙在望,周延公偷偷松了口氣。說實話這一路跑下來,他的屁股早就疼的快沒了知覺。兩條大腿的內側已經磨破了劈,露出紅肉的肌膚粘在衣服上火燒火燎的疼。

軍隊戰馬配置的馬鞍和大戶人家中給馬裝上的馬鞍有很大的區別,前者窄小且粗硬,主要是為了減少戰馬的負擔。而后者則寬厚舒適,就算大家閨秀坐在這樣的馬鞍上走幾里路也不會覺得太辛苦。

離著還有一二里的樣子,周延公就看見平安縣城北門外聚集著黑壓壓的一群人。等到了近處才確認堵在城門口的是數量不下兩千人的災民,一個個衣衫婁爛的百姓聚集在一起都沒有什么生氣,倒像是一群行尸走肉。

堵在城門口的災民大聲的喊著什么,似乎是在責問守城的官兵為什么不開城門。圍聚在城門前的災民聽到身后馬蹄響動,回頭看見是一隊威武的騎兵立刻就讓出了一條通道。在這些百姓的心里對當官的和當兵的有著一種天生的畏懼,尤其是看到那上百匹高大的駿馬風一般的跑過來,大家都怕躲閃的慢了被那些高頭大馬踩成肉泥。

這個時代人命賤如草,當兵的縱馬踩死一個平頭老百姓根本不算什么事。

周延公等人還沒到城門外面的時候,忽然就聽見城墻上一陣梆子響,隨即城墻上呼啦一下子冒出來不少守備軍的士兵,一言不發就開始對著人群射箭。

頓時,就有數十個百姓被羽箭放倒,圍聚在城門口的百姓立刻就驚慌起來,他們就好像一群看見了餓狼的黃羊,也不分東南西北就開始亂跑。周延公的騎兵隊伍被亂民沖撞,他們就好像大河的驚濤中一葉隨波逐流的扁舟。

周延公一邊讓親兵安撫百姓,一邊對城墻上的守軍大喊:“住手!我是從太原來的欽差周延公,奉旨巡察六州,快開城門!”

一個縣丞裝扮的人從城墻垛子里冒頭看了看隨即冷笑:“你這樣的要是欽差,老子就是忠親王了。一群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跑來的兵痞也敢大言不慚,再靠近一步別怪老子下令放箭!”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