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  第665章 塞北顰鼓動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朝第一弄臣 | 鱸州魚   作者:鱸州魚  書名:明朝第一弄臣  更新時間:2024-06-08
 
第665章

塞北顰鼓動

今天又是四更,小魚很努力了,生怕大家等得心焦,不過這段劇情還是會比較長,這也是沒辦法的,畢竟是全書最大的么,呵呵,開始了,14

太和殿內,人頭涌涌,百官臉上都一副驚疑不定的神情,盡管其中有真有假,可看上去卻都是那么的逼真,恐慌的氣氛彌漫在大殿之內。

王守仁和唐伯虎自然是人們矚目的焦點,警訊是從宮中發出來的,這兩人是天子近臣,總應該比別人知道的多些才是。只不過,這二人雖然不是什么心機深沉之人,可卻也不是能被人輕易窺破心思的角色,當然不會給人看出任何端詳。

眾人只好轉向其他相熟的同僚,低聲議論起來。

“李兄,今天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鐘聲示警,宮中召集百官,莫非是……”說話的人疑慮滿滿,一邊說著,一邊自己倒抽了口冷氣,被自己的猜測嚇到了。

“趙賢弟切莫高聲,關于這件事,愚兄倒是知道點,就在一小時前,有人在長安大街上縱馬狂奔而過,聽說是從西便門過來的……”

“在京城御道上縱馬?那就是……十萬火急的信使?難道是有兵事,西邊,莫非是韃虜又……可是,現在不是秋天么?”

“那些茹毛飲血的蠻子哪里分得清季節,想來就來了唄。這不是重點,問題是來的這么急,恐怕韃子來者不善,邊鎮那邊也許已經有了敗績啊。”

“那該如何是好?”

“天塌了自有高個的頂著,你我官不過六品,又非是唐大人那樣寵臣,又何須為這等事煩心,再說了,你沒看見王閣老他們的表情嗎?分明就是等著看熱鬧呢,這些寵臣和大佬們都是如此,咱們又著些什么急呢?嘿嘿,由他去,由他去。”

就算是從前的朝爭模式,勝利的一方中,得利者也只能是少數人,跟風晚了的,或者外圍的人員,一般都沾不上什么光,頂多是保住自己原有的利益罷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位置和利益就是那么多,多一個人分,其他人就少一點,勝利的一方也只能是盡力籠絡心腹,自然也無暇關注那些墻頭草了。

而正德年間的朝爭模式又更進了一步,與其說是朝爭,還不如說是體制變革。向核心靠攏的程度不是由跟風早晚,或是原本的實力大小來決定的,而是由對新體制的認同度和適應度決定的。

焦芳、曹元等人跟風不可謂不早,可他們始終都游離在核心的那個圈子之外,反倒是和他們同期的張彩,以及比他們晚上許多的王守仁后來居上,成為了皇黨的中堅人物。

新官僚的理念就是,不需要那種光會擺譜搞政治的人,只需要會做事的,這個要求并不算太高,可依然將朝堂上大部分朝臣排除了在外,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那些。

大人們只需做決策,不需要處理實務,這已經是形成了近百年的慣例了,朝臣們都已經很適應了,突然這么一變……嘿嘿,說難聽點,這就叫積重難返,哪怕意識到了改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已經無力回天了。

何況,大多數人并不太認可新政的那一套東西,官員都去做事了,那還要那些胥吏干嗎?再說,這也有失朝廷的體統啊。

所以,哪怕是已經成了皇黨的附庸,或者脫離了士黨,其實大多數人骨子里卻沒多大改變,只是迫于強勢,不得不隱忍罷了。每當提起唐伯虎等人之時,眾人心里也是酸溜溜的,而如今的危機形勢下,不少人甚至都起了幸災樂禍的心思。

古語說得好:肉食者謀之,雖然大伙兒都是當官的,可唐御史、王侍郎是吃肉的,自己這些人只能喝口殘湯,有了大事,當然要他們去頂,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想必王閣老他們也是如此作想,否則的話,他們臉上那絲不易察覺的冷笑又是怎么個意思?

王鏊其實是想把那絲冷笑收斂起來的,可是,他實在忍不住啊!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那君臣二人得意了這么久,終于到了遭報應的時候,他心里這份欣慰就不用提了,只有讓那二人萬劫不復,才能告慰王家數百口在天之靈!為此,哪怕是神州陸沉,生靈涂炭,他也在所不惜。

陸完根本就沒打算壓抑心情,一系列的計劃當中,開始的這項是最重要,也最關鍵的一環,只要這一步成功了,其他的都不過是旁枝末節罷了,那些只是為了增加勝算的。

盡管宮里還沒有確切的消息傳出來,可他這個知情人和參與者又怎么會不知道,看時日,也只能是那件事發生了,而依當今天子的性子,計劃會如期進行的可能性至少也在九成以上!

就算有意外也不要緊,他臉上的冷笑更濃了些,做了初一就能做十五,大不了就再來一次,至不濟也就是棄了京城罷了。

哼哼,若是真的那樣,對自己來說,反倒是個契機。從龍之功啊,憑自己跟寧王的交情,和一向以來的作為,擁立的首功又豈能跑得了?

李西涯已經沒什么威望了,如今只是尸餐素位而已;王濟之年紀畢竟大了,怒火攻心之下,也有些亂了方寸;焦芳?哼,不過冢中枯骨而已,塵埃落定之時,就是他黯然隱退之日;倒是楊介夫有些棘手。

陸完的目光落在了楊廷和身上,對方雖然還是一派從容的模樣,可微微顫動的袍袖還是暴露了他的心情。社稷攸關,作為首倡者,他的責任不可謂不大,是青史留名的賢相,還是遺臭萬年的奸臣,只在成敗之間,楊大學士又豈能不憂?

也罷,楊介夫在朝中尚有些黨羽,可若是到了江南,那就根基全無了,又豈能爭得過自己?陸完微微搖頭,心情有些復雜,不知道是更希望計劃順利進行,還是出現某些意外了,兩邊的好處都不小,實是讓他難以抉擇啊。

“皇上駕到……”

“臣等恭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各懷心思,不過山呼萬歲的呼聲依舊整齊,畢竟是演練已久,熟練度很高,已經屬于常駐技能了。

“平身吧,”比起以往,正德顯得有些安靜,在龍椅上坐下后,他只是抬了抬手,淡淡的吩咐道:“三兒,把事情跟眾位愛卿說說吧。”

“奴婢遵旨……”在八虎變成七虎,最后只剩六虎之后,眾人相處的倒是融洽了不少,這也跟他們各管一攤有關,沒什么好爭搶的。經常隨堂的就是谷大用和三公公這一胖一瘦,谷胖子不好搶風頭,對名利之類的東西也不熱衷,所以一般都是三公公發言。

“今有宣府八百里加急軍報在此,韃靼小王子率眾十萬,大舉入寇宣府,野狐嶺至沙城堡全面告急,寇過萬全右衛而不入,過白腰山,直取懷安衛,其意似取道宣府,攻入山西,宣府總兵張俊不敢坐視,起宣府邊軍五萬迎戰……”

三公公的聲音猛然一沉,“……于九月初七,慘敗于順圣川,張俊戰死,余者盡潰,如今敵寇氣焰甚熾,往來宣大二鎮而無人可制,擄掠極眾,宣府、大同皆告急。”

“咝!”金鑾殿上一片倒抽冷氣的聲音,自土木之變后,大明對韃虜就已經由攻轉守,歷年來也多有敗績,可敗到這么凄慘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五萬精銳盡數潰敗,總兵戰死,宣府邊軍已無再戰之力。而有了這樣的前例在,大同邊軍就更加不敢輕出了,比起宣府來說,大同的邊軍經歷的戰事甚少,本就遠不如前者精悍,又哪里敢獨自迎戰韃虜?

而且,韃虜的規模也遠超從前,小王子居然率眾十萬以上攻了進來,顯然是有了必得之心。要知道,從前韃虜進犯的時候,擁眾五萬以上,就已經是相當大的規模了。

他們是來搶劫的,成本問題也是必須考慮的,來的人太多實力固然得到了加強,可是消耗也大啊,分散就食才是王道。

三公公話音一落,吸冷氣聲也是戛然而止,隨即,殿內變得靜悄悄的。有人眉頭緊皺,急急思考對策;有人低眉垂首,暗自冷笑;更多的人則是斂氣屏聲,生恐被皇上注意到點名的同時,也在暗自琢磨這樁變故中的味道。

金鑾殿上突然冷了場。

別人倒是無妨,可此事正是兵部該管,等了一會兒,不見動靜,曹元只好硬著頭皮站了出來,提出的建議倒也中規中矩。

“陛下,宣府邊軍已然潰敗,當務之急,當以守衛京師為上,臣請陛下速速下勤王詔,令天下兵馬來援,再由薊鎮調一支勁旅,增援居庸關,以保得京師無恙……”

“曹尚書的意思就是這樣?”沒等曹元說完勤王令的重要性,就被正德打斷了,少年天子的臉上沒什么表情,問題也是言簡意賅。

“……臣愿率兵出京,前往居庸關督軍,誓保關隘無恙,以待后援!”搞不清楚正德的心意,不過一向笑嘻嘻的皇帝突然板起來面孔,曹元也只能將其理解為某種不滿了,他將心一橫,自請出京督師,想著自陷險地,總不會還招致不滿了吧?

在居庸關,要面對的可是擁有十萬之眾,乘勝而來的韃虜啊!雖然事后可能得到力挽狂瀾的名聲,可這其中的兇險卻是不言而喻的,自己這也算是舍命搏富貴了,曹元如是作想。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