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解鈴還須系鈴人
第451章解鈴還須系鈴人
張瑄靜靜地張巡,淡淡道,“劍南的安思順怎么說?”
“回陛下,安思順急報:南詔人趁我主出征吐蕃之際,遷施蠻、順蠻、磨些蠻、茫蠻、弄棟蠻等數萬戶到拓東,充實東北境。同時在麗水設節度使駐麗水城,管轄金齒、漆齒、繡腳、繡面、雕題、僧耆等十余族。”
張巡匆匆說著。
南詔人的內部事宜雖然值得關注,但也不至于讓安思順八百里加急奏報。
張瑄面不改色知道張巡另有下文,也沒有著急發問,擺擺手示意張巡繼續說。
“南詔王閣邏鳳兩次出征,頗立聲威,西服尋甸、裸形諸族,南敗驃國,最近更是直入白蠻,入南寧州,將烏蠻之地全部納為己有。”
“烏蠻王向劍南安思順求救,安思順不敢擅專,特急奏陛下,請求昭命。”
張巡輕輕說完,就站在那里等待皇帝的反應。
“張巡啊,這也就是說,南詔竟然東征西討,現在疆域擴大了兩倍都不止?現在的這個南詔王不簡單吶,朕聽說他手下有人很能干的漢人,名為鄭回,看來,得了鄭回的閣邏鳳真是如虎添翼啊!”
張瑄輕輕端起茶盞小啜了一口。
張巡和郭子儀面面相覷,無法作答。他們不知道閣邏鳳手下有個漢人鄭回,更不知道皇帝怎么知道這個情況。
事實上,在兩位權臣眼里,南詔只是西南蠻夷小國,根本就不足掛齒,西南方面的動靜沒有引起他們足夠的警惕和重視。
張瑄嘆了口氣,望著郭子儀和張巡笑道,“你們不要輕視這個南詔。要是讓這個南詔成了氣候,比吐蕃人更難纏。”
“他們這是瞅準了朕征伐吐蕃。又要舉全國之力西征,覺得朝廷無力兼顧西南。所以趁勢而下,趁火打劫,準備在朝廷反應過來之前,擴大勢力。”
“好吧,朕就讓南詔人看看,什么叫天朝的威嚴不可侵犯。傳召,命嶺南的范思軍整軍佯攻南詔,命吐蕃的顧惜率軍南下佯攻南詔。命安思順舉劍南之兵號稱十萬,奔襲南寧州,務必要將烏蠻和白蠻之地從南詔人手里奪回來。同時,冊封烏蠻王為歸化王,告訴蠻人,南詔不服王化,若蠻人能取而代之。朕會封其為臣屬之國。”
張瑄猛然揮了揮手道。“暫且如此,兩路佯攻配合安思順的行軍,只要安思順幫蠻人收復失地,接下來的事情就不需要朕來操心了。”
“好了,給朕說說,逃到西域去的李珙如今可有消息傳來?”張瑄很快就把南詔的事情放在一旁,他現在要集中精力平定西域,至于南詔,可以暫緩。
郭子儀笑道。“陛下,李珙只有數千殘兵逃入西域,已經難成氣候了。李珙入西域之后,沿漠南逃竄至疏勒,被封常清率軍征伐,大敗后剩不足千人逃往突騎施,目前消息不明。”
張瑄沉吟了片刻道。猛然起身道,“好,傳召下去,朕決定,上元節后十五日。舉大軍20萬,出征西域。命回紇葛勒王子率回紇軍馬五萬助戰。”
“傳召給安西的封常清。召集西域三十六國王在龜茲,去國號以待朝見于朕!凡臣服者,可保留王號。凡有不從者,朕將舉兵滅之!”
張瑄說完就拂袖而去。
剩下郭子儀和張巡兩人面面相覷,震驚失色。
兩人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會這么激進,竟然直接要用武力脅迫西域諸國去國號歸附,這意味著皇帝要一改百余年中原王朝統治西域的慣例,要將西域納入常規的道、州、縣三級行政治理。可是……西域數十城郭之國,已經存在數百年,這么容易就滅嗎?
“郭相,陛下此番……”張巡苦笑了起來,“這道詔令一下,恐怕整個西域都要震動了……”
郭子儀也嘆了口氣,“陛下雄才偉略,非我等所能揣測。既然陛下如此,必有其深意。”
“張某擔心封常清由此在西域控制不住局面啊。”張巡又嘆息道。
“兩位相爺,你們放心就是,西域亂不起來。”田可馨與端妃郭芙并肩走進來,向兩人笑了笑道,“所謂西域三十六國,多為一城之地,多則擁兵上萬,少則兵力數百上千,陛下西征,由玉門關進入西域,若有不服王化者,舉兵一道滅之,如若舉手之勞。”
“歷朝以來,西域之所以號稱臣屬卻始終不能真正納入朝廷版圖,重要因素便是政權林立,不能實現有效轄制。安西都護府也好,北庭都護府也罷,都難以對西域胡人形成有效的管制。因此,只要中原國力衰弱,西域必亂,而中原國力強悍,西域又改弦更張再次歸附,如此惡性循環。這種局面,若不改變,只能徒廢朝廷兵馬錢糧。”
“朝廷在安西四鎮與北庭諸鎮駐軍,耗費巨大。若是能將西域化為內治之地,就地養兵,朝廷負擔會大大減輕。”
“因此,陛下當以大魄力、大智慧和大謀略,強力推進平西削國之策。以一時之亂,換長久穩定繁盛,何樂而不為也!”
田可馨侃侃而談,神采飛揚。
旁邊的郭芙神色比較怪異,因為她知道,這道策略就是出自田可馨的建議。皇帝思慮日久,就準了田可馨的建議。
郭子儀和張巡相視一笑,紛紛向田可馨點頭微笑,“田大人果然是女中魁首,見解大為不凡,陛下身邊有田大人輔佐謀劃,是天下之幸也!”
說完,兩人又一起向郭芙施禮道,“臣郭子儀(張巡)拜見端妃娘娘!”
郭芙趕緊避在一旁,忙不迭地還禮道,“父親,張相!”
她雖然是皇妃,但面對自己的父親和長輩一般的張巡,她焉能端起皇妃的架子。
田可馨笑了起來,“郭相,今日可馨過來。有一事相求。”
田可馨與郭芙一起過來,見郭子儀。顯然是有事要談。張巡見狀,便先行告辭而去。
“郭相,可馨父親目前仍在范陽為官……因為種種緣故,可馨想懇求郭相在陛下面前美言一二,為家父謀取他職。或入京,或赴各鎮,只要離開范陽就好。”
田可馨有些不好意思地拜了下去,倒是也干凈利索。直接就說明了來意。她今天拖著郭芙過來,目的就是求郭子儀為她的父親田承嗣謀劃官職。
田承嗣為范陽降將,昔日皇帝曾承諾要放他入江南為一道巡撫,但后來也不知何故,皇帝竟然忘卻了此事,一直沒有冊封田承嗣,以至于田承嗣目前仍在仆固懷恩手下為官。這倒也罷了。只是因為田承嗣范陽降將的身份。他留在范陽自然是異常尷尬。
等了多時不見皇帝的安排,只能三番五次寫書給女兒田可馨,求女兒在皇帝面前通融一二。
田可馨時常在皇帝身前出沒,本可以自行相求,但她考慮到皇帝的性情,又隱隱猜度皇帝似乎另有主張,思前想后,還是想找郭子儀幫幫忙。其實也就是讓郭子儀開口,捅破這一層窗戶紙而已。
她跟郭芙關系最好。因此就拖著郭芙來了。
郭子儀聽了這話,不由苦笑起來。
田承嗣的事情,他有所耳聞。只是皇帝保持沉默,他也不能說什么。
想了想,郭子儀望著田可馨暗道:你還用來找老夫幫忙?皇帝將你留在身邊,用你之才是假,怕是看中你想要納為妃子才是真。皇帝一直沒有冊封你父。還不都要怪你?若是你能早早跟皇帝成其好事,不要說調任江南,就算是封侯拜相,也未必就沒有可能呀。
要是皇帝存了這種心思,你讓老夫怎么去開口?
見郭子儀沉默著。郭芙忍不住輕輕開口道,“父親……”
郭芙跟田可馨甚是相好。關系密切。在張瑄的后宮中,郭芙與李騰空和蘇扈冬有些距離,與那個吐蕃女子卓瑪更是疏離,漸漸就跟田可馨走到了一起。而事實上,田可馨也給她出了不少主意,教她怎么跟皇帝相處、如何跟李騰空和蘇扈冬相處。
郭子儀有些尷尬地擺了擺手道,“田大人,其實……其實此事,外人很難說什么。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田承嗣將軍的前程,還是要落在田大人身上。”
郭子儀的臉色由此變得很精彩。
田可馨一怔,所謂當局者迷,作為她本人而言,她根本就沒朝那里想過——而今日見郭子儀的神情如此古怪,她又是何等聰慧靈犀之人,旋即就心里明鏡兒似的。
她臉色漲紅,再也呆不住,匆匆向郭子儀斂衽一禮,然后狼狽而去。
郭芙皺了皺柳眉兒,望著自己的父親輕輕道,“父親……”
郭子儀湊近過去,壓低聲音道,“芙兒,陛下留田可馨在身邊,當真是為了參贊軍機嗎?陛下的心思,你當明白。”
郭芙這才恍然大悟,眸光閃爍了一下,心里便又起了一個主意。
馬上就到了上元節,雖然皇帝沒有在京,但因為皇帝的駐蹕,涼州城的上元節之夜也非常熱鬧。
張瑄大宴群臣,在宴后又出府登臨涼州城門,與涼州軍民同樂。整整一夜,涼州成為不夜城,商賈百姓和城外的大軍將士朝拜天子,嬉游作樂,歡呼雀躍,聲震云霄。
三更時分,張瑄這才率李騰空和郭芙、卓瑪帶著一干護軍返回“皇宮”。整個晚上,田可馨都保持著異樣的沉默,默然站在郭芙身后不語,因為她帶著面紗,其實眾人也不知道她究竟在想些什么。
郭子儀的話在田可馨心里起了很大的波瀾。她回頭來想了想,其實也不能確定:皇帝真的對自己有意?皇帝一直沒有安置父親田承嗣,難道就是在暗示自己投懷送抱?如果皇帝真要納她為妃,她又該如何?
田可馨這幾日心亂如麻,不知何去何從。對皇帝,她自有一番心思,只是她不是尋常女子,她有意要以女子之身立足朝堂之上,成為名垂青史的女官,如果她要嫁給皇帝為妃,這意味著她的所有雄心壯志都要化為泡影。
“進宮”后,李騰空表示要陪伴待產的蘇扈冬,就先去了蘇扈冬的寢宮,而皇帝則準備去郭芙那里略事安歇。
一路上,郭芙裹著披風,小手被皇帝緊緊抓著,跟著皇帝大步而行,猶豫良久終于還是伏在皇帝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她這幾句話讓張瑄目瞪口呆,臉色瞬間變得無比的古怪。
對田承嗣,他沒有特別的安排,只是忘記了,真的是忘記了。
范陽之亂平定后,他旋即開國,諸事繁雜,緊接著又率軍剿滅吐蕃,準備西征,一時間倒是也忘記了田承嗣這個降將還留在范陽。
他萬萬沒有想到,因此會讓身邊的諸臣認為自己這是覬覦田可馨的美色,別有所圖……這個誤會大了……可憐張瑄現在連田可馨究竟真實容顏為何,都沒有見過。
張瑄下意識地回頭望向了跟隨在后的田可馨,見她身形婀娜,面紗輕揚,不由苦笑了一聲,擺了擺手道,“可馨,你——隨朕來!”
田可馨心情忐忑不安地跟著皇帝和郭芙進了郭芙的寢宮,皇帝坐在那里,郭芙向她使了一個眼色,然后向皇帝斂衽一禮道,“陛下,臣妾去廚房催促下人做些蓮子羹來,陛下吃些暖暖身子。”
不待皇帝開口,郭芙就主動退了下去。
張瑄張了張嘴,又無奈地閉上。
田可馨幽幽一嘆,上前一步拜了下去,“可馨拜見陛下,不知陛下傳召,所謂何事!”
張瑄默然無語,他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開口了。
良久,他嘆了口氣道,“可馨啊,你父之事,朕倒是疏忽了。這樣吧——過兩個月,朕將會調任程千里回京,調仆固懷恩入北庭,張同入范陽接替仆固懷恩,你父就回京做個京衛大將軍吧。”
田可馨聞言,心里一個激靈。她猶豫著抬手來,落在自己面前。
片刻后,她咬了咬牙,毅然將面紗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