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秋操結束后,各省軍隊陸續返回駐地,有喜有悲,各安心思。
三天后的紫禁城勤政殿會議上,擱置了八個多月的之前在御前會議上所留下的新軍練兵大臣一事重新被提上日程。來自各派勢力的官員們又在人選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辯駁,不過光緒似乎沒有任何借口搶奪直隸新軍兵權,更無法對李鴻章發飆,最后還得妥協。
10月18日,光緒帝發布上諭,宣布任命王辰浩為大清帝國欽命新建陸軍練兵大臣,為朝廷全權操練新軍。當天,軍機處并總理衙門轉發光緒旨意,正式公文于第二天送交天津直隸新軍衙門,責令王辰浩盡快將練兵計劃送交軍機處審議。
10月22日,王辰浩進京述職,到兵部更換了關防印信,又到軍機處領了欽差大臣諭令,順便把練兵條陳帶過去審核。
王辰浩的具體練兵方略是以直隸新軍為標準和基礎,首先在直隸京畿地區編練五個整編師,耗時三年。待這五個整編師練成后,再在全國各省編練二十個整編師,耗時五年。其中直隸五個師新軍拱衛京畿安全,其他二十個師鎮守地方邊防。全國新建陸軍練成二十五個師一共需要八年時間。
王辰浩制定這個練兵方略考慮到了朝廷的經濟能力和防務需求,清朝把全國劃分為18個行省,5個將軍轄區,2個辦事大臣轄區,還有8個總督,總計25個省級行政區。直隸五個師拱衛安全足以,18個行省每省一個師,5個將軍轄區都是滿清鐵帽子王把持,因此不設新軍,2個辦事大臣轄區設2個師協助,這樣安排即不費錢還滿足安全需要。
二十五個整編師全部練成需耗資七千萬兩白銀,練成后每年軍費和戰斗力維持費用需要兩千萬兩,這筆開支對于財政吃緊的清政府來說很龐大,因此王辰浩定了八年練成的標準時間。
而先在直隸練成五個師,這是王辰浩手下幕僚團的主意,也是李鴻章的意思。王辰浩手里得有拿得住朝廷七寸的王牌,而直隸關乎京畿安全,先在直隸練兵可以確保北洋利益的安全。
軍機處的幾個王大臣和漢大臣們開始研討,軍機滿大臣剛毅排外強烈,對于王辰浩在直隸新軍練兵過程中采取完全西化的方法表示不滿,但礙于李鴻章的面子不好斥責王辰浩,只是雞蛋里挑骨頭要求王辰浩把軍隊建制名稱和軍銜制度改回來,和現有綠營八旗兵管制接軌。漢大臣翁同龢和瞿鴻禨是一伙的,看不慣李鴻章一派把持直隸,支持剛毅的意見。
三位王大臣恭親王奕、禮親王世鐸和慶親王奕劻的態度曖昧,漢大臣張之洞遠在武昌也是態度不明,李鴻章雖然也是軍機漢大臣,但他一個說不過三個,只好讓王辰浩適當的改改。
王辰浩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他們鬧的不愉快,作為妥協,王辰浩表示可以把建制名稱更改,但編制不能改,那樣影響戰斗力。而軍銜制度是跟軍隊編制關聯的,不容更改。
李鴻章于是根據王辰浩的意思同剛毅溝通,剛毅雖然還有些不滿,但李鴻章肯讓步是給他面子,因此不在再這個問題上刁難王辰浩了。
王辰浩修改后的軍隊編制由原來的軍、師、旅、團、營、連、排、班,改為軍、鎮、協、標、營、連、排、班,只是換了名字并為更改編制,以此來滿足剛毅等保守派的排外心理。
不過,翁同龢跟瞿鴻禨并不會罷休,為了給王辰浩制造麻煩。他們要求王辰浩在兩年內練成三十六鎮新軍。
王辰浩知道他們的目的。其一,兩年內完成三十六鎮新軍時間緊迫,不容易完成;其二,三十六鎮新軍耗資龐大,戶部在翁同龢手里可以掐著軍餉不給;其三,北洋沒有那么多新式軍官,練出來的新軍質量肯定大打折扣,到時候考核不及格,就可能置王辰浩辦事不利之罪;其四,三十六鎮新軍大多數得在各省就地編練,北洋還好說,南洋方面的官員肯定刁難。
這一系列的問題積累下來,兩年練成三十六鎮新軍實在太難,翁同龢他們顯然不懷好意。
對付翁同龢他們不能跟他們講道理,他們銅牙鐵嘴只能碰釘子。李鴻章把目標放在三位王大臣身上,奕比較開明,經過李鴻章和王辰浩的一番解釋后表示理解;奕劻那里只要有錢就行,王辰浩挑了件價值幾萬兩銀子的玉器送給他當即擺平;慶親王世鐸跟翁同龢關系好,他支持翁同龢。
這樣雙方不相上下,經過好一番爭辯,最后慈禧太后和光緒二人出面給來了個折中,命王辰浩三年內在直隸編練八鎮新軍,六年內幫助各省督撫編練剩下的二十八鎮新軍。但光緒以俄國和日本威脅京畿安全為由,堅決要求王辰浩兩年完成八鎮新軍。慈禧也覺得有道理,并不反對。這樣折中的結果便是:兩年后朝廷將會舉行一次新軍大操檢查直隸八鎮。六年后全國新軍大操,檢驗三十六鎮常備軍的戰斗能力。
這個折中雖然還是有些苛刻,但李鴻章已經盡了最大力爭取。在人員配給上,兩年練八鎮新軍倒是沒問題,北洋有的是人才。只是在資金上恐怕需要北洋自己掏腰包先墊上了,因為翁同龢肯定不會痛快的掏錢的。
李鴻章現在可是沒有王辰浩有錢,因此他是一毛不拔,要王辰浩自己掏腰包。
好在王辰浩知道自己的家底,遠遠不止李鴻章知道的那些,因此先墊上銀子沒有問題,所以他最終同意了這個練兵計劃。
經過一個月的拉鋸戰,軍機處一群人終于達成了妥協,要王辰浩在兩年內練成八鎮新軍先拱衛京畿安全。
對此,王辰浩只是苦笑了一下,暗討當個練兵大臣真是不容易,難怪當初老袁練了一鎮新軍后就從富人變成窮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