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  第六百零八章 人心何向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奸臣 | 府天   作者:府天  書名:奸臣  更新時間:2012-09-27
 
本文轉……載于文學#樓{點WenxUelOu點}

見安化王朱這幾天的心情很不好。

國朝之初,宗室藩王雄霸一方的時代早已經是過去式了。當然,就算仍在那時,這寧夏鎮也是慶王的地盤,他一個郡王在這郡王滿地走的寧夏鎮,根本算不上號。只不過,作為宗室也有宗室的好處,無論大錯小錯,朝廷申斥罰俸之外,少有真正嚴厲的處置,就是他常常呼朋喚友在家中飲宴作樂,巡按御史彈劾歸彈劾,可基本上奏章入京,也就如同泥牛入海毫無音訊。比起那些劣跡斑斑的藩王,他這頂多是小小放縱罷了。尤其是他往來的多半是中下級軍官,并不涉及總兵府的那些要緊人物,一直都沒什么人在意。

可如今徐勛敞開大門接見上下軍官,他立時察覺到了幾分危機。尤其是徐勛在公開場合常常盛贊死前就已經丟了威寧伯爵位的王越,這頓時在上上下下激起了不小的反響。當徐勛某次開口說出已經上朝廷,議復威寧伯王越爵位之后,這場軒然大波更是蔓延到了他的身上。那些往日他呼之即來的下級軍官,一連數日在他這里也常常議論此事。

于是,這一日周昂到了安化王府,他第一句話便是沉聲問道:“聽說城東北隅的關帝廟日日門庭若市,可是真的?”

周昂和朱的來往也不是一兩天了,聽到這話就明白這位安化王在想什么,因而斟酌了一下語句,他就小心翼翼地說道:“自打這位平北伯在黑山營殺了陳展之后,城中上下的下級軍校中間,不少對其頗有好評,再加上他之前在姜漢設宴款待時看了慶王府彩云班的歌舞后說出那么一席話來,更是讓不少人為之心動。殿下也應該知道,武人么,圖的就是一個建功立業封妻蔭子,既然這位平北伯是天子寵臣·當然引得人趨之若鶩。更何況,昔日王太傅在咱們陜西三鎮原本就名聲遠播,他放出那樣的風聲來,怎不叫人當他是第二個王越?”

“癡心妄想!”

朱一想到自己派人試探性地請徐勛來赴宴·對方卻明言文武大臣不得私自交接藩王一口謝絕,自覺失了臉面的他不禁恨得牙癢癢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即便看著周昂說道:“那之前讓你們散布的消息怎樣了?那些軍官們想要撈軍功不假,可也不是真的想豁出命去拼,更何況下頭的小卒們有幾個愿意拿命去給上官換功勞?”

“殿下,消息是傳出去了,但如今的問題在于·寧夏前衛和左右中屯衛固然集結了,可這位平北伯壓根沒有用兵的跡象啊!總兵府放出去的消息是虜寇動向不明,因此集結兵力以作守御。而更要緊的是,徐勛已經先后撤換了十幾個劣跡斑斑的十戶百戶,從總旗小旗乃至于小卒之中簡拔上去人署理,一時間下頭都是心動得很,誰不想這好事落到自己頭上?”

說到這里,周昂見朱面色鐵青·頓時暗嘆一口氣。這藩王看似尊貴是尊貴了,可給人的只能是銀錢,哪里像徐勛憑著欽差和天子信臣的身份·可以給人的東西就太多了。如今他擺出公正卻又不觸動上層高級軍官們大利益的態度來,輕輕松松就收攏了人心。

“難道就任由這小子收買人心!”朱一想到自己多年來才好容易做到的事,徐勛不過數日就做到了不算,還幾乎撬動了自己的墻角,他不由得咬牙切齒地說道,“對了,這就是收買人心。此前他在黑山營殺的陳展原本就是不請而誅,心叵測,去對那個巡按御史安惟學說,他不是劉瑾的人嗎·這時候不做文章什么時候做文章!”

見朱顯見已經氣得狠了,周昂自然順著他的口氣答應了下來。及至孫景文孟彬帶著一個滿臉堆笑手持一只五彩斑斕鸚鵡的中年婦人進來,他和他們交換了一個眼色,這才悄然而去。出了安化王府,他立時帶著部屬快馬加鞭地朝中城只和城隍廟隔著一條街的寧夏巡按御史所駐察院而去。

他絲毫沒有注意到,安化王府門前的那條街上·一個人抬起斗笠,盯著他的背影瞧了好一會兒,這才垂下了斗笠。

直到三月十四,楊一清方才趕到了寧夏鎮。他先從延綏鎮到平涼府,隨即輕車簡從趕到固原鎮幫助曹雄一塊謀劃,逐犯固原之敵,隨即在虜寇犯隆德之后又以疑兵之計將其驚退,最后又到靖虜衛督促發民夫緊急修補之前的缺口,得到鎮守寧夏總兵官姜漢的急報之后又十萬火急趕到了寧夏鎮,可謂是馬不停蹄。即便如此,他還生怕徐勛一時性急帶著兵馬深入河套清敵,直到在關帝廟前下馬,確定徐勛人真的在其中,他才舒了一口氣。

“幸好幸好,我總算是趕上了!”

“怎么,邃庵公就這么覺得我會故技重施領著千余人馬入套?那就不是入套,而是自己送上門中人家的圈套了!”

聽徐勛說得輕松,楊一清忍不住眉頭一挑道:“什么圈套,莫非虜寇動向已經探明?”

“也只是有這個可能。畢竟,如今人都覺得我徐勛愛行險,送來一個香甜的誘餌讓我去屯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徐勛對楊一清言簡意賅地說了說曹謙王景略和莫峰所部先后打探來的情報消息,眾人之前的提醒,以及他的猜測,隨即才開口說道,“此次我是奉旨巡邊,不是奉旨開仗,真的就算要打,沒有萬全的把握,我怎么會輕易出動?之所以下令寧夏前衛和左右中屯衛集結,只是為了以防萬一。邃庵公,倘若虜寇真的云集河套,按理來說,花馬池到興武營這一帶是最好突破的。我記得,那邊的城墻才修了幾十里吧?”

“是,畢竟之前嚴冬修建,事倍功半,我是準備從春到秋,發兵卒民夫四萬,爭取一蹴而就。當然,只要朝中沒有掣肘。”見徐勛露出了一個你盡管放心的表情,楊一清這才所有所思地說道·“不過,倘若領兵的真是小王子三子巴爾斯博羅特,那么,此前勞而無功必然欲求不滿·再犯的可能性極大,貿然出擊反被所趁。”

徐勛就知道性子穩重的楊一清不會因為此前的那次大捷而忘乎所即微微一笑。

見旁邊的張永遞上來一個黃絹包裹的竹筒,他便接過來對著楊一清搖了搖,似笑非笑地說道:“邃庵公可知道這里頭是什么?”

楊一清微微一愣,隨即謹慎地說道:“是圣旨?”

“是圣旨。京城到陜西足足兩千多里,這是六百里日夜加急送過來的·聽說在內閣和部議上險些鬧翻了天。”徐勛摩挲著此前被包裹得嚴嚴實實,這一路上沒有絲毫磨損的黃絹,他便一字一句地說道,“這是圣命,令寧夏城文武官員于城南山川壇祭天,另祭歷年來死難將士,建英烈祠。”

說到這里,他頓了一頓·看著驚愕莫名的楊一清說道:“當然,不止是寧夏,還有九邊其他重鎮都是照此辦理。從即日起·在寧夏城山川社稷壇西,建英烈祠,專祭歷次戰事死難將士。將來會慢慢設法一一錄名其上。當然,除了死難于王事者之外,建下大功而壽終正寢的也可以入英烈祠,而在陜西三鎮名聲赫赫的追贈太傅王襄敏公,毫無疑問便是第一批入祠的人。”

身為兩榜進士,楊一清對于自己的前任,也是開陜西三邊總制先河的王越,自然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同樣是最初掛右都御史銜任三邊總制·同樣是在陜西呆過多年歲月,因而,他就任以來,每每聽人拿他和王越相比。就是他自己,對于王越雖則也有欽佩敬意,可對其為人卻始終不以為然·此刻聽到徐勛這番話,他的目光不禁完全落在了那一卷圣旨上。

“就算六百里加急,只怕這圣旨出爐也沒經過太久的時間吧?”

“沒錯,這是我臨走之前就對皇上請了命的,也對劉公公打了招呼。只要皇上首肯,劉公公不攔著,其他人即便有反對,但也攔不住,所以,聽說即便鬧翻了天,真正在朝上也不過爭了數日。可就算爭再久,這東西我也一定要爭下來。將士們上陣都是豁出性命去拼的,一丁點追贈亦或是撫恤銀子,畢竟不能完全彌補傷痛,而這盡管比不上旌表,可能夠光明正大地讓名字位列其中受官員祭拜,這樣的榮耀也是死難將士該當的!”

楊一清知道徐勛下定決心的事,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更何況這東西已經演變成了圣旨,他自然無話可說。因而,當徐勛說請他去見一見寧夏巡按御史,傍晚酉時齊集帥府頒布圣旨的時候,他自然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只是,徐勛問起夏言的時候,他卻微微笑道:“既然他不急著去應鄉試,我就把人丟在在總督行轅學一學。能夠對你說復河套的年輕人,磨礪磨礪,興許異日能夠接過這些擔子。”

而臨去御史府之際,他猶豫片刻,最后還是開口說道:“只是,下次若是再遇到黑山營這種事,還請平北伯三思而行。殺人立威都是不得已的情況下方才為之,畢竟有違朝廷律例。哪怕皇上信賴,可朝中物議太多,終究于你不利。”

等到楊一清匆匆離去,張永才若有所思地上前說道:“我說徐老弟,黑山營的事情我也聽說了,你向來不是這么沖動的人,這一回為何要如此凌厲行事?就算殺一儆百,把人押回來在寧夏城中斬首示眾豈不是更好?”

苗逵此時已經去了監槍太監秦懷的府邸,陳雄也跟著一塊去了,因而這會兒關帝廟中除去了江彬曹謙曹謐等人之外,就只剩下了徐勛和張永這兩個大頭頭。聽張永終于問了這一茬,徐勛才笑道:“你也太高看我了,要說殺了此人,還真有三分是沖動。當然,之所以當場就殺了他,是為了震懾黑山營上下,以及傳給鎮遠關的守軍看的,也不無警告寧夏上下軍官之意。之所以不把人帶回來再殺,那是因為傳言以訛傳訛,遠比看到的更能震懾人,否則,要讓寧夏鎮這些或是桀驁或是心灰意冷的軍官俯首聽命,一個腦袋還遠遠不夠。”

說到這里,徐勛便一攤手道:“你看我這次一口氣撤換了那許多人,砍了一個腦袋沒有·可有人有異議?就因為那個腦袋至今還掛在黑山營的旗桿上,這寧夏城中的事情方才會推行得這么便利。”

張永頓時恍然大悟:“我還想呢!打一棒子,給個甜棗,這素來便是收服人心之道!可你沖動殺人的時候還能考慮得如此周全·真是賊精明!”

傍晚酉時,帥府之中一時將校云集,就連鎮守太監李增鄧廣也一塊來了。寧夏鎮原本有寧夏府,但自從洪武年間廢府置衛,后來又成為了寧夏鎮之后,漸漸就成了完全的軍管。上上下下的文官加在一塊,就只有住在察院之中的巡按御史一個人。所以·巡按御史安惟學和李增鄧廣一樣,在滿院子的武官之中顯得格外礙眼。盡管他位階幾乎比這兒的每個軍官都低,可大明朝的武官不值錢,如他這樣的文官卻異常值錢,尤其是巡按御史的巡按兩個字,便是代天巡按,幾乎等同于天子耳目,所以他足可昂首睨視那些粗漢。

“欽差平北伯到·三邊總制楊部堂到,姜總兵到。”

眼見徐勛和楊一清一塊進了院子,而姜漢則是落后兩步·眾人紛紛左右站開,畢恭畢敬低頭行禮。而安惟學見楊一清看似和徐勛并排,實則也落后了半步,忍不住嘴角一挑暗自哧笑了一聲。

楊一清明知道他是劉公公的人,之前在面前避而不談軍務,只論學問文章,可實則還不是一樣黨附徐勛,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什么名臣!

當三人一一入了正堂之后,其他一應人等方才魚貫而入帥府正堂。然而·卻有眼光敏銳的將校發現,這一次的正堂之中卻并未設置留給巡按御史和鎮守太監的座位。就連李增鄧廣和安惟學,在進了大堂之后也全都是面色一變。李增更是強笑問道:“平北伯,不知道御馬監掌印太監苗公公和御用監掌印太監張公公人在何處?”

見下頭眾人多有疑問,徐勛便淡淡地說道:“苗公公和張公公出城去查看山川壇和社稷壇的情形了,所以如今不在。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因為有詔要頒。”

見徐勛手一指立時有一個年輕軍官雙手捧著一個黃絹包著的簽筒快步上來眾人你眼看我眼之后,立時齊齊跪了下去。就是心中震驚的安惟學,見楊一清亦是和姜漢退步到階下行禮,他也不得不隨著李增鄧廣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九邊重鎮國之屏障,歷年來御虜寇戰歿者甚多,雖有追贈撫恤,尚不足以慰上下軍民之心。今于九邊重鎮悉設英烈祠,歷年來戰歿者鐫刻其名,春秋兩季令官員祭拜,以告慰英烈在天之靈,故名曰英烈祠。然前有戰功赫赫者,雖非戰歿,仍可移入英烈祠,受朝廷香火百姓祭拜,以不負其昔日戰功。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此前徐勛雖不曾動得寧夏鎮的根本,但今日圣旨一來,從總兵姜漢以下,都認為自己明白了徐勛此前按兵不動的緣由,可誰想并不是一道下令出兵的圣旨,而是這樣一道設英烈祠的詔。因而,等徐勛宣讀完畢,從上到下全都是大為意外。尤其是巡按御史安惟學在起身之后,更是忍不住開口說道:“死于王事者,朝廷一直都有追贈撫恤,怎么突然要建這英烈祠?況且,歷次戰歿者極多,萬一有人冒功要入祠……”

“安巡按,這詔上已經寫得很明白,雖有追贈撫恤,尚不足以慰上下軍民之心。”說到這里,徐勛又加了一句道,“文武官出仕到五品以上,朝廷都有敕命誥命加封追贈,更有賞銀重修墳塋等等。可這死于王事者就是那幾兩銀子,相較之下未免太微薄了。

畢竟,相較于別人的功勞苦勞,他們丟的卻是一條性命!至于是否冒功,自然會一一審核。”

說到這里,徐勛一把合上手中的詔,環視了眾人一眼,這才沉聲說道:“所以,數日之內,寧夏城文武官員于城南山川壇祭天,另祭歷年來死難將士,起建英烈祠。皇上說了,昔日太傅王襄敏建有大功于朝·建好英烈祠之后,將其靈位第一批移入。”

徐勛之前固然對別人盛贊過王越,可此時的態度卻代表朝廷代表天子,自然絕不相同。一時間·下頭面面相覷的同時,更多人竊竊私語了起來。直到眾人一一退出正堂,李增和鄧廣對視一眼正要走,卻不防徐勛突然開口叫了一聲。

“李公公,不知道黑山營的糧草,如今運多少了?”

聽到這話,李增頓時面色一變·隨即才轉身陪笑道:“平北伯,這糧食已經調撥完畢,只是這運到黑山營畢竟路途遙遠······”

“這不妨,只要有糧食,召集運力要多少有多少。明日一早,還請李公公把糧車齊集到北關德勝門,盡快運去黑山營吧。”

李增原本只是推搪之詞,可見徐勛竟是絲毫不讓地逼了上來·他頓時面色更難看了。可他話都說出去了,這會兒要繼續敷衍卻是難能,思來想去只能強笑著答應了下來。等到和鄧廣一塊出了正堂·他便立時沉下了臉來。

“欺人太甚!”

#阝廣卻若有所思地往后頭瞧了瞧,隨即低聲說道:“老李,他這么逼著你調糧食上黑山營,說不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回去和王公公合計合計,他不是就巴望著徐勛趕緊走么?他是來巡邊的,一直賴在寧夏不走,必然是想著那一股虜寇。只要送了他這個瘟神出兵,接下來就只要祈禱老天有眼讓他打敗仗就夠了。不就是三千多石糧食,我幫你去湊一千石!”

李增轉念一想,深覺有理·立時重重點了點頭,扭過頭又狠狠瞧了里頭一眼,他便咬牙切齒地說:“好,咱們走!眼下咱家認栽,可他也別想一直贏到最后!”

這兩個鎮守太監一走,安惟學方才緩緩從里頭出來。剛剛有意拖著步子的他把兩人之間的談話聽得清清楚楚·心頭自有一本明帳。知道這兩人也是劉瑾的親信,但他自忖兩榜進士,去投劉瑾也就罷了,當然不肯和這些尋常閹宦混在一塊。想著周昂在面前的旁敲側擊,他不由得哂然一笑。

真等這些家伙來提醒,那早就晚了!想當初黑山營的消息剛傳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寫了好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早送到京師去了,興許這會兒已經壓在了劉瑾案頭。

盡管陜西距離京城足有兩千多里,但在日夜疾馳換馬不換人的情況下,只要區區四日便能抵達京城。所以,安惟學得到消息后送出的折子,確實一早就到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的案頭。只不過,對于如何運用這樣一件東西,劉瑾卻一直有些猶豫。這非請上命而殺人,對別人來說興許是不小的罪名,可徐勛是什么人,這點小事怎能動搖得了他?

于是,他只是授意都察院幾個御史預備好了折子,等徐勛的驛傳快報到了見機看看是否送上去,結果徐勛奏報一到,他在御前才試探了兩句,小皇帝卻把徐勛夸了個天花亂墜,他就知道這事兒絕不是發作的時機。

徐勛不在的這一個月,劉瑾在朝中雷厲風行地推動了諸多改革,從屯田到易俗,從清糧儲積欠到考察官員,鬧了個人仰馬翻。而錢寧又帶領內廠中人下淮揚,在兩淮鹽政司轟轟烈烈查了一個遍,因而哪怕眼下這件事不得不偃旗息鼓,他也沒覺得太過挫敗。

與其在這種小事上發難,還不如等著徐勛那小子貪功冒進吃個敗仗!

三月十五這一日乃是望日大朝,因陛見陛辭官員甚多,朱厚照強忍不耐煩撐到了結束,照例叫上劉瑾等人陪著回仁壽宮去見張太后。然而,因為天氣太好,再加上早上上朝坐得太久,小皇帝一時興起,吩咐也不用步輦,本想就這么一路走回去。可還不等他下丹墀,突然那邊就傳來了一聲驚咦,不多時,一個年輕宦官就腳下匆匆地捧著一樣東西送了上來。

“皇上,這是奴婢剛剛瞧見遺落在御道上的。”

朱厚照一時愕然,讓瑞生下去接過之后,他取了手中漫不經心才掃了一眼,驟然之間就面色大變。本文轉……載于文學#樓{點WenxUelOu點}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