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  第八百二十章 曹操撤軍(中)

類別: 穿越歷史 | 寒士謀 | 坐井觀天的青蛙   作者:坐井觀天的青蛙  書名:寒士謀  更新時間:2013-02-15
 
曹操話音剛落,張頜亦來相勸。此時楊修心知曹操要震其威,故裝痛哭不止,盡說自身之罪。曹操看他哭得真實,想其日后定會有所收斂,故只重罰一番,降其軍職,奪其三年糧餉,以儆效尤。楊修拜謝而退,幸得逃之一死,至此修心養性,收斂傲氣,不敢再有丁點放縱。

楊修退走,曹操于帳內長嘆一聲,與郭嘉、張頜畏道。

“楊修雖是放縱,但他確實說中了我心中之意。眼下西北各地戰況皆落于下風,我軍久戰近有半年時間,加之戰前準備所耗時間,距離文不凡重傷之時,已有一年時間。聽聞為文不凡治療醫者,乃是華元化與張仲景,此兩人醫術超凡,想必此時文不凡傷勢已穩,不久將愈。即時西北軍心大震,反攻之勢,必如同狂風暴雨之強。

況且當下,劉玄德竟能大破荊州蔡氏,力抗江東孫朗,其勢崛起之快,實令人嘆為觀止!!如此可見,那諸葛孔明之智確如有姜子牙、張子房之高。若是置之不理,定是后患無窮。

因此我有意先停西北之戰,趁荊州大亂,急除劉玄德,占據荊州后,再圖大事,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張頜聽著曹操細細分析,沉思一陣后,即拱手稟道。

“丞相看透局勢,看出孰輕孰重,不因一時之氣而強,頜敬服也!!!”

曹操聽張頜認同,微微頷首,遂又望向郭嘉。郭嘉沉寂不言,待曹操目光轉來,郭嘉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若就此撤軍而退,實為不甘。但丞相所慮,確是眼前最為緊要。況且,文若先前發書來說,因近年西北戰事失利,先前曹操又負傷昏迷,朝中多有不穩因素,丞相還需盡快班師回朝,穩定局勢!!”

曹操聽罷,那吞天般的細目剎地瞪得斗大,厲聲暴喝道。

“這群無用老賊,竟敢趁勢作亂,待我班師回朝,定教其生不如死!!!”

曹操暴發雷霆,他試問對漢獻帝已是仁義已盡,皇帝該有的尊威,曹操盡數給予。但漢獻帝在暗中,卻屢屢謀劃推翻他的政權。殊不知,若無他曹操這名漢相,坐鎮漢朝。這所謂的大漢天下,早與顛覆于各地諸侯之中。曹操四處征戰,為朝廷誅滅亂臣逆黨,重奪漢土,其勢之盛,早可廢帝登上天子之位。

曹操雖被天下人指責為世間梟雄,但誰又知曹操骨子里卻是對漢朝忠誠至極。若是漢獻帝有能耐穩定天下局勢,曹操二話不說,自愿還予社稷大器。但事實是,漢獻帝孱弱無能,其臣子皆是道貌岸然之徒,若是讓他把持社稷大器,曹操耗費半輩子的心血,不出三年間,必然毀于一旦!!

隨著時日日漸而行,曹操之勢日漸浩大,奪徐州,平袁術,敗袁紹,擁地之闊,足有半壁江山。漢獻帝對曹操忌憚至極,終日唯恐曹操會痛下死手,強奪皇位。而曹操隨著其勢愈漸龐大,麾下謀臣多有勸其廢帝登位。曹操剛開始皆嚴厲喝斥,久而久之,見漢獻帝毫無大志,并無統領天下之能,想天下百姓受亂世之苦,終日于戰火水深火熱之中,茍存已久,漸漸地亦有取而代之之意。

漢獻帝發覺曹操漸有改變,亦不愿坐以待斃,暗地里與朝中某些官僚聯合。但朝廷上下,無論大小官吏,其府中皆有曹操眼線,漢獻帝暗中之舉,又豈能瞞過曹操。曹操雖怒,但卻仍不愿對此深究,一味縱容。

眼下,曹操萬萬未有想到,他一直以來對漢獻帝的縱容,竟會在此時反種出了惡果。曹操忍無可忍,即日下定主意,班師回朝,欲要血洗朝廷某些潛在危害!

當夜,曹操與郭嘉、張頜商議撤軍事宜,計策定落,遂通令諸將,早作準備。

次日,曹操忽令許褚引一部精兵前去虎牢關下作戰。又命張頜、李典領兩隊兵馬在寨后五里外的山坡設下埋伏。許褚率軍剛出營寨,同時間,曹操與于禁等將率領大部人馬,押護糧草輜重還有攻城器械等物資撤出營寨,望洛陽而退。

卻說許褚率兵望虎牢關聲勢浩蕩地殺去,早有西北軍斥候報之關羽。曹軍多日未有動靜,許褚忽然來殺,其中意圖不明。關羽當下急撥一軍,于關下擺好陣勢,準備應戰。許褚引軍沖至,亦擺陣勢,兩陣對圓。許褚拍馬沖出,吆喝關羽來戰。關羽傷勢未曾痊愈,張遼恐其帶傷上陣,爭先殺出,提起方天畫戟,縱馬飆飛,厲聲大喝。

“曹氏病虎休得放肆!!我家關公何等人物,豈是你這下三濫之流擅可冒犯!!?”

許褚聽得轟然大怒,氣得渾身肌肉暴漲,虎目迸發駭人兇光,即策馬提刀來殺張遼。張遼飛馬飆飛,殺近許褚面前,把戟一提,如同一道銀色疾電,掃向許褚。許褚奮力掄起虎牙大刀,一刀劈落。

‘砰’的一聲巨響,震得兩方軍士皆臉色動容。張遼急抽回方天畫戟,揮戟猛劈,許褚提刀而擋,與張遼殺了十幾回合后。張遼劍目迸發殺氣,方天畫戟如聚有漫天血腥,戟式猝然一變,施出血閻霸皇戟法。

方天畫戟赫然動起,氣吞四方,霸絕八面。許褚臉色連變,刀式漸漸凌亂,張遼趁勢猛攻,又與許褚殺了十幾回合,‘虎癡’許褚竟被張遼殺退而走。張遼緊追而去,關羽大喜急令大軍壓上掩殺。許褚馳麗逃回陣內,陣內弓弩手見張遼殺氣騰騰殺來,早有準備,發箭而射,張遼急撥畫戟抵擋,待回過神來,許褚引已率其部眾后部人馬撤離。張遼火速追去,關羽引大軍壓后而趕,待追了五六里路程。關羽久不見曹軍大部人馬來援,心中疑是有詐,遂令大部兵馬放慢腳步,提防伏擊,又急派人傳令張遼引一部快騎先探。張遼領命一部人馬,徐徐追在許褚后面。一路遙遙在后,追著許褚直到曹軍大寨。

張遼遙遠望到,闊大的曹軍營寨,空蕩死寂,虛插旌旗,頓時臉色連變,急遣人回報關羽。關羽得知,猛然省悟,方知曹軍定是見戰況連番不利故而撤軍,許褚之部前來虎牢關掠戰,不過只是遮掩曹軍撤退的幌子。

關羽想必急欲要令大軍即刻壓上追擊,此時在陣內的徐晃卻凝聲勸道。

“二哥且慢,曹操用兵如神,若有退軍之意,豈不早做準備。若我等貿然追擊,必受伏擊,且需謹慎而行!!”

關羽先前方受一挫,徐晃這一提醒,立即謹慎了幾分,又派人回報張遼謹細打探。張遼得令,遂繼續追殺著許褚,同時亦留意四周地勢。

少時,張遼追至一處山坡,許褚忽令兵士加速而行,張遼眼見許褚即將遠去,卻未有急躁追擊,劍目凝聚光華,見山坡處多有險地,疑是有伏軍。張遼速派人趕回去報,勒馬于山坡之前,整軍等候。

在山坡密chu埋伏的張頜見張遼之部,猝然停住,瞬間料得其必是看出自軍埋伏,唯恐其報之后面大部西北兵馬,當機立斷,喝令全軍沖擊。張頜驀然引一部兵馬從山坡左路殺出,張遼聽得左邊喊殺聲,見果有伏兵,連忙抖數精神,指揮兵士準備迎擊。

張頜縱馬提槍殺至,張遼剛是迎住,右邊又是一聲炮響,李典揮軍殺出,兩路曹軍合擊而殺,張遼兵力甚少,抵擋不住,引著數百輕騎逃退而去。張頜、李典不敢戀戰,亦引各自部署,急速撤離。

待張遼趕至關羽大部人馬陣內,合軍殺來時,曹軍人馬早就逃出十里之外。關羽丹鳳目發著陣陣駭人寒光,在原地駐馬停頓一陣,目光射向洛陽方向,口中喃喃道。

“曹孟德早有一日,我西北大軍會殺向洛陽,傾覆中原,助我三弟文不凡,成就霸王大業!”

關羽說畢,勒馬轉身,喝令諸軍撤回虎牢關。待關羽回至虎牢關內,同時間戲隆已從并州、東川收得捷報,盡知高順、趙云破軍敗敵之事。

戲隆引關內諸將迎向關羽,施禮畢,戲隆先是說道。

“若隆所猜無誤,曹操此時必然撤去。不知可是如此?”

關羽微起驚色,嘆道。

“軍師未料先知,果真神人也!”

“非也,隆之所以料得此事,皆因高、趙兩位將軍從并州、東川發來的捷報,揣度而知。”

戲隆謙虛一笑,遂拿出兩份戰報,遞向關羽。關羽大喜,遂接住戰報,急拆開來看,看后欣喜若狂,笑聲不止。

于此,在西北眾武將謀臣齊心協力,籌謀劃策奮戰廝殺之下,分別于并州、河內、東川的西北戰事終于全面結束。曹操折損了近有八萬余兵力,卻取不得西北半寸土地,虎頭蛇尾地退回洛陽。此事紛紛傳開,天下人驚蕩駭然,方知西北之所以有今日之盛,并非僅靠那被譽為冠軍侯再世的文不凡一人之力,而是多靠其麾下一群人杰俊才。

曹操撤軍退回洛陽,故叫大軍將士盡穿衰衣,哭喪而歸。漢獻帝聞得曹操歸來,嚇得驚慌失措,左右教道,當應急引朝中百官出城相迎,以顯天子尊曹相之心。漢獻帝聽是有理,遂排鑾駕出郭迎接。

適時時值寒冬,天寒地凍。漢獻帝與朝廷百官等了許久,仍不見曹操大軍身影。四周官僚凍得顫抖不止,暗暗叫苦。漢獻帝更是寒意透骨,卻是反而面不改色,苦苦在等,眾官勸漢獻帝回宮等候。

霎時間,無數暗投曹氏的官僚,暗暗望了過來。漢獻帝大怒呵斥,忿然而罵。

“放肆!!!丞相乃國之重臣,為朕之大漢皇朝,尚不惜命,征戰前線。朕身為天子,不可與曹愛卿同甘共苦,浴血奮殺。今不過些許寒凍,朕豈能忌憚如虎,若曹愛卿得知,豈不寒了其心!!!”

漢獻帝喝畢,無人再敢來勸。那些曹氏官僚聽得,暗中冷笑不止。

少時,哀號傳來,哭泣聲震天裂地,一部皆穿白色衰衣的曹軍整齊列陣而來。當這朝廷百官聽得這哀號,皆面色劇變。可知早前,曹操被徐晃射中,身受重傷,紛紛心想,難不成曹操已喪!!?

漢獻帝心里狂喜,想到這奸賊終被天誅,喜得淚水不禁直涌而落。這時夏侯惇暴瞪虎目,望向漢獻帝,漢獻帝嚇得頓時心膽如碎,忽然失聲哀嚎起來。

“上天不公吶!!!可知是何位壯士為國壯烈犧牲吶!!!?”

國舅董承速在旁,向左右喝道。

“速探!!!”

左右聽得,騎快馬而去。緊接著一陣恐怖的死寂壓來,洛陽城郭下,鴉雀無聲。不知過了多久,典韋臉色冷酷無比,親率一部精騎來報。

“丞相功德無量,數日前天下神光一道,天地變色,萬鳥齊飛,龍鳳齊鳴。天上有一神仙,摯請丞相尊靈,以歸天位!丞相受以天命,恐逆之禍國,故受而登天!留下尊殼一副,當受天下人之所拜!”

典韋乃曹操心腹將士,此時他親自趕來報喪,頓時朝中百官,包括漢獻帝都信以為真。百官紛紛變色,有喪有喜,但卻是齊齊痛聲慘哭。特別是漢獻帝,更是哭倒在地,痛不欲生,眾官勸說不止。只聽漢獻帝怒瞪蒼穹,大罵而喝。

“蒼天無道吶!!!!此下人間禍難,國不將國,朕幸得曹愛卿所輔,平定九州亂勢,眼見天下即將一統,為何卻強奪朕國之支柱!!此實乃國之不幸,天下百姓之不幸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