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準備救人(上)
事情已經不是楊晨一個人的事情,盡管對方指明是要楊晨一個人去。牽涉到碧瑤仙島和青云宗,必然會有一系列的反應,所以,掌教宮主做主也是正常的事情。
對于敢打自己未婚妻主意的家伙,楊晨可沒有多客氣,當年招呼梁紹明的那些手段,二話不說,就在祝旭元的身上來了一遍。
很顯然,祝旭元的修為高,所以忍受的時間也長,至少比梁紹明當時求饒的時間延后許多,但結局卻沒有任何區別,到最后都是苦求楊晨停手。
“這玉簡是怎么回事?”楊晨再次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不過這一次,祝旭元可再不敢隱瞞,恨不能馬上把原委說清楚。急急忙忙之間,連打了幾個結巴,被楊晨結結實實的又教訓了一頓,這才把完整的前因后果說清楚。
石珊珊和孫輕雪果然是被人暗算了,動手的是祝旭元的師父。不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散修大乘期高手,連祝旭元自己都不知道真實的身份。在這上面,胡謙義做的十分的隱秘,連祝旭元都被隱瞞。
嚴格說起來,也不能完全算是暗算,胡謙義是一個大乘期高手,暗地里出手,只為生擒兩女,卻是保住了兩女的性命,否則的話,以石珊珊的剛烈性格,如果不敵的話,說不定會當場自殺。
只是,石珊珊和孫輕雪的強悍還是出乎了胡謙義的意料之外,有心算無心,竟然還是將兩女重傷這才擒下。
人被胡謙義帶著,但具體藏在哪里還不知道。胡謙義也已經在玉簡上指明的地方等著,一旦楊晨不去,馬上就會帶著兩女離開。
當然,一切的緣由祝旭元也沒有隱瞞,也沒敢隱瞞。高敬的事情,祝旭元幾乎是竹筒倒豆子一般的說了出來,楊晨給他上的幾個手段,讓他只要看到楊晨的臉,都會不由自主的身體顫抖,仿佛已經成了本能一般。
楊晨完全沒有稈到,自己在收取養藥葫蘆的時候沒在意放走的那個煉丹師,竟然還有這樣的手尾。而且最讓他哭笑不得的是,對方竟然會認為他能夠成為五品煉丹師,是因為那個養藥葫蘆的緣故。
養藥葫蘆固然給了楊晨一些啟發,但楊晨在前世的時候就已經是六品煉丹師。今生只是功力不足,但煉丹的經驗和見識卻都在,手法也都熟栓,再加上老君丹經,幾乎可以說,和養藥葫蘆沒有一點關系。
但對方顯然不這么認為,而且在養藥葫蘆上煉丹成功率高也是不爭的事實,有這樣的懷疑,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楊晨不在乎別人怎么猜測,他在乎的是兩女的安全。
兩女受了重傷,這讓楊晨和掌教宮主他們都是大吃一驚,尤其是楊晨,石珊珊和孫輕雪前世記憶中可沒有這一劫,今生完全是因為自己,才被人如此的設計,甚至引動了大乘期高手出馬。
祝旭元也交代的很徹底,兩女的傷勢很重,他自己煉制的療傷的丹藥,也不過能夠緩解一時傷痛,卻無法治愈。如果時間拖的太久的話,兩女的性命可能會不保。
現在終于是從祝旭元口中得了確切的消息,掌教宮主也不敢怠慢,馬上派人向碧瑤仙島和青云宗送信。救人趕上趕不上另說,至少要顯然兩家宗門知道此事。
至于說楊晨,則已經開始準備要出發救人。兩女重傷,沒有好的療傷藥物,去的遲了恐怕終生遺憾。好在楊晨上次給太天門煉丹的時候,已經多煉制了幾顆五轉靈芝玉露丹,只要不死,總能從鬼門關上把人拉回來。
祝旭元的乾坤袋,被楊晨拿在手中,一樣一樣的查看里面的物事。不得不說,祝旭元這個家伙,底蘊也很豐厚,不少的藥材都是千年年份的,還有不少煉器的材料。
按說這家伙身為三品煉丹師,也不是一個缺錢的貨,但可惜,生來就是金火雙屬性,一時半會竟然找不到合適的雙屬性法寶,所以至今沒有本命法寶。
乾坤袋當中最好的東西,就是一個煉丹爐。一看就是經過高手煉制,而且使用多年,藥氣已經浸透了里外。
只是,這煉丹爐給了楊晨一種熟悉的感覺,煉制的手法雖然看起來普通,但是,煉制者留下的痕跡,卻是依舊還殘存了一絲在上面。
“這煉丹爐是誰煉制的?”楊晨直接拿著煉丹爐沖著祝旭元問道。
“這是師尊幫我煉制的。”祝旭元不虞有他,飛快的答道。反正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師父的真正來歷,說給楊晨聽也無妨。
祝旭元卻完全沒有料到,只是這一句話,就讓楊晨將胡謙義的身份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煉丹爐上留下的煉制者的神識痕跡,一直沒有完全的消散。這也難怪,煉丹爐本就不是祝旭元的本命法寶,也沒有打算將這丹爐當做多重要的法寶來對待,所以,就連最基本的將煉丹爐長時間淬煉的功夫都沒有下,只是用來煉丹而已,反倒是讓煉制者的印記一直都殘留在上面。
換成其他人留下神識的殘存印記,楊晨也不見得就能夠知道對方的身份。可偏偏煉制的人是太天門的胡謙義。
上一次楊晨在給太天門煉制五轉靈芝玉露丹的時候,就曾經面對面的診治過三位大乘期高手,不但搭了脈搏,而且還在他們的允許之下,用神識探查了全身的傷勢。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三人的神識,楊晨還會能夠認出來的。
這煉丹爐上的殘存神識印記,分明就是胡謙義留下的。大乘期高手,身份隱秘,敢對付青云宗和碧瑤仙島的弟子,再加上這殘存的神識印記,楊晨已經可以肯定,那個神秘的師父,出手的大乘期高手,就是胡謙義。
“事不宜遲,弟子要馬上出發,還請宮主諒解!”楊晨心中有了計較,便向掌教宮主請求離開。
“一切小心。”掌教宮主也沒辦法多說什么,只是叮囑一聲:“讓你師祖和桂堂主同去,路上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