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求見不是為了別事,亦是州府那邊來了一道文書。
李宣現為典學從事,掌著州中的文教事宜,他就職以后,曾給荀貞上言,請求設立州學,之后,又建議荀貞把鄭玄從泰山郡給請到州里來。
鄭玄是當世大儒,如果他能來州學里邊教書,那對徐州的文教事業將會是一個極大的幫助,甚而郯縣會因此而極有可能成為北方的一個文化中心。在李宣之前,張昭、張纮、荀彧等人對荀貞也有提出過類似的建言,荀貞在把鄭玄的弟子孫乾召辟到府中后,亦曾再次派人專程去延請過鄭玄,但被鄭玄婉拒了,這也不足為奇,鄭玄名動海內,門下弟子常常千余,許多士子不辭千里之遠地拜到他的門下,這樣一個有身價的人,自不是一請就能請到的,所以,在得到李宣的建議后,荀貞遂便又遣人去泰山,誠摯地邀請鄭玄入徐。
因李宣掌著文教,所以這件事就由李宣全權負責。
派去泰山的人於數日前返回了州府,然后,又趕來合鄉,當面向李宣稟報了邀請鄭玄的結果。
李宣對荀貞說道:“使者言:鄭公以年高為由,不欲南下。”
鄭玄是順帝永建二年生人,今年六十五,雖說人生自古七十稀,然而六十五這個年齡,說低固然不低,但要說“年高”似乎也有點算不上。
李宣接下來的話也證明了鄭玄此言只是托辭。
他接著又說道:“鄭公門下有與師友華君、儒林孫君等交好者,私言於使者,說:孔北海在高密修葺鄭公故居,數遣吏赴泰山邀鄭公還鄉,意態殷誠,唯北海黃巾暴虐,門下諸生多以為孔北海難定之,鄭公因是躊躇不決,雖暫尚無意北返,然或因此故,亦不肯南下來我州也。”
“師友華君”是師友從事華歆,“儒林孫君”是儒林從事孫乾,華歆、孫乾兩人都是青州士人,與鄭玄同州,孫乾并且是鄭玄的弟子,所以鄭玄門下的不少青州人都和他兩人稍有交情。
張昭是徐州本地人,他的家鄉彭城縣距鄭玄現隱居的泰山南城縣只有二百余里,他往常曾頗遣人問候鄭玄,是以對鄭玄在泰山的情況比李宣更為了解。
他說道:“泰山應太守素有文名,鄭公在泰山深得他的照顧,兩人書信不絕。鄭公不愿南下我州,這恐怕也是其中一個的緣故。”
應劭出身自汝南應氏,汝南應氏這個家族雖也是累世二千石,但卻不是以官高位尊顯名於世,而是憑借其族人在文章、學術領域的成就世享高名,乃是“世濟文雅”,其族世以文章顯,族人中出過不少有名的文、儒之士,相比荀貞的以軍功著名,顯然應劭的文學、儒學修養會更對鄭玄的脾氣,換言之,他兩人的情趣喜好會更相近。
荀貞聽出了張昭話里透露出的“儒業、文學,明公不如應劭”的這層意思,莫說張昭此話并非貶低荀貞,就算是貶低,荀貞向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的長處,亦明自家的短處,對此也不會介意的,他笑道:“像鄭公這樣的高士,本就不是一次兩次便能請到的,既然再請仍請不動他,三請就是,三請如還不成,那便四請、五請,只要他沒回北海,就一直請下去。”
李宣應道:“諾。”
把邀請鄭玄的事情仍然交給李宣,當晚,荀貞召見陳褒、劉備、昌豨、孫康等人,再次把之前已經下達過給他們的調動軍令明確了一遍,然后於次日,留下徐卓在合鄉協調部署,自帶著張昭、李宣等人啟程返回州府。
徐卓年歲雖不大,品秩也不高,只有六百石,但一來他是荀貞的心腹,深得荀貞的信任,二來,他久從荀貞,於軍中的資歷不低,同陳褒等將又是同鄉,俱皆相熟,三來,他是幕府的從事中郎,本就掌著軍機,對軍隊這一塊兒非常熟悉,四來,他有足夠的能力,故此,把他留在合鄉,協調配合許仲、陳褒等的換防、調駐必是綽綽有余。
從合鄉出發,路經襄賁時,荀貞召來駐扎在此的趙云,把此前從他部下調出的一千五百步騎交還給他,在這里住了一宿,和趙云同榻共眠、夜話通宵,第二天,繼續行程。
襄賁到郯縣只有四五十里地,荀貞等輕車快騎,渡過沂水,未到入暮,即至郯下。
留守郯縣的荀彧等人俱在城外迎接。
許劭也在迎接的人中。
當年荀貞在汝南見許劭時,才二十出頭,如今八年過去了,荀貞已年過三旬,而許劭也過了四十,年已有四十三了。汝南許氏作為聞名天下的士族,其族世代二千石,許劭的從祖父許敬、許敬之子許訓、許訓之子許相都曾為三公,雖比不上袁氏的四世三公,卻也是顯赫名門。出身既高,許劭與其兄許虔又成名甚早,被稱為“平輿二龍”,后來他與其從兄許靖兩人的月旦評又是盛極一時,因而雖是遠從汝南前來徐州投奔荀貞的,許劭卻是不卑不亢。
荀貞一眼就看見了許劭,忙從馬上下來。
他徒步上前,至許劭面前,長揖行禮,笑道:“許公大駕光臨,郯縣蓬蓽生輝。只是公既來我州,緣何不在來前遣人告之與我?我也好請孫侯派精卒護送公來。”
許劭還禮,說道:“孫侯攻伐不休,哪里會有空遣兵卒護送我呢?”
荀貞心道:“聽許子將這話,對文臺似是頗有怨言。”不愿就著這個話題繼續往下說,乃笑道,“聞公大駕至,我在合鄉是一天也待不住,急匆匆地就趕回來了。”問在近前的荀彧,“文若,把許公安排在哪里住了?”又問許劭,“汝南雖與徐州接壤,而風俗略不同,尤以飲食頗有別,不知公來到徐州這幾天,在飲食上可還合口?”
許劭答道:“我攜來徐州的門客中有擅廚的,日常飲食都是由他們做的,倒是不覺有異。”
荀彧答道:“現暫請許公居於縣外莊中。”
荀貞略奇,心道:“我之所以建了一個梧桐里,正是為了安置居徐的別州士人。許子將來了徐州,文若卻為何不請他入住梧桐里,而卻把他安置在了縣外的莊中?”知此中必有隱情,只是人多,不好詢問荀彧,遂便不言此事,和荀彧、許劭等敘話片刻,一同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