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誰的幸福
窗外寒風呼嘯,書房內溫暖如春,整體氣氛卻如同炎炎盛夏,這叫一個火熱。
倭人們一邊點頭哈腰,一邊“嗨,嗨”的應承著,看向謝宏的眼神,都像是看到了天照大神轉世,除了這位神明,誰又肯這么無私的幫助日出之國的國民呢?
“大明從開國年間就開始推行寶鈔,至今已有百多年,對此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和教訓,而貴方卻是從頭開始,恐怕無法獨立操作。本侯的建議是,雙方聯合成立寶鈔提舉司,作為發行和推廣之用……”
“好,就依侯爺。”雖然有了回收機制,但發行紙幣依然是暴利的行當,謝宏說要聯合推行,顯然是要從中分一杯羹了。盡管想通了此節,但倭人們也沒有拒絕的意思,反正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多點少點不是很要緊。
再說了,他們也不相信天底下真有那么無私的人,兩國友誼?別逗了,要是以前打過交道的那些士大夫還有可能,那些人為了面子,可以不在意財貨,隨手施舍的,都是大手筆,可現在大明的風氣明顯不一樣了,換了那些士大夫,怎么可能提得出這樣的要求和建議來?
所以,謝宏提出了這個要求,他們反倒是松了口氣,尤以今井看得最開。做生意就是互惠,大家賺才是真的賺,弱者跟強者合作,還想吃獨食的話,那是要遭天譴的!
何況,合作了就是利益共同體,對大明來說,只是多了個賺錢的渠道,可對倭國這邊來說,卻是攀上了一個大靠山。別看在場的倭人身份都很高,可要是沒有大明的支持,他們就算把京畿建設起來了,也守不住。
各地諸侯都以上洛為終極夢想,他們圖的可不光是個名義,順便在畿內亂捕一通,發點外財的心思,也是占著相當的比重的。現在有了大靠山,看誰還敢胡亂上洛?大炮轟不死他,哼!
“提舉司和大使館,就一并設在大阪特區好了,本侯這邊將委派一名主事……”說著,謝宏突然拍了拍手,房門應聲而開,走進一人來,“這位李主事,各位應該都很熟悉了,以后還要多多親近啊。”
“啊!?”勝仁轉頭一看,當即驚呼出聲,他驚喜交集的笑道:“李兄弟,原來是你,太好了,太好了,有李兄弟的襄助,本王無憂矣。”
對勝仁來說,這是位熟人,雖然雙方是幾日前才認識的,不過,交情卻是好得很,因為這人正是唐伯虎日前委派給倭人們的向導。
這個時代沒有后世‘一起扛過槍,一并同過窗’之類的說法,可在煙花之地培養出來的友誼,同樣是相當堅固的,不然明朝的文官們為什么都喜歡在青樓里說事兒呢?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才子李兆先,他一拱手,笑嘻嘻的說道:“不敢當,不敢當,兆先到了大阪后,還要多多仰仗勝仁殿下和今井先生,以及諸位的照拂呢。”
“李大人太客氣了……”今井心中一陣狂喜,他知道,從東海艦隊出現在界港之外開始,自己一直以來做的努力,終于要收到回報了。而且,這回報之豐厚,遠遠在他的期望之上。
大明既然重視名分,天皇陛下肯定是最高領導人,但是,倭國皇權旁落了幾百年,那些公卿也都是廢物,這么大的事情,他們肯定操作不來啊。要說有能力做這件事的,恐怕也只有界町的商人們了。
而李主事既然將自己的名字放在了天皇后面,那就是說大明屬意的是自己,再加上自己在界町的威望本來就不低,這實際上的權力,肯定會掌握在自己手上。涉及整個倭國,還要加上部分對明貿易,這其中的收益……真是想想就會幸福得發瘋啊!
“既然殿下沒有異議,那今天就到這里吧,具體的細節條款,就由李主事和各位磋商,希望借著此次合作,兩國友誼地久天長。”倭人們很興奮,謝宏心里也很爽,他象舉著香檳一樣,舉起了茶杯,給這場明倭經濟會談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涉及的是經濟領域,天下人都相當陌生,所以很多細節并沒有即時公布,但其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只不過,在正德四年的這個春天,哪怕是在知情人當中,也很少有人能對此有個清晰明了的認識。
翌日,李府。
雖然是宿醉難耐,可李公子還是難得了起了個大早,因為夜生活比較豐富,所以在起床時間這個問題上,他和正德以及謝宏是持有相同的觀點的。洗漱完畢,總算是有了點精神,他整整衣冠,就打算出門了,倭國那一群人還在等著呢。
想起那些人急切的模樣,李兆先就不由好笑,真當是侯爺有多好心呢?那可是貨幣戰爭,等到了底牌掀開的時候,你們哭都來不及。
不過,轉念一想,他覺得這事兒還不好說,侯爺那些手段,通常都是針對整個國家的,那些不把國家利益當一回事的人,往往還能從中漁利呢,朝鮮那位閔議政大人不就是這樣么?說起來,侯爺倒像是要把大明的那些弊端,全都復制到其他國家的樣子呢。
算了,管他呢,那些藩國里面,本也沒幾個好東西,自己忙還忙不過來呢,哪有閑心去管他們的死活?
“兆先……”李公子腳步情況,只是路過花廳時,出了點意外。喚他的聲音有些蒼老,卻很熟悉,不用回頭看也知道,是他老爹李東陽。
“爹,您早。”李兆先轉身施了一禮。這父子二人的關系在這個時代算是相當異類的,父親很少拿架子訓人,兒子貌似恭敬,卻是我行我素,哪怕在政治立場上有了沖突,也全然不象楊大學士家里面那樣火藥味十足。
冰凍三尺,自非一日之功,早在李兆先少年之時,他就已經是個放蕩不羈的性子了,李東陽打過罵過,卻只是無濟于事,最終只好無奈的放任自流了。正因為如此,當小李跑到書院應募的時候,老李也沒在意,就當是破罐子破摔好了。
原本的歷史上,李兆先不被家人理解,在外也屢遭挫折,最后英年早逝,抑郁而終,如今有了書院,卻是如魚得水,不但沒有悲劇重現的兆頭,反而顯得英姿勃發。李東陽看在眼里,也不無欣慰之意。
他對待兒子的態度,也從放任自流,改成了不加干涉,這兩種做法從表面上看是一樣的,可實際上的心態卻完全不同,以李公子的聰慧,自然不會感受不出來。于是,就在大明政壇激烈動蕩的同時,李家父子的關系卻日漸融洽,不得不說是個異數。
“皇上下旨,強拘倭國君臣來朝,難不成為的就是這個?”李東陽的辭表早就遞了上去,并且在昨天的大朝會中得到了正式的答復,他現在已經是白身一名了,不過氣場卻沒減弱,他這一開口,花廳中的氣氛也是微微一凝,倒有了幾分文淵閣的樣子。
“呃,沒錯,不過,這外交文書怎么會在您那里?”李兆先微一錯愕,撓了撓頭,卻是想起來了,昨夜被倭國君臣拉住不放,將條目大致設置好之后,又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后的事情都不大記得了,沒準兒就是隨手扔在哪里了。
“雖然涉及的只是撮爾小邦,可終究是國家大事,怎能如此……唉,皇上對你這樣的年輕人委以重任,真不知是福是禍啊。”李東陽沒回答兒子的問題,而是搖搖頭,長長的嘆息了一聲。
“嘿嘿,一時忘形,下不為例。”李兆先訕訕的賠笑道。在野的時候,老爹說這些確實啰嗦,可現在身負重任,確實要謹慎一些,在這一點上,他還差得很遠呢。
李東陽面色凝重如初,并不為兒子的嘻嘻哈哈所動,他指著那一疊文書說道:“這些章程是你和倭人磋商擬定的,還是……”
“具體細節很多都是根據商議的結果,暫時定下來的,不過,外交原則卻是侯爺定好了的。侯爺的意思是,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不能完全照本宣科,那樣做事,就僵化了,倭國遠在海外,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不違背原則,也不違背王法,盡可按照主事者的判斷進行決斷。”
“嗯。”李東陽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目光又落回了那些文卷上,深深的皺起了眉頭。
之所以會仔細審查這些東西,并不是因為他戀棧不去,想要尋機復起,這幾年的政爭他看在眼里,又經歷了不少風雨,早已經身心俱疲了,能急流勇退,也是他心中所愿。
他現在的心態倒像是一個剛退休的老領導,看見學有所成的兒子接了班,因此有著諸多的不放心和期盼,恨不得將自己的經驗學識一股腦的傳授給兒子,讓其得以長風破浪的直上青云。
所以,初見外交文書,上面的條款令他很是擔憂,生怕兒子行差踏錯,以至萬劫不復。在他看來,談判的結果單方面的對倭國有利,兒子若不是被騙了,就可能是被倭人拉下了水……要知道,在新律法當中,貪腐和謀私的罪名可都是相當重的!
可他沒想到的是,李兆先坦然相告,說這些內容都是謝宏擬定的,李東陽當下就犯嘀咕了,既然是這人做的計劃,那不用問了,里面肯定有陰謀,而且看起來越美好,陰謀就越可怕。
可問題是,他看了老半天,卻怎么也看不出來到底有哪里不對勁,老李郁悶啊,好歹自己也是金榜題過名,翰林留過影,內閣有傳奇的人物,明知道事情有問題,怎么就整不明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