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夠專業才是人才
江南眾人的反應與其說是質疑,還不如說是另一種形式的驚呼。
自古以來,一提及江南,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繁花似錦,綠柳如煙的無邊勝景,同樣是文人如云,墨客勝雨的人杰地靈之所。這些印象并不是因為一兩個人的追捧,也不是江南人的自吹自擂,而是來過這個繁華之地的人形成的共識。
江南人很精明,縱觀前世的歷史,歷朝歷代的朝堂之上,巨富之林,無不有他們的身影,宋、明兩朝,如果不考慮外敵因素的話,更是可以說,他們是笑到了最后的。
南宋自不必說,萬歷年間開始,東林黨也是獨霸朝堂,在那之前,還沒分裂的,以徐階為首的江南士人們,早在嘉靖末年,就已經完成了這項豐功偉業。
不得不說,江南人在朝堂上的強勢,除了地域優勢之外,更多的是因為他們足夠團結。這種團結一度給謝宏造成過困擾,讓他不得不兵行險招,在京城根基未穩的情況下,就去遼東開拓。
不過,這種團結卻也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牢靠,中堅從來都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都是墻頭草,參加政爭的原因也很簡單:跟風了就有可能獲利,不跟風就不可能獲利,反而可能有麻煩;反之來說,跟風了失敗也不一定會被清算,不跟風就一定會被自己人暗算。
想通了這個道理,江南如今的形勢就很明朗了,江南人很清楚,上疏開海,換來的是對方前事一筆勾銷的承諾,也算是一種投名狀;新海政中,冠軍侯讓利給他們,同時也需要他們的努力開拓,并且依法納稅表示支持。
這其中的道理,和政治的套路相同,和生意的模式也沒兩樣,無非就是遵照著,公平互利才能皆大歡喜的原則罷了。因此,這人員雇傭制度,就顯得有些不和諧了。
江南人其實并沒有擔憂過人員問題,他們家里養的那些水手,固然在旅順海戰中損失慘重,剩下的很可能也多半都被俘虜了。可是,以眼下雙方相對融洽的關系,那些俘虜可能會被發還回來也說不定。
即便旅順不將那些俘虜發還回來,他們也不愁找不到人,會操船,水性好的漁民多著呢,就算江南找不到,去相鄰的福建,或者更遠的廣東,這種人也多得是,而且還比江南本地人便宜呢。
要不是這倆地方貧苦漁民多,呂宋的那些僑民,以及南海多如牛毛的那些海盜又是從哪里來的?
至于高級一點的人才,那就是如同楊敏、王海這樣的掌柜的了,這樣的位置上,江南人更喜歡用家生子,即便不是從小養大的,也要入了家門才能放心使用。
其實也不光是江南人這樣,就連邊鎮的那些軍將,也都喜歡把親兵變成家丁,覺得成了父子兵,這樣才能安心上陣。
再高一層,才是楊敏提到的幕僚。而幕僚也是有區分的,一種是高品大員養的那種,也就是所謂的清客,這種人一般都會有些才氣名聲,只是仕途不得志,所以只好寄人籬下,雙方算是個互惠惠利的關系,一方出名氣,另一方出錢財。
另一種則是官場的特有現象了,科舉出身的官僚,一般都不太擅長搞實務,一是不會,二來也沒那個精力。背書背了大半輩子,好多人出仕的時候已經兩鬢斑白,哪里還有那么多精力去搞那些繁雜事務啊?
所以,地方官上任的時候,至少也得帶個師爺,官職大的話,還得聘些文吏之類幕僚,然后官老爺就可以一盞清茶一壺酒,安享父母官生涯了。
可現在討論的是要出海做生意,或者去打劫,帶幕僚做什么啊?算賬的話,只要找個賬房先生就行了,這種人各家都有的是,何必要去外聘呢?
沒錯,常春藤書院和傳統意義上的書院不一樣,那里什么都教,做實業的那些,也確實需要那里培訓出來的工匠。但是,總不成那里還教人怎么打劫吧,培養專業的海盜?這事兒怎么想怎么滑稽啊。
“楊大人,我等都是擁護皇上仁政的義民,常春藤書院乃是皇家書院,為了光大書院的門楣,使其名揚天下,我等也是義不容辭,愿盡微薄之力,可是……”同道們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楊庸也只好硬著頭皮站了出來,說出了眾人的顧慮。
“禮聘什么的都好說,天子門生肯屈尊,那是咱們求都求不來的好事,只要他們肯來,我等自當奉若上賓,只是這貢獻度來之不易,這個……”他有些為難的搓了搓手。
“是啊,大人,能不能通融一下?”有帶頭的,附和兩句就沒什么壓力了,楊庸這邊一遲疑,馬上就有人跟進。
高薪厚祿都好說,就當是養了幾個清客就是,說不定日后有了差池,還能當護身符使,畢竟人家是天子門生,都相當于從前的進士了。
但是貢獻度這玩意太寶貴了,要是積累的多,甚至可以直接找個地方當總督,天,這可是封疆大吏,誰能舍得用這玩意換幾個讀書人呢?沒聽說過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楊員外誤會了,招募人員是福利,不是強行指定的,若是不想招募的話,也不會有人勉強的。”楊敏呵呵一笑,解釋道:“說實在的,書院的畢業生非常搶手,皇家海軍的軍官們天天都盼著呢,要不是侯爺開了金口,哪里輪得到各位?你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這話怎么說?”眾人都是大奇,換個人來說的話,他們肯定要吐那人一臉口水,軍隊搶著要書生?反過來還差不多吧,誰不知道那些武人最討厭文人了,只是形勢比人強,這才忍氣吞聲罷了,要是任他們表達意見,還不得一腳踹飛啊。
但是,看楊敏笑吟吟的樣子,又不似騙人,其實他也沒必要騙人,楊庸這次主動站了出來,問道:“楊大人,您就別賣關子了,這里頭到底是怎么個說法啊?既然是侯爺的美意,大伙兒當然卻之不恭,只是這悶在葫蘆里,侯爺的恩情,咱們卻是領的不夠徹底了,您說呢?”
“這要怎么說呢……”楊敏倒也不是賣關子,他一直在倭島那邊混,對旅順那邊并不是很熟悉,還是謝宏到了五島之后,他才跟了過來,轉述的那些東西沒問題,其他內容他也都是臨時惡補的。
皺皺眉頭,他茫然抬頭,似乎在尋找著什么,可他所看的方向,卻只有那兩條海船,突然楊敏眼睛一亮,繼而向船上招了招手,高聲喚道:“無忌,過來幫幫忙,告訴各位叔伯,你在航海學院都學了什么本事。”
“好咧。”船上有人應了一聲,聲音中還帶著點稚氣,顯然是個少年人。
眾人轉頭望去時,正見一個少年從甲板跳下來,微一蹲身便直起身形,然后身形連閃,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經到了眾人面前了,整個過程中,他的動作就如行云流水一般,煞是干凈利落。
到了近前,看得更加清楚,這少年的皮膚微黑,看得出,不是他天生如此,而是后來曬的,倒是有那種經常出海,飽受風吹雨淋的水手的樣子,與他眉清目秀的相貌頗不相稱。
“航海學院,學的當然是航海的本事了,”無忌撓撓頭,也是一副為難的樣子,想了想,他突然一拍手,笑道:“啊,對了,我給你們說說怎么導航好了。”
“導航?”不少人都笑了,他們倒是沒什么惡意,只是覺得這個少年天真浪漫,很有趣,鄭員外呵呵笑道:“呵呵,小兄弟,這個我們都懂,別看咱們自己沒出過海,可這些技巧卻是聽說過的,觀星定位么。”
“觀星定位?那技術已經過時了,旅順有更好的,你們看看這個……”說著,無忌探手從懷里掏出一個物件來,看他小心翼翼的樣子,這東西顯然很珍貴,眾人來了興致,紛紛圍上去觀看。
這東西不算大,可也不小,先前在無忌懷里的時候,他身上就鼓囊囊的顯得有些臃腫。從外形上看,和船錨倒有幾分相似,可復雜程度卻遠遠超之。
“這件儀器叫六分儀,通過它,可以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者星星,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進而得出船所在的準確位置,也就是經緯度。比起觀星定位,用六分儀確定位置更加精確,是航海導航的必備儀器。”晃了晃手中的六分儀,無忌很自豪的介紹道。
“經緯度?”這番話里,新名詞和新概念都有點多,而最讓人難以理解就是這個,在貢獻度之后,又來了一個什么度。
“經度就是世界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這本初子午線,就是紫禁城的大鐘樓的的位置,而緯度……這件儀器應用的正是幾何光學的原理,以此來確定的坐標,是相當精確的。”
曾無忌是航海學院的高材生,他的解釋也相當的仔細,可是,這里面混雜了太多的專業名詞,江南人聽得一愣一愣的,都覺得很厲害的樣子,可就是不知道對方在說什么。
“聽不懂呀……好吧,再給你們看一樣東西,”對著一片茫然的視線,無忌也不起餒,他的懷里像是揣了一個面口袋似的,東西一樣接著一樣的掏了出來,這次卻不是儀器了,而是一張卷軸,他攤開卷軸,“這是這些天,船隊繪制的新海圖,就是杭州灣一帶的。”
“海圖?嗯,呀!這海圖……”初時還都不以為意,等仔細一看,眾人無不驚駭,“海圖怎么可能繪制得這等精細?簡直就是絲毫畢現啊,實在太精細了!”
“是啊,地圖、海圖,怎么可能會精細到這種地步,這得是何等技巧才能繪制出來啊?”
“難道,跟這六分儀有關?”有那心思敏捷的,馬上就想到了原因。
“正是。”曾無忌微笑著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