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漸青  第四百一十七章 緊鑼密鼓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山漸青 | 何昊遠   作者:何昊遠  書名:山漸青  更新時間:2012-04-06
 
許清休了幾天假,又得開始上朝了,現在朝中事情千頭萬緒,幾十萬黨項人要遷往荊湖南路安置,二十萬清唐羌要遷往陜西四路安置,還有十幾萬黃頭回鶻也要打散安置!除此之外,各地官府要給失地的百姓記名造冊,然后分批遷往河套青唐等地。《免費》

還有巨額的戰爭紅利需要轉化,牛羊需要發賣,各種土地需要重新劃分,包括房子、商鋪、作坊等等,都需要及早處理,更重要的一點是派遣官員,一下子多了三分之一的國土,雖然這些地方不象內地一樣人口密集,城池林立,但也需要派遣大量的官員,及學館的教授等等。[搜索盡在bsp;

這些新拓之土若不能迅速消化,幾年內反而會成為大宋沉重的負擔。

第日天章閣里,朝廷重臣齊聚此間,緊鑼密鼓地商議著這些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無疑是派遣官員,遷民可以慢點,但沒有官員先期去管理,一切事情無從談起。

戰爭剛平息,就曾抽調過一派官員過去,但這遠遠不夠,尤其這些地方戰亂初平,更雖然加強管理,但許清的意思是,新拓國土的官員當以精簡為要,不然現在為了迅速開展工作,調了大量的官員過去,將來事情一但走上正軌,用不著那么多官員時,再想裁撤可就難了。

這種情況下,那就需要要派一批精干的官員過去才行,既不會造成太多冗員,又能有效的把這些新國土管理起來。

那么怎么確定派去的官員是否精干呢?許清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見:“陛下,臣認為,除了各路主官由陛下選任或各位樞相推舉外,其它的官員全部參加一次時策考試,從中選拔出一批務實能干的官員,以便能對新并國土有效管理起來!”

許清這個提議沒什么不好,那些只會吟風弄月的家伙先靠邊站吧,而且許清這也是在試水,若是有了這次成例,那么今后國內全面開展政績考核便有了依據。

現在的官員不管你政績如何,只要不犯大錯,磨夠了資歷都能升遷,這使得有一些能力的官員,也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里,安于現狀,整個大宋官場死氣沉沉,辦事沒有一點緊迫感。

官場上流傳著一個所謂的至理名言:不做事,才不會犯錯!

這被大宋官員奉為做官的準則,因為只要不犯錯,就有升遷的機會,大伙都這樣,偶然有個比較勤奮、想多為百姓做點實事的官員,反而被人看成異類,普遍為官場所不容!

范仲淹第一個就出來支持,他的革新十策中,政績考核本就是其中一條,許清在這個時候把這條拿出來試水,可謂正合他的心思。[上]

“陛下,目前地方官員總是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為官,國內行政已經有它運行的規律,這樣做一時不會出大問題,但新開之土戰亂方定,若是派遣的官員也抱著這樣的心里,那必定給遷去的百姓造成可怕的災難,民無以為安,政無以通行,新開之土難以恢復生產,朝廷會因此背上沉重的負擔,陛下,官員考核勢在必行!”

范仲淹只要認為有理,從來都是據理力爭,這會兒說得斬釘截鐵,仿佛誰若站出來反對,就要與誰戰到底一般。

第二個支持的是包丞,他一直在地方為官,知道這些官場弊端,同時他是一個正直為民的人,支持這樣的舉措也就理所當然了。

賈昌朝等人沒說話,倒是杜衍先說道:“陛下,對派遣出去的官員進行考核倒不是不好,不過這也有難處,目前這些新開之土是一刻也等不得,若讓抽調的官員進京考核,這總得拖延一段時間,如此一來,所有的工作都會被拖延下來,對新開之土的快速穩定同樣不利,所以臣以為,考核之議雖好,卻不合時宜。”

開頭很重要,一但開頭沒把握好,以后就會一再的將就,所以杜衍說得雖然也有道理,但許清卻不想因此將就。

“陛下,臣的意思是,由前期派去的主官坐鎮后,軍隊先行協助管理,各位樞相,目前河套、河湟、河西這些地區仍然非常紛亂,也必須有軍隊強勢的壓制,才能把局面穩定下來,所以臣以為,暫時由軍隊協助主官管理著沒什么不好,這樣一來,官員考核的時間就有了!否則對派遣的官員沒有摸底,不知能力如何,派去后反而會壞事。”

對許清又提出軍管這一套,賈昌朝等人很不以為然,紛紛出言反對,但事實上許清當初在襄州這么干過,而且成效顯著,襄州的自救工作在軍管下迅速開展了起來,他們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好處,只是他們不想軍隊過多插手政務,這樣的先河一開,怕今后一發不可收拾。

許清再次進言道:“陛下,這只是暫時的,而且軍隊是置于當地主官的調派之下,并不是說軍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一但官員考核完畢,調過去后,軍隊依舊回歸本屬!”

許清一再強調軍隊是在當地文官管轄之下,打消一部分人的顧慮,這也可以理解,這就跟平時文官出任軍中主官差不多,趙禎于是一錘定音,此事就這么落定下來。

許清與范仲淹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都明白,此次一但開了官員考核先河,今后事情就好辦多了!戰爭只是政治的待續,或者是政治的一種手段,這話用在這次伐夏之戰上再適合不過,這次軍事擴張,正是為了接下來的肅清吏治、裁撤冗員做準備,而肅清吏治少不了政績考核這一條,否則你再怎么肅,最后官場還是死氣沉沉的情形。

接下來,一眾大臣又商議了許多有關遷民的事,在這一項上各方沒有什么大的爭議,唯獨這一項工作涉及面大,工作繁瑣,必須面面具到才行,否則百姓遷過去了,連個安身的地方都沒有,那怎么行,再則朝廷這次是收入了一大筆,但節省仍是主題,如何花最少的錢,完成這次浩大的遷民之事,都是需要細作商討的。

由于這些新拓之地都處在邊關,許清再次提議道:“陛下,河套、河湟、及河西三地,皆是胡人環伺之地,而且產出不及內地,若是供養太多軍隊,朝廷糧草轉運困難,那就會給這些地方的百姓造成沉重的負責;

所以,臣認為,可讓這些地方的百姓十戶為一甲,農時耕種,閑時組織起來練習軍陣,同時負責地方緝盜聯防之事,這樣一來,百姓就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對地主穩定也將起到良好的作用。”

許清這個建議只是針對新開的河套、河湟、河西地區,不涉及內地,一但涉及內地,根本不可能通過,因為這跟舉國練兵差不多。

這些提倡偃武修文的文官,絕不會同意在全國開展這樣的全民練兵。但許清提出的這些地區很微妙,所先,許多人潛意識里還沒有將這些新拓之土等同于內地,而且這些地方確實是胡人環伺,加上路途遙遠,糧草轉運困難,無法大量駐軍,那么確實就需要百姓自己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許清提出這一點,可謂是天時地利都把握準了,還投了范仲淹所好,因為他也提出裁減京畿禁軍,轉而讓農人閑時練軍守衛的方法,他那套有些象唐朝的府兵制,而許清提出的方法只是對邊疆防務的一種補充!

趙禎心動了,這項提議真個實行下去的話,可減少一部分河套、河西、河湟地區的駐軍,這將會給朝廷節省下大量的開支!同時邊關一但有戰事,又能把這些訓練過的百姓迅速組織起來,抗擊入侵者,可謂是一舉多得。

別小看這種農閑時訓練起來的百姓,原來陜西四路的邊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組織起來的鄉兵,有些戰力竟不下于禁軍,民風使然也,這些地方的百姓處于四戰之地,環境迫使他們不得不悍勇起來。

“陛覺得許卿此議可行,各位大臣以為如何?”

作為皇帝,很少會在詢問大臣意見前就表明自己的態度,趙禎不會不知道這些,這次故意如此,無非是要告訴在坐的大臣,他希望大臣們別要在此事上作梗。

這次除了范仲淹一如既往的立即支持外,其它人都深思不語,這還只是在新拓之土上實行,這些人就顧慮重重,可見要想在內地同時實施,除非趙禎是個雷厲風行的主,否則別想通過。

許清也不再說話,任由他們考慮,好處是擺著的,咱不說你們也會知道。

很快,曾亮就先站出來支持了!這老頭兒一切從他的錢袋子出發,憑良心說,曾亮任三司使,開拓不行,但守成卻守得很好,國庫的門兒被他把得很牢靠。

他往往不是站在政治立場上說話,而是站在錢的立場上說話,這人在大宋官場上算是個異類吧,所以即使趙禎接受許清的策略,以軍事擴張為后續的肅清吏治做準備,而曾亮在開戰上一直是不贊成的,甚至常以錢為梗,但趙禎一直沒有拿下他的意思。

很好!趙禎這回很強大,見大家很久沒出聲后,干脆說道:“既然各位大臣沒意見,那就按許卿所議在河套、河西、河湟施行吧!”

眾臣面面相窺,各人臉上精彩異常,這是怎么了這是?我們沒說話也沒等于同意了啊?但人人也都知道趙禎是鐵了心要施行了,在此事上他們一時也拿捏不定,那好,就這么通過了!

許清差點想跑出天章閣去大笑一場,確實,有時候在朝堂上也不全是嚴謹肅穆的,有時也得用些無賴手段什么的,也會有一些很好笑的場面,象這次,許清就覺得趙禎有些耍賴的意思!

反正你們不說話,就當你們同意,就是這么回事!

______________請,請一定要推薦給您的朋友哦!如果您喜歡何昊遠寫的《山漸青》,沒有看完的您可以::如果您喜歡何昊遠寫的《山漸青》,請把加入書架,方便以后閱讀.如果你對有什么建議請給管理員發短息。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