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香  香道與養生

類別: 歷史時空 | 調香 | 雨久花   作者:雨久花  書名:調香  更新時間:2024-06-05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人類之好香為天性使然。從早期的簡單用香,到后來的富有文化氣息的品香、詠香,體現了人類熱愛自然的積極情趣,表明了人類安逸從容的生活態度。香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單純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種以天然芳香原料作為載體,融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為一體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創造人的外在美與心靈美的和諧統一的香的文化。

香道的含義遠遠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過香這個載體達到修養身心,培養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文化。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而又凈化心靈;于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香,既能悠然于書齋琴房,開發心智;又可縹緲于廟宇神壇,安神定志;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于席間怡情助興。正是香的種種無窮妙用,使其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從香料的熏點、涂抹、噴酒所產生的香氣、煙形,令人愉快、舒適、安詳、興奮、感傷……等等的氣氛之中,配合富于藝術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環境的布置、香道知識的充實,再加上典雅清麗的點香、聞香手法,經由以上種種引發回憶或聯想,創造出相關的文學、哲學、藝術的作品,使人們的生活更豐富、更有情趣。

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的精神狀態,人們用香、品香的方式有所不同,效果亦大相徑庭。香雖細微,卻能集宗教、藝術、醫療、休閑、生活日用諸功能于一體。依據香品的來源、用途、用法、以及不同人群、不同場合的需求等,演繹出了五彩繽紛的香文化—香道。現簡單歸類如下:

一、門類繁多的養生香品

1.根據所用香料的性質劃分香品:天然香料(及中藥材)類、合成香料類

天然香料類香品:以天然香料(動植物香料或其萃取物)或中藥材制作的香品。此類香品原汁原味,淡淡乎似有似無,幽幽乎回味悠長。除氣味芳香之外,更有安神、養生、祛病等功效。古代的香,所用都是天然香料。事實上,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奢侈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上嬗變,香品逐漸更趨于實用性,本已融入了書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倍受青睞,超越了安神養生、美化生活、陶冶性靈的內涵。

現在的天然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使用單一香料的“單品香”(或是基本保持香料的原態,如塊狀、條狀或粉末狀;或是制成線香、盤香等形狀)。其質量雖優于化學香,但直接使用單一香料,共味道與養生之功能都得不到最好的發揮,而且許多香料,如檀香,其實工不適于單獨使用,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這種單一香品只是漢代之前原始的用香方法。第二類是調和多種香料制成的合香,形狀上多為線香、盤香等。而傳統合香的制造,不僅要有天然香料作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方,嚴格的炮制方法和制作工藝。現在市場上能見到的天然香料的合香已為數不多,大都是僅以天然香料為原料而已,只追求實用性,華而不實,而真正依古法制作的正宗合香,種類極少。

合成香料類香品:以化學合成香料制作的香品,著重于香味的優美,香型的豐富,和成本的相對降低。在19世紀后半期,歐洲就已出現了人工合成香料(即化學香精)。這些化學香精不僅能大致地模擬出絕大多數香料的味道,而且原料(如石油、煤焦油等)易得,成本價格極其低廉,并能輕易的產生非常濃郁的香味。所以它很快就取代了天然香料,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中的主要添香劑,在制香行業中同樣如此。

化學香精與天然香料相比,雖然香味相似,甚至香氣更濃,但就香味品質及安神養生、啟迪性靈的功能而言,兩者卻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天然香料被列為上品藥材,而作為化學產品的合成香料雖初聞也芳香四溢,但多用卻有害于健康。而且,即使單就氣味而言,化學香精也只是接近而遠遠不能與天然香料相媲美。

化學香精類香品之所以能暢行開來,也是由于大多數香客只是把燒香作為祭祀的儀式。既然不聞香,不品香,只是燒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視香的用料、配方與品質,而只關注香品外形的美觀或香味的濃艷了。化學香精和化學加工技術的廣泛使用也在實質上改變了現代的制香工藝。雖有一些傳統的方法和技術仍然得到了采用,但那只是一些外圍的,形式上的保留,而香料的選擇、炮制、配伍、火候等最核心的內容被部分丟棄。其后果之一就是制香工藝的中斷與香譜配方的散失,以至現在的真正精通傳統制香技術的人少之又少,對香道發展造成一定障礙。

2.根據所用的配方劃分香品

有些香品是按照特定的想方,彩多種香料制成,所以多有自己獨特的名稱。而且單從其名稱上,大都看不出所用原料升香味的特征。不同香方制成的香品,其特點、功效也不相同。所以,香方也是牙分香品的一個重要根據。一些通用的固定的配方都有相應的名稱,據此制作的香品往往沿用之;若根據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配方,通常用其歷史上的名稱。

3.根據香品外形特征劃分香品:原態香村、線香、盤香、塔香、香丸、香粉、香篆、香膏、涂香、香湯、香囊、香枕等。原態香材:香料經過清洗耳恭聽、干燥、分割等簡單的加工制作而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觀特征,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塊等。線香:常見的直線形的熏香,還可細分為豎直燃燒的“立香”,橫倒燃燒的“臥香”,帶竹木芯的“竹簽香”等等,盤香:又稱“環香”,螺旋形盤繞的熏香,可掛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燃,有些小型的盤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爐里使用。塔香:又稱“香塔”,圓錐形的香,可放在香爐中直接熏燒。

香丸:豆粒大小的丸狀的香。香粉:又稱“末香”,粉末狀的香。香篆:又稱“香篆”、“印香”、“百刻香”,用模具將香粉壓制成特定的(“連筆”的)圖案或文字,點燃之后可順序燃盡。膏香:又稱“香膏”,研磨成膏狀的香。涂香:又稱“涂敷香”,涂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香湯:又稱“香水”,以香料浸泡或煎煮的水。香囊:又稱“香包”,裝填香料的絲袋,有絲線可掛于頸下的稱為“佩香”。香枕:裝填香料的枕頭,可安神養生。

4.根據香味特征(或所用的主體香料)劃分香品:檀香、麝香、玫瑰香、桂花香等,“根據香味特征”與“根據所用的主體香料”的劃分總體上相似,但也有差別:使用天然香料的香品,其香味的名稱與所用原料一致,“麝香”既是其香味,也是所用原料;而采用人工香料制作的香品,強調的主要是“香味特征”,如“麝香”,強調的是“麝香的香味”,百并非以天然麝香為原料。

5.根據使用方法劃分香品:自然散發香氣、熏燒散發香氣、浸煮散發香氣、浴用等。自然散發香氣的香品:只須涂抹或佩戴,香料的香味就可以直接散發出來。如香精油、涂香(又名涂敷香,涂敷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香囊、佩香(掛在頸下的香包)、衣香(放入衣服、衣袋)、香枕、帷香等等。薰燒芨發香氣的香品:直接點烯使用的香,古稱“燒香”、“焚香”;或不直接點燃,而是借助炭火熏烤散發香氣的香(古稱“熏香”)。浸煮散發香氣的香品:放入水中加熱浸煮以散發香氣(古人以蘭膏熏衣即是用此方法)。

6.根據煙氣特征劃分香品:聚煙香:香的煙氣可以匯聚不散;微煙氣:煙氣很淡;無煙香:看不到煙氣。

7.根據所用香料的數量:單品香:使用單一香料制成(最典型的是原態香材,如檀木片、沉香粉等)。合香:使用兩種以上香料調和搭配制成。

二、靈動怡人的香品用途

1.美化環境

英國名家吉卜林曾說:“人的嗅覺比視覺、聽覺更能挑動人們細膩的心。”香雖是一種嗅覺文化,但它的深度及美學是一種超越國界、心靈共通的語言,也是我們身邊最容易理解的文化。司馬遷所撰的史記?禮書中有“稻梁五味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芷所養鼻也。”說明漢代人們已講究“鼻子的享受”。漢武內傳描述朝廷“七月七日設座殿上,以紫羅薦地,燔百和之香”,其富麗奢華,可見一斑。當時薰香用具名目繁多,有香爐、薰爐、香匙、香盤、薰籠、斗香等。漢代還有一種奇妙的賞香形式:把沉水香、檀香等浸泡在燈油里,點燈時就會有陣陣芳香飄散出來,奇妙無比,稱為“香燈”。清親明快,若有若無的香味,無論在家居、書房、辦公室、影劇院,還是茶座、酒吧、宴會廳、旅途中,無形中愉悅了人們的身心,凈化了人們的心靈,淡忘了人們的煩惱,消除了人們的疲勞……。

2.禮佛祭祀

熏香的習慣來源于宗教信仰:古代人們對各種自然現象解釋不了,感到神明莫測,希望借助祖先或神明的力量驅邪避疫、豐衣足食,于是找尋與神對話的工具。由于人們覺得神仙與靈魂都是飄忽不定的、虛無飄渺的(云霧繚繞之處也被人們以為是神仙居住之所),而香點燃后會發出煙霧,于是古人就似乎找到了與神、祖先聯絡的辦法—把各種要求向神祈禱:“借香煙之功,請神明下界”,寄托一種精神希望。歷代的王朝貴族,都有焚香祭祀拜天祭神的習慣,盼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華教信仰每天都有點香拜神敬佛的習慣。自古道:人爭一口氣,佛受一柱香。燃香是為了傳遞信息,我國各大寺廟每天都迎來無數的香客,每人都會帶上大量的香品,祈求神明保佑。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有時更是人山人海,人們盼望神佛會給他們帶來好運。大旱之年,焚香祭天求雨;豐收之年,答謝神明;出門前焚香求平安、好運;開業時焚香求發財;出海前,焚香保平安;大夏奠基時,焚香求吉利。可見焚香已成為人們渴望實現某種愿望的精神寄托,也是表明心跡的一種方式。

自古以來,人們生兒育女、延續香火的相法,已成為一咱信念,人死后,后人會燃上三柱香悼念,表達思念之情,代代相傳。清明掃墓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但出遠門的人們都要回家祭奠,有的僑胞、港澳臺胞更是不遠千里返鄉祭祖,給祖先點上三柱香,以表明自己不忘祖德祖訓的心聲。

3.養生祛病

中醫傳統中一直運用植物熏蒸法治療各種疾病。民間更有在端午節掛香袋、戴艾蒿、斗百草的習俗,到了唐代更有品香、聞香、斗香之說。從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對中藥植物的芳香氣味的醫用功效的研究開發更是中華醫學幾千年形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焚香也是古人抑制霉菌、驅除穢氣的一種方法。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焚香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制香所用的原料,絕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類的芳香藥物。利用燃燒發出的氣味,可以免疫避邪、殺菌消毒、醒神益智、養生保健。由于所用原料藥物四氣五味的不同,制出的香便有品性各異的功能,或解毒殺蟲,或潤肺止咳、或防腐除霉、或健脾鎮痛。特別是被稱為“國老”的中藥甘草的摻入,則使制出的香氣味不烈不燥,變得香甜柔潤。

芳香療法是指利用從各種芬芳植物的根、莖、葉、種子或花朵中萃取出來的精化—精油,依照不同的使用方式(如按摩、薰蒸、泡浴、吸入、蒸氣吸入、噴霧、皮膚保養、護發等)嚴格按照使用劑量、使用部位、與不同的手法來調理身體,美容護膚、平衡精神、情緒以達到美容養生保健的功效。

芳香療法自古就已存在。根據記載,早在遠古時代,先民就發現了香藥草植物能夠影響人體身心健康的奧秘,這在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都有堵過詳細的記載。我國早在5000年前就已應用香料植物驅疫避穢;古巴比倫和亞述人在3500年前便懂得用薰香治療疾病;3350年前的埃及人在沐浴時已使用香油或香膏,并認為有益肌膚;古希臘和羅馬人也早就知道使用一些新鮮或干燥的芳香植物可以令人鎮靜、止痛或者精神興奮。

以紀念屈原為始的我國端午節活動更把芳香療法推廣成為“全**動”。節日期間人們焚燒或薰燃艾、蒿、菖蒲等香料植物來驅疫避穢,殺來越冬后的各種害蟲以養活夏季的疾病,飲服各種香草熬煮的“草藥湯”和“藥酒”以“發散”體內積存的“毒素”。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了各種香料在“芳香治療”和“芒香養生”方面的應用,如[吹鼻]——皂莢末、細辛末、半夏末、梁上塵,蔥莖插;[線香]——大抵多用血芷、芎窮、獨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香、高良姜、角茴香、連喬、大黃、黃芩、柏木、兜婁香木之類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劑,以唧角笮成線香,成條如線也,亦或盤成物象字形,紙卷作捻,點燈置桶中,以鼻吸煙,1日3次,3日止,治楊毒瘡;[蘭草]——時人煮水以浴,療風,故又名香水蘭……離騷言其綠葉紫莖素枝,可紉可佩可藉、可膏可浴……西京雜記漢時池苑種蘭以降神,或雜粉藏衣書中辟蠹;……此草浸油涂發,去風垢,令香潤,史記所謂羅需禁解,微聞香澤者是也;值得注意是的,本草綱目中談到古代人們用薰香法止瘟疫同中世紀歐洲人的做法是一樣的,說明古代東西方在“芳香療法”和“芳香養生”方面是有聯系、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例如宗教焚香、香料枕頭、烹調用香、食物保存、香料治病、尸體防腐、香料驅蟲、沐浴按摩等等都有相似的地方,古代中國對外聯系的四條通道——北線綢這路、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通過西藏的“麝香之路”——后三條路現在都被學者稱為“香料之路”,“芳香療法”與“芳香養生”也隨著這些“香料之路”互相交流、相輔相成地發展起來。

18世紀末,天然香料及由天然香料制取的各種精油仍然被醫界廣泛使用著,進入19世紀后,由于化學的發展,動植物及微生物提取物和合成化學品的藥效又強又快,芳香療法在醫學界的地位逐漸風光不再,偶爾有人提起或使用芳香療法也被人視為“落后”、“古怪”,上不了“大雅之堂”等等非議。不可否認,芳香療法同傳統的中醫中藥一樣,屬于“慢性療法”,不象西醫西藥那樣“簡便、快捷”,這就是人們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不能正確對待它們的原因。然而,西醫西藥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漸漸也暴露出它的缺點來,化學藥品和提純了天然物質進入人體以后,雖能快速治療一些病癥,卻破壞了人體內部各方面的平衡,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人體素質的下降,包括人體自身的免疫力都在這一百多年內大不如前了。痛定思痛以后,許多人寧愿“復古”——采用傳統醫藥療法,當然也包括芳香療法,而不愿冒被西醫西藥“長期實驗”的危險。

三、出神入化的詠香情懷

人們對香的心靈感受認識與鑒賞,則是我國香文化的精神內核。從詩經、史記、到紅樓夢,從名醫別錄、洪氏香譜到本草綱目、香乘,歷朝歷代的經典著作都有對香的描述和記錄;除春秋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詠嘆外,唐代詩人王維、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隱等都有此類作品。

王維謁璇上人有:少年不足方,識道年已長。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養。誓從斷臂血,不復嬰世網。浮名寄纓佩,空性無羈鞅。夙承大導師,焚香此瞻仰。頹然居一室,覆載紛萬象。高柳早鶯啼,長廊春雨響。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方將見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無生獎。

宋代蘇軾的和魯直二首: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

朱熹的香界: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泛光風;真成佛國香云界,不數淮山桂樹叢。花氣無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何須楚客紉秋佩,坐臥經行向此中。

陳去非的焚香: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豈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爐煙裊孤碧,云縷霏數千,悠然凌空運去,縹緲隨風還。世呈有過現,熏性無變遷;就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黃庭堅所作的香之十德,稱贊香的好處有:“感格鬼神,清凈身心,能拂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亦有很多詠香的詞句。如:在中秋夜大觀圓即景的聯句中,黛玉和湘云便有‘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的對句。謂秦可聊的臥窗前飄出的是一縷“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氣爽;薛寶釵的衣袖中散發的是一絲“冷香”,聞者莫不稱奇;而倒霉的妙玉則被一陣“悶香”所熏而昏劂,被歹徒劫持……,正是由于香的種種妙用,文人黑客揮墨歌之詠之。我們從眾多傳世的詩文也不難看出我國香文化的深厚積淀。

本文摘自佛教導航網,作者,權曉理謝君國網址:

分享一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