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5 冀董幽田兩名俊

類別: 穿越歷史 | 三國之最風流 | 趙子曰   作者:趙子曰  書名:三國之最風流  更新時間:2019-02-09
 
眼下幽、冀的戰局,不利於袁紹,而大有利於公孫瓚。

果如袁紹所料,公孫瓚不肯聽從趙岐的勸和。

在接到趙岐的來書后,公孫瓚出示給長史關靖、臣屬嚴綱等人看,嗤笑說道:“趙公是老糊涂了么?而今冀州之地已有六分歸我,我怎可能會因他一封書來就罷兵,與袁本初言和?”說著,變色發怒,又道,“袁本初哄我出兵,於是得冀!此奇恥大辱也,我必報之!”

公孫瓚族為右姓,其家世代二千石,乃是幽州有名的衣冠名豪,但他本人在其族中的地位原本卻不高,因為他的母親不是他父親的正妻,只是一個侍婢之類,這一點倒是與袁紹頗為類似,但與袁紹不同的是,袁紹雖也是庶出,卻從小就過繼給了他早逝無子的伯父袁成,繼承了袁成的人脈、聲望等政治遺產,并深得其生父袁逢以及其從父袁隗的喜愛,憑借這些,幼即得拜為郎,年二十便出任濮陽縣長,於仕途上一帆風順,公孫瓚早年的出仕經歷卻頗艱難。

不像袁紹,公孫瓚沒有沾到多少他家族的光,最先出仕時只做了一個郡府的書佐小吏,因為被當時郡里的侯太守欣賞,得妻其女,又從盧植求學於緱氏山中,再又在后任劉太守觸法被征廷尉時忠義相送,然后名聲才漸響亮,由此發跡,得郡舉孝廉,朝廷拜為郎,遷遼東蜀國長史,再遷涿縣令,光和中,以戰功得遷騎都尉,又遷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入洛后,他又被擢拜為奮武將軍,封薊侯。可以說,公孫瓚全是靠自身的能力才有了今日。

家庭和成長的環境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大約也正是因此,公孫瓚、袁紹這兩個出身近似的人,性格與為人處世的方法卻截然不同,袁紹身在洛陽,以折節下士,援救黨人,積極參與宦官的斗爭而得高名,公孫瓚遠在邊疆,卻是憑剛雄強節,加之軍功,從而立世。

嚴綱蹙眉說道:“固如將軍所言,冀州已六分在我,此時當然不能撤兵。可趙邠卿、袁本初同為馬氏外親,又俱以虛名獲譽,實為同類之徒,今趙邠卿持節行撫關東,先至於冀,將軍若是不從其請,不肯罷兵的話,吾恐他會以王命來壓制將軍,待到那時候,怕就不好辦了也。”

袁紹從父袁隗之妻是馬融之女,袁隗、趙岐同是馬家的女婿。趙岐與馬融雖是不相往來,可他與馬家其它的人還是有來往的,因與袁隗是老相識了,也所以他離開洛陽后,第一站沒有去豫州找他昔日的同僚孫堅,而是過河內來了冀州,與袁紹相見。“虛名獲譽”者,嚴綱這是在說袁紹、趙岐俱屬“名士”一流,他兩人可稱之為是同類,而與公孫瓚不是一路人。

關靖奮然說道:“李傕、郭汜反叛,攻陷長安,殺司徒王公,裹脅朝廷,馬日磾、趙岐世受漢恩,今名是奉旨持節行撫關東,卻請試問之:他兩人奉的是誰的旨,又持的是誰的節?兩個亂臣賊子罷了!趙岐如是不以王命說事便則不提,他要敢是以王命壓人,真不知恥也!”

當下之時,直呼別人的姓名是極其不禮貌的,尤其馬日磾、趙岐位在顯貴,年歲又高,縱是非為當面,關靖這么稱呼他倆也是特別侮辱的,但細品他話中意思,卻又不得不說他講的也不錯,確是占住了道理。天子年少,被李傕、郭汜控制,那么馬日磾、趙岐的這個持節出使到底是奉的誰的令?此二公世受漢恩而受“賊”之遣,罵一句“亂臣賊子”,誰也無話可說。

公孫瓚頓覺關靖所言,正合其心,哈哈大笑,說道:“長史言之甚是。”對嚴綱笑道,“卿多慮了。”

嚴綱也覺得關靖所說有理,因道:“是。”

公孫瓚沉吟稍頃,轉目掛在帳壁上的地圖,舉起放在案上的佩劍,遙指點之,帶著點遺憾地說道:“孫伉諸君被董昭殺了,董公仁此君,小有智謀,有決斷,略知兵,值此與袁本初對壘之際,我又不能多分兵攻略,兵少則不足克之,惜乎巨鹿暫不能為我盡有,不然,我軍東連渤海、平原,西與黑山合,再策動河內張建義,三面齊攻,滅袁本初真指麾而定!”

張建義,說的是現為河內太守的建義將軍張揚。

董昭接替李邵,到巨鹿上任后,托以袁紹之名,假傳檄文,把傾向公孫瓚的郡中豪強孫伉等數十人一并斬首示眾,隨之,他又巡行郡中,挨個撫慰控制區內各縣的大姓名族,從而使巨鹿的形勢很快就得以安定,也就致使公孫瓚無法在短期內復謀圖占取此郡的全境。

帳中座下有一人應聲說道:“以小人之見,暫雖不能盡得巨鹿全境,然於大局卻無害。將軍親領突騎、精卒在巨鹿東,其西又有黑山兵,董公仁或小有智謀,最多只能自保而已,給袁本初是幫不上太大的忙的。小人陋見:平原、清河才是目前將軍應所憂處。”

公孫瓚抬眼看去,見說話之人年紀輕輕,不過才二十出頭,相貌尋常,然眉眼間自有朝氣蓬勃,卻是漁陽田豫。田氏在幽州是個大族,公孫瓚帳下的田楷等俱是出自此族。

公孫瓚素知田豫有才能,然一因田豫年輕,二來更主要的緣故是田豫與劉虞的州從事鮮於輔等的關系不錯,所以他雖用田豫為帳下吏,卻沒有任其要職。此時聽田豫如此說,公孫瓚問道:“國讓,卿此言何意?”

田豫離席,下拜堂中,說道:“敢請為明將軍指畫形勢。”

公孫瓚說道:“可。”

田豫站起身,來至地圖前,指向清河、平原的位置,側身面向公孫瓚等人,說道:“此二郡實我軍之重鎮,賴以攻魏者是也,若失此二郡,則不但將失攻魏之基,將軍并難以立足於冀。”

公孫瓚點頭說道:“不錯。”

田豫順著清河向東北方向劃去,劃到兗州東郡的位置停下,接著說道:“劉公山已拒明將軍之令,不送袁本初家眷,是不欲與將軍盟也,袁伯業,袁本初之從兄,曹孟德,久為袁本初爪牙,張孟卓雖與袁本初生隙,而正如嚴君所言,張孟卓與袁本初亦實屬同類,我料他必不愿見明將軍得冀,因是,豫不才,愚見以為:山陽、東郡、陳留以及劉兗州,於近日內也許就會聯兵進犯,攻我清河、平原,以為袁本初側翼呼應。明將軍可遣精兵守此二郡邊,以作防備。”

公孫瓚顧諸臣屬,問道:“卿等以為如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