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另《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就是創于西周而后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
婚禮乃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必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現在皇帝楊廣喜上添喜下旨賜婚,但是這婚禮的六禮程序卻也一樣不能少。
陳深一到東都,立馬就請了大媒往李淵家行納采禮提親,兩家早已經定親,現在不過是補禮。李家同意了大媒之提親后,則由陳家正式備領往唐國公府求親。這個備禮和后面的納吉同時進行,也就是下娉,下定。男女雙方都是當朝宰相,且都是國公之家,這娉禮自然是十分豐厚。
陳家隨同娉禮下紅綠描金書帖“龍鳳書帖”帖上寫“素仰壺范,久欽四德,千金一諾,光生蓬壁…,:李淵家回帖寫:“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極,九如慶祝”。
緊接著就是請期,這個也都是早已經定下了的,來年正月初八的吉日,此禮一完,整個婚禮就只差一道親迎禮。親迎禮完成就意味著成妻之禮。親迎被看成是夫妻關系是否完全確立的基本依據。凡未親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旦舉行了親迎之禮后而夫死,按禮俗規定,新fu就只能認命““從一而終”了。
不過親迎禮完成之后,婚禮并沒有全部完成第二天還要進行成fu之禮:若公婆已故,則于三月后至家廟參拜公婆神位,稱“廟見”。
只要當入了陳家的李秀寧拜過了公公陳深之后,從此她就是陳克復明媒正娶的正妻了。
連續半個月的時間陳克復都在忙著這么一件大事,從娉禮的禮單,到最后宴請賓客的名單,甚至各個禮義上要穿戴的冠服都有一整套繁復的程序。這讓已經娶過三個妾的陳克復覺得,自己之前在遼東的那婚禮,還真跟小孩過家家一樣。難怪古代正妻和妾shi之間的地位天壤之別,就光看這成婚的禮儀就已經能看出這之間的巨大的差別了。
十一月一日的外任朝集使戶部見訖又于尚書省與群官禮見。尚書省兩仆射加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陳克復如今身為尚書右仆射這考核自然考核不到他的頭上,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到了十二月,朝集外臣也就剩下元旦之日參加元會而陳克復現在也只等著元會過后親迎李秀寧完
婚然后就可以回到遼東就任漠北道行軍大元帥。
臨近新東,京都城中一片喜慶,邊關安定,四方的盜匪叛亂這一年遭受了從遼東抽出身來的朝廷大軍的殘酷鎮壓,基本上都轉入了一個低谷期。運河及槽運通暢天下各地物資源源不斷運入京中,物價持續降低讓整個東都百姓都覺得這生活又充滿了奔頭,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十來年前的盛世之時。就連京都之中的官吏與勛貴之家,也都收到了朝廷發下的足數傣祿,且每人都還拿到了一份不小的紅包。
遼國公府中每日都有無數的訪客,京官外官,甚至許多勛貴世家,白衣儒生也都投到門上來,希望攀附的攀附,投奔的投奔。對于每日門房處收下的厚厚的求見帖,陳克復統統交給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去處理。他并不相信這些上門的人當中,會有他真心希望的賢才。
為了避嫌,陳克復特意交待,所有人一律不見,那些來投奔的書生小吏,如果是真正有才的,可以暗中聯絡,讓他們去遼東。至于其它人,傲慢對待既可,最后是越傲慢越好。自到東都之后,先有他被黑衣人刺殺,接著宇文智及和裴銷等人又被黑衣人殺死,并且居然還留有遼東軍印記的弩箭。
他自然當然是知道他沒有派人去殺宇文智及的,宇文述、裴蘊也不可能自己殺死自己的兒子來嫁禍于他。而至于京都之中其它的勢力,
能在京都之中做出這么大手筆的,還真沒有幾個。陳克復已經隱隱感覺到,這很有可能是楊廣搞的鬼。
到了陳克復他們如今這個位置,什么貪污不法之類的,根本就不會被楊廣放在眼中。
楊廣近年來連續的動作,已徑讓陳克復對他十分了解,楊廣過去扶持起宇文述、裴蘊、虞世基、等人,用似打壓關隴舊闕世家。當楊玄感反了后,他更是借機大肆清洗舊閥。后面當新闕終于壓過了舊閥之后,楊廣更是不留情面的開始更大規模的清洗,連最強的李閬都轟然倒下,其它的舊閥同樣被錄奪了手中的實權。
扶持新閥,打壓舊閥,當舊閥終于不再是他的威協之后,楊廣卻又將目光對準了勢力達到他警戒線的新閥。這才會有他陳克復和李淵的平步青云,圣眷恩隆。楊廣就是通過這樣的手段,始終不讓有勢力達到威協他的地步。知道了事情的本質,那么就不能猜出楊廣為何用刺殺的手段了。
書房之中早生了炭火,溫暖無比。陳克復手中拿著一塊玉佩,認真的打量著這塊玉佩。這是一枚有著騰龍的玉佩,將玉佩舉在頭上,透過明亮的光線,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塊玉佩之
中,那頭騰云駕霧的神龍。這樣的一塊玉佩是當年南陳皇室之物,拿出去絕對的價值連城。
只可惜,這樣的一塊好佩,卻只剩下了半塊。
而這樣的半塊玉佩,陳克復足有三十六塊,如果仔細的觀看,就會發現,這三十六枚玉佩中的神龍形態其實是一整套的。每一枚玉佩中的神龍動作都會不一樣,按著正確的順序組合起來,就如同一套連環畫一樣。
這是他父親陳深到京都后,和他詳談過后,明白了他要復國的堅定心意之后,最后在洛陽城中長城縣公府中花園中挖出來給他的。這三十六枚玉佩一半在陳深的手中,還有一半在另外三十六個人的手中。
這就是當年南陳國亡之前,東宮做的最后安排,派出了三十六名忠心耿耿的臣子持著這三十六枚半塊玉佩出宮,分赴各地,招募忠義勇敢之士。原本是準備訓練也一支兵馬,另外在各地準備足夠的物資,以備如果和隋國戰爭失利之時的退路。可誰也沒有想到,陳后主面對隋朝幾十萬大軍的時候,居然還能隔江猶唱后庭花,最終在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情況下,被隋軍快速滅國。
在最后的關頭,陳深只來的及讓毛喜等老臣帶著自己的兒子遠循,并派了使者給三十六路傳信,讓他們就此隱蔽。原本以為被俘后,必然再無生還希望。可沒有想到,隋朝將南陳都城夷為平地,將南陳皇族和百官貴族及京中富戶盡皆遷往長安后,并沒有處死他們。
多年之后,升任棲罕太守的陳深,被昔日部下找上門來,才知道,當年的三十六路人馬,并沒有就些煙消云散。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無法接受南陳就此覆沒,他們從明處轉為地下,組建了江南會,目的就是為了復陳氏王朝,重新建立一個南人漢人衣冠王朝。
江南會由三十六位各持中塊玉佩的南陳舊臣組成,多年來,他們聯絡江南勢力,一直在追求著最后目標的實現。當年開皇之時,江南的那次世家貴族大叛亂,就是由江南會幕后挑動發起,只可惜最后卻被楊堅派楊素率大軍平定。經歷了那次慘重失敗之后,江南會的實力大損,從此從武裝反叛轉而謀求隱忍發展。多年過去了,如今的江南會已經更加隱秘,知道的人更少,他們發展出了三十六個不同的外圍組織,從運河長江上的槽運幫派,到洞庭湖、鄱陽湖等大湖的水賊,深山之中的綠林響馬。再到各大城池之中的商會,江南會的十八個外圍組織包括黑白兩道,甚至如今江南各郡之中,許多衙門之中的一吏員都是屬于江南會的外圍組織。
不但這些,就連許多南方世家
豪族,也同樣是他們的外圍勢力,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他們已經在江南結成了一張巨大的網。而這張網就通過這三十六個外圍組織,最后被江南會的三十六家控制在手。這是一支龐大的勢力,一個真正的江南地下王國。快三十年過去了,當年江南會的最初三十六位舊臣,如今大多已經逝世,他們的位置由他們的家族后人接手。可以說今天的江南會,早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江南會。
手中擁有了如此大的勢力,他們還會對陳氏皇族言聽計從嗎?陳克復冷笑了幾聲,老頭子還是太過于樂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