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說:
»第一卷第二百二十章一個恐怖的中國
第一卷第二百二十章一個恐怖的中國
伴隨著中英合作的快速擴展,特別是雙方在經濟、軍事合作上的進一步加速后,《中英貿易和互惠通商條約》的意義和價值就變得更為緊迫,雙方都想盡快簽訂,問題是這一條約的前提是中方擴展出足夠多的特區工界,允許英方資本進入投資。
對外投資是英國主要的經濟增長指數,英國對此也是非常重視的。
1898年9月,胡楚元正式簽署新的總理署令,在上海、天津、福州、寧波、杭州、泉州、青島、大連、廣州、臺北、武漢、錦州設立十二個特區工界,允許英國資本介入投資,并允許在這些特區設立商業銀行。
10月,清政府和美、德、法三大傳統貿易國簽訂類似的貿易條約。
11月至12月,清政府和沙俄、意大利、奧匈、比利時、丹麥、瑞典等國陸續簽署通商條約,規定雙方互有投資權限和部分金融開放市場。
由于中英協約關系是第一權限的,大多數通商條約中,英鎊都被規定為除兩國貨幣外的第三選項,進一步維持了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同時,清政府開始更大規模的儲備英鎊。
做為一個主要的退讓,清政府允許各國流動資本進入股市、上海貴金屬交易市場,但也有其他各項條款的限制,防止資金的炒作和大幅度的撤退。
受這一系列條款的刺激,國際市場對白銀自勺需求和投機陡然增加,白銀價位繼續瘋漲,很快逼近15.3克兌1克黃金的歷史新高。
為了平穩國內物價,抑制通貨膨脹,防止國內工業受到打擊,胡楚元立刻通過大清銀行、中信銀行、南洋銀行、北洋銀行拋售白銀儲備,購入黃金和英鎊,抑制銀價上漲,守住15:1的大關。
國際資本的不可控性是很明顯的,在短短幾個月內,大清銀行和四大國內銀行的黃金儲備量就增長到了31500屯,另外持有超過約值1.4億英鎊的外匯,主要為英鎊和美元,白銀則大量拋售。
與此同時,胡楚元也很艱難的守住15:1的大關,使得國內經濟的通貨膨脹系數維持在較為合適的地步。
適當的通貨膨脹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在對內投資規模較大的時期。
在這股大潮中,胡楚元進一步加大了對內投資的力度,同時,他也縮減對外國的私人投資,將資本進一步的抽回亞洲。
截至1899年1月,胡楚元在外國的總資本總額縮減至11.2億英鎊,在國內的資本總額則增至19.3億英鎊。
他名下的企業大多數都沒有直接上市,而是純粹依靠康采恩的模式運作,從投資銀行獲取啟動資本,從商業儲蓄銀行獲取貸款,然后進行大規模的工業投資。
同樣,他也有足夠的利潤支持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甚至將教育捐款增加到了每年1.4億清圓,增建了更多的技工學校、中專工程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在這股大浪潮中,他提出全面學習德國的口號,派遣了大量的官員、商人、鄉紳、名流前往德國考察,制定詳細的德國公報,研究德國經濟、政策、軍事、政治和文化,從教育、軍事、經濟、科技各個方面都在抄襲德國的政策。
然而,事實是中國和德國已經漸行漸遠。
國際局勢的變化是說不清,誰也不清楚,或許有一天,中德又要結盟……中國的未來仍然是模糊的,即便是胡楚元也無法說清楚。
時間過得很快,1899年也仿佛是一晃而過。
1900年初,清政府陸續和三十多個國家、地區簽署了互惠通商協定,伴隨著這個過程,中國通商銀行、中信銀行也加大了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分行的步伐,隨著《中央貨幣管理條例》、新的《貴金屬管理法》實施,國內貨幣政策逐步開始央行化,國家黃金、英鎊及其他主要外匯的儲備量都在增加。
中國仍然控制世界上25的白銀儲備,對世界銀價擁有最大的影響力,也逐步將銀價穩定在15.715.8克:1克黃金的兌價,維持著國內商品的出口指數。
某種程度上,胡楚元也效仿了日本的一些政策,陸續頒布了《征用土地補償條列》、《土地交易稅收條例》、《國家義務征兵法案》。
利用這一系列的條款,政府的中央財政收入大規模增加,同時穩定了黃金儲備,抑制了國內黃金外流的可能性,對于國內的農業經營,清政府也主推中信社模式。
事實上,所有后發展起來的國家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那就是早期經濟和對外貿易完全依靠農業,類似于美國、中國這樣幅員遼闊,勞動力人口充沛的國家,農業發展更是最為關鍵的基礎。
1873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超越英國(僅核算英國本土),至1884年,工業產值超過農業占據總經濟比的53.4,但直到1890年,美國經濟出口的主體仍然是農業。
1899年,中國對外出口總額增加到4.78億美元,紡織品及原料牢牢占據第一位,其他商品排序依次是煤礦、茶葉、鋁及鋁合金、糖、絲麻原料、瓷器、機械、船舶、中藥材及制品、煙葉及卷煙制品,機械、瓷器、輪船、鋼鐵、金屬制品等工業產品主要銷往亞洲、南美糾11并口jE洲。
在和英國達成合作協約后,英國的龐大殖民地市場驟然對中國開放,中國工業品開始獲取了幾乎等同英國的互惠關稅政策,在非洲、西亞、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
英國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一斯圖亞特穆勒曾經說過,50年代,西班牙的鉛制品兵人玩具都是英國制造,70年代,英國的鉛制品兵人玩具都是德國制造。
在1870年1880年,德國制造還屬于一種被英國人嘲笑的低附加值和簡單的范圍,到了80年代中后期,德國制造就已經對英國本土市場構成了威脅。
從1885年開始,中國的低附加值和簡單的工業品進入世界市場,到了1899年,即便是在最為遙遠的智利、南非、埃及、加納,中國制造的馬燈、農具、刀具、打火機、火柴、煤油燈、煤爐、玩具、樂器、工業包裝用紙、印刷紙都占據著不低的市場份額。
同樣的,美國的機械制品也開始對德國、英國產生沖擊,占據農業機械的世界出口份額的40,而美國的農業機械化也在快速提升。
不同于80年代的德國,90年代的美國,中國同時還是一個奢侈品出口國,大量對外銷售絲綢、絲織品、精紡、精麻織品、瓷器、錫器、銀器、白銅制品、木雕、漆器、琺瑯、景泰藍、唐三彩、盆景石雕、玉石首飾、珍珠、狐裘、貂皮等工藝品和奢侈品。
為了穩固這些出口份額,中國也對工藝品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整頓,制定了大量的市場準則。
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的中藥材、花生油、蜂蜜、家具、麻油、葵花油、樟腦丸、黃酒、藥酒出口國。
化肥工業誕生于英國,發展于德國,真正將這個產業做大的則是美國人。
中國的化肥工業也在快速竄升,1898年,中國的化肥消費總量達到2490萬噸,相比1890年增加26倍,自產率為63,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的化肥生產國和第二大消費國。
在1899年,伴隨著中國內部的鐵路、航運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中國的生鐵總產量達到3450萬噸,占世界生產總產量的30,一舉超越美國、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鐵制造國。
中國的鋼產量則提升到947萬噸,僅次于美國和德國,超過英法兩國,中國的輪船制造噸位一舉超過英德美三國,外銷噸位也在世界出口總額占到14的比例,僅次于英國、德國。
伴隨著紡織工業的進一步膨脹,以及中國化工產業的提升,在染料市場上,中國染料在世界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雖然不足14,但在總產能上卻超過了英國、美國和法國,僅次于德國。
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國內市場,機械、船舶、紡織、化肥、染料等主流市場的產能雖然在不斷擴張,仍然不能滿足國內商品的需求,德國和美國對華出口隨之增長。
隨著英國剩余資本開始大幅度進入中國沿海城市投資,即便中國的國內市場需求仍將保持每年lloA的增長幅度,預計在1910年,國內主要工業產能也將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開始從內需型經濟轉向出口型經濟。
市場證明一切。
中英合作的空間確實是最大的,也最容易契合。
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吸收國。
然而,市場經濟的繁榮并不能代表和平。
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增長,俄日兩國都加快了備戰步伐,俄國陸軍總數從常備的112萬增加到了137萬人,日本也從47萬增加了53萬人。
在遠東,法俄兩國投入巨額資金搶修了遠東鐵路,最前端已經抵達卡緬斯克(全稱克拉斯諾卡緬斯克),距離滿洲里不過幾十公里之遙。
在西北,新疆起義一直在不停的爆發和覆滅中,通過中亞走廊,法俄日都在挑唆西北地區在中國領土中獨立,為中國制造更大的麻煩,為他們出兵遠東獲取機會。
1899年4月,就在胡楚元開啟“開化運動”,加大力度推行禁煙、放足、新文三大新文化政策的同時,新疆伊犁就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分裂暴亂。
1900年1月,新疆伊犁地區亂軍規模已經超過七萬余眾,在伊犁一帶重新建立葉爾羌汗國,董福祥的甘軍本是西北第一軍,在西北地區已經駐守了十多年,裝備精良,騎兵充足,卻反而是連戰連敗,甚至連經營多年的烏蘇要塞都丟失了。
這一切都讓胡楚元意識到,新疆動亂的背后不只是俄國的扶持那么簡單。
他再也無法忍耐,親自率領湖廣兵團最為精銳的李開鄴部前往新疆。
將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