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新明朝  第一百七十五章 老知府的憋屈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奮斗在新明朝 | 隨輕風去   作者:隨輕風去  書名:奮斗在新明朝  更新時間:2024-06-08
 
話說王知府本來對筑城之事還抱有一絲期冀,覺得這是建功立業、名垂不朽的時機(讀書人的通病),意欲從石參政那里搶一搶主動權。

應該說,王老知府的意yin也不算離譜。

這姑蘇城從吳王闔閭建城至今兩千余年,其間或有興廢,但位置輪廓基本沒有大動過,八座城門時開時毀但名字也從未變過,可算是活化石一般的存在。一提起名城姑蘇必然要說吳王,這就是歷史傳承的魅力。

王知府想的是,如果能在自己擔任知府時完成擴城大業,焉知不會也把他的名聲傳下兩千年?這樣后世講古,第一句是春秋吳王筑城,第二句沒準就是大明景和朝的太守王公擴建了。

石參政再大那也不是蘇州府參政,他王某人才是蘇州府名正言順的正堂官

這個幻想在頭腦中的熱度達到頂峰時,王知府借著石參政奏疏的名頭去咨詢李推官,企圖獲得支持。

然而李佑不解情趣,三言兩語、快言快語、風言風語的把王老大人的夢想直接拍滅了。很明顯,思想覺悟很低的李俗人是沒有興趣沾惹這個麻煩的。

從二十一世紀穿越而來的李佑當然清楚,雄偉城墻或許能從兩千年前挺到今天,但多半挺不過下面這五百年。

不知為何,從那之后王知府感覺很憋屈。縱觀國朝三百年,在蘇州府知府這個職位上,還有比他更壓抑的嗎?

上面有個動輒亂命的分守道臺,下面有個名聲響亮的土豪推官,強勢道臺和逆天土豪斗來斗去,他這知府被夾在正中間便成了被忽視的存在。

在道臺眼里是個傀儡,在土豪眼里是個掩護,簡直屈死人也。

二者仔細論起來,對李推官這個人,王知府還是能包容的。雖然被李推官的風頭蓋過,但王知府本人并不是鋒芒畢露的性格,對此倒沒有怨意。

何況李推官雖然行事高調,看重臉面,但在府衙內實際權力劃分上,還是知分寸、懂進退,并不輕易越界攬權,為人也恩怨分明。這些都使王知府很欣賞。

相較下,石參政屢屢干涉府署政務的作風就令府衙正堂王大人十分不滿了。

上次且院試不提,以本次筑城來說,石參政如果有這個想法,按規矩應當先通報府衙,再由府衙決定后奏請,而不該分守道背著府衙直接向朝廷上奏。

分守道的職責重在一個督,不是親力親為和胡亂插手。就算任命一個協理筑城事,居然也是李佑而不是他這個府署正印官,這太瞧不起人了。

王知府左思右想正入神,聽門子來報:“李推官求見。”

原來李佑送走了黃師爺,感到黃師爺說的不錯,以一己之力單打獨斗終究是下策,若有知府出面回旋余地便大得多,頓時有些豁然開朗,唯一可慮的是王知府習慣性以退為進。

再說以黃師爺的眼力,說王知府情緒抑郁應當不會是空口白牙,李佑便過來看看情況。

也沒別的事,李佑閑扯幾句后,果然也略略察覺到王知府的心中塊壘。

之前沒發現倒不是因為李推官察言觀色功力差,實在是他缺乏敬畏感,導致對王知府的情緒并不上心。若換成是陳巡道當上司,李大人肯定會時時刻刻注意任何蛛絲馬跡的。

李佑不禁暗笑王老大人當年被毛知府打壓成那樣境地都淡然處之,如今坐上了正堂寶座,反倒斤斤計較起石大參的冒犯了。

其實被打壓也是一種重視,而如今石參政對王知府純粹是忽視,只視為李某人的幫兇來看待。

“石參政當了十幾年知府,簡直不會做別的官了,如今成了分守道還是用著知府的架勢、做著知府的事情卻把府尊往哪里擺?”李佑有意大發議論道。

這話真說到王知府心坎里去了,他一擺手道:“爾稍安勿躁,我自有計較”

李佑本要說話,但現在卻一愣,他已經習慣了王知府這種時候張嘴一句“計將安出”或者“如何是好”。委實未曾料到王知府今次甚是果決,不須他出謀劃策,有股淡淡的失落啊。

“筑城實在是不可為的事情,那下官先稱病不出了。”

李佑請了病假,便回家去。恰好李正來拜訪,還有四個一同中式的新秀才。這五人自然就是李佑小條子上的五個人,復試過后忙于拜師、錄名、擇校,今天諸事完畢得了空一齊來拜謝恩主。

李佑看他們喜氣洋洋,心情也被帶動的好了許多,隨意問道:“你們下面作何打算?”

“如今太平無事,我等后日便要回縣里去,今晚約好了畫舫飲酒行樂。”李正答道。

這些人家境都還算殷實,自然有財力去狂歡,李佑來了興致道:“哪家的畫舫?不知本官識得不識得。”

李正十分緊張,“小叔爺還是在家陪伴幾位叔祖母罷,不要來和我等湊熱鬧了。”

李佑奇怪道:“你這是什么口氣?”

李正吞吞吐吐的,“自從出了那個黑白顛倒的花榜,如今在這一行里您老人家的名聲沒到頂風三千里也差不多了…去了只怕要冷場。前日訂約時,我搬出您老人家的名頭,本以為無往不利能省幾個銀子,誰知險些被拒之門外,好說歹說出了雙倍價錢才肯。您要再親臨,我看三倍價錢都打不住了,求您老人家可憐可憐侄孫的錢包,千萬別去。”

“滾老爺還不稀罕去”李佑喝罵道。

此后幾日,石參政的命令被李佑置之不理,既然王知府說了自有主張,那就不管了,一心忙于典當鋪開張的事情。先把李媚姐從虛江叫來出面張羅立約,使她成了名義上的東家,又從關氏絲行調來兩個伙計管賬目和銀錢。

這家當鋪,之所以開不下去,倒不是出了災變。主要是原東家野心太大,入貨出貸太多,占用了大量本錢,導致資金周轉不動后現銀斷了,經營自然難以為繼。

當鋪原有掌柜、朝奉、伙計一個不動,換東家對他們來說本不算什么,但見到是個女東家時都有些疑惑。

當鋪重新開業那天,也低調得很,沒有搞出常用花頭,只換了新牌匾,放了幾個花火。高高柜臺后面,伙計問杜朝奉道:“開的如此冷清,不請同業不搭戲臺,還是個黑道兇日。不曉得東家怎么想的,這會有生意么?”

杜朝奉嘆道:“不開張無所謂,就怕有揀著開業上門搗亂的。”

話音未落,便見幾個豪奴裝扮人物,有抱著字軸的,有抬著牌匾的。進了屋內,齊齊丟到柜臺上,亂七八糟的堆滿了柜面,又隔著柜臺喝道:“當字”

柜臺伙計心頭一跳,這莫不是搗亂的?

杜朝奉便是管鑒定字畫的,拿起來展開看去。先瞧落款,是“陳東山”字樣,卻未曾聽說過,想來不是名家,再觀字跡,雖嚴謹規正但也不算大師手筆。

既非名家,字又一般,真是值不得幾錢銀子,杜朝奉沉吟半晌,未開出價錢,反問道:“你等當字欲值幾何?”

“我家老爺有言,貴行看著給罷”

杜朝奉很有經驗的繼續問:“敢問貴府是…”

“按察司的陳巡道”家奴傲然曰。

陳東山?陳巡道?看來這東山是他老大人的雅號了…杜朝奉頭皮一緊,這個打秋風的來頭有點大,柜臺上沒人做得了主,連忙打發伙計去后院請示女東家。

不多時,女東家傳話出來,一件一兩,二十件二十兩全收,月息三分。

二十兩…還收利息?聽了東家報價,杜朝奉大驚失色。

這絕對到不了堂堂巡道官的心理底線罷?平心而論二十兩不算少,但用來打發按察分司,那和打發叫花子有多大區別?東家在這上頭怎的如此小氣,幾千兩本錢都花出去了,卻在這兒心疼一二百兩,到底懂不懂人情世故?鬧不好要有滅門之禍啊

女人家心境太小,真不適合做生意,長的美貌有什么用?柜臺里一眾伙計朝奉唉聲嘆氣。

咚咚咚陳家豪奴在外面用力敲柜臺道:“幾兩銀子的事磨磨蹭蹭作甚呢還不速速開票,記好是死當大爺我還要回稟老爺去”

寫票伙計龍飛鳳舞的用特殊字體開了二十兩當票,遞出柜臺。

杜朝奉搖搖頭,沒準過幾天又要換東家了…對了,女東家怎么知道是二十件?剛才明明沒來得及清點數目。

此時又進來幾位,當頭是個綢衫緞袍的矮胖子,哈哈笑道:“恭喜孫掌柜、杜朝奉,忝為同業,前來賀喜。”

這人杜朝奉認識,是同在本街的另一家大當鋪的于掌柜。那大當鋪聽說是錢皇商家開的,一直意圖吃掉這里,此次前來顯然不懷好意。

已經提醒過東家要小心,怎的也不見動靜?杜朝奉七上八下的嘀咕道。

李家當鋪的眾人心里都明白,皇商錢家同樣不好對付。剛把按察分司老爺的臉往死里抽,轉眼錢家又上門滋事,這當鋪還能開幾天?真要重新尋一份工作謀生了…

其實真正的東家李佑李推官在場的,不過是白龍魚服領著幾個衙役坐在當鋪對面的茶攤上喝茶,今天第一天開業,能不偷偷過來看一看么。

這五月艷陽天也真夠曬的,忽見有個府衙雜役滿頭大汗飛奔而來,在李佑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李佑臉色極其古怪道:“府尊竟然如此?”立即起身離開了。

更多到,地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