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
天色已經很晚,胡楚元身穿著一品大員的官服,沉默而堅毅的領著軍機處各位大臣、章京走進乾清宮。
太監們將門打開后,胡楚元一抬頭就看見光緒帝載湉有些畏忌的坐在龍椅上,身邊是張百熙等近臣,他并沒有慌亂,只是臉色慘白。
見到胡楚元,光緒帝載湉就想要站起來迎接,卻也沒有站起來,只是有些冷漠的坐在龍椅上。
胡楚元上前幾步,和光緒帝載湉參拜道微臣救駕來遲,還請皇上責罰”
載湉的心似乎是有些涼了。
他不傻,他,胡楚元如果早兩個月,慈禧就放不出來,慈禧不出來,他就能穩住局勢。
他沉默的想要懲罰胡楚元,卻不敢開口,過了好一會兒,他似乎就不想再追究了,低沉的嘆息一聲,道愛卿何罪之有,平身吧……給胡中堂賜……坐”
他用了很大的決心,才把最后一個字說出來。
看的出來,他是真的恨起了胡楚元,卻不會恨多久。
胡楚元沉默不語,先坐下來,這才和載湉續道皇上,微臣已經控制住局勢了,太后暫時居住在靜宜園,不會再有人去打攪,禮親王世鐸和莊親王、怡親王等人也逐一拿下,京旗則被拘禁在營中,暫時并沒有其他的慌亂。乘此時機,皇上,您應該正式宣召立憲,一勞永逸的穩定住局勢。”
光緒帝載湉默默的看著地板,一時也說不出話來。
就這樣沉默了很久,他才讓張百熙取出一份內閣清單,讓太監轉交給胡楚元。
胡楚元將這份傳說中的清單打開,并沒有像傳說中的那么恐怖,名列第一位的總理內閣首輔大臣還是恭親王奕,只是臨時用朱筆勾畫,替換成了他——胡楚元。
原先的安排是胡楚元擔任第二位的總理內閣次輔大臣,主管內政、軍務,肅親王隆勤任第三位的總理外務大臣,張百熙任總理海防大臣,劉銘傳任總理陸防大臣。
在這份名單上,六部尚書大臣仍然保留,滿漢依然各有一位,漢尚書為主,滿尚書只負責監督和牽制,總體變化并不大。
大致看了一遍,胡楚元道皇上,這樣和未立憲也無差別,恐怕不能平定民心。此事還請交給微臣來稟辦,過些時日,微臣另外提交一份更為細致的立憲議折,還請皇上放心。”
光緒帝載湉不該說,張百熙卻問道不中堂大人又要如何謀劃?”
胡楚元道事已至此,還是先草擬憲法吧,有法可依,才是真正的立憲,只是提交一個內閣名單,那能算是意思呢?說到底不過是換一個花樣換一般庸碌無為的大臣,草草掩蓋立憲之事,微臣以為,這絕非皇上的本意”
光緒帝載湉微微頷首,道還是胡中堂了解朕的心意,如今你了,再大的事情,你心里都有個底,也有置辦的法子,朕自然就不用多擔心了。那行,你先斟酌吧,朕等些日子再看你的折子便是”
胡楚元點了點頭,起身告辭離去。
他和光緒帝載湉的這番話,軍機大臣翁同龢、張之萬、閻敬銘三人也都聽到了,大家退回軍機衙門就聚在一起商議。
前些日子,胡楚元不在國內,很多事情都被張百熙一手操控,問題是張百熙根本沒有那種控制力和聲望,和他們幾個人之間的矛盾也不小。
再加上這一批的軍機大臣中連一個滿人都沒有,他們這些人究竟在密謀事,滿人是一點都不清楚,自然就會瞎懷疑。
胡楚元故意將張百熙暫時排除出去,和三人秘密商議了一夜。
首先還是要立法,《大清帝國臨時憲章法案》已經有了草稿,胡楚元早就準備好了,由鈕玉庚、歐陽庚等人起草,參照清律和英國立憲法案為目前的局勢量身而定。
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是立憲派,可他們明白,眼下的局勢已經到了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地步,要么立憲,要么一起滾蛋。
胡楚元提了一個建議,那就是立新法,辦舊事,逐年漸改。
新的臨時憲法先立起來,事情還是按以前的辦法來操辦,慢慢改進。
先改組軍機處為內閣府,設總理首輔、總理內政、總理外務三位總理大臣,下設內閣樞密院,設有樞密院領班章京,負責協調內閣公務和制定行政律文,再設法務、財政、農業、工業、商業、教育、陸軍、海軍、交通、郵政、民政十二位大臣,總計十六位內閣大臣。
另設內務府,設內務宗室、禮政兩位大臣,負責維持皇室禮儀和宗室冊寶,督建宮苑園陵,同時也負責保護紫禁城的安全,單獨有權統領一個擁有四營編制的禁衛軍。
各省巡撫按照這一立制,在各省設立行政總廳,負責管轄各省的具體事務,所缺公吏可以通過在各省舉行吏試來抽選。
胡楚元自然是總理首輔大臣,這一點不用質疑,他也不會考慮讓賢,此時確實是當仁不讓的時刻。
他負責提交其他大臣的名單,由梅啟照出任總理次輔內政大臣,總理外務大臣還是讓肅親王隆勤擔當,只是將歐陽庚從駐美公使的職務上抽調回國,任總理外務參領大臣。
樞密院領班章京由顧家相擔任,法務大臣由張之萬領銜,財政大臣的位置還是歸閻敬銘,其余的位置都有合適的安排。
設定參議院,由各省總督、巡撫推薦一人進入參議院,在京師共商朝政,確保新政實施過程中充分考量地方利益。翁同龢的位置就被安排在參議院總領參政大臣的席位上,負責和各省參議員協調商談,同時兼任內務府禮政大臣,繼續擔當翰林院士。
總的來說,胡楚元主導的這次憲政改革只有兩個大變化,第一,滿人的力量基本被革除出局,沒有滿漢尚書、大臣之分,主要的位置都是漢臣;第二,徹底取消滿人奉養制度,取消八旗營編制,只在十年內繼續發放每年六十清圓的生活補助,重新督練新軍負責保衛紫禁城,九門提督的位置也被孫元亨占據。
不僅與此,胡楚元還一股腦的將所有罪責都壓在慈禧和那些滿人宗室身上,一口氣建議裁撤鐵帽子王六位,裁撤郡王、貝勒七十余人。
隨著胡楚元控制住整個京師,大部分滿人權貴都被湖廣營驅逐到西山一帶扣押,整個局勢就到了不得不如此大變的地步。
在胡楚元提出新的臨時憲法和內閣名單后,光緒帝載湉于1896年5月14日,正式頒布詔令,實施君主立憲新政改革。
由于這一次的改革比所有人預想中的規模都要大,特別是對滿人的壓制過于嚴苛,很快,西山一帶的滿人又爆發了一次小規模的沖突,造成兩軍廝殺。
各地總督巡撫們不免也都有些擔憂,這么個該法,大清還是大清嗎?
可不管大家說,想,光緒帝載湉對此還是支持的,他的權利肯定是被限制了一些,但也沒有特別大的變化,首輔、次輔、外相這三位總理內閣大臣和陸軍大臣、海軍大臣都還是要經過他的任命才能批準。
同時,載湉隨時有權更換三位總理內閣大臣,籍此控制朝政,對兩位軍務大臣,他無權隨時更換,只是有權任命,或者拒絕任命。
暫時來說,這是雙方都能接受的。
光緒帝載湉不能接受的地方是一次裁撤了太多宗室親王,加上第二次的西山叛亂,總計裁撤了八個鐵帽子王,等于將宗室的鐵帽子王裁撤一空,郡王和貝勒裁撤的數額更大,這些人還必須被押禁回奉天府。
他心里明白,他畢竟是滿人,沒有了這些滿人王室們的支持,他的皇帝之位也未必就穩固。
總之,這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
問題是胡楚元并不打算妥協,他忍了這么久,就是要一次性的清空北京城里這些腐肉爛肉,將他們趕回東北。到了東北那種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他再來慢慢收拾這幫人。
兩個人就此討論了很長,最終,載湉還是不得不接受胡楚元的死諫,將這些親王全部裁撤。另外還有一個事,載湉最為欣賞的張百熙并沒有出現在內閣名單中。
這讓載湉也不滿,可他并沒有說出來。
胡楚元心里是明白的,在載湉批準新憲和第一批內閣名單后,他就在中南海的勤政殿和張百熙談了一晚上,讓張百熙不要急著入主內閣。
他也勸說張百熙,不要以為有了皇上的信任就能做一切事,還是要先去地方做起,在巡撫、總督的位置上鍛煉幾年,步子穩了,再回京師才能成為真正的總理內政大臣。
張百熙畢竟是他栽培出來的人,也就接受了胡楚元的建議,前往閩浙接替梅啟照出任閩浙總督。
一邊將張百熙送出京師,另一邊,胡楚元也提拔嫡系霍鴻機替任劉坤一出任兩江總督,又讓譚鐘麟接替劉錦堂出任兩廣總督,榮祿調任東三省總督……算是給載湉一個安慰,鹿傳霖接替榮祿出任湖廣總督。
胡楚元的基本政策確實是立新法,辦舊事,辦的是實務派的舊事,整體沒有大變動。
只不過,京師的這一幫尚書們換換位置,換換職權,滿人被趕了出去,新進一批特別的官員。這些官員大多來自于資政衙門,充斥在各個部分,主抓一些重要的事情。
此外,胡楚元重新開啟博學鴻詞這個機制,通過其他渠道招選進士,所謂博學鴻詞就像是漢代的舉孝廉制度,地方官員舉薦,朝廷審查考核,確認有能耐就賜進士出身,準備委任出仕。
這個機制在清初曾被大規模的使用過,現在又被拿出來,專門用于那些留學歸來的海外學子。
正是在這一時期,胡楚元委任第二批留童中的曾溥替代赫德,出任海關總署的總稅務司,并且是大面積的換掉赫德的親信。
所有的事情都準備的非常好,曾溥在此之前就擔任過舊金山副關稅長,回國后也一直在海關工作,其他的關稅人員也都在外國培訓實習過,并陸續接管閔海關和粵海關。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