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殺明  【第276章】生產形勢,十分喜人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錦衣殺明 | 拉丁海十三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書名:錦衣殺明  更新時間:2021-04-06
 
第276章生產形勢,十分喜人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至于講解一些狙擊手的基本原理,則由徐興夏負責。他雖然不是狙擊手,暫時也沒有操作火槍的欲望,但是對于狙擊手的一些基本常識,他還是知道的。如何有效的突破敵人的防線,如何隱蔽,如何在得手后撤退,這都是很新穎的內容,也是游俠兒感興趣。

雕騎軍的士卒,在日常的訓練中,也提出了不少改良內容。如彈丸的防水性能,槍管的防寒護套,在冰天雪地里的槍械使用等,都有一些獨特的建議。對于當時的火銃來說,在嚴寒的冬天使用,的確有一定的危險,炸膛的幾率明顯提升。幸好,使用米尼彈的日月銃,在發射藥的分量上,要比一般的火銃,大大的減少。只要不是操作失誤,炸膛的幾率還是很低很低的。

當時的火槍,清一色的前膛槍,在馬背上使用,有些困難。這個問題,暫時沒有解決的可能。因此,騎馬的步兵,成為總體的發展趨勢。通過騎馬快速的運動到作戰區域,然后下馬作戰。雕騎軍作為可以自由活動的軍隊,對機動性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軍官,都要熟悉周圍五百里的地形,以便隨時作戰。

自從雕騎軍成立以后,在鎮朔堡的周圍,在黑山營的周圍,甚至是在打磑口、宿嵬口等地方,都有白衣軍士卒的身影。雕騎軍的人數是不定的,以十二個人為一伙,有伙長、伍長兩個軍官以及十名士卒。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訓練區域,訓練方式。有的士卒擅長平原騎射,有的士卒則擅長山地作戰。可以說,雕騎軍是一支很自由的部隊,它到底最后會變成什么樣子,徐興夏自己都很期待。

萬歷四十四年的冬天,威鎮堡和鎮朔堡的軍戶,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相反的,在這個冬天,他們都顯得格外的警惕。無論是外來的人口,又或者是本地的人口,對于韃子是否會再次南下,都表示深深的憂慮。威鎮堡、鎮朔堡、黑山營,甚至是賀蘭山山腳的牧民,臉上的神色,都顯得比較凝重。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徐興夏的出現,完全打破了以前的規律。用以前的老經驗來推斷以后的事情發展,是不可能的了。在這個冬天,韃靼人會不會大舉的南下,一直是未知數。在某些人有意無意的誘導下,各種各樣的謠言在鎮朔堡和威鎮堡等地傳播。各色謠言的核心內容,都是不但韃子會南下,而且會大舉南下。

由于徐興夏需要購買大量的物資,不斷的有商隊從寧夏城到來鎮朔堡,帶來各

種各樣的物資。同時,他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真假難辨的消息。其中,有相當部分,就是用心險惡的謠言。即使管事會的各位百戶,不斷的召開民眾大會,進行現場的辟謠,有部分的軍戶,還是顯得相當的擔心。

更令大家感覺到有些緊張的是,如果這次韃子南下,數量絕對不會少。上次,索布德和帕羅閣率領一個千人隊的韃子南下,結果被徐興夏打敗了,灰溜溜的回去了。后來,古格勒又率領兩個韃子千人隊南下,結果同樣被打敗了,連古格勒都被俘虜了。有兩次的前車之鑒,韃子如果要南下的話,肯定會糾集更多的兵力。

誰也不知道,如果韃子真的南下,會出動多少的兵力。一個或者兩個的韃子千人隊,白衣軍可以對付。但是,如果是三個、四個、五個……甚至可能是七個、八個、九個呢?恐怕就有點麻煩了。白衣軍的槍炮,并不是萬能的。在韃靼人的人海戰術面前,能支撐到什么時候,真是不好說。敵眾我寡,對比懸殊啊!

至于寧夏鎮的其他部隊,基本上不用寄予希望了。以徐興夏和他們的惡劣關系,他們肯定會作壁上觀,坐山觀虎斗的。甚至,不排除某些人在節骨眼的時候,會落井下石,讓徐興夏快點滅亡。事實上,就算是他們到來增援,也沒有什么效果。韃子只需要一個千人隊的兵力,就能將他們全部阻擋在戰場外面。

考慮到各方面的情況,即使是最樂觀的人,對于未來,都不敢輕言獲勝。未來,依然任重而道遠啊!這一關,要是白衣軍挺過去了,以后的局面,就會相當的廣闊。以后的道路,也會相對平坦。如果這一關沒有挺過去,白衣軍的命運,或許就要坎坷了,甚至是全軍覆沒,都是有可能的。

面對如此復雜的情況,徐興夏當然也不敢掉以輕心。一方面,他讓王啟年啟動錦衣衛的情報網絡,密切關注海勒金部落的動靜。有什么風吹草動,都打醒十二分的精神。另外一方面,白衣軍的各個部隊,都在鎮遠關附近戰斗值班。只要發現韃子騎兵的蹤跡,立刻就能夠進入戰斗狀態。各部隊都攜帶充足的彈藥。

在打敗了古格勒以后,白衣軍的士氣,已經上升到了頂點。對于韃子騎兵的再次到來,普遍都沒有放在眼里。現在的他們,對于戰勝韃子,幾乎沒有任何的疑問。但是,白衣軍的兵力,并沒有怎么增加。在十月底,兵力是五六百人。到了十一月初,依然是五六百人。這是一個很要命的弱點。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日月銃的產量不太夠。受限于各方面的原因,每天五支的產量,基本上是極限了。如果要

擴大生產,牽涉到的方方面面很多,很多條件都還不完善。在大型的煉鋼廠建立并投產之前,百煉鋼的產量,的確是致命的瓶頸。現在的匠作坊,都已經占據了大量的勞動力,耽誤了其他方面的工作進展了。

在沒有機械生產的年代,單純依靠手工,又或者是部分的畜力生產,效率的確是太低了。即使是采取了流水線的生產方式,需要占用的勞動力依然很多。偏偏目前鎮朔堡和威鎮堡,勞動力的缺口很大。在三年之內,徐興夏要修復三關,要上繳五十萬石的糧食,這些,都是要未雨綢繆的,不能在三年后才臨急抱佛腳。

整個十一月份,匠作坊最多只能生產一百五十支的日月銃。對于白衣軍來說,頗有點杯水車薪的感覺。一百五十支的日月銃,全部裝備部隊,也只能增加一百五十名的火槍手。加上雕騎軍調配使用的火槍,其實基本上都被雕騎軍占去了。

日月銃的使用壽命,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發射大約二千五百發的米尼彈以后,槍管的膛線,就基本上磨平了。沒有了膛線,就只能是當做滑膛槍使用了。面對蜂擁而來的韃靼騎兵,滑膛槍顯然是沒有什么用處的,只能是拋棄畜力了。當然,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二千五百發的發射量,已經足夠。

幸好,投石機和戰車營的力量,還是比較容易增加的。投石機和偏廂車的建造材料,主要是木材。關鍵部位使用少量鋼材即可。而賀蘭山,有的是木材。那些生長了數百年的古樹,被砍伐下來以后,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就是建造投石機和偏廂車的上佳材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戰車營裝備的偏廂車數量,已經增加到了五十輛。炮兵營的投石機數量,也同樣增加到了五十架。

和白衣軍的備戰工作相比,后方的生產形勢,倒是十分的喜人。在后方,大量的外來軍戶,極大的充實了鎮朔堡的人口。原本幾乎被洗劫一空的鎮朔堡,現在也能看到來來往往的人影了。如果和他們說話,會發現什么地方的口音都有。他們基本上都是從寧夏鎮各地,又或者是其他的軍鎮遷移過來的。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僅僅是十一月上旬的十天時間里,鎮朔堡就接收到六百多戶的外來軍戶家庭,總人口超過接近三千人。其中,壯丁大約有八百多人。他們和其他零散的軍戶不同,他們都是受到原來的鎮朔堡軍戶的“邀請”,集體“逃亡”過來的。

這些軍戶,主要是來自寧夏鎮的其他衛所。其中,又以各個屯衛的數量最多。如果說,在大明軍隊里面,衛所軍的地位是最低的,那么,在衛所軍里面,又以屯衛

的軍隊地位最低。寧夏鎮的五個屯衛,地位都很低。沒辦法,屯衛屯衛,顧名思義,就是專門屯田的。純粹的種田的農民,當然會被很多人看不起。

事實上,這些軍戶,連種田的機會都沒有。除了地處最北方的寧夏前衛,由于經常受到韃子的襲擾,難以耕種,下轄的田地沒有太多人打主意之外,其他各個衛所普通軍戶的土地,都被高級的軍官全部侵占了。高級軍官都成了大地主,身家豐厚,過著優哉游哉的日子。下面的軍戶,日子就悲慘了。

沒有活路的軍戶,要么,是給高級軍官做佃戶,靠出賣力氣求生。要么,是選擇逃亡,逃離自己所謂的衛所,到其他的地方去尋求生存的機會。寧夏鎮軍戶的逃亡浪潮,從正德年間開始,就持續不斷了。每逢戰亂,又或者是有災荒,更是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求訂閱!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